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0端午節的由來語文S版

2023-02-04 08:57:03 字數 4615 閱讀 5396

《端午節的由來》

【內容簡析】:

《端午節的由來》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介紹了我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有關端午節由來的民間故事很多,課文所選的是流傳較廣的一種,反映了百姓對愛國詩人屈原的愛戴與懷念。

故事首先介紹了五月初五端午節的一些習俗以及端午節的歷史與意義;接著重點講述了愛國詩人屈原報國無門,悲憤投江,百姓千方百計打撈他的屍體,用各種方法祭奠屈原的淒苦悲壯的故事;最後點明了人們祭奠屈原的活動,逐漸演變為今天人們在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等習俗。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要注意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要努力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情境,讓學生反覆研讀,在讀中理解、感悟並受到中華民族精神的教育,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學習課本上的生動簡潔的語言,為複述課文打下伏筆,促進語言的發展。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自學「粽、簷、囊」等7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的意思,正確書寫「佩、戴、措」等8個要求會寫的字,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以及速度。

2.了解端午節的由來,用自己的話說說端午節的由來。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了解故事內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抓住屈原的言行,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了解端午節的由來是本課的重點。

難點: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抓住屈原的言行,借助資料感受屈原的愛國情懷。

【教具準備】:

1.製作有關戰國時期的背景資料以及地圖等課件。

2.蒐集、整理並閱讀有關端午節、屈原的有關資料。

【教學時間】: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

1.回憶一下,我們學過哪些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課文?( 《「年」的來歷》、《清明節的由來》《重陽節的傳說》 )

其中,《清明節的由來》這篇課文的結構還記得嗎?課文先寫了(清明節的習俗),再寫了(清明節由何而來的),最後寫了(保留至今的清明節習俗)。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篇關於中國傳統節日的課文,是【貼課題】。(全班讀題)。

3.說一說,你知道哪些端午節的習俗。

4.課文一開頭就給我們介紹了端午節的習俗,請大家看螢幕,讓我們一起讀第一自然段。

(1)學生齊讀自然段。

(2)小結:這個自然段講了端午節的習俗。【板書:習俗】

二、結構指導。

1.課文接下來給我們講了什麼,請同學們開啟書繼續往下讀,要求2個: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想一想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2.檢查生詞,(出示課件)。

(1)小老師領讀,要求:小老師讀對了,大家跟讀兩遍;小老師讀錯了,大家幫忙指正。

(2)找一找,在這一課生字中有兩個同音字,它們就是佩帶的「帶」和愛戴的「戴」。區分

它們很重要,讓我們借助意思來分辨清楚。【出示課件】

①考一考你們,選字填空:

戴帽子、皮帶、面帶笑容、愛戴、佩帶

② 小結:看來同學們已經能正確區分這兩個帶字了。請同學們齊讀詞語;兩遍。

③讀詞語兩遍。

3.梳理段落。

(1)接下來老師要看看大家對課文了解的情況如何。這篇課文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7個)。請同學來說說每個自然段講了什麼。

(2)第一自然段:【點選課件:端午節有許多習俗。】

第二自然段:【點選課件: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第三自然段:【點選課件:屈原忠誠愛國、很有才幹,但遭陷害被流放。】

第四自然段:【點選課件:秦國占領了楚國首都,屈原萬分悲憤,投江自盡。】

第五自然段:【點選課件:楚國的百姓十分悲痛,用各種方法祭奠他。】

第六自然段:【點選課件:大家想出往江中投粽子的辦法來祭奠屈原,形成端午節。】

第七自然段:【點選課件: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保留至今。】

(3)哪幾個自然段講了相同的意思,試著把它們歸納在一起。把它們歸納成為四大段。

【板書:和歷史】(1—2)

【板書:紀念屈原】(3—4)

【板書:百姓祭奠】(5—6)

【板書:保留至今】(7—8)

(4)小結:這篇課文的結構與我們所學的《清明節的由來》結構相似,先寫(節日的習俗),再寫(節日由何而來的),最後寫了(保留至今的節日習俗)。

三、體悟人物。

1.每個故事中都有乙個偉大的人物,這篇課文呢?(屈原)屈原到底是乙個什麼樣的人,課文哪個自然段具體介紹了屈原?(第3自然段)

(1)快速讀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屈原到底是乙個什麼樣的人。邊讀邊勾畫句子寫自己的感受。

(2)為什麼百姓對他十分愛戴?

①【出示句子:在他的輔佐下,楚國實行了一系列改革,國家漸漸強盛起來,人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百姓對他十分愛戴。】

②請用「因為——所以——」關聯詞來說一說。

③屈原當時身居要職,是掌管內政、外交的大臣,他舉賢任能,改革政治,主張「美政」, 聖君賢相的政治,以民為本的思想,就是要看能否解決民生疾苦問題,能否致民於康樂之境,為老百姓做了很多的大實事,並得到百姓們的擁護。

其實,在他的作品中也有很清晰的表述,關心民生疾苦問題,憂國憂民【點選課件: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我長嘆一聲啊,止不住那眼淚流了下來,我是在哀嘆那人民的生活是多麼的艱難。)

填空(關心百姓的屈原)、讀句子。

(3)還有哪也能看出百姓對他十分愛戴。

①【出示句子:但是,屈原依然熱愛自己的祖國,關注人民的疾苦。】

②「依然」說明即使被流放,他也仍然深愛著自己的祖國。

「但是」轉折詞,告訴我們

「流放」將罪犯驅逐到邊遠的地方去生活或做勞動的刑罰。

「南方」以大山大嶺居多,當時交通不便,地方荒涼,甚少有人居住。稱之為「南蠻之

地」。③面對流放,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屈原是怎麼做的?

