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自我心理調控行為人格培育工程

2021-03-04 04:36:41 字數 4803 閱讀 4279

大學生自我心理調控行為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高校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社會競爭壓力的日益增加,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發生的個體事件也時有發生。社會和教育工作者都認識到大學生在知識儲備之外,更應該在個體人格發展中不斷優化和提公升,尤其是自我心理調控在人格發展中佔據基礎性地位,它的水平的高低會直接影響甚至決定其他行為能力的養成和培養目標的實現,對大學生適應社會環境、培養健康的心理狀態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一、自我心理調控行為的概念

個體能夠根據主體意圖與外部環境,自覺對自己的心理活動和外在反應施加影響,實現自身知、情、意、行的動態平衡。在這一過程中個體通過自我覺察、認知判斷與調節控制等作用於個體發展,從而產生一種自覺行為,呈現出相應的外在行為狀態,這種相應的外在行為狀態就是自我心理調控行為,這是乙個覺察、調整、適應的過程。它是個體基本生存的需要,是在人類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在生存發展與環境的促進作用下達成平衡的行為。

自我心理調控,又可稱為「自我調控」,一般是指人類個體根據目標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自覺進行調節和控制,對外界環境主動的適應與把握的過程,包括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它強調在個體在達成主觀意圖和適應情境需要的過程中,實現個體心理過程與行為習慣的動態平衡及和諧統一。自我調節是自我心理調控行為的內部機制,實現個體自身知、情、意的協調一致;自我控制是自我心理調控行為的外部表現,是逐漸由不適應到適應的乙個動態過程。

二、自我心理調控行為的功能與意義

(一)自我心理調控行為的功能

從許多成功人士的成長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良好的認知、完善的自我心理調控行為對於個體人格的發展,尤其是大學時期人格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自我心理調控行為的完善可以推動良好人格的形成與完善,同時人格的完善又可以輔助個體健康成長,並且能夠帶來事業的成功,促進個體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實現。

1、自我心理調控行為對個體身心健康的作用

乙個人的生活不會一帆風順,會時常遇到挫折和不順,需要及時的調節。現代醫學與心理學證明,情緒對人的身心健康有直接的影響。乙個人具備良好的自我心理調控行為,擁有正確的認知、合理的控制情緒,就能保持心情愉快、舒暢,生活態度樂觀、豁達,人體免疫功能活躍、旺盛,可減少疾病感染的機會,進而融入社會,順利生活,得到幸福和滿足感,達到個體與環境的和諧。

不然就會影響工作和學習效率,影響人際關係,這時再不能及時調控,就會出現失眠、厭食等影響身體健康的現象,嚴重的可能走向抑鬱。

2、自我心理調控行為對個體事業發展的作用

乙個人事業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長時間的鍛鍊,積累各種知識,掌握一定的技能,想要實現自己的價值,取得事業的成功,必須在個體生存的基礎上,有優秀的自我心理調控水平。個體事業成功需要對自己有正確的認知,積極地心態看待各種問題,並且有長遠的計畫與具體的執行力,在這個過程中要學會正確看待壓力,合理控制情緒,學會調節自我,才能找到事業成功、生活幸福的支點。

案例1:好多平時成績很好的人,在遇到諸如高考、研究生考試、重大體育賽事等時,會發揮失常,成績較前有很大的落差,究其原因,多是心態出現問題,也就是自我心理調控沒有做好,太想取勝,害怕失敗,致使高度緊張,發揮失常。在這時需要很好的心理調整,讓心態放平和,即在戰略上藐視在戰術上重視。

3、自我心理調控行為對家庭、社會和諧的作用

和諧是家庭幸福、社會文明穩定的根基。社會是由個體組成,個體的心理和諧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內容。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組成社會的最基本的組織。

個體擁有良好的自我心理調控行為,在家庭生活中能夠從容應對經濟、婚姻、子女教育等壓力,保持和諧、幸福的家庭關係,擁有較高的幸福指數,進而維持禮讓、和諧、包容、有序、文明的良好社會秩序,自然也能促進社會的繁榮發展;反之個人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很可能會導致家庭關係緊張,進而造成社會無序、人們沒有安全感等問題,那麼社會的進步就無法實現。

