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涅的學習條件理論

2023-02-04 08:54:04 字數 4576 閱讀 9195

加涅是當代西方教學理論的集大成者。首先,他在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之間建起了聯絡和橋梁,他的學習理論是教學理論的基礎。他把學習者的活動看成是個體發生的內部過程,並根據現代認知心理學的資訊加工理論,在對學習進行系統分析和描述的基礎上,看出了自己的學習過程理論,進而引伸出了一整套促進學生內部學習過程的外部教學條件,使學習的每個內部加工階段能與教學過程中的各項教學事件一一對應起來,並揭示出教學中影響學生學習過程的各種可控因素,使教師能夠較好地把握這些因素,並把學習理論付諸教學實踐。

其次,從教學目標來看,他把教學目標分為言語資訊、智力技能、認知策略、態度與動作技能五大類,基本上包含了感性知識、理性知識、掌握知識與運用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基本技能以及學習態度等,大體上與現代教學論所規定的知識、能力、態度等教學目標範疇相符。教學只要通過對學習結果的分析,便可為教學設計提供可靠的依據,從而為達到教學目標命鋪平道路。再次,從教學與學習策略來看,加涅認為,課堂教學的目的在於使全班學生的學習達到最優化,解決這一難題,取決於教師良好的設計策略、管理策略和指導策略,也取決於學生本身的學習策略。

實踐證明,加涅提出的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作為教學的外部條件,會大大地促進學生內部的學習過程。特別是教學設計策略的提出,能為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基本的框架和思路,使教師找到了一條可以模仿達到教學基本要求的途徑。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加涅認為「學習是人的傾向或能力的改變,這種改變能夠保持,而不能把它單純地歸之於生長的過程」。學習過程是發生在學生頭腦中的內在活動,輸入的資訊可以因各種不同方式的外在條件而得到變換、改變和增強,當一些外在條件按照發動、激化、維持、促進學習的內部過程的種種方式加以計畫和執行時候,就是教學。也就是說教學就是有目的、有計畫地發動、激發、維持和提高學生學習的一整套條件。

他從這一學習觀和教學觀出發,提出如何根據不同型別學習和不同特點來設計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條件,從而形成了以學習型別和教學設計為特點的加涅教學模式。

1、教學目的

加涅認為,學生通過學習所獲得的應該是「成果」,他說:「要成為一位有效能的問題解決者,每個人多少必須獲得一些有組織的知識,這類知識是由內容方面的原則所構成,而不是由啟發技巧方面的原則所構成。」因此,教學主要是由教師確定好讓學生獲得些什麼樣的教學目標,促使學生得到預期的學習結果。

對教學目標的分類,也就是對學習結果的分類。學習結果包括言語資訊、智力技能、認知策略、態度、動作技能。

2、教學程式

加涅認為,學習是乙個過程,每一過程都有開端和結尾,因此可以把這些過程分為若干階段,每一階段需要進行不同的資訊加工,在各加工階段中發生的事情稱為學習事件。他根據學習和記憶的現代資訊加工理論,把學習過程分為動機、領會、習得、保持、回憶、概括、作業、反饋等八個階段。

⑴動機階段。加涅認為,學生的學習是受動機推動的,為了促進學生學習,必須關注學生力圖達到某種目的的誘因動機,學生一旦有了這種動機,他的行動就會指向這一目的。期望是學生對完成學習任務後將會得到滿意結果的**,是「持續不斷的心向」,它傾向於努力實現某個目標。

形成動機或期望,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預備階段,

⑵領會(注意、選擇性知覺)階段。有了學習動機的學習,應準備接受與學習有關的刺激。對刺激的靈敏性稱為注意,它起控制執行過程的作用,對某些刺激予以加工;當學生所注意的刺激特徵從其他刺激中分化出來,這些刺激特徵就被進行知覺編碼,貯存於短時記憶中,這一過程被稱之為選擇性知覺。

⑶習得(編碼)階段。嚴格說來,只有當學生注意或知覺外部情境之後,學習過程才真正開始。這一階段涉及到對新獲得的刺激進行知覺編碼後貯存在短時記憶中,然後再把它們進一步編碼加工後轉入長時記憶中。

