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品德高效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及說明

2021-03-04 04:18:47 字數 4183 閱讀 2416

武漢市小學品德高效課堂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使用說明

一、評價標準設計理念

1.遵循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即「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體現高效課堂特點。高效課堂要從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出發,注重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和主體作用的發揮,強調尊重學生人格和個性,鼓勵發現、**與質疑,以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體現學科性質和特點。品德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德育課程,課程的核心價值是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即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

3.把握評價標準的作用。小學品德高效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致力於為學科教師實施和研究品德課堂教學發揮導向、激勵、反思和重構的作用。

4.評價專案設計體現評「教」與評「學」相結合,以評「學」為重點。課堂教學是教師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的過程,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共同實現發展目標的過程。本評價標準緊扣構建高效課堂的兩個主要元素——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來設計。

「評學」,建立評價學生的學習狀態和學習效果的評價體系,以具體評價一堂課的教學效果。「評教」,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這樣才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課堂教學評價要以「評學」為重點,堅持「評教」與「評學」相結合,以此來促進教師轉變觀念、改進教學。

5.評價要素的選擇。課堂教學是乙個準備——實施——目標達成的完整過程,是乙個複雜多變的系統,要全面反映這個過程,需要羅列相當多的因素。課堂的評價要素是多元的,評價標準的制定不可能面面俱到。

為突出學科特點,本評價標準只選取最能體現學科性質和特點,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具有時代性及導向價值的要素展開,以利於在評價中進行有針對性的診斷和正確的導向。這些要素不可缺少,對於品德高效課堂教學起到決定性作用。

6.評價內容努力體現客觀、清晰、簡明,以便於操作使用。

二、評價要素解讀

(一)關於學生學習行為評價要素的解讀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高效課堂從學生的「學」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解決這麼兩個問題:「學生怎樣在學」 、「學生學得怎樣」。

各條評價要素分別從學習需求、學習參與的廣度、學習方式的選擇、學習參與的深度及學習成效五個方面來評價學生學習狀態和學習成果。如在學習方式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性學習,也注重其他方式的綜合應用,於小學品德學科而言,尤其要重視體驗性學習方式的作用;再比如在學生參與活動的狀態上,包括參與教學活動中的態度、廣度、深度等方面的要求。即回答學生是不是在參與,是不是全員參與,是不是有所思考。

結合學科特點,節選有代表性的關於學生學習狀態的評價要素,具體說明如下:

第3條:以自主、合作、研究性學習等學習方式參與學習活動,如有**問題的興趣與要求,能夠生成有價值的問題等,尤其重視活動中的體驗感悟,以認識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在活動中**,在**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創造性思考,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與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通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

」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顯示,品德課倡導主動的、發現的、合作的學習方式,以此來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並達到促進學生品德自我建構的目的。品德課堂教學評價關注學生在主體參與的過程中是否培養了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關注學生能否根據自己的個性、特長開展合作學習,並有較強的與他人合作交流的願望和求知慾;關注學生在通過**活動獲取知識的同時,實驗操作能力、資訊資料的蒐集處理能力、實踐創新能力是否得到相應的發展和提高,逐步形成各種良好的習慣和科學的價值觀。品德課堂教學評價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方式在形式上的轉變,更注重對課堂中學生學習意義的評價上。

第5條:學生基本實現教學目標,完成學習任務,即情感、態度得以培養,道德認識在原有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發展。能獲得成功與進步的積極體驗,興趣濃厚,有進一步學習的願望。

高效課堂的教學效果要從多維整體考慮,實際上教學過程的實施本身也是教學成效。要素重視回答這麼幾個問題:學生學得怎麼樣,願不願意在生活中實踐所學,對課程的情感取向等。

即針對不同的課堂實際,考慮從以下角度考查課堂教學效果:從學生課堂達成效果看,從學生學習持續性看,從師生雙方的滿意度看等。

一堂課不可能面面俱到,處處完美,事實上,某方面優點突出就是有特色。教學有特色,經常表現在教學的方式方法上,在知識的生成點上,教學機智的閃光點上有創新。按照道德形成的規律,學生情感態度的培養及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不是在一節課上就能展現出來的。

但好的品德課,最終能使人的情感得以激發,教師收穫與學生共同成長的幸福感,學生產生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這種情感基於道德認知的提公升,並直接影響學生的道德實踐,以形成品德。這也就是小學品德高效課堂的教學特色。

(二)關於教師教學行為評價要素的解讀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起主導作用。高效課堂應從教師的「教」關注教學的有效性,解決「教什麼」、「怎麼教」 、「教到什麼樣」等問題。相應地從以下專案設計評價標準:

1.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準確把握;2.教師對教材的解讀及課程資源的創造性開發使用;3.