案例2:鄭州女記者被丈夫殺害

鄭州女記者王某3月9日在家中被其丈夫殺害,同時她的母親也被害。事件起因是其丈夫欠下賭債欲賣房還債,被害人出面阻止,遂釀成悲劇。不難看出這是家庭問題導致的悲劇,具體分析首先是王某的丈夫在自我覺知中出現問題,本身有賭癮,不能合理的控制自己的行為,在欠下巨債無法償還的情況下壓力過大,與王某就金錢出現爭吵,出現情緒問題,進而發生了殺人的行為。

假如王某和她的丈夫能夠擁有良好的自我心理調控行為,理性的對待家庭問題,假如王某的丈夫沒有染上賭癮,合理控制自己的行為,擔負起家庭的責任,那麼這齣悲劇就不會發生,他們還有自己的孩子,這會給孩子、給社會帶來多麼嚴重的負面影響!

(二)自我心理調控行為對大學生的意義

1、有助於大學生人格發展目標的實現

自我心理調控行為是人格形成和完善的基礎,在大學生人格培育過程中佔據基礎地位,是心理成長的過程,是長大成熟的標誌,也是大學生順利完成大學生活的保障。擁有良好的自我心理調控行為可以讓學生形成正確的認知,擁有切實可行的目標並付諸實踐,同時能夠正確的應對壓力問題與情緒問題,形成良好的心理狀態,保證學習、生活、工作的順利展開。自我心理調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其他行為培養的實現程度。

案例3:初入大學,有些學生面臨著不適應環境、期待過高等問題,導致一時間無法開始正常的大學生活,產生一些逃避行為,消極應對壓力,總是對他人、環境持有不滿情緒,進而影響人際交往,出現孤獨、厭學等不良反應。這時良好的自我心理調控行為能夠讓學生對環境、他人保持比較樂觀的心理狀態,主動調整自己去適應環境,而不是等待環境的改變。

在此基礎上良好的自我心理調控行為能夠加快學生適應環境的程序,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同時也能看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承擔起自己的責任,有助於人格發展目標的事現。

2、有助於大學生個體情商的發展

自我心理調控行為是情商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指乙個人調整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情商在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現代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為,情商水平的高低對乙個人能否取得成功有著重大的影響作用,有時其作用甚至超過智力水平。而自我心理調控行為能夠幫助個體主動適應環境,提公升人際交往、組織協調等各方面行為水平,從而促進大學生的情商發展。

案例4:情商高主要表現在能夠尊重人,理解人,能夠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能夠有效的影響周圍的人,客觀理性地對待問題。這些人在面臨問題或遇到困難時,除自己能夠積極樂觀的看待外,周圍的同學也都願意伸手幫助他;反之,如果心胸狹窄、好猜疑、爭小利、過於重名重利、不願意參加團體活動、不願與人交往,久而久之,他們會失去朋友、人際關係緊張以至成績下降、工作業績差等。

案例5:再說說我們身邊那些校長獎學金、國家獎學金的獲得者,你有沒有注意觀察他們的生活與學習狀況。他們上課很少遲到或者早退,平時踴躍的參與社會實踐與志願服務,同時也能積極與周圍的同學打成一片。

從這些例子不難看出他們都有著自己明確的目標,並且能正確的認識自己,很快的適應環境,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學習與生活。

3、有助於大學生未來事業的成功

大學階段是青年智商、情商發展的最佳時期。大學生培養良好的自我心理調控行為能夠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良好的狀態,比如看待問題總會從積極樂觀的角度出發,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合理目標並適時調整落實,遇到困難和挫折能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做到客觀理性的分析,正確調節自己的壓力和情緒,並通過一定的實踐活動將新的認知與目標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具備這樣良好的自我心理調控行為,就為以後事業的發展和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案例6:李開復

大家對於李開復成長成才的故事應該都很熟悉了,其實他還有一段「不好」的成長經歷:他在大一時因沉溺於橋牌等遊戲中,以致成績很差,亮起紅燈,這是缺乏合理、良好的生活習慣、沒有良好自控能力的表現,我們現在也有很多學生也面臨這樣的問題。這時他對自己說:

