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三峽及比較

2021-03-04 06:30:31 字數 3573 閱讀 5481

《答謝中書書》閱讀

原文: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譯文: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賞讚嘆的。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

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常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下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

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的景色了。

一、解釋加點詞的詞義

交輝四時歇頹

沉鱗與競躍

二、一詞多義

之(1)山川之美清(1)清流見底

(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2)以其境過清

(3)公與之乘3)香遠益清

時(1)四時俱備見(1)清流見底

(2)四時之景不同2)才美不外見

色(1)五色交輝與(1)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2)未嘗稍降辭色2)相與步于中庭

(3)月色入戶3)選賢與能

以(1)自康樂以來4)念無與為樂者

(2)以其境過清是(1)實是欲界之仙都

(3)屬予作文以記之2)以是人多以書假餘

(4)策之不以其道3)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欲(1)解衣欲睡4)是日更定矣

(2)夕日欲頹

三、填空

1、用原文填空:

(1)找出總領全文的句子

(2)寫四時之景的句子是

(3)寫早晚之景的句子是

(4)「 」字點明了全文中心。

(5)由靜景轉入對動景描寫的句子:

(6)文中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表現絢爛輝煌的景象的句子是:

四、問答

1、本文第一句話「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在全文結構上起什麼作用?

總領全文,引出下文的寫景、議論。

2、全文抓住哪乙個字去寫?共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有哪些特點?

「美」字。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鳥,魚兒,夕陽;有靜有動,有聲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樂」是指誰?作者書寫遊山之感,為什麼要與「康樂」相比?

謝靈運;與「康樂」相比體現出作者的自豪之感。這種美景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樂趣,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4、寫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5、評析句子

(1)「高峰入雲,清流見底」一句在寫景上有何妙處?

此句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淨,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視、俯視兩種視角,白雲、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

(2)「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此句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

(3)「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此句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通過朝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

6、本文在寫景方面的特點有哪些?

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7、「猿鳥亂鳴」一句中的「亂」字用得好,它寫出了「鳴」的狀態,寫出了晨景的熱烈歡躍的氣氛,「沉鱗競躍」一句中的「競」字用得也好,你能說一說好在**嗎?你最喜歡詩中的哪乙個畫面?試寫一段賞析文字。

《三峽》閱讀

1、第一段:總寫三峽山高谷深的險要地勢,突出特點是連綿不斷,遮天蔽日。「重巖疊嶂」顯其「高」,「隱天蔽日」顯其「深」。

「七百里」點明峽長 ,「兩岸連山,略無闕處」二句點明山多且連。正面寫山的句子側面寫山的句子是

2、第二段寫三峽夏季景色,突出水勢大,水流急的特點。從正面表現水勢大的句子是從側面烘托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3、第三段:寫三峽春冬之時清幽的景色,突出山高水清,草木茂盛的特點,其中體現水流清澈的句子是總寫春冬景色特點的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愉快心情。

4、第四段:寫秋季蕭瑟淒涼的景色。正面寫秋季景色的句子是

側面烘托蕭瑟淒涼氣氛的句子是點明季節的詞「 」。

5、全文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三峽的的景色,表達了作者的感情。

6、全文的結構特點是

7、由「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可以聯想到李白的詩句

由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可以聯想到本文的

8、「空谷傳響,哀轉六絕」一句是從角度寫景,回應了文章開頭的

《三峽》和《答謝中書書》比較閱讀

[甲]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乙] 答謝中書書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1、請從文中找出相關句子寫下來。

a、甲文側面表現三峽險峻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b、乙文側面表現山川美不可言的句子是: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2、 兩文都表達了作者對山水的讚美之情,請從文中各摘錄一句直接抒發這種情感的句子。

答: 甲、清榮峻茂,良多趣味乙、實是欲界之仙都

3、兩文都寫到了「猿鳴」,請分別說明「猿鳴」各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答:甲、寫猿鳴得目的是渲染三峽秋天蕭瑟淒涼的氣氛。 乙、寫猿鳴得目的是渲染了清晨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熱鬧氣氛。

4、從內容上看:

相同:兩文都描寫大自然的美景。都突出了山高水清的特點。

不同:《三峽》描寫了三峽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答謝中書書》重在寫山川的美景,突出「美」字。

5、從抒發的感情來看:

相同:兩文都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讚美和熱愛之情。

不同:《三峽》表達了作者對三峽美景的欣賞之情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答謝中書書》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6、從寫法上看:都運用了借景抒情的寫法。

《三峽》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同時注意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動景與靜景相結合,從視覺、聽覺等角度寫景,運用對比、對偶、誇張等修辭手法。

《答謝中書書》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7、兩文在寫景狀物上,都致力於描繪山、水。《三峽》寫山,突出山的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了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色,突出水的水勢大、水流急、水清澈的特點。《答謝中書書》寫山則突出山之高,突出萬物勃發的生命力;寫水突出清澈的特點。

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

三峽1 三峽 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 清幽秀麗的景色。2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 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3 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餘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 素 綠 清 影 數字 寫秋...

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

三峽 複習要點 一 文學常識 三峽 選自 水經注疏 三峽,瞿塘峽 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作者酈道元 466或472 527 字善長,范陽涿 zhu 縣 現在屬河北 人,北魏地理學家。好學博覽,留心水道等地理現象,撰 水經注 其書名為注釋 水經 實則以 水經 為綱,詳細...

三峽比較閱讀二

二 閱讀下面 甲 乙 兩個文言選段,作9 12題 13分 甲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