教學策略與方法、方式與手段;4.教師的自身素養等。其中教學策略與方法、方式與手段涉及到的要素豐富廣泛,難以窮盡,不同學科有所不同。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不同的教法完全能達到同樣好的效果,關鍵是對症下藥,運用得當。小學品德學科側重考察體現本學科特點的策略與方法、方式與手段的使用。

結合學科特點,節選有代表性的關於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要素,具體說明如下:

第6條:制定的教學目標符合課程標準及年段要求,符合學生道德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需求,體現多維整合,以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教學目標是關係到教學是否有效的首要問題,也是一節課的方向或靈魂。與所有學科一樣,目標制定要緊扣課程標準,符合年段要求,要了解學生,體現三維。但小學品德高效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在體現三維整合上,要從知識走向能力,走向形成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

即不僅僅教「關於什麼的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更需要指向「關於做怎樣的人」。以育人為本的品德課程,更關注人的需求,更要尊重學生道德認知規律。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本學科核心價值,是「特有任務」。

第7條:準確解讀教材,創造性使用教材。如能貼近學生現實生活、聯絡社會現實問題和發展資訊,有效地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根據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調查、資料收集等課前活動,了解學生道德養成實際和生活中的真實問題等。

「教什麼」即教學內容的選擇是最能反映學科特點的。品德學科的教學內容是學生的現實生活,教材呈現的生活圖景只是聯絡學生真實生活的典型範例,應根據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使用。生活是品德課程的重要特質,品德課堂教學應當注重以學生生活經驗為學習的基礎,強調以源於學生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使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利於學生品德的形成,因此,「有效地利用和開發課程資源」首先要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

品德學科要注重提高學生適應和參與社會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社會性,還要關注社會現實問題,根據學生社會性不同發展階段,及時了解最新的社會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發展資訊,對社會熱點現象有初步甄別和認識能力。

不同學科都要求有課前準備,但品德學科因其教學內容為人的成長與發展的特殊性,故其課前準備關係到教學目標的確定,更關係到一節課的成效。因此,對課前準備的評價要重點關注學情的準備,關注學生真實的生活經歷和體驗,這就要求教師帶領和指導學生完成課前各類活動,為教學提供真實的第一手生活資料 ,從而真正解決乙個問題:學生需要什麼。

第8條:活動設計具有生活性、開放性及活動性,做到切口小、主線明、有內在邏輯聯絡,逐層達成教學目標。

生活性、開放性及活動性是品德學科課堂教學的基本特點。小學品德學科的教學設計以活動展開,活動的內容要有生活性,即關注學生生活中的經歷和體驗,尤其是生活中一些細小問題的思考與選擇,從中進行比較、討論、體驗,做出道德判斷,進而促進生活智慧型的習得。切口小,更關注生活細節,更能觸動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真實思考。

每乙個生活事件會反映多元的道德問題,活動設計「主線明」要求圍繞目標展開教學,體現邏輯性,保證學生道德認知逐層深入。

第9條: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面向全體,因材施教;調動和利用學生已有經驗,在體驗中豐富和發展學生的生活智慧型;善於捕捉和利用動態生成性資源,並能圍繞目標及時調整,進行有效引導。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既要有明確的目標又要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要善於捕捉和利用與本課教學目標密切相關的動態生成性資源,並能圍繞目標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進行有效引導,避免那種只追求「理想」結果而不顧過程的做法。品德課堂教學評價關注教師是否重視學生的「體驗」和「生成」;關注老師是否具有教學智慧型,能根據學生實際和本地實際狀況,調整預設教案,改變自己的教學思路,使自己和學生成為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師生共同創造適合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教育過程,讓品德課堂散發生命的活力。

三、小學品德課型使用說明

小學品德學科課型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主要分品德養成類、社會常識類、歷史地理類課型,均適用於評價標準。

四、評價表操作使用說明

高效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一 指導思想 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以教師的 教 為中心,主要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來評價課堂教學效果,高效課堂教學評價倡導 以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為本 的基本理念,堅持 以學論教 的指導思想,主要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以此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實現師生共同發...

「高效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一 指導思想 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以教師的 教 為中心,主要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來評價課堂教學效果,高效課堂教學評價倡導 以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為本 的基本理念,堅持 以學論教 的指導思想,主要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以此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實現師生共同發...

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一 指導思想 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以教師的 教 為中心,主要以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來評價課堂教學效果,和諧高效 思維對話 型課堂教學評價倡導 以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為本 的基本理念,堅持 以學論教 的指導思想,主要以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呈現的狀態為參照來評價課堂教學質量,以此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