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承天寺夜遊》課時過關題及答案

2021-03-04 06:39:47 字數 1535 閱讀 1787

27、《記承天寺夜遊》課時過關測試題

⒈解釋下列字詞:

(1)念無與為樂者念:

(2)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遂至:

(3)相與步于中庭相與於:

(4)蓋竹柏影也蓋:

(5)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但耳:

(6)欣然起行欣然:

(7)水中藻荇交橫交橫:

(8)①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與:

②念無與為樂者與: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3)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4)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3. 選擇題

(1)下面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念無與為樂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於是,就)

c.懷民亦未寢(睡覺)   d.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2)選擇與「相與步于中庭」中「於」的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a.何有於我哉b.達於漢陰

c.責任重於泰山 d.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

(3)下面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欣然起行(高興的樣子) b念無與為樂者(想念)

c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什麼,哪,疑問代詞)

d.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罷了)

(4)下面句子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

a何夜無月?(哪夜沒有月光?)

b蓋竹柏影也 (原來是竹子,松柏和人的影子呀。)

c念無與為樂者 (想念那個可以和我共同遊樂的人。)

d 遂至承天寺 (立刻到了承天寺)

4.課內閱讀

(1)本文集中寫景的句子是第句,其主要內容可用4個字概括為

(2)本文寫月突出其寫境突出其寫影突出其

寫人突出其寫情突出其請用乙個字回答)

(3)作者為什麼會想到夜裡去寺廟遊玩?

(4)作者是怎樣描寫月色的?

(5)5段末幾句抒寫作者的心情和感受,點睛之筆是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悶而又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動。

(6)作者夜遊時的感受是怎樣的?文章主要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境?

參***:

⒈⑴考慮,想到 ⑵於是 ⑶一起在 (4)原來 (5)只是罷了(6)高興的樣子,「然」作「……的樣子(7)交錯縱橫(8) ①參與,這裡是欣賞的意思 ②和

2. (1)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縱橫交叉,原來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2)哪夜沒有月光?**沒有綠竹和翠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閒人罷了。

(3)月光照進窗戶(十分優美),我高興地起來走出戶外

(4)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我們便一起在院子裡散步。

3. a d b a

4. (1). 第④句庭中月色(月色如水月色空明)

(2). 明靜形閒空

(3). 因為月色很美,去寺廟尋張懷民一起賞月。

(4). 發揮想象,用兩個比喻來描寫月色。 月色如積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橫 。

(5). 閒人

(6). 清閒曠達(豁達)、樂觀

記承天寺夜遊

班級姓名學號 學習目標 1 重點詞 句的理解與翻譯。2.品味文中意境優美的寫景句子,學習景物描寫的方法。3.感受學習蘇軾豁達的人生態度。一 課前導學 1.朗讀課文兩遍。2.完成 同步練習 基礎知識。二 課堂導學 1 讀課文,解決字音和字形。2 再讀課文,弄清斷句。3 結合書下註解,自主學習,解決文章...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夜遊 宋代 蘇軾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譯文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 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

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 就是這樣一篇佳作。今天,就讓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回到公元 1083 年 10 月 12 日,和蘇軾共同經歷乙個難忘的夜晚,學習他的 記承天寺夜遊 二 檢查預習 在老師看來,會學習語文的同學都有乙個很好的習慣,就是預習。預習是提前接觸,是準備,是基礎。我也相信咱們班的每一位同學都會有預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