⑷保持(貯存)階段。學生把習得的資訊經過編碼以後,即進入長時記憶貯存階段。這一階段,編碼貯存的資訊,有些會經久不衰,有些會逐漸消退,與此同時,新舊記憶相互干擾,有時會產生遺忘現象。

⑸回憶(檢索)階段。學生把所學到的東西復現出來,以檢驗學習的結果。

⑹概括階段。即學習的遷移,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於各種新的情境中。一般來說,學生學習某件事情時經歷的情境越多,遷移的可能性就越大。

⑺作業階段。通過作業來反映學生是否已掌握了所學的內容,對有些學生來說,作業是為了獲得反饋,對有些學生來說,通過作業,看到自己學習的結果,能獲得一種情感性的滿足,產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⑻反饋階段。當學生完成作業後,他馬上會意識到自己已達到了預期的目標,這時教師給予反饋,讓學生及時知道自己的作業是否正確。

加涅認為,教學過程的任務是促進和增強學習者內部的學習過程,因而教學階段與學習階段是完全吻合的,在每一教學階段中發生的事稱為教學事件(teaching events),是學習的外部條件。他根據學習過程的八個階段,提出了教學應遵循的八個程式。

⑴激發動機。教學中的所講授的內容應能吸引學生,使學生感到有趣,以喚起學生的動機,並把學生的興趣與對未來期望聯絡起來。

⑵告知學習者目的。告訴學生在學習結束時將會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使學生形成學習的心理定勢。告訴學生目標,有利於學生對學習結果形成較具體的期望。

⑶指引注意。指導學生注意有關內容,有助於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材的核心內容上。因此,教師可以採用各種手段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如手勢、動作、表情、語調等,或運用教學手段,如掛圖、幻燈、錄音、錄影等,以引起學生視覺上的興趣。

⑷回憶刺激。教師在授新課之前,要經常讓學生回憶先前所學習的內容。如果學生正在學習一種新的心智技能,那麼下屬的技能就必須回憶(檢索)出來,以便能將它們作為瓣技能的一部分而加以重新編碼;如果學生正在學習言語資訊,那麼就需要把先前學習的知識回憶出來,使之成為獲取新資訊時有意義背景關係中的乙個。

⑸提供學習指導。指導學生對學習內容加以編碼,使學習變得有意義。在學習指導中,教師可採用建議或提問等形式指導學習者自己制定編碼方案。

⑹增強保持。為了增強學生保持和提取已習得的內容,教學中可利用表、圖等形式,使學習者找出檢索的線索,利用間隔複習的形式來保持資訊。

⑺促使學習遷移。這裡的遷移包括縱向遷移,即教師通過提問和提示,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能遷移到新的學習內容中;橫向遷移,即教師向學生提供需要使他掌握知識的新任務(問題解決),使學生把學習內容運用於其他情境中。

⑻引出動作、提供反饋。教師提供讓學生做作業的機會,讓教師看到學生是否已經保持了所學會的內容,是否掌握了教學最接近的結果。

加涅強調,教學事件應與學習者內部因素相匹配。為此,他設計了教學事件與學習過程之間的聯絡圖。(另見附圖1)

學習階段和教學事件的關係。教學事件描繪了由支援內部學習過程的教學所執行的功能。

3、教師角色與教學策略

加涅認為,教學是由教師對外部條件的計畫和控制所組成的,「作為教學的管理人員,教師的工作就是帶著使必要的學習過程生動活潑的目的,去計畫、設計、選擇並監督外部條件和安排」。因此,加涅充分肯定了教師的作用,主張整個教學過程自始至終由教師來控制,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設計者」、「指導者」和「管理者」的角色,在教學中可運用以下教學策略。

⑴教學設計策略

加涅認為教學就是為了合理安排可靠的外部條件,以支援、激發、促進學習的內部條件,因此,需要對教學進行整體的設計,從教學分析、展開及評價三方面作出系統的籌畫。(另見附圖2)

