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反思

2021-03-04 04:18:48 字數 4912 閱讀 5044

大吳中學莊健川

教學反思一

初一歷史第一單元講授中華文明的起源即: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原始的農耕生活、神奇的遠古傳說等內容。本單元教學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1)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2)科學備課,尋找課文重難點的突破方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向學生講解清楚,讓學生想像和感悟。(3)創設情境,以情入學。(4)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開始起步。

本單元的不足有:(1)初一年級是進入中學的起始年級,自主、合作、**性學習剛剛起步,導致學習效果不佳;(2)學生還沒有養成設疑解惑方面的學習習慣和能力。今後教學的思考兩點:

(1)學生合作**性學習教學環節設計的**;(2)學生發現問題、概括問題的培養。

教學反思二

本學期學校舉行了賽課活動,為我們提供了自我展示和互相學習的平台。通過執教《伐無道誅暴秦》一課,我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感悟和認識。

秦末農民戰爭是廣大歷史教師感到比較棘手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我注重把知識條理化和知識豐富化兩者結合起來,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意識。

通過學生的課堂反饋,我覺得在本節課的授課上主要有以下優點:

1、備課思路。

在確定好本節課後,根據新課標精神,積極的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把本節課的重點秦末農民戰爭處理得精當些、鮮活些、生動些、深刻些,讓學生通過學習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以及秦朝的滅亡,西漢的建立,使學生了解秦朝滅亡的原因,並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歷史人物,評價歷史人物,也使學生認識到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例如,設計導語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提問,激發了學生的熱情,也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教學設計。

我結合教學實際需要,調整了教學內容,改變了課文原來的設計,設計了三個問題:(1)秦的**,(2)秦末農民起義,(3)漢朝建立,使問題更加系統化、科學化。在教學過程中,我對不同欄目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注重方法引導,設定多樣的教學情景,切實提高課堂實效。

3、課堂組織。

完成課堂教學,需要老師有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能把一些 「生成事件」進行靈活處理。如在講秦的**時有個學生問到了「徭役」、「賦稅」是什麼意思?其他學生爭先恐後地解答,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起到「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作用。

但是通過學生的課堂反饋及聽課教師的點評,我也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

首先,發現自己的教學方法還比較單一,如給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問問題的機會很少,本節課只有一次學生提問,通過生生互助解決「徭役」「賦稅」的含義,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失去了自主思考和創新的空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不夠高,靈活運用知識和辯證認識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因而課堂效率不算太高。解決的方法是,向有經驗的老師多請教,領會新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實際中的應用,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來提高教學效率。

其次,我感覺自己的語言還要精心錘煉,做到既通俗易懂又優美精煉,如匯入的語言顯得平淡、缺乏激情。今後,我要多讀一些文史方面的精粹作品來豐富和錘煉語言。

總之,通過這次活動,我的認識和能力都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受益匪淺;但是仍有許多不足之處。今後,我要不斷地努力學習和鍛鍊,取長補短,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成為新時代合格的教育者。

教學反思三

七年級上冊第九課《中華文明的勃興》介紹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文化成就。我本來打算先請幾位學生來歸納、概括各派的觀點和著作,然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以時間為經、學派為緯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的創始人及代表人物的主要觀點、著作進行了全面的歸納、分類。但是考慮到所學的內容離學生太久遠。

因此,對學生來說,缺乏親切感,也就不能夠吸影學生的注意力。

所以我又重新進行備課。思考著怎樣才能將兩千多年前的孔子、老子等人與現實聯絡起來了?用什麼作媒介才能讓學生對孔子、老子等人感興趣呢?

