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我與小學數學》有感

2021-03-04 06:38:13 字數 3669 閱讀 1973

利用假期閒暇之餘,我讀了吳正憲老師編寫的《我與小學數學》一書,使我受益匪淺。通過閱讀使我深知小學教師的工作看似簡單但很辛苦、普通而平凡。而當你真正走到學生的內心世界,當你用整個心靈去擁有她的時候,才領悟到教師工作豐富的內涵。

「一切為了孩子」是本書的教育思想核心,「做孩子們喜歡的老師」應該是教師多年來努力追求的目標,「把小學數學教育的重心轉移到促進學生的發展上來」應成為教師平日工作中自覺的教學行為。看似簡單的道理,真正落實起來卻很難。

正是通過閱讀,讓我對吳老師有了一定的了解。

首先,讓我驚嘆的是她的教學藝術,吳老師不僅是用數學的真諦來撥亮孩子們的心靈,更是用自己的愛心真情來感染孩子,用自己人格的魅力來塑造孩子。書中,我能感受到她的的風格,知情交融,師生互動,充滿了童趣、樂趣。然後,值得我深思的是她的經歷。

她從名師到教研員,多年如一日地躬身而行,工作僅僅十年就取得了巨大成績。但是她16歲開始教書,僅僅中學畢業,更沒有受過正規師範教育,只是通過自己摸摸地耕耘,虛心地討教,才換來了今天的豐碩的成果。她的經歷激發了我,使我產生了奮鬥的激情。

下面我就結合我的學習和實習,來談幾點體會:

一、 讓學生覺得數學真奇妙。

參考該書中的理論,數學課上我試著引發起學生對數學的神奇感,使學生能盡快地走進數學的迷宮。例如:在教學《高、矮》時,我是這樣引入的:

先請乙個班上個子中等的學生到前面來,問大家他是高,還是矮?有的說高,有的說矮。我沒說話,走到他的旁邊。

「他矮,老師高。」學生們異口同聲。我又請了乙個班中最矮的學生站到我們旁邊。

「後來的同學最矮,老師最高。」學生們高聲說道。我一笑:

「是嗎?」我讓個子最矮的學生站到了椅子上。「現在誰最高?

」我笑著問。「還是老師最高。」「不,站在椅子上的同學高。

」學生們的意見開始不一致了。「好了,那我們今天就來一起研究高、矮的問題吧。」板書課題。

學生們就是在這種輕鬆愉快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想建立民主和諧的氛圍並不難,教師首先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多溝通,跟他們交朋友,在生活上、學習上多關心他們,從而激起他們對老師的愛,對數學的愛。嘗到了成功的甜頭,使我教好數學的信心倍增,是啊,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愛迪生也曾說過:凡是新的不平常的東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種樂趣,因為這種東西使心靈感到一種愉快的驚奇,滿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來不曾有過的一種觀念。老師就是要把「好奇心」巧妙地運用於教學過程中,使之自然地轉化為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變成孩子們學習和探索的內動力。

二、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

如何讓學生學會學習?我從書中找到了答案,並積極實踐。——採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學生自主**學習。

1.採取活動的形式。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學習時明顯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學生心理活動的規律,把學科特點和年齡、心理特徵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主動學。

如果教師用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動手練」進行教學,學生會感到很乏味,越學越不愛學。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力求形式新穎,寓教於樂,減少機械化的程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促使其主動**。

2.採取把知識趣味化的形式。教師要善於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鮮豔的教具;新穎的謎語、故事;有趣的教學遊戲;關鍵處的設疑、恰當的懸念;變靜為動的電化教學等等,盡可能使學生感到新穎、新奇,具有新鮮感和吸引力,為學生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提供物質內容和推動力。

三、 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

「把數學教育的重心轉移到學生的發展上來」是《我與小學數學》貫徹的精神,同時也正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終生追求的教育目標。只有在充滿生命活力課堂上,師生才是全身心投入,因為這不只在教和學,而是感受課堂生命的湧動和成長。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出創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通過學習吳老師的教學方法經驗,我也從中做出了自己的總結,感想:

一、愛是成功的基石

愛是世界發展的永恆主題,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情感。有了愛,我們才有幸福,才有事業的成功。

⒈愛事業

吳老師的成功不是一帆風順的,她曾彷徨過,猶豫過,迷茫過,但她始終沒有放棄過努力,沒有放棄過追求。因為她愛自己的事業!只有愛才能產生巨大的力量!

想想自己,只把「教書」當作乙份謀生的工作,每天面無表情,毫無激情的面對那一本本作業,面對乙個個鮮活的生命,怎能走上成功路?

⒉愛學生

從吳老師的一言一行中我們都能感受到她那真摯的愛生之情。尊重是愛,信任是愛,理解是愛,寬容是愛,和孩子們一起歡呼,一起大笑,一起落淚都是愛。她和孩子們度過的每一分每一秒不都是愛的旅程嗎?

