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教學反思

2021-03-04 06:36:42 字數 1027 閱讀 2656

《老王》是一篇以作者內心反思寫成的回憶人的散文,與學生的生活實際閱歷和體

驗有一定的距離。學生在初讀文章時只感受作者是個善良的人,老王是乙個善良不幸的

人,但並不明白作者在文章最後為什麼還要對老王產生愧疚。針對這樣一種情況,我打算從學生最初的感受入手,去體察老王生活的艱難與人性的善良,著重品味文章中「老王生前去送香油和雞蛋」這部分,理解作者的愧疚之情。讓學生體會到對不幸之人需用一顆善良的心去關愛。

在教學設計上,我設計了走近老王——品味老王——懷念老王——關注「老王」這四個環節,把課文的重心放在對老王人物的鑑賞上。

這篇文章雖然在主題的理解上不會產生很多分歧,但如何把文章的人文內涵挖掘出來,側重點卻很多。在教學中,我以為只要把老王這個人物讀懂、讀透,學生理所當然地就會去關愛那些不幸的人。在這一環節,我設計的問題是:

現實生活中,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的「老王」,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他們?

學生都說會關心這些人,會給他更多的關愛,但既而當我問拿些錢、物之類的東西給乞丐,你覺得是關愛了嗎?學生無言。我意識到了學生學了這篇文章,只是意識到我們身邊還有很多的不幸的人,而沒有意識到關愛他人需要有一顆善良的心,需要有一種內在的平等觀念和責任感。

產生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因為教師自己在與文字對話時只關注了文字本身的意義,而沒有仔細地去考慮「除了這點,我還得讓學生自己有什麼樣的認識。」沒有著眼於作者的真正地的意圖。

《老王》一文是用作者的善良去體察不幸的老王的善良,作者一直都在用自己的善良極力地幫助老王,希望老王的生活能好起來,但最後作者卻說「這是乙個幸運者對不幸者的愧怍之情。」這本不應該有愧疚之情,但也正是這愧疚之情,才是作者最大的善良的表現,因此指導學生挖掘文章的主題就要抓住文章的最後一句話引發開去,作者愧疚的原因是沒有給予精神上的安慰、同情中只是有點可憐。讓學生在作者的反思中發現自己,在發現自己中意識到自己對他人的關愛不夠,對不幸之人的尊重、平等觀念不深,從而使學生的感知更敏銳,情感更豐富,情趣更高尚。

讓他們明白,對老王這樣的不幸者既應該給予物質上的幫助,更多該給予精神上的關愛。

在教學過程中,我感覺自己沒有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課堂顯得有些安靜,但對學生情感的觸動還是達到了目標。

《老王》教學反思

王爭艷 老王 是著名作家 文藝翻譯家楊絳以內心反思寫成的一篇寫人記事的散文,是相當深沉 相當含蓄的高品位的散文佳作,語言沉澱簡潔 乾淨明晰。作者筆下的老王是乙個不幸卻具有金子般心靈的人。那麼,對楊絳的這篇文字淺顯 靈氣飛揚,字裡行間流淌著愛的音符,閃動著人性人道光芒的散文,如何引導學生走進作者的精神...

《老王》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的總體構想是以人物形象為中心,運用自主 合作 的學習方式為支撐點。在課堂教學中帶領學生以 走近老王 品味老王 懷念老王 關注 老王 的思路進行。整個課堂教學的實施很順利,充分地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和情感體驗,較好地體現了新課標的教學理念。經過課後反思,我認為成功...

《老王》教學反思

反思 老王 這一課的教學,有成功也有不足。成功之處是教學設計突出了重點。老王 這篇課文,可以講得東西很多,如果不抓住重點面面俱到,就容易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因此,我把學習重點放在對不幸者的同情和關愛上。學生經過討論 合作 後,明確老王的形象 老王一輩子光棍,孤苦伶仃,靠一輛破舊的三輪車活命,但他心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