我苦思冥想——終於,我想到了:現代人特別是名人都有名片,可以用學生十分熟悉的名片作為媒介,拉近孔子、老子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對兩千多年前的的古人產生興趣,進而自覺的參與到教學中來。於是在上課時,我宣布:

今天我們將進行一場模仿秀,給孔子、老子等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各自製作一張名片,並模仿他們作自我介紹,比一比看誰模仿得最像。學生們一聽來了興趣。接著我將學生分成若干組,每組模仿一位人物,並要求學生在先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合理想象。

我剛說完,學生就立即積極地準備開來。在接下來的教學中,學生都十分踴躍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然後,為了檢驗學生對諸子百家思想的掌握情況,也為了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派的思想,我又創設了乙個情景:

假如有一位同學隨地扔了一張紙,想一想,對這個人的做法,各家學派會如何處理?為什麼?問題一提出,學生們紛紛運用剛剛學到的知識,從各派角度提出看法。

這樣,不知不覺學生在愉悅的心情下,就很好地掌握了所學的知識。我想只要肯用心肯花費功夫鑽研教法,一定可以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要學的東西。

教學反思四

歷史教學應教會學生怎樣思維的方法,而不是以讓學生僅僅了解一些零散的具體的歷史知識為目的。正如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生動的直觀固然重要,但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智育是從有理論思維的地方開始的」。

學生只有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學會學習,才能自覺地積極地在教師的引導下成為課堂的主體和成為學習過程的主人;否則,教師只能永遠是課堂的主角,只能自彈自唱。歷史思維的方法就是運用歷史知識、概念和已知材料進行特定歷史思維活動的方法,包括分析歷史事物的方法、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比較歷史事件異同的方法、概括歷史現象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及其原因的方法,依據歷史事實歸納或論證的方法。

教師培養學生掌握歷史思維方法的途徑有:

1、交給學生思維操作的具體方法;

2、教師結合具體的歷史問題向學生呈現自己的思維過程;

3、設計專門的習題,使學生從中總結出具體的方法,並進行專題訓練;

4、組織學生討論和交流自己學習和運用這些方法的體會和經驗。

教學反思五

1、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2、科學備課,尋找課文重難點的突破方法

3、創設情境,以情入學。

4、教學形式多樣化。

① 角色表演。

如在學習「思想的活躍」這一課時,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表演「孔子講學」,由扮演「孔子」的同學向學生傳授「仁」和「禮」的思想,「孔子」還對兩個性格相異的「學生」傳授不同的處事方法,學生在表演中,了解了孔子的思想,明白了孔子為什麼是「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角色表演體現主動學習,也體現合作精神。

②畫畫。

如畫「山頂洞人的一天」,要從中體現出山頂洞人的生活、社會或已經掌握的生產技術。有的同學畫出了男的出外打獵,女的在山洞裡做衣服、做飯、帶小孩、穿項鍊……既反映了古人類的生活,同時也加進了自己現代生活的影子,通過老師的點撥,大家也了解了古人類的生活實在是很原始的。

③ 講故事。

④辯論和競賽。

如學習「百家爭鳴」這一內容,讓四個小組的同學分別持「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的觀點進行辯論,辯論哪家的觀點在當時更有用,哪家的觀點在今天社會更適用。假設乙個現實問題,如「針對破壞校園班集體環境的現象,用哪一家的觀點處理最好?」進行辯論。

再如兩組學生扮演秦漢時期的文人,兩組學生扮演春秋時期的文人展開》歷史成語故事的知識競賽,在競賽前,兩組學生都要主動收集資料,並作歸納整理,既主動學習,又有群體合作,學習在輕鬆,愉快的過程中進行。

5、 倡導學生勇於提出問題,塑造學生的批判精神

如:學生學到「屈原以身殉國」時,老師講屈原的這種愛國精神是偉大的,流傳千古,萬人傳誦。多數學生認同,認為屈原以死抗爭,是為了喚醒民眾,死得其所。

死得重於泰山。但有的學生認為「留得青山在,不怕無柴燒。如果人人都像屈原那樣,誰來繼續鬥爭?

