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

2021-03-04 06:35:12 字數 4808 閱讀 7270

三峽1、《三峽》以凝練生動的筆墨,寫出了三峽的雄奇險拔、清幽秀麗的景色。

2、作者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3、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餘字,就把七百里三峽萬千氣象盡收筆底。寫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肅」「悽」「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4、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寫水則分不同季節分別著墨。在文章的節奏上,也是動靜相生,搖曳多姿。

5、材料的安排。作者先寫三峽的整體風貌,然後抓住三峽最有特點的時間──夏天,春冬,晴初霜旦,寫出了三峽的奔放美、清悠美和淒婉美。

6、語言的運用。本文多用對偶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讀起來收放有致,很有節奏感。語言精練,表現力強,充滿生氣。

7、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三峽自然景觀的?

文章先寫山,後寫水。寫山,突出連綿不斷、遮天蔽日的特點;寫水,則描繪不同季節的不同景象。

8、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體會它們的語言特點。

春冬之景:「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秋景:「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

yuyantedian:作者寫景,採用的是大筆點染的手法,春冬之景,著「素」「綠」「清」「影」數字,寫秋季的景色,著「寒」「素」「悽」「哀」數字,便將景物的神韻生動地表現了出來。

9、給加點點的字注音並解釋詞語。

重巖疊嶂(zhàng),高聳險峻如屏障的山峰。夏水襄(xiāng)陵,上。

乘奔(bēn)御風 ,這裡指快跑的馬。素湍(tuān)綠潭 ,急流的水。

絕巘(yǎn),險峻的山崖或山峰。飛漱(shù),沖刷。清榮峻(jùn)茂,高而陡峭。

10、閱讀下面這首詩,你能說出它和本文之間的某些聯絡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文章的第二段與這首詩的

一、二、四句相印證,都表現了夏天三峽水流速度極快;文章第四段與詩的第三句相對應,都是寫連續不斷的猿啼;文章第一段則和詩中的「萬重山」相應。

參考譯文:

在三峽七百里當中,兩岸都是連綿的高山,幾乎沒有中斷的地方。層層的懸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陽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時候,連太陽和月亮都看不見。

在夏天水漲、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時候,上行和下行的船隻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時皇帝的命令要急速傳達,這時候只要清早坐船從白帝城出發,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間相距一千二百裡,即使騎著駿馬,駕著疾風,也不如它快。

在春、冬兩個季節,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深潭,迴旋著清波,倒映著各種景物的影子。在極高的山峰上,生長著許多奇形怪狀的柏樹,在山峰之間,常有懸泉瀑布飛流沖蕩。水清,樹榮,山高,草盛,趣味無窮。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時候或下霜的早晨,樹林和山澗顯出一片清涼和寂靜。高處的猿猴拉長聲音鳴叫,聲音連續不斷,非常淒涼怪異。空曠的山谷傳來猿啼的回聲,悲哀婉轉,很久很久才消失。

所以漁歌唱道:「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答謝中書書

1、《答謝中書書》是陶弘景寫給朋友謝中書的一封書信。

2、以感慨發端的語句是:「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這個「美」字,是山川風物的客觀形態,也是作者對山川風物的審美感受──愉悅,

3、作者以清峻的筆觸具體描繪了秀美的山川景色的語句是「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4、「高峰入雲,清流見底」,極力描寫山之高,水之淨,用筆洗練,寥寥八字,就寫出了仰觀俯察兩種視角,白雲高山流水三重風物,境界清新。

5、「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改用平遠、高遠的視角極目遠眺,青翠的竹木與五彩的山石相映襯,呈現出一派絢爛輝煌的氣象,在清爽宜人的畫卷上平添了萬物勃發的生命力。

6、「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陽欲頹,沉鱗競躍」,由靜景轉入對動景的描寫。這四句通過朝與夕兩個特定時間段的生物的活動,又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

7、最後,文章又以感慨收束的語句是:「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8、「實欲界之仙都」的作用或含義是什麼?或者怎樣理解這句話。

「實欲界之仙都」,將在山水之中飄飄欲仙的自得之態表露無疑。

9、「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的作用或含義是什麼?或者怎樣理解這句話。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自從謝靈運以來,沒有人能夠欣賞它的妙處,而作者卻能夠從中發現無盡的樂趣,帶有自豪之感,期與謝公比肩之意溢於言表。

10、王國維雲:「一切景語皆情語。」本文寫景,沒有僅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靈魂,即自然萬物的勃勃生機,通過高低、遠近、動靜的變化,視覺、聽覺的立體感受,來傳達自己與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悅,體現了作者酷愛自然、歸隱林泉的志趣。

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11、文中直抒胸臆的語句有:「山川之美,古來共談」;「實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記承天寺夜遊

