合肥市現代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2021-03-04 08:12:09 字數 5193 閱讀 8955

合肥市現代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2011 — 2023年)

發布時間:2023年03月30日

目錄第一章 「十一五」發展回顧. 1

一、發展成就. 1

二、發展經驗. 5

三、發展環境. 7

第二章 「十二五」面臨的形勢. 8

一、發展機遇. 9

二、面臨挑戰. 10

第三章總體思路. 12

一、指導思想. 12

二、發展定位. 12

三、發展路徑. 14

四、發展目標. 15

第四章空間布局. 16

一、「三圈」布局. 17

二、「二區」布局. 18

三、「一帶」布局. 19

第五章主要任務. 19

第六章產業發展. 25

一、特色種植業. 25

二、健康養殖業. 29

三、農產品加工業. 32

四、農業服務業. 34

五、生物質產業. 38

第七章重點工程. 39

第八章保障措施. 44

第九章重點專案. 48

合肥市現代農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為推進合肥現代農業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現全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跨越,現結合實際,編制合肥市「十二五」(2011-2023年)現代農業發展規劃。

第一章 「十一五」發展回顧

一、發展成就

「十一五」以來,合肥市始終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堅持城鄉統籌一體發展,堅持以工業理念發展農業,大力實施縣域突破戰略,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衝擊,全市「三農」工作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圓滿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的主要奮鬥目標,是合肥農業發展力度最大、縣域經濟發展最快、農民得實惠最多、農村面貌變化最顯著的時期。2023年,全市三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661.3億元,財政收入57.

91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6.58億元,分別比2023年淨增481.7億元、42.

86億元、581.28億元,年均增長分別為29.8%、31%、54.

2%。在第十屆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評價中,肥西名位百強第94位;中部百強第10位;肥東縣位列中部百強第20位。

(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新提公升。2023年,全市農業總產值達到227.64億元,比2023年淨增132.

05億元,年均增長18.1%,糧食總產量達193.52萬噸、油料25.

8萬噸、棉花1.85萬噸,肉類38.02萬噸、水產品12.

29萬噸、牛奶9.2萬噸,其中,糧食產量實現了自2023年以來的七年持續增長,小麥、油菜、水稻優質率分別達到85%、98%和96%。棉花、肉類、牛奶等三項農產品產量實現較大幅度增長,分別比2023年增加了45.

4、17.6和160.4個百分點。

(二)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新突破。農業內部產業結構不斷優化,與2023年相比,養殖、水產、蔬菜總量大幅增加,傳統糧油比重有所降低,農、林、牧、漁及其服務業產值由2023年49.3:

2.3:37.

7:9.4:

1.3調整為46.9:

2.3:38.

2:10.8:

1.8,其中養殖業和蔬菜園藝業產值分別佔農業總產值的49.1%和28.

8%。(三)高效規模農業取得新進展。圍繞五大主導產業和特色高效規模農業產業「帶」、「塊」、「園」、「區」建設,大力實施「士多啤梨南進、苗木北上、水生蔬菜擴張、節水旱作農業開發」等調整戰略和「畜牧業提公升、水產跨越」工程建設,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農業產業「基地連片、特色成帶、塊狀輻射、集**展」的新格局初步顯現。全市蔬菜瓜果面積和總產量雙破百萬,特色規模農業基地面積150萬畝,設施農業面積25萬畝,建設規模養殖場5000多個,養殖業產值突破百億元,士多啤梨、苗木花卉面積全國領先,奶牛、家禽總量全省第一,建立省部級「四大高產攻關建立」行動的萬畝示範區50個,面積50萬畝;湧現出一批「千畝連片、千棚聯棟、萬畝水生」的蔬菜生產基地,蔬菜種植面積74.

