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職業適應性文獻綜述

2021-03-04 05:23:33 字數 4957 閱讀 3837

職業適應性是個體對工作任務、環境、人際關係等的適應過程和適應結果,是人與職業的相互協調和有機統一的過程。職業適應性反映了個體與職業之間通過不斷磨合達到和諧的過程和結果,是大學生適應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學生職業適應性主要包括學習及技能適應性、人際適應性、職業意識適應性、職業選擇適應性、職業環境適應性五方面。

目前大學生職業適應性整體水平不高,比較而言,學習和人際適應性相對較高,而職業選擇和環境適應性的水平相對較低;男大學生的職業適應性高於女大學生,但是在人際關係適應方面表現出較女大學生偏弱的特點;高年級大學生的職業適應性顯著高於低年級大學生,更清楚職業對自身素質的需要;擔任過學生幹部的大學生的職業適應性高於沒有擔任過學生幹部的大學生;理工科大學生的職業適應性顯著高於文科和藝體專業的大學生。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大眾化階段,學生規模越來越大,就業壓力日趨突出。有研究指出,我國目前並非是人才多了難就業,而是由於人才素質不高,不能適應未來職業發展的需要。|也有研究指出,現階段跨入社會的大學生不適應職場的重要原因是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不適應外部的就業環境。

這不僅影響著大學生的擇業,也影響著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而且,隨著人才市場供過於求局面的出現,不少用人單位越來越主張人才的「零磨合」,即用人單位希望招聘到的人馬上就能發揮應有的作用。因此,系統研究大學生職業適應性的特點,採取有效方法全面提公升大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縮短他們未來的職業「磨合」期便成為高等教育十分重要的課題。

一、大學生職業適應性研究現狀

(一)大學生職業適應性的維度劃分

目前,主要劃分為五個維度:

維度l包括學習主動性、學習動機、學習方法、技能掌握、實踐情況等6個專案,主要涉及個體的學習適應性,故命名為「學習及技能適應性」。

維度2包括人際協調技巧、人際關係狀況、人際交往方式等6個專案,主要涉及到個體的人際關係處理技巧,故命名為「人際適應性」。

維度3包括角色及心態轉變意識、具體的職業素養等7個專案,主要涉及個體對待工作的態度和角色意談的轉換,故命名為「職業意識適應性」。

維度4包括就業準備、職業清晰及了解程度、有無明確的職業目標等7個專案,主要涉及到個體對職業的認識度和職業準備程度,故命名為「職業選擇適應性」因素。

維度5包括對職業環境積極或消極的評價、新環境中的自我除錯能力等5個專案,主要涉及到個體對職業的認同度和適應能力,故命名為「職業環境適應性」。

(二)大學生職業適應性現狀的分析

1.大學生職業適應性基本狀況

根據一些調查研究表明,當前大學生的職業適應性水平不高,相比較而言,學習、職業心態和人際適應的水平相對較高,而職業選擇和環境適應的水平相對較低。大學生職業適應性問題,已經成為學術界關注的焦點。騰玉成(1999)等的研究指出,多數大學生剛參加工作時認為自己能力不適應職場需要。

賈曉波(2005)的研究表明,大學生存在職業選擇意識的形成相對滯後、職業適應水平偏低等問題。

2.不同型別大學生職業適應性特點的比較分析

(1)男女大學生職業適應性的比較分析

目前男生的職業適應性高於女生,主要表現在男生的職業環境適應性高於女生。這可能與女性在職業生活的許多方面和男性相比存在劣勢有一定的關係。由於傳統文化的影響,女性在職業環境中處於相對弱勢地位,她們往往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家庭方面,這就造成了其膽量、成就動機、承受力等素質上處於相對的弱勢。

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女大學生對職業環境的認識。因此,女大學生對自己能否在將來的職業環境中表現得游刃有餘,顯現出更多的不自信。此外,兩者在人際關係適應性上也具有顯著性差異,女大學生的人際關係適應性高於男大學生。