1、《記承天寺夜遊》是蘇軾的一篇小品文,文章僅84字,卻創造了乙個清幽寧靜的藝術境界,傳達了作者複雜微妙的心境。

2、「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時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時,月色悄然入戶,於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寫出作者興奮喜悅之情。

「念無與為樂者」,「念」由「行」轉化而來,寫出心理活動的變化過程,文情也顯得跌宕起伏。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這是作者「念」的結果,下筆十分輕淡,實則意味深長。

3、點明作者與張懷民欣賞月夜景致時感慨的語句是:「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4、寫月光的語句是:「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5、怎樣理解這句話:「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積水空明」寫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橫」寫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乙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6、怎樣理解「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

寥寥數語,意味雋永: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種種難言的感情盡在其中;語言凝練,含蓄深沉,精美傳神。

7、《記承天寺夜遊》中「閒人」的含義。

「閒人」,即清閒的人,這裡並非是指閒極無聊、無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著複雜的意味。首先,「閒人」指具有閒情雅緻的人。其次,「閒人」包含了作者鬱鬱不得志的悲涼心境,賞月「閒人」的自得只不過是被貶「閒人」的**罷了。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線的詞。

1.曉霧將歇,猿鳥亂鳴歇,消散。

2.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競,爭著;躍,跳躍,這裡指跳出水面。

3.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念,想;遂,於是、便;至,到。

4.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但,只。

對比閱讀:(相同或者不同之處。)

《答謝中書書》與《記承天寺夜遊》這兩篇短文都寫自然景物,但表達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

《答謝中書書》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記承天寺夜遊》表達的感情是微妙而複雜的,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都包含其中。

參考譯文

1.《答謝中書書》

山川景色的美麗,自古以來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讚嘆的啊。巍峨的山峰聳入雲端,明淨的溪流清澈見底。兩岸的石壁色彩斑斕,交相輝映。

青蔥的林木,翠綠的竹叢,四季長存。清晨的薄霧將要消散的時候,傳來猿、鳥此起彼伏的鳴叫聲;夕陽快要落山的時候,潛游在水中的魚兒爭相跳出水面。這裡實在是人間的仙境啊。

自從南朝的謝靈運以來,就再也沒有人能夠欣賞這種奇麗景色了。

2.《記承天寺夜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裡,(十分美好),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想到沒有人與我同樂,於是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張懷民也還沒有睡覺,(於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哪一夜沒有月光?**沒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的閒人啊。

詩歌賞析:《歸園田居》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1、這首詩寫的是田園勞作之作,從內容看詩人很不善種田,但是非常勤勞,分別指哪些內容。 (1)不善種田:草盛豆苗稀;(2)不辭勞苦: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2、詩的「但使願無違」意思是只要不違背自己的意願就行了,根據你對詩人的了解和所學的其他作品,談談「意願」的含義。

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不想在那汙濁的現實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乙個農夫也比在官場「為五斗公尺折腰」強。

《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1、本詩記下了作者初次離開故鄉時的觀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現他對故鄉依依不捨之情的乙個字是 。2、具體分析頸聯「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3、這首詩中間兩聯描繪舟過荊門時所見景色,請簡要分析「隨」字好在**?4、這首詩融情於景,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5、「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出了什麼樣的景象?

答案:1、憐 2、襯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鏡反襯江水的平靜,以天上雲彩構成海市蜃樓襯托江岸的遼闊。3、乙個「隨」字,化靜為動,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化,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

4、抒發了詩人思念故鄉的深情。5、這兩句描寫舟過荊門時所見的景色。用游動的視角來描寫景物的變化,船由蜀地到荊門,兩岸的地勢由山脈過渡到平原,山巒從作者的視野中一點點的消失,江水衝下山巒向著廣闊的原野奔騰而去。

《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蜀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從景物描寫和表達的思想感情兩個方面,請說說你對「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兩句的理解。(如果只是理解用我們試卷上的答案。)

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

三峽 複習要點 一 文學常識 三峽 選自 水經注疏 三峽,瞿塘峽 巫峽和西陵峽的總稱,在長江上游重慶奉節和湖北宜昌之間。作者酈道元 466或472 527 字善長,范陽涿 zhu 縣 現在屬河北 人,北魏地理學家。好學博覽,留心水道等地理現象,撰 水經注 其書名為注釋 水經 實則以 水經 為綱,詳細...

11八上三峽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複習

中考複習十一 八年級上冊 三峽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巘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

《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

再,最後。二 11.月色美,觸景生情。12.庭下如積水空明 發揮奇特想像,用了新奇的比喻。13.月色皎潔。空靈。14.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15.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閒 種種微妙複雜的感情盡在其中。16.敘事 描寫議論。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