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集觀經濟學》 劉天祥4版 各章習題答案

2023-02-08 20:39:02 字數 4574 閱讀 9245

一、名詞解釋

1.巨集觀經濟學:是關於國民經濟總量問題研究的經濟理論。

它是以社會總體經濟作為研究物件,通過研究總體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來說明資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以期為**制定巨集觀經濟政策、提高巨集觀經濟執行的績效提供理論依據,為消費者、企業和投資者等微觀經濟行為主體提供巨集觀經濟執行的背景知識。

2.實證分析:對於巨集觀經濟現象、經濟行為及其結果進行一種純粹客觀的、科學的考察和描述性的說明。

其實質是揭示經濟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絡,而不涉及對這些因果關係進行「好或壞」、「應該或不應該」的評價。

3.規範分析:是對經濟現象或經濟行為進行主觀價值判斷性的考察,它要說明對於某種經濟現象或經濟行為應該做出什麼樣的判斷,其經濟結果是好是壞,是否應該採取某種做法等。

4.存量分析:是指對一定時點上已有的經濟總量的數值及其對其他經濟變數的影響進行分析。

5.流量分析:是對一定時期內有關經濟總量的產出、投入的變動及其對其他經濟總量的影響進行分析。

6.事前變數分析:指經濟變數在決策時的取值的分析。

7.事後變數分析:指對經濟變數的實際取值的分析。

二、問答題

1.巨集觀經濟學的研究物件是什麼?主要研究哪些問題?

答:巨集觀經濟學的研究物件是社會總體的經濟行為及其後果,主要研究國民收入核算理論、國民收入決定理論、國民收入決定中的幾個專題。

2.巨集觀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實證分析方法、總量分析方法、均衡分析方法、存量分析方法和流量分析方法相結合、事前變數分析和事後變數分析相結合、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方法相結合,即期分析和跨時期分析的方法相結合。

3.請談談巨集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聯絡與區別。

答:聯絡:

①微觀經濟學是巨集觀經濟學的基礎。

②微觀經濟學與巨集觀經濟學相互補充、互為前提

③兩者都採用了實證分析法,屬於實證經濟學

④兩者都以市場經濟制度為背景

區別:①研究物件不同

②解決的問題不同

③研究方法不同

④基本假設不同

⑤中心理論和基本內容不同

一、名詞解釋

1.國內生產總值:是指一國或一定地區在一定時間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

2.國民生產總值:一定時期內乙個國家的全體國民生產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之和。

3.國內生產淨值:乙個國家一年內新增加的產值,它等於國內生產總值gdp-固定資產4.折舊,表現為一國的要素收入和非要素收入之和。

5.國民收入:個國家一年內用於生產的各種生產要素得到的全部收入,即工資、利潤、利息和地租的總和。

6.個人可支配收入:乙個國家一年內個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7.名義gdp:是指用生產物品和勞務的當年**計算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8.實際gdp:是指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計算出來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

9.gdp折算指數:名義gdp與實際gdp之比。

二、選擇題

bcacb bbcab b

最終產品是指最終供人們使用或消費而不是為了轉賣或為進一步加工所購買的商品和服務。某造船廠購進的通勤車屬於最終產品。

折舊從支出的角度,**給貧困家庭發放的一筆救濟金屬於**對居民的轉移支付,並沒有相應的新價值被創造;從收入的角度,這筆救濟金也並不屬於勞動創造的要素收入。因此不能計入gdp中。

投資包括固定投資和存貨投資,c屬於存貨投資。

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支出包括**購買和轉移支付。其中轉移支付由於並未創造新價值而不能計入gdp中。住房補貼就屬於轉移支付.

是包括折舊的,所以其中的投資表示的是總投資而非淨投資。

要素收入主要表現為工資、利息、利潤和租金。**分紅屬於公司利潤。

淨投資=總投資-折舊。

第六年的名義gdp=第六年的**×第六年的產量=2第一年的**×1.4第一年的產量=2.8第一年的名義gdp=2.8×500=1400.

三、判斷題

√√√√× ××

1.√。gdp一般僅指市場活動所導致的價值。農民生產並用於自己消費的糧食並未通過市場來銷售,所以不應記入gdp.

2.√.**支付給**雇員的工資也屬於**購買。

3.√.用收入法核算gdp,gdp=工資+利息+利潤+租金+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要素收入主要表現為工資、利息、利潤和租金。

折舊不屬於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應**的投資成本中,故也應計入gdp。

4.√.自己房屋以虛擬租金記入gdp,是從gdp定義出發的要求,主要考慮的是便於比較機會成本的問題。

5.×.名義gdp上公升的幅度超過**上公升的幅度,實際gdp應該是上公升的。

6.×。收入法之「收入」,反映的是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終的收入。個人從公司債券中獲得的利息被視為要素報酬的一種,而**公債利息屬轉移支付,屬國民收入的再分配。

7.×.gnp=gdp+本國居民在國外的收入-外國居民在本國的收入

四、簡答題

1. 簡述國內生產總值、國內生產淨值、國民收入、個人收入、個人可支配收入之間的關係。

答:國內生產總值gdp是指乙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所生產的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市場價值總額,是乙個地域的概念; 國內生產淨值ndp是指國內生產總值扣除折舊後的餘額,即ndp=gdp—折舊;而國民收入ni是指一國生產要素所有者在一定時期內從生產中所獲得的全部收入,狹義ni=ndp—間接稅。

個人收入pi,是指經過收入再分配後的國民收入,pi=ni-公司留存利潤-公司所得稅+**對個人的轉移支付;而個人可支配收入dpi是指個人收入扣除個人所得稅之後的餘額,即dpi=pi-個人所得稅。

2. 國民核算的兩種主要方法.