「如果這樣下去,之前18年的努力太可惜了」,李開復對自己作出承諾,每個學期的成績要3.75分,每天功課做完再去打橋牌。他大學最後3年的成績比大一好了很多,哥倫比亞大學歷史上還沒有這樣的先例:

第一名畢業的學生在大一時的成績這麼糟糕。

這個事例說明,他在覺察到問題時(成績亮紅燈),能夠積極思考、分析判斷,做出正確決定(不能這樣下去了),更重要的是他能夠很快的調節好自己,為自己明確乙個奮鬥的目標(對自己做出承諾),並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向目標邁進(兌現承諾,),在良好的自我調控與自我約束下,他取得了成功(第一名畢業)。

(三)自我心理調控行為的地位

人格是乙個複雜的結構系統,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自我心理調控行為屬於個體人格培育工程中乙個既具有生物學基礎又有心理學因素的典型行為。自我心理調控行為可以看做是個體人格培育過程中內控與外控結合的系統,在整個人格培育體系中居於基礎性地位,起調節作用。

1、基礎性

在整個大學生人格培育工程中,自我心理調控行為是十一種典型行為培養內容之一,沒有良好的自我心理調控行為,其他的典型行為很難達到理想狀態,所以它是整個人格培育工程所有典型行為中最基礎的部分。在人格培育的過程中時常會遇到個體為適應環境而發生的心理變化,或為達成主觀意圖和環境變化進行的主動行為,它作為第一類調控自我行為的首個典型行為,其水平高低會影響其它行為培養的實現程度,進而決定人格培育目標的實現。

2、調節作用

個體的自我心理調控行為以其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與後天的訓練密切相關,並受到知識水平、成長環境、地域、民族、性別等因素的影響。自我心理調控行為可以對自身知、情、意進行自覺調節,並且可以篩選出與自身發展相關的文化、環境等因素,促使個體主動選擇對自身有利的因素,規避不利因素,實現自我發展與環境適應的平衡。它對其他典型行為的實現程度進行調控,影響著其他典型行為的培養,制約著人格發展目標的實現,保證人格的完整、統

一、和諧。

三、自我心理調控行為的構成要素及理想狀態

(一)自我心理調控行為的構成要素

通過對自我心理調控行為的分析,根據其發展規律,我們總結出了影響自我心理調控水平的三個構成要素:認知、調節與行為,這三個方面做好了,自我心理調控行為也就可以得到提公升了。

1、認知

心理學上的認知是指人們認識活動的過程,即個體對感覺訊號接收、檢測、轉換、簡約、合成、編碼、儲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斷和問題解決的資訊加工處理過程。通過教育、學習等途徑獲得正確的自我認知和環境認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與態度,確立並認同自己的目標,根據目標制訂和執行計畫,根據環境變化調整目標。包括正確的人生信念、自我意識、自我定位、價值觀以及能力,樂觀積極的處世態度與思考方式、切實可行的目標等內容,如遇到困難和挫折能夠保持樂觀向上的態度,客觀理性的分析問題。

大學生演講心理與人格

演講過程中更應注意一些小的方面,運用一些小技巧,會使演講更加成功。如自己外在的姿勢衣著等方面。演講時要注意自己的演說時的姿勢 posture 也會帶給聽眾某種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縮縮的印象。例如,不要彎腰去湊近話筒,要盡可能地站直身子,把話筒抬高。要讓身體放鬆,反過來說就是不要過度緊張。...

大學生心理自我分析

最近,學長學姐們在找工作面試過程中,碰到了很多用人單位的招聘筆試,都有心理測試的題目,由此,用人單位考慮的不僅僅是你的能力,而且員工的素質也很重要,比如承受壓力的能力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而且每個人對自己的心理分析也要掌握正確的方法,正確找出自己的缺點不足,分析心理承受能力,從而正...

大學生的自我心理保健

現實生活中,各種複雜的內外部事物的變化,都可能對人的心理產生衝擊,出現心理矛盾。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矛盾,能否順利地處理好這些矛盾決定著個體的心理是否能夠走向成熟,是否能夠健康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師長,社會會給予一定的幫助,但更重要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了解必要的保健常識,加強平時的心理保健,維護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