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職業成為一種專業

2021-03-03 20:52:05 字數 4970 閱讀 7028

教師職業成為一種專業,經歷了從經驗化、隨意化到專業化發展的過程。教育部師範教育司提出:教師專業化是指教師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通過專門訓練和終生學習,逐漸習得教育專業的知識和技能,並在教育專業時間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從而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教育工作者的過程。

資訊科技和教育的聯姻,要求我們必須以全新的教育時空觀和教育價值觀來審視教育問題。可見資訊科技其重要地位日漸凸顯。因此,**中小學資訊科技環境下教師專業化成長這一問題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一、現狀分析

現狀一: 教師年齡偏大,骨幹教師緊缺。農村小學大都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經濟欠發達地區。

造成了農村小學教師面臨著結構不合理,好多地區普遍採取「只退不進」的教師管理辦法,受此影響造成連續多年部分農村學校不進一名新教師,教師年齡老化現象嚴重,對資訊科技已是望塵莫及。此外,教師整體素質較低,工資待遇較低,社會地位不高,優秀人才不能得到補充,學校的基礎建,影響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校教育發展的程序。

現狀二:教學手段落後,教學能力不足。農村小學年老教師的課堂教學基本上還停留在「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張嘴」的傳統教學上。

除了配套的教學參考書外,大都沒有別的教學資源可供教師利用。教師主要憑藉經驗進行教學,有的甚至是拿著教學參考書生搬硬套,因而難以適應新課標的要求。

現狀三:教師缺編嚴重,教師負擔過重。農村小學大都地處偏遠地區,教師缺編嚴重,教師在教學上的角色很龐雜。

他們不僅要教語文、數學等學科,還要身兼班主任,甚至還要完成品德與社會、科學、**、美術、體育等多門功課的多個年級的教學任務。

現狀四:科研意識淡薄,科研能力低下。農村小學教師科研能力普遍較弱,教師整體科研水平偏低,主要表現在:

對教育科研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乏進行科學研究的最基本知識,科研方式落後,尤其利用資訊科技輔助教育教學更是無從談起。

現狀五:教師專業化發展程度不盡人意,專業發展方向不明確。資訊科技環境下教師專業化發展雙專業性(教育專業性、學科專業性)沒有共同體現。

如何使教師走出以上困境,得到專業化的發展,我以為可從以下四個環節著手,打造一支具有現代資訊科技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二、資訊科技環境下農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策略。

(一)推進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整合。

隨著資訊科技的日益普及,尤其是網際網路與校園網的連線,為學校教育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更豐富的資源,並產生了一種基於網路的教學形式。2023年教育部頒發的《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進一步明確提出:「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由此可見,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是一種綜合性的、系統性的跨越式變革。這種變革給傳統的學科教與學帶來了深刻變化。

在學校的工作實踐中發現影響教師資訊科技整合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專家引領,教師職前教育;教師校本實踐;教學實踐中的自我反思,同行間交流合作等。

1、專家引領,教師研討。充分利用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端教育資源,提高教師理論水平。資源網上為我們開闢了「教師發展」專欄,裡面包含了「專家報告」、「培訓教程」和「教學案例」等子欄目。

在這裡,通過校本培訓的方式,讓教師聆聽專家對新課標的解讀、體會名師的教學方法、學習各學科的課程標準,以此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與此同時,通過資訊科技網路使專家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研討和觀念碰撞,引導並幫助教師全面地思考和構建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理論,通過各種形式改變教師被動學習者的角色。

2、建設電子備課平台,共建教學設計方案。在新課程背景下,我們應該重點關注課堂教學,教師們進行校本教研的天然平台應該是「課」,包括課的設計、觀課、課後討論、課後反思等。因此,學校開展資訊科技支援下的校本教研應該以「課例」為載體。

學校可以建設教師網上備課平台,教師基於網上備課平台開展教學設計。備課老師將自己的教學設計以及設計意圖通過校園網、教師部落格發布到網上,其他的老師就圍繞著這一教學構想在網上展開討論。一方面,備課教師可以隨時吸納和整合大家的意見,對原有的教學設計進行必要的調整,完善教學方案。