4萬畝;士多啤梨基地面積發展到15萬畝。市級以上「一村一品」和特色村鎮200個。

(四)農業產業化發展躍上新台階。農產品加工業位居全省首位,龍頭企業集**展,湧現出一批效益百萬、經營千畝、服務萬戶的農業龍頭企業。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由2023年的83家發展到305家,規模以上農業企業超過600家,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實力、有品位、有魅力」的農業產業集中園區,肥東縣食品工業園,經濟技術開發區、長豐縣雙鳳工業區農產品加工園和蜀山區種業集中區建設初具規模,2023年全市實現農產品加工產值576億元,佔全省農產品加工產值的15.

6%。(五)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邁出新步伐。全市「三品」認證認定總數達344個,位居全省前列,建設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96個,其中國家級8個,省級8個;長豐士多啤梨獲得國家地理標誌認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不斷加強,蔬菜農殘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6%以上,全市未發生一起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農資市場秩序持續好轉。

(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達到新水平。建設高標準農田面積近百萬畝,「水、電、路、林、渠」配套建設進一步加強,年測土配方施肥面積穩定在300萬畝以上。新增大中型拖拉機及變型運輸機4256臺,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到53%,比2023年提高7個百分點。

農田水利興修和大型水利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完成水利投資25億元,重點實施了202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瓦埠湖蓄洪區綜合治理和淠史杭灌區、駟馬山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全面完工,新增灌溉面積10萬畝,建成飲水安全工程154處,解決了85萬人安全飲水問題,農村安全飲水率達88%。實現行政村村村通水泥、柏油路,農村通訊、網路光纖、廣播電視實現全覆蓋,新建改建農村道路6000公里。

(七)農業對外開放取得新成果。加大農業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的對外開發力度,突出外、大、高的招商重點,加大特色農產品生產、農產品加工、物流中心、休閒觀光農業及農業基礎設施等領域的招商引資引企力度,先後引進聯合利華、可口可樂、溫氏、雨潤、新希望、隆平高科、黑牛、現代牧業等20多家國內外大集團、大公司、大專案入駐我市。組織實施農產品進超市、進批發市場、進上海「三進工程」,大力開展展會**,積極組織參加北京、上海、合肥三大農交會平台,大力宣傳推介我市優質農產品,擴大對外開放水平,2023年全市農業企業農產品出口額達15217萬美元。

2023年全市新建續建農業專案291個,新增投資60.3億元,新引進各類農業專案89個,投資67.9元,農業經濟蓄力提公升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積極參與合肥經濟圈合作開發,先後投入360萬元,與六安、巢湖共建高效規模蔬菜基地3.3萬畝。

(八)農村經營體制機制創新取得新成效。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優化配置城鄉資源,在全省率先成立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基本完成農村集體林地確權發證、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產權改革、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確權登記等工作。創新土地流轉機制,55個鄉鎮全部建立了土地流轉管理服務中心,累計流轉土地面積105萬畝,土地股份合作、租賃形式等新的土地流轉經營形式不斷湧現,建立村級公益事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機制,極大地調動了農村廣大群眾的參與熱情,農村基礎設施落後面貌得到進一步改善。

創新農村金融改革,先後成立小額貸款公司20余家。農民組織化程度大幅提公升,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達到1204家,帶動農戶60%以上。

二、發展經驗

(一)堅持以城鄉統籌發展為方向。近年來,合肥市始終正確把握「兩個趨向」的重要論斷,堅持統籌城鄉發展的方略,落實「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在加快工業和城市發展的基礎上,更好地反哺農業、支援農村、回報農民。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統一制定規劃,統一布局空間,統一整合資源,統一培育市場,統一優化環境,實現城鄉經濟發展優勢互補、協作互動。

實施城鄉聯動建設,樹立「一盤棋」思想,大力實施「141」城市空間發展戰略,使城鄉面貌在「大建設」中得到提公升。

(二)堅持以農民長效增收為核心。始終把農民增收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挖掘農業自身潛力的同時,更注重把增加農民工資性和資產性收入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努力健全農民增收長效機制,實現農民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堅持多種經濟成份並舉,大中小專案並重,資金、技術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企業並行,擴大鄉村民營經濟總量,拓寬農民增收途徑。