(在流放期間,屈原沒有屈服,堅持自己的政治主張,決不隨波逐流,拿起筆書寫自己的想法,並堅定地告訴我們追求真理方面,前方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我將百折不撓,不餘遺力地上天下地去追求和探索。)

【出示詩句:路漫漫兮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

填空(熱愛祖國的屈原)、讀句子。

(4)屈原為什麼被流放呢?

①朝中權貴——不滿改革措施——損害了他們的利益,反對變法——誣陷(句子中哪個詞解釋了「誣陷」——無中生有(指沒有事實依據而憑空捏造。)——陷害

②屈原忠君愛國,堅持真理,不向**勢力低頭。通過他的筆抒寫自己對祖國的熱愛,指斥「群小」誤國(他潔身自好,不與之同流合汙)

在他的作品中說道:世界上的人都是汙濁的,惟獨我清廉、乾淨;眾人都已醉倒,唯獨我一人清醒。

【出示詩句: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③填空(不畏權貴、不懼**的屈原)。

(5)小結:通過第三自然段我們知道了(關心百姓的屈原、熱愛祖國的屈原、不畏權貴、不懼**的屈原)。

2.後來,屈原又是因為萬分悲憤。齊讀第四自然段。

(1)眼看國破之難,卻無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憂心如焚。

(2)面對這滔滔江水,屈原萬分悲憤,【出示課件:屈原因( )悲,因( )而憤。】

(3)填空(屈原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感情。)

3.回歸板書內容。齊讀3、4自然段

單靠「死」記還不行,還得「活」用,姑且稱之為「先死後活」吧。讓學生把一周看到或聽到的新鮮事記下來,摒棄那些假話套話空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篇幅可長可短,並要求運用積累的成語、名言警句等,定期檢查點評,選擇優秀篇目在班裡朗讀或展出。這樣,即鞏固了所學的材料,又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等,達到「一石多鳥」的效果。

四、留置懸念。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感受到了屈原那憂國憂民的偉大情懷。那屈原跳江後人民是怎樣祭奠他的?下節課再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30 端午節的由來吃粽子賽龍舟 (紀念屈原)

【教學總評】:

本次教研課的教學活動設計為四個過程:1、溫故知新。2、結構指導。3、體悟人物。4、留置懸念。

這個工作可讓學生分組負責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週一換。要求學生抽空抄錄並且閱讀成誦。其目的在於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生活,所以內容要盡量廣泛一些,可以分為人生、價值、理想、學習、成長、責任、友誼、愛心、探索、環保等多方面。

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積累40多則材料。如果學生的腦海裡有了眾多的鮮活生動的材料,寫起文章來還用亂翻參考書嗎?教學流程設計巧妙,一開課就從已學過的同型別課文入手,使學生馬上進入情境,並能將以往所學融會貫通。

教學中,教師更多的是從大量的資料中精挑細選,讓孩子們進一步拉近對屈原的認識。屈原的詩詞歌賦中很明確地體現自己做人、處事、剛正不阿的精神,課堂上老師引用屈原的名言名句,讓生在古典文學薰陶下去體悟屈原這個人物。

「教書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為熟悉的一種稱呼,從最初的門館、私塾到晚清的學堂,「教書先生」那一行當怎麼說也算是讓國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種社會職業。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並非源於教書,最初出現的「先生」一詞也並非有傳授知識那般的含義。《孟子》中的「先生何為出此言也?

」;《論語》中的「有酒食,先生饌」;《國策》中的「先生坐,何至於此?」等等,均指「先生」為父兄或有學問、有德行的長輩。其實《國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長者,有德之稱」的說法。

可見「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師」之意,倒是與當今「先生」的稱呼更接近。看來,「先生」之本源含義在於禮貌和尊稱,並非具學問者的專稱。稱「老師」為「先生」的記載,首見於《禮記?

曲禮》,有「從於先生,不越禮而與人言」,其中之「先生」意為「年長、資深之傳授知識者」,與教師、老師之意基本一致。因為屈原是同學們平時都聽說過的人物,但是他的事蹟他們卻不是很了解,所以在這節課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相互交流,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課文的內容,同時也讓他們受到良好的愛國教育,同學們積極性很高。

四年級關於端午節教學設計

關於端午節的研究教學設計 一 活動背景 通過對端午節人們做香袋 包粽子 賽龍舟 憶屈原等習俗的記敘,反映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文字內容淺顯,條理清晰,語言優美而富有變化,是學生了解中華傳統文化,學習語言的好教材。但是現代文明孕育出來的孩子,對中華傳統節日的感受和記憶少之甚少,對傳統節日的情感也越來越淡...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節》教案

教學目標 1.認讀 粽 簷 輔 措 誣 頌 6個生字,會寫 佩 戴 措 施 疏 頌 駕 屍 俗 9個生字,掌握 佩戴 愛戴 措施 誣陷 屍體 習俗 等詞語。2.理解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學習複述課文。3.正確 流利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4.知道愛國詩人屈原的事蹟並進行民族精神教育。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難點...

四年級端午節演講稿2019 三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如題目是 端午節,我們的傳統節日 同學們,你們能列舉出我國的傳統節日嗎?也許,你們早已習慣了聖誕節的狂歡,習慣了在送給媽媽小禮物,習慣了在向爸爸表達感激之情。其實,一年365天,還有許多印有 中國 標籤的節日,如春節 端午節 等。這些傳統節日折射著古老的中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