這可能與女性在處理人際關係方面具有一定的特殊才能有關。

(2)不同年級大學生職業適應性的比較分析

一些研究把

一、二年級大學生歸為低年級學生,把

三、四年級大學生歸為高年級學生,研究發現高年級學生的職業適應性顯著高於低年級學生,主要表現在高年級學生在職業選擇和職業環境適應性上均高於低年級學生。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高年級學生更清楚職業對其素質水平的需要,因此表現出更高的憂慮;而低年級學生由於距離畢業時間還較長,他們對自己是否適應未來職業的關注度還不夠。此外,高年級學生獲得的就業指導和實踐機會要多於低年級學生,這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高年級學生的職業適應性。

(3)不同專業大學生職業適應性的比較分析

目前許多調查研究都是按專業型別分為三大類:理工科、文科及藝體類。這三者不管是在職業適應性上還是各個具體方面都具有顯著性差異,具體表現為理工科學生高於文科學生和藝體類學生。

這主要和理工科學生在校期間接受了更多的專業技術訓練,與此同時社會對理工科學生的素質要求也相對較為明確有關。比較而言,文科和藝術類學生則由於在校期間學習內容的技術含量不高,廣而不精,文科類工作崗位技術切入點較低,而且容易上手,使得一些理工科學生有機會「入侵」部分屬於文科畢業生的「領地」;此外,文科和藝術類學生以女生為主,由於女性生理特徵限制,致使女生在就業過程中受到歧視。¨,因此,理工科學生對於適應未來的職業生活表現出更多的自信。

(4)學生幹部與非學生幹部職業適應性的比較分析

在總體職業適應性和各個維度方面,擔任過幹部的學生比沒有擔任過幹部的學生有更高的職業適應性。兩者具有顯著性差異,學生幹部在總體職業適應性上顯著高於非學生幹部。此外,兩者在人際適應性上也具有顯著性差異,學生幹部的人際適應性高於非學生幹部。

這主要是因為擔任過幹部的大學生獲得鍛鍊的機會要多於沒有擔任過幹部的大學生;另一方面,學生幹部有較強的交往願望和樂群傾向,熱情、外向,能積極地參加或組織社團活動,合作與適應的能力較強。與同年級的普通大學生相比,學生幹部在具體事務和社會活動方而更加主動、自知自製能力更高、緊張性和壓力感更低、適應的滿意度更高,更能沉著地應付複雜局面甚至挫折情境。

二、目前研究所提出的一些提高大學生職業適應性的可行辦法

大學作為培養學生職業適應能力的重要場所,對大學生畢業後對工作崗位的適應性起著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對大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適應職業環境、形成良好的就業心態,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職業適應性,一方面需要企業、社會和學生共同努力,另一方面需要高校為學生的職業適應和職業生涯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高校不應該僅僅注重就業率,更重要的是幫助大學生提高適應崗位、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大學生實現人職匹配、人與組織匹配、人與團隊的匹配奠定基礎。

高校在此方面應該做的工作有:

第一,加強職業適應性教育的宣傳和培訓力度,幫助大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環境。大學生接受職業適應性教育的宣傳和指導活動的頻率並不高,對此,高校應該充分重視大學生的職業適應性教育工作,通過開展職業指導講座,讓學生充分認識學業與就業的關係,更好地面對將來所要面對的就業競爭市場,樹立良好的就業心態,培養良好的職業心理素質。同時,高校應該指導大學生結合未來職業與人格特徵及時開展職業生涯規劃,選擇適合自己的工作,縮短職業磨合期。

第二,從多方面著手,系統地培養大學生的職業適應素養。大學生的職業適應性包括學習及技能適應性、入際適應性、職業意識適應性、職業選擇適應性、職業環境適應性等五個方面,而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能的適應。因而高校在開展大學生職業適應教育和培養的過程中,既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又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職業人格等方面,使他們能夠從職業意識、職業能力和職業人格等方面更好地適應未來就業和職業發展的需要。

第三,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鍛鍊機會。社會實踐對於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也發現,學生幹部在職業適應性上明顯優於非學生幹部。為此,高校應該本著提高學生未來職業適應能力的基本原則,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管理、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和職業人格,使他們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未來的職業生活。

第四,認真做好大學生的暑假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工作。學生的暑期社會實踐和畢業實習工作對於增加大學生的職業體驗,縮短從學校到職場的心理衝突,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建立一大批的暑期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和學生畢業實習基地,為學生的職業適應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