鼓勵農民進鎮進城,從事流通業和服務業。加大農村勞動力培訓,建立**培訓基地,改進培訓方式,注重實習實訓,完善就業服務,增強農民增收本領。

(三)堅持以產業結構調整為重點。堅持以農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為重點,大力推進優質農產品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堅持用發展工業的理念和方法發展農業,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做大做強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走精細化、集約化、產業化的道路。

大力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成立農村專業協會、專業市場、經紀人等民間組織,提高農民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積極發展農村運輸、餐飲、文娛等農村服務業,開展以「農家樂」為主題的風情遊、觀光遊、休閒遊等活動,擴大農村服務業在農村經濟總量中的比重。

(四)堅持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通過改革創新推動農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通過改革創新,著力解決制約縣域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使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各種優質生產要素迅速配置到農業生產中,有力地促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

(五)堅持以擴大開放為抓手。緊緊抓住國內外特別是沿海、長三角先發地區產業、資本向內地轉移的歷史機遇,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的分工協作體系,引入外部資金發展經濟。突破過去利用本地人才發展的侷限,積極引進外部人才,有效化解長期困擾農村經濟發展的市場、資金、資源、技術、人才等「瓶頸」制約,形成了全面開放的態勢。

(六)堅持以科技和政策創新為支撐。先後制定出台了《合肥市承接產業轉移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若干政策》、《關於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意見》等一系列支援政策,不斷推動科技創新,激勵各類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極大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有力推動了農業農村經濟的加快發展。

三、發展環境

(一)新農村建設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良好的機遇。現代農業已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產業支撐,各級都把「三農」工作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了統籌城鄉發展的力度,全市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具備了較強的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能力,為今後乙個時期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歷史性的機遇。

(二)城市化、工業化程序的快速推進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三縣城鎮化程序加快,三縣城鎮化率超過40%,全市160萬農村勞動力中已有54%以上在非農產業就業,工資性收入佔農民收入的59%以上,逐步形成了以

二、三產業促進一產發展的格局。

(三)內部空間和外部壓力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潛力。一是農業功能拓展空間大,服務功能有待於進一步發揮;二是農業綜合效益提公升的空間大,發展高效規模農業、強化農業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單位產出率前景廣闊;三是農業產業鏈條延伸空間大,需要進一步培育新型市場主體,增強特色主導產業的帶動作用;四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空間大,充分發揮省會城市的科技優勢,進一步提高農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促進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五是面臨的挑戰和壓力也十分巨大,主要是國際市場多變和周邊競爭壓力加大,農業自然風險和病蟲害多發頻率加大,環境資源保護、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民增收的難度加大。應對挑戰、解決矛盾、拓展空間、加快發展,將是合肥今後農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也是農業發展的潛力所在。

合肥市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二 一一年六月 目錄一 十一五 發展成就 二 十二五 發展環境分析 一 發展機遇 二 面臨挑戰 三 指導思想 原則 目標和主要任務 一 指導思想 二 基本原則 三 發展目標 四 主要任務 四 產業發展重點 一 做大做強支柱產業 家電產業 汽車及零部件產業 裝備製造業 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 二 培育壯大...

系十二五發展規劃

人文社科系 十二五 發展規劃 2011 2015 為推動人文社科系學科專業建設進一步發展,人才培養質量和教育科研水平進一步提公升,依據學院 十二五 發展規劃 2011 2015 特制定本規劃。一 人文社科系發展現狀 人文社科系目前開設有旅遊管理 酒店管理 文秘三個專業。在三個專業教學實施過程中,較好...

水泥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建築材料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已形成徵求意見稿 五個子規劃 水泥 玻璃 建築衛生陶瓷 衛生陶瓷 st唐陶 000856 生產衛生陶瓷的專業化工廠 st四維 600145 中國專業衛浴龍頭 建築陶瓷 新型牆材 海源機械 節能環保的先鋒,牆材機械的龍頭 非金屬礦 建築材料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已形成徵求意見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