加涅說,教學設計是規劃教學系統合理有序的過程,包括確定教學目標,考察學習者特徵,確定業績目標,分析學習任務,規定教學事件,選擇教學**,評定學業成績等。

①確定教學目標。即評估分析教學需求,找出教學現狀與預期狀況之間的差距,對各種需求加以篩選、甄別,列出一種或幾種需求作為優先考慮的需求。

②學習任務分析。即對照學習結果,將每一種學習結果分為由低到高的不同層次任務,然後從最容易實現的任務開始,逐步實現最高的任務。

③確定起點行為和特徵。即確定讓學生在介入學習活動時需要的先決條件,根據學生的學習程度選擇乙個合適的教學起點,同時根據學生的能力和特質,允許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進度。

④擬定業績目標。即對學習任務和學習者本身進行分析之後,將比較籠統的教學目標或教學需求轉化為具體詳細的業績目標,它一般按照可觀察、可測量的行為來說明,包括行為(做什麼)、條件(在什麼情境中)及標準(達到什麼要求)等。

⑤編制標準參照測驗專案。即利用業績目標提供的標準作出教學診斷和定位。通過診斷使教師了解學生在學習之前的個別需要;通過定位使教師對全體學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同時運用標準參照測驗能檢查出學生在課堂上的進步與不足,以便進行查漏補缺。

⑥提出策略。即教師通過課的教案設計,制定幫助學生努力達到業績目標的計畫。

⑦選擇教學內容。即為了符合預期目標,教師尋找適當的材料或對原有教材內容進行改編或調整。

⑧設計和實施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即為了修正和改進教學內容,必須對教學內容在推廣使用之前,先在一定範圍內進行使用,以了解教學內容的試用效果,如可行性、可用性、有效性等。在完成了形成性評價以後,在學期或課程結束時,對教學是否有效作出結論。

⑵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在開學頭幾周內,要堅持課堂常規管理,如問候學生,委派任務,告知何處放個人物件,如何去盥洗室和水房等;經常點名檢查學生家庭作業完成情況,把沒做家庭作業的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用足夠的時間向學生講解班級的規章制度,讓學生自我檢查家庭作業。運用管理策略,可使學生開學伊始就井然有序,讓學生有章可循,對於促進學生學習大有裨益。

⑶指導策略。

指導策略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加涅用大量研究來說明良好的指導策略,如能夠用清晰的方式告訴學生學習目標;採用多樣化的學習材料清晰地陳述課文;教師的教學要適合學生的興趣、技能水平和注意廣度;提出問題,給學生創造反饋的機會,以加強資訊的組織,以及提高學生正確學習的可能性;在掌握新知識前,引導學生回憶先前所學的知識;留心指導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

4、學習策略

加涅認為,學生學習速度的快慢與學生資訊加工方式的是否得當有關。因此,資訊的加工必須成為學生學習的有效策略。

不同型別知識的學習條件及教學策略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張春莉 第一節學習的定義 學習是指學習者因經驗而引起的行為,能力和心理傾向的比較持久的變化。這些變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藥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現出外顯的行為。學習定義中的五個要點 1.練習不一定產生學習,主體身上必須產生某種變化,才能推斷學習的發生。沒有反饋的學習是無效的 2....

知識遷移的理論條件和促進遷移的方式

早期的遷移理論主要有 形式訓練說,共同因素說,概括化理論以及關係理論。形式訓練說是一種古老的遷移理論,來自於官能心理學。它認為人類的心理是由不同的官能形成的,通過對人的心理官能進行訓練,可以使該官能的能力得到提高,從而促進遷移。共同因素說是由教育心理學家桑代克和吳偉士指出,強調各種學習之間具有共同成...

巴甫洛夫的經典條件作用理論教育學

一 經典實驗 實驗方法是把食物呈現給狗,並測量其唾液分泌。接下來,每次在發放食物之前,反覆給狗乙個中性刺激,如鈴響,結果狗就會逐漸 學會 在只有鈴響但沒有食物的情況下分泌唾液。乙個原是中性的刺激與乙個原來就能引起某種反應的刺激相結合,而使動物學會對那個中性刺激做出反應 這就是條件反射的建立。經典性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