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育出版社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畫

2021-03-04 07:31:26 字數 2309 閱讀 9893

***鎮中心學校2012-2013學年度

第一學期六年級品德與社會教學計畫

任教者:***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材力求突破知識單一的傳統模式,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絡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 現結合所任班級的實際情況和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材教材的內容,制定出本學期的個人教學計畫:

一、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共有六個單元,分十七課。有誠信是做人之本,男女同學的交往,祖先留下的驕傲,不能忘記的屈辱,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欣欣向榮的新中國。

二、教材簡析:

本套教材的編排方式新穎,通過大量富有真實感的**和精美的插圖,在潛移默化間對兒童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說教,有助於兒童親近和理解社會,發展和完善自我。採用此種呈現方式,既能夠滿足教師自主開發教材的需要,又能夠滿足學生實現多樣化學習的需要。

1、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學習興趣、實際接受能力以及所處的地域特點,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入手,以他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整合學習內容,力求使學生感到親切、真實。

2、教材體現了較強的綜合性

依據邏輯關係,經過有機的整合,豐富和擴大了教學內容,突出了綜合學習的特點。此外,教材還特別關注社會的發展變化,將目前社會上發生的重要事件以及社會共同關心的問題作為課程內容,加強了與學生生活的社會環境以及學習活動的聯絡。

3、圍繞乙個中心主題構建學習單元

主題設計貫徹面向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的年齡特點、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的原則,盡量選擇富有生活性、趣味性的現實題材,從學生熟悉的文化生活和社會實際中選取為學生所關注的問題。

4、新穎獨特的呈現方式

該教材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精神編寫,教材具有綜合性、開放性、情感性等特點。增強了教科書的可讀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潑,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親和力

三、學情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原有基礎參差不齊,高低不一而且對本門課程重視不夠,學習態度不明確。況且六年級兒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開始進入乙個新的發展階段——少年期,讓學生懂得珍惜和保護自己的生命,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並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認識、分析一些社會事務和現象,珍視祖國及全人類的文明和歷史對於這個時期的學生來說就顯得尤為重要,從而作為一名六年級品德與社會課教師更要端正思想,提高學生認識。

五、教學措施:

1、要注重資料的蒐集和收集,加強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通過輔助資料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了解一些地理知識、國際組織,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的情感,初步培養學生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的開放的國際意識。

2、引導學生通過多種途徑學習。學生除了學習教科書的知識外,鼓勵引導學生要多書報、多聽新聞報道,試著了解國內國際的發展變化,如世界領先的航天技術,多種世界組織在世界事務中發揮的作用、發生的一些戰爭等,多進行相互交流,讓學生通過方方面面的學習途徑,掌握方方面面的社會常識和技能,來適應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

3、課堂上貫穿「自主學習,互動交流,**發現」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教科書上採用第一人稱的主體參與「大嘴青蛙」的夥伴形象的方式,引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幫助他們發現和解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他們在樂中學,做中學,在愉悅中學習成長。

4、有些內容距離學生現實生活比較遠,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學中要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徵、學習興趣、接受能力來組織教材內容,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在學習內容上,注重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絡,在呈現方式上,注重文圖結合、靈活展現,在活動內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5、適時靈活滲透德育、安全、環保等教育。,通過誠信教育要學生養成誠信做人的好習慣;通過男女同學的交往讓學生學會與人正常的交往;通過學習祖先留下的驕傲培養學生的愛國之情;通過了解戰爭給人類帶來的苦難向學生進行熱愛和平的教育,培養學生的同情心。

由於品德與社會課源於學生的生活實際,課程對學生的教育是要回歸生活,重視生活的價值。整個課程的時間座標應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課程的空間座標應該是整個社會存在。

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空間就不應該只侷限在課堂上,要從多方面加強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絡,與社會生活的聯絡。要盡可能地創設條件,讓學生以各種恰當的方式,與社會生活廣泛地接觸。品德與社會課必須是開放的,教學上不能滿足於照本宣科,要幫助學生將他們的視野投射到社會生活的廣闊範圍,將他們思維的領域伸展到人類活動的所有領域。

為此應該積極地開發和利用本地和本校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滿足學生各種不同學習方式的需要,以期使學習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教學中,可以注重與學校、少先隊組織的活動結合,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的安排結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結合起來進行。

未來出版社《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教學計畫

三 教材的基本特色 1 教材的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 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原則,針對學生的年齡 學習興趣 實際接受能力以及所處的地域特點,從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入手,以他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整合學習內容,力求使學生感到親切 真實。2 教材體現了較強的綜合性 依據邏輯關係,經過有機的整合,豐富和擴大了教...

山東教育出版社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知識集錦

1.日常日用品都包含了 農民 工人 科技工作者 等的 辛勤勞動 他們分工合作,為我們生產出各種各樣的產品。2.北方小麥的生長期是 230 270天。3.小麥適宜播種的時期是 秋分。4.播種前的準備 將土地深耕 整平 耘細,並施足底肥。5.播種要選 產量高 顆粒飽滿 抗病強的優良麥種,均勻的拌上農藥。...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冊P68 69《統計》例2教案

教學內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下冊p68 69 統計 例2 教學目標 1 綜合運用統計知識,學會從折線統計圖中準確提取統計資訊,並作出正確的判斷和簡單的 2 理解折線統計圖中包含的具體統計資訊,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3 能根據不同標準,用恰當統計圖反映正確資訊。教學重點 掌握在根據統計圖進行比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