」更有的學生認為屈原不算是乙個真正的愛國主義者,因為當國家滅亡時,他作為乙個楚國人,應該勇敢地站出來積極組織反抗鬥爭才是,屈原的死是自殺,是為了逃避現實,是軟弱的表現。教師應因勢利導,不急於給學生乙個「標準和唯一的」答案,而是尊重學生的個性與想法,鼓勵學生繼續收集資料,用具體例項來支援自己的觀點。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求的**性學習思維。

這樣不僅化解了學生的誤解,又尊重了學生的真實感受,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表象內在的本質問題,讓學生在思考和答疑解難的過程中多角度、全方位來認識和理解歷史。

教學反思六

開放性的教學提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於是有不少老師誤解了這一點,認為學生的積極性就是積極動口、動手,這必然有動腦的過程。於是多樣化的方法最終被簡化為一種方式——提問。雙邊活動中不斷地提問,根本不考慮學生的承受能力,也不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要不就是非常簡單的問答式,甚至於是一些非常低階的問題。

告訴學生看某一段落然後找出答案之類。一堂課下來問了無數個問題,而有價值的卻沒有乙個,以致於學生失去上課的興趣,提不起回答的勁,這樣的雙邊活動怎能有效。

確實,問答式是開放式教學中乙個重要方法,但課前設計時教師應該對問題的深度、難度等諸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切不可濫而不精。另一方面,開放式教學也還有許多其他各種方法,如參觀博物館、編寫歷史小**、講歷史小典故、討論、辯論等等。我們要從各個不同角度鍛鍊學生,不可以偏概全,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教學反思七

教學中,許多老師認為要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實際能力,不考慮教材的實際,於是上課從頭到尾,都是各種各樣的活動:討論、辯論、觀察、分析……忙的學生焦頭爛額,真正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於是各種問題接踵而來,懶的學生是一點事情也沒有,而像動腦筋的學生感覺忙不過來。

還有的老師是由於上面要求上課時開展活動,於是下面推廣開來,根本不結合本地本校實際,把別人的東西生搬硬套,與課堂脫軌,與學生分離,只重形式不講結果,忽略了具體物件、環境等。

另一方面就是活動設計時過於簡單或複雜。設計簡單時學生輕易就找出了答案,就會產生驕傲自滿情緒,漸漸會對參與活動失去興趣,對以後的教學產生不良後果,二設計複雜時,學生自己解決不了,難免會垂頭喪氣,對以後的教學也會產生負面影響。雖然說我們要培養學生的心理耐挫能力,但乙個難題接著乙個難題,對這些人生經歷不多的孩子來說,容易使他們失去自信心,因此不論是過於簡單還是過於複雜設計課堂活動,就必然使大部分學生閒置,侷限了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生,不能使每個學生的潛力發揮出來,也就談不上達到預期的效果。

因此在教學活動的設計時要注意結合學生的智力水平、要適合學生的特點;注意參考教材實際、符合教學規律;注意難易程度的搭配、挖掘,爭取把每乙個學生都調動起來,否則,脫離了物件的一切活動都是無用功。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一 初一歷史第一單元講授中華文明的起源即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原始的農耕生活 神奇的遠古傳說等內容。本單元教學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1 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2 科學備課,尋找課文重難點的突破方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向學生講解清楚,讓學生想像和感悟。3 創設情境,以情入學。4 學生自主...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總結

2012 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 陳春花丹鳳資峪九年制學校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時間過的很快,乙個學期又結束了。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兩個班的歷史教學。在這裡我對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做一總結。本冊教材是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共五個單元,每單元4 6課不等,共20課。每...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計畫

甘海忠在本學期,擔任七年級1個班的歷史課,新的學期開始,根據學校教學計畫的要求和本學期的特點,結合初一學生的實際水平,開展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使學生的學會歷史知識的一些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成績。在本學期要很抓學生的基礎知識,指導學習方法,本學期的教學計畫工作如下。一 學生情況分析 初一學生總體水平查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