第五,低年級大學生職業適應性的培養值得關注。大學生具備職業適應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逐步形成的,從本研究來看,低年級學生對未來的職業適應與高年級學生比較而言,緊張度不夠,就業壓力感不強,造成了適應性高的假象,對此必須高度重視。要培養低年級學生職業適應的危機感,培養他們的職業適應意識,使他們自覺自願地加強自身知識能力、人格等方面的培養,為未來就業做好心理準備,而不是到畢業前「臨陣磨槍」。

第六,要關注女大學生的職業適應性。當前女大學生成績雖然相對較好,而部分用人單位出於自身利益因素的考慮,在職場中表現出歧視女性的行為,因此給女大學生的職業心態和環境適應性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在培養職業適應能力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幫助女大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價值觀,擺正心態;另一方面要培養她們敢於競爭、積極進取的擇業意識。

同時社會也應該對用人單位的行為進行相應的制約和規範。

三、對已有研究的反思

在以往關於大學畢業生就業的研究中, 多數集中於職業適應問題的方面, 認為職業適應是個人與某一特定的職業環境進行互動、以達到和諧的過程, 也就是說職業需求和從業人員之間是否具備基本的匹配關係。事實上, 對於即將畢業面臨擇業的大學生而言, 職業前適應問題顯得尤為迫切, 因為它直接關涉大學生在尋找工作之前的自我定位問題, 關乎大學生能否找到立身於社會的職業問題, 當然也關係到大學生將來職業適應的問題。因此, 對大學生職業前適應問題進行研究, 對於促進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創業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

義。職業前適應是在獲得職業之前大學畢業生如何調適自身, 以形成職業意識, 並進入尋求職業的良好心理準備狀態。而職業適應指的是獲得工作之後自身如何與目前的工作達到基本的匹配關係。

目前關於大學生就業創業的研究, 對職業前適應和職業適應並沒有做明確的區分。嚴格地說, 職業適應是指獲得工作後的適應能力問題, 職業適應問題是職業生涯中的乙個重要問題。在目前就業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的狀態下, 大學生職業前適應問題顯得更為迫切和重要。

從理論上澄清兩者的區別, 可以使大學畢業生職業前適應的指導和培訓更具有針對性。

由於當前我國就業結構的變化, 就業方式、就業領域、就業政策和制度、就業規模等都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變動, 要求大學畢業生及其家長和學校都要對就業結構的變動有深刻的認識, 同時要求在職業前適應問題上有比較準確的把握。因為對於高校而言,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涉及到學校的聲譽、招生率, 甚至涉及到一些專業是否有必要繼續設定的問題。同時,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同高考招生一樣牽動千家萬戶, 對於大學畢業生和家長而言,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對於這樣的客觀環境, 作為大學畢業生、家長和大學都很難一時改變, 但大學在做好畢業生職業前適應方面的工作, 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做好職業前適應工作有利於促進大學畢業生就業創業。基於以上情況,我們應該在大學生職業前適應方面做一些研究。

大學生適應性量表

本部分問卷測量的是大學生對當前各種環境的適應程度,本測驗共句描述語,請您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判斷您對每一句描述語的贊同程度如何,在每一句描述語後面相應的數字上打 期中 1 表示完全同意,2 表示有些同意,3 表示無所謂同意或不同意,4 表示有些不同意,5 表示完全不同意,並且承諾,對此次測驗結果實行...

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特點研究

摘要 該文採用隨機抽樣的方法,研究了黑龍江大學 哈爾濱師範大學 哈爾濱學院三所院校450名大學生的學習適應性狀況。結果發現 大學生學習適應性處於中等偏高水平。從性別主效應來看,教學模式和學習態度的性別主效應均顯著,女生均高於男生,其他維度的性別主效應不顯著。在年級主效應來看,學習態度和學習環境的年級...

大學生心理適應性測量問卷

測驗說明 請仔細閱讀下面列出了20道題,並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作答 a.很對 b.對 c.無所謂 d.不對 e.很不對 在做題過程中不得漏題同時在某一題上不要斟酌太多時間,要根據自己第一反應進行作答。其中有些問題你可能從未思考過或不符合你的情況,如有這類問題請盡可能做出傾向性選擇。整個問卷建議施測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