另一方面,其他的教師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和學生實際情況對教學設計進行增刪修改,使之成為自己的教學方案。電子備課讓優秀的教學資源在教師之間共享,讓每一位教師備課時都能高起點,並通過一次次的復備,教學設計得到完善,形成了教學合力,使每位教師的備課質量螺旋式上公升,促進了教師專業化發展。

(二)構建資訊科技支援下的新型校本教研。

隨著資訊科技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為學校校本教研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更豐富的資源、更優化的過程。那麼在資訊科技環境下,如何運用資訊科技促進校本教研中教師的專業發展,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成為教育研究者需要解決的問題。

傳統的校本教研,諸如短期培訓課、專題報告、集體備課等由於組織方式、時間以及內容安排上的問題,並沒有讓教師真正學到新技能,起到預期的效果。資訊科技在校本教研中的合理運用將能較好地解決上述矛盾,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有效途徑。

1、建設網上教學資訊資源庫,教師資源共享,促進教師學習與專業發展。學校建設以軟體建設為先導,統籌規劃,硬體建設,分步實施,由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學生、學生家長及其他成員參與的校本教研。學校建立資訊資源庫,把各類教學軟體、優秀課件集錦、音訊資料、**資料、**資料等豐富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師各學科的教學設計、教學課件、課堂實錄等儲存起來,實現資源共享。

2、建設案例網路分析平台,教師通過研究討論,解決教學中具有典型性的問題。新課程案例研究無疑成為教師們角色轉變的有效途徑。案例教研是具有真實性,在教研組內講述並進行合作研究,共同提煉。

教師要做到「三會」:學會積累,養成寫教學日記、教學隨筆的習慣;學會發現,善於從平凡小事中發現有價值的事例加以研究;學會寫作,敘述的情節要形象生動,反思能夠畫龍點睛。這些案例分析可在校園網的反思平台發布出去,通過網路交流,讓教師以一種審視的、智慧型的、具有教育性的行為去實踐教育的目的要求,並為教師提供借鑑別人教育教學的機會,促使教師更深刻全面地認識自己的工作,促進教師對自身行為的反思,有助於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3、利用網路資源,建立教師部落格群,開展網路教研,提高教師教學。在資訊科技發達的今天,教師之間的交流再也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了,教師的在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教學中遇到的難題,教學的心得感受以及教師自己課堂教學**等,都可以通過**、msn、微博等方式與其他教師、專家進行廣泛的交流。通過這種交流,使教師尋找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進而能以更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運用到課堂教學中,這也是教師專業成長有效途徑。

資訊科技支援下的校本教研中教師專業發展已成為資訊時代教師成長的主旋律。資訊科技支援教師終身學習,終身學習支援教師專業終身發展。

(三)拓展資訊科技視野中的教師培訓模式。

在將資訊科技運用到教學與學科整合初期,教師們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畏難情緒、牴觸情緒。老年教師認為,電腦我不會、網路我不懂,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是年輕教師的事,我用傳統教學模式教到退休足矣;中年教師認為,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高深莫測,我們實現不了;年輕教師則認為,只要製作好了課件、備好了課,在課堂上像放幻燈片一樣把課件展示在學生面前,就是將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了。

為了消除教師心中的疑惑,解決存在的困難,我充分利用學校現有的計算機,採用校本培訓的方式,分階段對教師進行基本操作、軟體運用、學科整合等培訓。基本操作階段主要解決 「電腦我不會」的問題,培訓內容是windows的操作技能和office的使用方法,蒐集資訊、處理資訊的基本能力;軟體運用階段主要解決「軟體我不懂」的問題,培訓內容是工具軟體,像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學科整合階段主要解決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高深莫測」的問題,培訓內容是資訊科技與學科結合起來的培訓;技術熟練階段主要解決資訊科技「怎麼樣用好」的問題,培訓內容是根據教學需要,將蒐集到的資訊進行加工處理,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這樣,教師們在學中做,在做中學,既提高了自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又在學習中不知不覺地將資訊科技滲透到學科教學;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還優化了教學過程;既拓展了教師視野,又提高了教師教學技能,有效的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四)搭建多元化的教師專業發展平台。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形成的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育敘事等教育教學札記、日記和案例是教師的日常行為背後所內隱的思想,是教師的生活故事中所蘊涵的理念研究。對於教育科研來說,這些從教師身邊發生的案例、思考和經驗具有專業理論研究無可比擬的針對性、真實性和情景性。而當今是網路時代迅速崛起的社會,交流與溝通網路軟體層出不窮:

如bbs、blog等,這些軟體具有人的身份標識、人的知識沉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等特徵,由此構成小實體大網路的交流平台。在資訊化環境下blog等社會性軟體的門檻很低,易於操作,適合大規模普及。教學案例、教育敘事的數位化,打破了時空的界限,更容易儲存、複製、傳播、共享;使教師的研究突破了個人的小圈子,教師之間、讀者與研究者之間可以展開充分的交流,進行頭腦風暴,創造出更多的智慧型。

從而形成了教師專業的研究與blog的結合,讓教師們更深刻的認識資訊科技與教育的關係:表面上教師的研究並沒有體現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但正是資訊科技在悄悄地改變著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帶動著大多數教師主動參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結束語】總之,資訊科技環境下農村小學教師的專業成長是漫長的過程,其發展是階段性的,又是長期性的、持續性的,甚至是終身的,因此需要不斷地學習與探索,實踐與磨練,追求與付出。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資訊科技與課程改革的普及和發展,以及國家的大力支援,農村學校一定會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擁有一支專業化和高素養的資訊科技教師隊伍,帶領資訊科技教學走向輝煌燦爛的明天。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形成的教學案例、教學反思、教育敘事等教育教學札記、日記和案例是教師的日常行為背後所內隱的思想,是教師的生活故事中所蘊涵的理念研究。對於教育科研來說,這些從教師身邊發生的案例、思考和經驗具有專業理論研究無可比擬的針對性、真實性和情景性。而當今是網路時代迅速崛起的社會,交流與溝通網路軟體層出不窮:

如bbs、blog等,這些軟體具有人的身份標識、人的知識沉澱、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等特徵,由此構成小實體大網路的交流平台。在資訊化環境下blog等社會性軟體的門檻很低,易於操作,適合大規模普及。教學案例、教育敘事的數位化,打破了時空的界限,更容易儲存、複製、傳播、共享;使教師的研究突破了個人的小圈子,教師之間、讀者與研究者之間可以展開充分的交流,進行頭腦風暴,創造出更多的智慧型。

從而形成了教師專業的研究與blog的結合,讓教師們更深刻的認識資訊科技與教育的關係:表面上教師的研究並沒有體現資訊科技在教育中的應用,但正是資訊科技在悄悄地改變著他們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帶動著大多數教師主動參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職業倦怠現象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職業心理問題

教師職業倦怠現象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職業心理問題。所謂 職業倦怠 現象,是指乙個人在社會期望值 個體內在的期望值過高而客觀實際又達不到預期的目標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失望的情緒 疲憊的心態的一種心理現象。它的心理特徵表現為生活的乏味感 事業的失望感 精神的疲憊感 認知的衝突感等,是一種心理的內在需要與客觀實際...

教師作為一種職業

職業道德規範心得體會 肖文楚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在人類社會發展中起著橋梁和紐帶作用,承擔著人類思想文化的傳播 新生一代的培養 各種社會所需要人才的造就等艱鉅任務。作為一名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質 科學文化素質 能力素質 教育理論素質 身心素質 風度儀表等,同時更要具備教師職業道德素質。那麼,我...

教師是一種職業

增強職業素養,提公升育德能力之我見 江口小學茅善東 教師是一種職業,同時也是乙個專業,從乙個師範畢業生 新教師成長為一名有經驗的 專家型的教師,需要進行專門的學習和訓練,通過學習和訓練達到提公升自己專業素養的目的。仔細聆聽了陸漢彬書記的報告,懂得了教師要提公升自己的職業素養,首先是具備一定的職業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