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新課改總結

2021-03-04 06:32:03 字數 4510 閱讀 9747

2023年秋學期高中語文新課改總結

全國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已全面展開,新課程如生機勃勃、永珍更新的春日走進了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生活。下面我們來對高中政治課程改革程序做以下總結。

一 、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困惑

語文課堂教學的確存在一些值得我們注意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材中心、課堂中心、教師中心」的舊的教育模式支配著教師的教學

由於受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等陳舊教育觀念和方法的影響,當前教育運作上仍以知識傳授為中心,以知識灌輸為基本方式,以知識再現能力為終極目標,使用統一的課程與教參,仍是「教材中心、課堂中心、教師中心」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模式,在語文課堂上表現得尤為突出,許多語文教師被教參上固定的教學目標束縛了手腳,而教師們又以同樣的繩索去束縛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在這樣的以灌輸為基本方式的教育氛圍中,要培養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學生在眾多的教材中無所適從,不知道主動去接受新的知識

面對新的教材學生感到很新鮮,但由於受傳統的教育思想、教育方式的影響,學生在新的知識面前缺少主動性,常常不會主動地去**、研究,仍然滿足於教師提出問題、集體討論、教師講解答案、自己記下筆記這樣一種舊的模式。所以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的參與也常常是被動的。

(三)師生之間缺少應有的交流與溝通,在對新教材新課程的認知上有很大的距離。

學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感興趣,首先要了解學生實際,了解他們學習語文的目的、態度、習慣、方法、興趣、愛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徵。生活在改革開放時代的初中學生,自主意識增強,他們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緒複雜、情感豐富、對未來充滿幻想、求知慾旺盛、記憶力好、渴望通過學習獲取知識,但也存在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學習習慣不穩定、會產生逆反心理等缺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生特點,在教材中從適當的角度尋找學生學習的興奮點。

我們教師對新教材新課程知之不多,知之不全、不透,又很少與學生交流這方面的內容,使得學生對新課程幾乎沒有感覺。

(四)語文新課程張揚「人文性」是否一定要以犧牲知識教學為代價。

課標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語文選修課程在實踐中當然要體現這些特點,但在這變革時期,語文教師很難把握這個度。蔡元培先生於20世紀初首倡「利器說」,葉聖陶先生發展為「工具說」。人們一直認為語文是一種工具。

20世紀80年代陳鐘梁先生首倡「人文性」,語文界又爭論了二十年。課標把「工具性」與「人文性」並列在一起是對爭論的總結,而這種總結又給語文課程教學實踐帶來了諸多麻煩。第一,教師不敢講知識,因為講知識就是強調「工具性」。

第二,教師要用大量時間進行文字遷移,因為不遷移就不能體現「人文性」。第三,教師不敢闡述自己觀點,因為闡釋自己觀點就怕背上違背自主學習要求的黑鍋。基於這種認識,我們看到教師用於知識教學的時間少了,用於文字「思想性」分析的時間多了。

一位教師執教杜甫的詩,教師讓學生用大量的時間到網上查詢關於杜甫的材料,然後圍繞這些材料討論杜甫的一生。教師試圖用這種方式進行「人文教育」,事實上這充其量是一種「思想教育」。用「思想性」取代「人文性」似乎成為實踐中的時尚。

有論者指出:「如果不把握(知識教育)這一點,很可能使高中階段的語文課,失掉基礎教育的基本特徵,最終走入歧途。」

二、語文選修課程中存在的困惑

課標指出:「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選修課必須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充分考慮學生需求和實際水平……學校及教師應充分發揮積極性和創造性,努力創造條件,建設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學生願望的選修課。」顯然,課程改革設計者希望教師參與選修課程開發,並逐步成為開發的主體。

教師在實踐中確實表現出極大的熱情。然而,我們在課改實踐中也看到,語文選修課程開發還處於試驗探索階段,許多學校還不具備開發具有校本特點的語文選修課程實力。學校要開設語文選修課程,就只能圍繞高考可能考的、教育主管部門規定的科目開設,所開設的選修課程突出共性特徵,缺少個性特徵。

教育行政部門基於當地高考實際,又確立了相應的選修教材,這就導致選修教材開發權上移。教師也只好把選修課程當做必修課程來教,選修課程的校本特徵也就被淡化了。選修課程實踐與目標的錯位成了課改的新問題。

  課程資源的關鍵因素是教師和學校文化資源。學校文化資源具有歷史性和地域性,難以改變。而最具活力的因素——教師在開發課程時又面臨許多困難。

首先,教師課程理論知識的欠缺將影響課程開發;其次,教師專業知識的欠缺將影響課程開發;再次,經費短缺也將成為課程開發的障礙。  選修課程評價是乙個十分複雜的問題。採用何種評價方式進行評價都不僅僅是教育內部的事,它往往關涉社會利益再分配的大問題。

高中課程改革開展兩年多了,國家的課程評價方案至今沒有出台,廣東、海南、山東只公布了評價方案的討論稿,人們還在等待、觀望。從隋代到現在,考試評價一直是一種普遍使用的評價方式。雖然近年來人們批評考試制度,但是很少有人懷疑考試評價的公平性。

課標要求:「選修課的評價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劃一的傳統評價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評價方式來促進目標的達成。」「評價應根據不同的情況綜合採用不同的方式。

」這些要求沒有錯,專家們提出的觀察評價、檔案袋評價、過程評價等方法正逐步推行,評價正在走向多元化。廣大教師正努力用多元評價的方式評價學生。但是我們也不能不面對這樣的現實:

有的教師為了留住選修學生刻意降低評價標準;有的教師迫於高考壓力隨意降低評價標準;有的教師迫於社會人情壓力降低評價標準等等。人們不禁提出:語文選修課的評價還能堅守公平性原則嗎?