當我讀到這些場景時,真希望自己是那個被吳老師摸過頭的小姑娘。正如吳老師自己所說:我愛事業,我愛學生。

正是這條愛的紐帶始終牽動這我的情思,她讓我努力、催我奮進;正是這份從未動搖過的信念,是我從乙個「先天不足」的小老師逐步走向進步和成熟。

二、活到老,學到老

一位教師要想不斷的進步與提高,就必須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終身學習要貫穿於整個人生,因此,要堅持不懈的自覺學習,把生活中的一切空間都作為學習的課堂。否則就無法應付每天紛紛湧來的資訊,無法面對日新月異的知識更新和技術革命,無法適應教育工作,更不能輕鬆的生活。

「活到老,學到老」,應成為我們今天的行為準則。

⒈向書本學習

吳老師的成功,與她不斷的向書本學習有密切關係。她讀過日本山內光哉教授編著的《學習與教育心理學》,林崇德先生的《智力發展與數學學習》,蘇聯科學院副院長巴班斯基的《教學教育過程最優化問答》,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等等,以及諸多教育雜誌。而我呢,除了上學時學的一些基本的教育心理學理論外,工作以來又讀過什麼?

幾十學過,不也成了過眼煙雲?

作為一名21世紀的教師應該感到時代是需要高素質的教師,而只有善於學習,不斷反思自我,挑戰自我,豐富自我,才能提高自身素質,才能提高全民族素質。

⒉向同行學習

吳老師曾先後向馬芯蘭老師,劉夢湘老師等導師學習,各種專家的學術報告,百聽不厭,各級骨幹教師的培訓學習,她更是珍惜。她自己這樣說: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教學實踐中,我努力吸納前輩名師的有益經驗,虛心向全國各地的老師們學習,向身邊的同志們學習,向學生們學習,認真總結自己教學實踐,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⒊勤於筆耕

吳老師一邊學習,一邊實踐,一邊總結。她把教學中的點滴體會,課後有感,教學心得等毫無保留的傾吐在筆記本上。一本本微微發黃的筆記本記下了吳老師無數個黑夜在小小的寫字檯上留下的成長足跡。

讓我們用吳老師的這段話共勉:

多年的腳改實踐我有乙個十分深刻的體會,在教學工作中人人都會產生點點滴滴的體會,或深刻,或膚淺,如果放鬆,則稍縱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記下來,哪怕是膚淺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覺思維,都會帶來日後冷靜思考。點點滴滴,積少成多,厚積薄發,拿起手中的筆,善於思考,勤於筆耕,做教學的有心人。

三、課堂的主人是孩子

吳老師的一切教學活動都是本著孩子的心理特點、興趣愛好、情感需要、個性發展等進行的。課堂上,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高興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課堂上真正的主人是學生。上海特級教師顧汝佐這樣評價:

在她的課上,我們不僅能跟受到知識資訊的傳授,思維的碰撞,還有心與心、情與情真誠的交流。北京特級教師劉夢湘說:吳老師精深的教學藝術,不僅感染著上課的每一位學生,台下聽課的老師也為之吸引,為之感染。

在教學方面,我才剛剛起步,沒有資格評議吳老師,我只感到吳老師實在太棒了!她的人格魅力,令我欽佩、羨慕。我渴望有她那精湛的教學修養和人格魅力。

最後,我也想引用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的一段話作為結尾:「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乙個真誠的教育工作者必須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

乙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讀《我與地壇》有感

我與地壇 長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國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著。是史鐵生文學作品中,充滿哲思又極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前兩部分注重講地壇和他與母親的後悔,對於中學生來說,這是一篇令人反思的優秀文章。地壇只是乙個載體,而文章的本質卻是乙個絕望的人尋求希望的過程,以及對母親的思念。生命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

讀我與地壇有感

出去走走吧 明天,出來走走吧 母親央求道。不要 我在黑暗中摸索著尋找東西。啪 隨之而來的是東西破碎的聲音。母親很快又縮了回去。我已經記不清這是第幾次了,可縱然我砸光了,也未見得心裡的燥熱有所減弱。沒多久,母親有躡手躡腳的走了進來。誰 我的聽覺在黑暗中異常靈敏。母親沒有作聲,但沒有停下腳步。我開始焦躁...

讀《小學數學的掌握與教學》有感

小學數學教學的 知識包 初看書名以為是介紹教學技巧的書,對作者馬力平也不甚了解,細讀之後知道了這是一位從中國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走向美國的博士。書中有中美100來位教師的大量訪談調查對比,中國教師的出色表現,讓我感到 美國的月亮也不一定比中國的圓 中國的小學數學教師對小學數學基礎知識有著那麼深刻的理解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