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提綱版

2021-03-04 06:42:46 字數 2892 閱讀 8018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美景的得意之感。

4、「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言外之意是自從南朝謝靈運以來,只有自己才會欣賞這種奇境。

表達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以及與謝靈運比肩的自得之感,也飽含了對謝靈運的讚賞與仰慕之情。

5、作者是怎樣進行動靜結合的景物摹寫的?

一是形體的動與靜:高峰為靜,流水為動; 二是光色的動與靜:林青竹翠為靜,五色交輝為動; 三是聲響的動與靜:日出霧歇為靜,猿鳥亂鳴為動;日落山暝為靜,游魚躍水為動。

1、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繪自己隱居地的秀美景色?

從形態、色彩、聲音三個方面描摹其美景的。

7、「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試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其畫面,並說說這幾句描寫取得怎樣的表達效果 ?

猿鳥的嗚叫聲穿越了清晨即將消散的薄霧,傳入耳際;夕陽的餘暉中,魚兒在水中競相嬉戲。這幾句描寫,為畫面增添了靈動感,傳達了生命氣息。

8、「高峰入雲,清流見底。」這兩句描寫了哪些景物?是從哪些角度來寫的?

描寫了高山、白雲、流水三種景物,突出了山之高,水之淨;分別從仰觀、俯察兩種視角來寫。

《記承天寺夜遊》

課下注1.選自《蘇軾文集》卷七十一。此文寫於作者貶官黃州期間。承天寺,在現在湖北黃岡南。

2.元豐六年:公元2023年。元豐,宋神宗年號

3.念無與為樂者: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念,考慮,想到。

4.張懷民:作者的朋友,當時也貶官在黃州。

5.相與:共同、一起。

6.中庭:院裡。

7.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8.藻、荇(xìng):均為水生植物

9.但少閒人:只是缺少清閒的人。但,只是。閒人,清閒的人。

翻譯1、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脫了衣服,打算睡覺,這時月光照進門裡,( 十分美好)我高興地起來走到戶外。

2、念無與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我)想到沒有可以交談取樂的人,於是到承天寺尋找張懷民。

3、 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張懷民也沒有睡覺,(於是)我們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4、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月色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澈透明,竹子、柏樹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錯的藻、荇。

5、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哪一夜沒有月光?**沒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倆這樣清閒的人罷了。

1、全文以 「月光」為線索,依據作者的行蹤,以詩的筆觸描繪了月色之美。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一段寫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麼特點?點染出乙個怎麼樣美妙的境界?

(或者怎樣賞析本句?)此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其中「積水空明」比喻月光,寫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的特點,「藻荇交橫」比喻竹柏的影子,寫出了竹柏倒影的清麗淡雅的特點。作者用了高度凝練的筆墨點染出乙個空明澄澈,疏影搖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3、「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表達了作者怎樣微妙複雜的感情?

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等,各種複雜的感情情盡在其中。

4、「閒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閒」表現在何處?(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時,見「月色入戶」則「欣然起行」;與「懷民相與步于中庭」,連「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細。這些都說明是「閒人」。

5、全文沒有一處直接寫友情,但可以從字裡行間看出來。請找出能表現蘇軾與張懷民友情的句子(寫出兩句),並說說你選擇它的理由。

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張懷民可以同樂

②懷民亦未寢理由:心境相同欣賞趣味相同

③相與步于中庭理由:關係親密

④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運相同

6.結尾惋惜無人賞月,暗示了什麼? 世人大多熱中名利,為俗務所累。

7、如何理解「閒人」的含義

「閒」是本文的文眼,「閒人」是本文的點睛之筆。「閒人」,即清閒的人,這裡並非是指閒極無聊、無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著複雜的意味。首先,「閒人」指具有閒情雅緻的人。

其次,「閒人」包含了作者鬱鬱不得志的悲涼心境。「閒人」一詞飽含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等微妙而複雜的感情都濃縮在文中「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的語句中。

8、「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怎樣理解作者這種心情?(如何理解「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這裡體現了作者微妙而複雜的感情: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閒,既有與好友欣賞美景的欣喜愉悅,又有政治失意的落寞孤寂。 蘇軾在政治上失意,內心苦悶,才縱情山水,在月夜中找到了美景寄託自己的苦悶;另一方面大自然給了作者無窮的閒情逸趣,令作者陶醉,將遠離人世凡塵雜事的拖累,表現出作者和張懷民超凡脫俗,摒棄一切,淡泊寧靜的曠達情懷。

9、全句無一「月」字,而又無一字不在寫「月」,請分析這樣寫的妙處。

先寫月色,「積水空明」,一泓積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明;繼寫水中之物,「藻、荇交橫」,縱橫交錯,搖曳生姿,可以推想見月色之美;而積水空明和藻、荇交橫,相映生色,互相烘染,就平添了月夜夜遊的美景了。最後點出「蓋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見月色之濃。夜遊因月而起,處處扣月;寫月又不濃墨重彩,而是輕點幾筆,境界全出;寫月,不明寫,而從竹柏影人手。

作者無疑是詠月的丹青妙手,這一幅月夜小景確實美妙絕倫。

中考題答謝中書書與記承天寺夜遊

詞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組是 ( b )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

b.是:實是欲界之仙都問今是何世

c.與:念無與為樂者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d.尋:尋張懷民尋病終

從表達方式看,兩文都有緊扣景物特徵的描寫,也都有堪稱點睛之筆的議論 。

從思想感情看,兩文都表達了對自然的親近和熱愛,但作者的心緒並不同。《記承天寺夜遊》的蘇軾是受到貶謫的「 閒」人,《答謝中書書》中的陶弘景則堪稱隱居的「 仙」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乙個字)。

《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

再,最後。二 11.月色美,觸景生情。12.庭下如積水空明 發揮奇特想像,用了新奇的比喻。13.月色皎潔。空靈。14.欣然起行,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15.貶謫的悲涼,人生的感慨,賞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閒 種種微妙複雜的感情盡在其中。16.敘事 描寫議論。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複習

總領全文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 具體描繪仰視 高峰入雲山之高 俯視 清流見底水之淨 平視 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曉霧將歇,猿鳥亂鳴 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由靜景轉入動景的描寫 最後,文章又以感慨收束 實是欲界之仙都 主題 表達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悅之情和與古今知音共賞的得意之情。記承天寺夜...

《答謝中書書》《記承天寺夜遊》同步練習

3 解釋下列加點字詞的意思。雖有嘉餚 弗食 不知其旨也 不知其善也 然後能自強也 雖有至道 教學相長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然後能自反也然後能自強 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 4 古今異義。雖有佳餚古義 今義不知其旨也古義今義教然後知困古義今義學學半古義 今義5 翻譯下列句子。1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