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

2022-10-08 12:39:03 字數 4199 閱讀 4945

單元教案

第一單元中華文明的起源(1—3課)

知識與能力

1、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

2、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我國的原始人類

難點: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係。

課時:5課時

課型:新授課、活動課、講評課

方式與方法: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我國原始人類相關多**、考古新發現圖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人類歷史的起源;

(2)掌握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元謀猿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產、生活情況、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點。

(3)培養學生的讀圖和識圖能力、比較分析歷史事物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總結出我國主要的遠古居民的代表,讀懂圖表、文字材料並從中總結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強民族自豪感。

(2)正確認識人類歷史的起源。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最早的人類、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的生活和生產狀況

難點:遠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學法:應用多**課件,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第1課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元謀猿人:最早、170萬年

二、北京人:時間:70---20萬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發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頂洞人:時間:1.8萬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進步

發展水平:人工取火

教後感:

第2課原始的農耕生活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了解在中華文明起源中我國原始農耕經濟的主要情況,使學生了解中華文明處於起源階段時原始農耕經濟的發展水平,進而認識其發展對中國遠古時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意義。

2、過程與方法

本課教學用具是多**教學課件,教學方法是啟發式的談話法,設計**問題與學生質疑相結合。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認同創造出我國原始農耕文化的先民們在自己勞動成果中體現出的智慧型與淳樸的情感,進而促發或增強學生對祖國歷史和文化的認同之心,對中華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生活。

難點是大汶口文化時期出現的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這些概念和結論。

教法、學法:運用啟發式和問題目標教學法。

教學設計:

1匯入新課

課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結網捕魚和神農氏教民播種五穀的故事,然後學生帶著問題預習課文,進入學習狀態。

2.**過程

(1)教師出示**問題:假如你是乙個生活在原始社會的人,僅靠在野外「採集」食物為生有哪些不便之處?(受季節變化和天災影響大,食物**不充足,需要不斷遷徒,等等),然後引出獲得固定的食物**怎麼辦的問題,從而得出開始農耕生活是原始人類改善生存狀態的關鍵的認識。

(2)學生閱讀教科書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麼結論。展示**,讓學生觀察、比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欄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復原圖,並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分析這兩種房屋建築有什麼不同?

(3)展示歷史**:觀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農耕成就中,有哪些農耕經濟現象?各種因素的內在聯絡如何:

原始農業中的生產工具與產量的關係,原始農業與漁獵的關係,原始農業與飼養業、手工製陶和紡織的關係,生產、生活與原始藝術和早期文字的關係,原始陶器和紡織與定居生活的關係等。

(4)利用《我國原始農耕時代主要遺址圖》,學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體地點後,啟發學生觀察、分析該時代文化遺址分布的情況,尋找分布特點。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農耕生產的內容後,讓學生閱讀課文的最後一段小字,然後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討論大汶口晚期的墓葬裡,為什麼有了隨葬品?應怎樣看這一現象?

(四)鞏固小結

1.出示話題:我國的原始居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你願意生活在那個時代嗎?為什麼?(根據老師展示的歷史實物**,學生發揮想象力,任意選擇一種居民設計、表演他們一天的生活)

2、 小製作:看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設計出乙個經濟實用的**,對所學知識進行歸類,明確農耕經濟中的勞動分工。

(五)推薦作業

1、製作與本課農耕經濟有關的自由閱讀卡,可以是神化傳說、歷史故事,詩歌,也可以是農耕小知識。

2、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到農村感受一下農民耕作的苦與樂。

附:板書設計

一、河姆渡的原始農耕

1、時間---距今7千年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於長江流域

3、農業:河姆渡居民種植水稻,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的國家。

4、河姆渡居民會建造房屋,還會開挖水井。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時間---距今五六千年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於黃河流域

3、農業:半坡居民種植粟。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粟的國家。

4、半坡居民會製造彩陶。

三、大汶口居民

1、時間---距今四五千年 2、地點---山東大汶口

3、在後期,出現了私有財產和貧富分化。

教後感:

第3課華夏之祖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學生了解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起源的基本概況,培養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快速閱讀歷史知識的能力及歸納概括的能力等。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認識到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明的演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黃帝是華夏族的人文初祖,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意識。

方法:採用講述、合作、**相結合的方法

重點和難點

重點:黃帝對人類的貢獻;夏朝的建立

難點:為什麼說黃帝是「人文初祖」?「禪讓制」的含義

突破重點、難點的方法:

讓學生列舉大量的遠古傳說,展現黃帝對對中華文明的傑出貢獻,揭示「黃帝是人文初祖」。

教學過程:

板書設計:

第3課華夏之祖

一、炎黃戰蚩尤

二、黃帝----「人文初祖」

三、堯、舜、禹的「禪讓

教後感:

活動課尋找歷史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中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

2、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閱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古代歷史任務的道德、精神;

2、了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要求:1、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2、觀點鮮明,論據充分,史論結合,有理有據;

3、不同觀點的交鋒要以理服人,要講究辯論的技巧。

課型:活動課

方式與方法: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授課過程]

介紹老師去旅遊暑假,我們有的同學常外出旅遊,旅行社都會為遊客精心設計旅遊線路。如果老師外出旅遊,你們能否設計一條最佳的旅遊線路呢?那麼,請你們開始行動吧!

【找一找】 利用節假日,蒐集自己家鄉或居住地的歷史名勝古蹟的有關資料,設計出「xx地名勝古蹟一日遊」的線路,帶著老師去旅遊。

【講一講】 每組選出一名學生擔任「導遊」,可一邊講解,一邊展示蒐集的**、拍的**、錄製的錄影或製作的網頁,讓老師及全體同學一起來了解家鄉或居住地的歷史名勝古蹟。

【議一議】 讓學生就「如何保護好家鄉或居住地的名勝古蹟」展開討論,自由發言,提出合理建議。

【評一評】 由學生投票評選出「家鄉一日遊」或「x x地一日遊」 的最佳設計線路。最後,由教師來評議出最佳線路設計和最佳導遊。

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4—9課)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

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重點總結

七年級上冊中國歷史 第一單元 第二單元 第9課秦統一中國 第10課秦末農民大起義 11課西漢建立和 文景之治 第12課漢武帝鞏固大一統王朝 漢武帝從政治 思想 經濟等方面鞏固了大一統的局面,使西漢王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第13課東漢的興亡 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 絲綢之路 第15課兩漢的科技和文化 第...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反思

大吳中學莊健川 教學反思一 初一歷史第一單元講授中華文明的起源即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原始的農耕生活 神奇的遠古傳說等內容。本單元教學做到了以下幾個方面 1 保證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2 科學備課,尋找課文重難點的突破方法,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地向學生講解清楚,讓學生想像和感悟。3 創設情境,以情入...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學總結

2012 2013學年度第一學期 陳春花丹鳳資峪九年制學校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時間過的很快,乙個學期又結束了。本學期我擔任了七年級兩個班的歷史教學。在這裡我對本學期的歷史教學工作做一總結。本冊教材是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共五個單元,每單元4 6課不等,共20課。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