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條”提出前夕的中日關係

2023-02-15 19:54:06 字數 1063 閱讀 6304

作者:張同俠

**:《智富時代》2019年第01期

【摘要】日本在1915年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不是偶然的,它與日本鞏固和擴大在華權益的既定方針及當時的國際背景有著緊密的關聯,其更是中日關係長期發展的結果。

【關鍵詞】“二十一條”;日本;在華權益;中日關係

日本在1915年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不是偶然的,它與日本鞏固和擴大在華權益的既定方針及當時的國際背景有著緊密的關聯,其更是中日關係長期發展的結果。

日本方面稱提出“二十一條”要求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所謂“懸案”,加藤高明就曾以一舉解決中日間懸案為最大報復。i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在晉見袁世凱遞交“二十一條”時,也曾表示“願將多年懸案,和衷解決,以進達親善之目的。” ii

但所謂懸案從何而來呢?要回答這一問題就必須回顧一下“二十一條”提出前夕的中日關係。圖謀擴大在華權益是日本的既定方針,為實現這一企圖,日本與中國簽訂了一系列條約,由於日本從條約權益中衍生出許多新的權益,從而使中日在日俄戰後簽訂的《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正約與附約》,宣統年間中日簽訂的五案協議和延吉界約,1913年袁世凱**與日本簽訂《鐵路借款預約辦法大綱》等幾個條約上分歧嚴重,從而產生所謂懸案。

可見所謂懸案其實是日本恃強凌弱的結果。而日本對保持這些違約得來的權益態度堅定。早在1913年1月6日,日本駐英國大使加藤高明在會見英國外交大臣格雷時就表示過“日本具有決心永遠佔據旅順大連及包含其背後地之關東州。

” iii另外,日本還利用承認北京**的機會,迫使袁世凱**讓步。1913年日本向中國要求開原至海龍城等滿蒙五條鐵路的建築權,“日**提出此要求雖因南京事件解決之不滿足,然其主要原因,則以中國**欲於十月六日正式大**選舉後,即求各國之承認,日**利用此機會,隱示此五鐵道建築權為承認**之交換條件。” iv最終,為換取日本對**的承認,北京**承認了日本的要求。

而日本並沒有因此而滿足,其“又進一步而開始經營東蒙古矣。” v同年,袁世凱在就任大**諮文中,發表如下宣告:“本大**必當恪守前清國**及中華**臨時**與各外國**所立之一切條約、協約、公約。

” vi這一宣告為日本今後擴大在中國的權益提供了口實。由此可見,在一戰爆發之前,中日關係就已經有不斷惡化的趨勢了。“二十一條”的提出可看作是這種中日關係發展的必然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