學生們提出選修不同的模組,將來高考怎麼考?如果高考考查選修內容,那麼選修模組之間考查難度值能保證一致嗎?課標指出:

「高中語文的教學,要在保證全體學生達到共同目標的前提下,充分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面臨的選擇,努力滿足其學習要求,支援其特長和個性發展。」必修課要完成培養共性的任務,選修課程更多的是要完成個性發展的任務。人的個性發展受先天條件、社會環境和學校教育的影響,高中語文選修課程為促進學生個性發展創設了良好的環境。

選修課推出以後,學生抱有極大的興趣。特級教師王土榮先生在實驗學校發現,受學生追捧的前三位語文選修課是:說話藝術、影視欣賞、**閱讀。

備受學生冷落的選修課程是:《論語》選讀、《史記》選讀等。當問及選課的理由時,學生說前三門學起來輕鬆有意思,《論語》、《史記》難讀沒意思。

這種具有充分自由度的選課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學生的片面學習需求。人類學家認為,人的個性發展既要受自然化條件制約又要受社會化條件制約,二者缺一不可。語文選修課程創設了自由化空間,卻忽視了社會化空間的建構。

這種片面強調學生個性發展的做法是十分危險的。我們的語文選修課程強調了學生的自由度,卻漠視了學生選修課程的社會價值。如此,學生的「個性發展」能否實現,也就成了語文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問題。

三、 新教材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我們認為要解決新課程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就要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下幾點:

(一) 對於新教材,我們將以不變應萬變,重視必修中生命力強且文質兼美的課文的研習

人教版教科書有三大特點:1.喜新而不厭舊;2.

型別豐富多彩;3.新穎為主,文質為先。因此,重視文字的研讀是很重要的。

我們將密切關注外面的資訊,根據上面的要求來進行我們的教學。我們以必修為主,選修為副;文字研習為主,問題**、活動體驗為副;重視閱讀,強化積累;重視寫作,強化基礎。

(二) 教師要大膽地「放」,變「灌」為「引」

要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學習是個性化行為,教師必須大膽地放棄,放棄老經驗、舊方法,放棄教參、資料庫,甚至放棄師道尊嚴,將自己融成學生中的一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現學生的個性差異,掌握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也唯有如此學生才敢於講真話,講出新思想。這樣充滿民主氣氛的課堂無疑對培養學生文化素質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要使多年來適應了「嚼碎了喂」的學生真正自主學習,充分發揮個性思維和創造能力,教師在語文課堂上恰當有序的「引導」是非常必要的。引導不是牽著鼻子走,不是撬開學生的嘴巴灌,而是為學生的「人性之流疏通出正確的渠道,讓生命與發展呈現出活力與生機。」因此教師的「引」要有明確的目的,要因人而異,因文而異。

教師要能創設出情境,並把學生引導到這樣的情境中自由地採摘閃光的思維之果。因此我們語文教師在放棄束縛之後並沒有真正輕鬆,反而擔子更重,因為要使全班絕大多數學生在自己的引導下自主學習討論,生成出自我教育的力量確實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需要乙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作為自主活動的主體,其作用必然是不容忽視的。

(三)學生要主動去「找」,變「被動」為「主動」

教師自古以來就擔負著「傳之以道,授之以漁」的任務,但作為學生如果一味地以教師所授之「漁」去看待事物,解決問題,便會失卻自己的個性不利於**能力的培養。所以在我看來,教者不應過多地把自己的所謂「方法」硬塞給學生,而應讓學生在具有了一定的語言知識積累之後,主動地去「找」,去「找」自己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乙個「找」的過程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總之,現在我們不能僅僅把研究的視野放在「怎麼教」上,而應放在研究「怎麼學」上。通過上面三個過程,讓學生主動去找,找內容,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使學生達到:學習——學會——會學。

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掌握了自讀的方法,激發了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自然樂學好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總之,我們在以後的教學中要不斷發現新問題、總結新經驗,在教學中不斷成長,在教學中不斷進步。

高中語文新課改培訓總結

4天的高中語文課改培訓結束了,通過聽教育專家的講解以及與同行的互動,專家們不僅僅講解一些理論,當中還穿插了一些相關的具體教學層面的內容,使老師們覺得這樣的培訓有很大的收穫。通過學習,我們知道新課標是教學的依據,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尤其是要求我們每...

高中語文新課改培訓心得

崇左市高階中學班彩豔 2013年7月21日到23日,我參加了廣西新課程教材培訓,按照學習程序,在培訓的時候學習了必修教材,對新課改有一定的認識。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必須更新觀念,尤其是教材觀。解決了教材觀才能談改善教學,才能談有效教學,高效教學,魅力教學。注重人文性 注重能力的培養 編排體例新是新教材 ...

高中語文新課改反思體會

二 小組合作討論 新課程在學生的學習方式上,極為關注學生的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小組學習為這種合作學習提供了乙個良好的渠道。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實現了資訊與資源的交流整合,完善和擴充套件自己的認識,還學會了參與 傾聽 尊重他人 但是在美好的願望下伴隨而來的是小組討論運用的不當,導致討論形式化,為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