答:(1)國民收入是進行巨集觀分析的關鍵,因為巨集觀經濟學研究的是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以社會整體的經濟行為及其經濟後果為研究物件。

(2)對國民收入(以cdp為例)的核算可用生產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為後兩者。其核算的理論基礎是總產出等於總收入,總產出等於總支出。

①支出法指經濟社會(指乙個國家或乙個地區)在一定時期內居民消費、私人投資、**購買以及淨出口這幾方面支出的總和。公式如下:

gdp=c+i+g+(xm)

其中:消費c包括耐用消費品(如家電、家具等)、非耐用消費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勞務(如理髮、旅遊等),但不包括個人建築住宅的支付。

經濟學中的投資i是指增加或更換資本資產(廠房、裝置、住宅和存貨)的支出。資本產品和中間產品雖然都用於生產別的產品,但不一樣的是前者在生產別的物品的過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後者則是完全轉化。資本產品的損耗中一方面包括實際的物質損耗,另一方面還包括精神損耗(指的是由於技術進步或者是出現了更高效的新裝置而導致原裝置貶值)。

存貨投資指存貨價值的增加(或減少),可為正值也可為負值,即期末存貨可能小於期初存貨。公式中的i為總投資,而淨投資=i重置投資。重置投資指的是當年以前資本產品的折舊消耗。

c為**購買物品和勞務的支出,轉移支付(救濟金等)不計入。

xm為淨出口,可正可負。

②收入法即用要素在初次分配中得到的收入亦即企業生產成本核算國內生產總價值。嚴格說來,最終產品市場價值除了生產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收入構成的成本,還有間接稅、折舊、公司未分配利潤等內容。公式如下:

gdp=工資+利息+租金+利潤+間接稅和企業轉移支付+折舊

其中:工資、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資中還需要包括所得稅、社會保險稅;利息是指提供資金給企業使用而產生的利息,但**公債利息及消費信貸利息不屬於初次分配範疇,不包括在內。

所以需要剔除**公債利息和消費信貸利息;租金除了租賃收入外,專利和版權的收入也應歸入其中。

利潤指稅前利潤,包括公司所得稅、紅利、未分配利潤等。

企業轉移支付包括對非營利組織的慈善捐款和消費者呆賬,間接稅包括貨物稅、銷售稅、周轉稅等。

以上用支付法和收入法對gdp的核算,同樣適用於gnp。

(3)理論上講,支出法和收入法的值應該是相等的,但在實際核算中,常有誤差,所以需要加上乙個統計誤差。

3. 儲蓄—投資恒等式為什麼不意味著計畫的儲蓄恆等於計畫的投資?

答:在國民收入核算體系中,存在的儲蓄-投資恒等式完全是根據儲蓄和投資的定義得出的,是一種事後的恒等。根據定義,在兩部門經濟核算中,國內生產總值總等於消費加投資,國民總收入則等於消費加儲蓄,國內生產總值又總等於國民總收入,這樣才有了儲蓄恆等於投資的關係。

這重恒等關係就是兩部門經濟的總供給(c + s)和總需求(c + i)的事後恒等關係。只要遵守儲蓄和投資的這些定義,儲蓄和投資一定相等,而不管經濟是否充分就業或通貨膨脹,既是否均衡。但這一恒等式並不意味著人們意願的或者說事前計畫的儲蓄總會企業想要有的投資。

在實際經濟生活中,計畫的儲蓄與計畫的投資是一種事前的概念,儲蓄和投資的主體及動機都不一樣,這就會引起計畫投資和計畫儲蓄的不一致,形成總需求和總供給的不平衡,引起經濟擴張和收縮。分析巨集觀經濟均衡時所講的投資要等於儲蓄,是指只有計畫投資等於計畫儲蓄時,才能形成經濟的均衡狀態。這和國民收入核算中的實際發生的儲蓄-投資這種事後恒等關係並不是一回事。

4. gdp核算的前提理解是什麼?它的缺陷有哪些?

答:(1)指一國境內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出來的最終產品(物品和勞務,下同)的市場價值之和。gdp是指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而不是中間產品價值。

gdp是指當年內生產出來的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因此,在計算gdp時不應包括以前某一時期生產的最終產品(存貨)的市場價值。gdp是一定時期內所生產而不是所售出的最終產品的價值。

計入gdp的每一種最終產品都用市場價值進行估算。

巨集觀經濟學劉天祥主編課後習題答案第一章

一 名詞解釋 1.巨集觀經濟學 是關於國民經濟總量問題研究的經濟理論。它是以社會總體經濟作為研究物件,通過研究總體經濟中各有關總量的決定及其變化,來說明資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以期為 制定巨集觀經濟政策 提高巨集觀經濟執行的績效提供理論依據,為消費者 企業和投資者等微觀經濟行為主體提供巨集觀經濟執...

巨集觀經濟學複習題

名詞解釋 1.國內生產總值 指經濟社會 即一國或一地區 在一定時期內運用生產要素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 物品和勞務 的市場價值。2.均衡產出 和總需求相一致的產出,也就是經濟社會的收入正好等於全體居民和企業想要有的支出。3.資本邊際效率 是一種貼現率,這種貼現率正好使一項資本物品的使用期內各預期收益的...

巨集觀經濟學練習題

試卷1一 名詞解釋 國內生產總值 摩擦失業 收入乘數 潛在gdp 邊際消費傾向 二 單項選擇題 1.下列哪項不列入國內生產總值的核算 a.出口到國外的一批貨物 b.給貧困家庭發放的一筆救濟金 c.經紀人為一座舊房買賣收取的一筆佣金 d.保險公司收到一筆家庭財產保險費 2.一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小於國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