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精神世界

2023-02-02 13:27:07 字數 1270 閱讀 1133

陶淵明是魏晉南北朝時代最偉大的詩人,關於他的思想性格和詩歌審美追求,時人多有論述。陶淵明心靈世界的高遠,也可知詩人穿越久遠廣闊的歷史時空與莊周的默契。陶淵明受莊子思想影響,形成自己獨特的人生境界。

陶淵明的歸隱,開啟了乙個超越具體人生的境外之趣。他的這種生活方式具體,充滿著人間煙火氣。人不是至上的,他受到具體生存時空和生存環境的制約。

但人的思想是至上的。陶淵明將莊子的幻想境界,融化創造為一種生活模式。莊子的自由境界,不再是不可企及的,陶淵明使它人間化了。

在他看來,他的歸園田居並不是人生的不幸,而是終於掙脫了枷鎖,終於勘破迷團,走向新的自由理想境界。他拋棄外在的軒冕榮華,功名利祿,超越田園生活的勞役之苦,藝術地觀賞大自然,從中領略生命之外的意義。他發現自然美,認識自然美,同時也在大自然中發現了真正的自我。

他久受扭曲的靈魂終於在清新的大自然中得到復甦。他讀書、作詩、彈琴、飲酒、勞作,一切都超越了具體的功利性。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他不受拘牽,嚮往自由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伸張。

《歸園田居》 「少無適俗韻」篇,展現了乙個與黑暗官場截然不同的新境界。詩人歸隱田園,就像籠中鳥返回大自然,池中魚回到水潭。詩人擺脫了精神上的束縛,整個身心融化於自然恬靜的田園風光之中。

詩人「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普通的田園景物,已經融入了詩人「真淳」、「自然」的人生理想之中。 《飲酒》 :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詩人要回歸的「自然」,就是不染人世纖塵的本體狀態,即陶淵明所謂「真意」,所謂真淳的自然,宇宙本體自然變化、不受拘牽的狀態。陶淵明筆下的田園景物,已經染上了詩人自我的人生理想,它們都按自己的規律自然地運動。正如《歸去來兮辭》所描繪的,「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這種自然真淳的境界,田園的本體狀態,與詩人擺脫了功名利祿的高潔情懷完美地融合,宇宙的浩氣融入詩人的胸懷,詩人的人格理想注入田園的各種物象。

在他的詩中,沒有用語言讚美自然,而自然的大美卻從心裡流溢出來。因為他不是像中朝名士那樣占有山水以為生活點綴,也不像江左名士那樣有距離的欣賞自然,而是把自己化入自然,成為其中一員,心境與物境完全溶為一體。這種玄學思潮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玄學家沒有達到,陶淵明卻達到了。

他詩作的境界韻味,是一種平和淡泊,與世事無所爭,無所求,心與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現為寧靜平淡的境界,是一種新的意境美的型別。

這就是陶淵明達到了一種物我一體,心與道冥的精神世界。他領悟到大自然的不息生機是自己生命的最好安歸之所,完全融入到自然中去。在他心中,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生不息,自樂自得地存在,一切都那麼和諧美好。

《學生的精神世界》讀後感

金東小學王大鵬 人類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兩個相輔相成的方面,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也伴隨著精神文明的提公升,精神文明是學生素質提高的一項重要部分,精神文明會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學習生活,人生價值觀的初步培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共產主義社會的實現依賴每個公民精神世界的提高,比如,...

學生的精神世界讀後感

無論多麼寡言 靦腆和平庸的學生,在心靈深處都珍藏著為人民利益而英勇獻身的願望。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創造良好環境,愛護 培育這種願望,並使之早日化為行動。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 學生的精神世界 一書中的乙個基本觀點。教師應該怎樣看待學生?這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嚴肅課題。書中指出,教師不僅應該是學生心理健康的保...

教育應是真水無香,滋養學生精神世界

社會生活的多樣化和價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得關注人的精神世界已經成為這個時代最為迫切的需要。教育作為一種喚醒人的生命意識 啟迪人的精神世界的特殊活動,如何在人類精神家園的重建中做出應有的貢獻,這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近年來,遵循 改變學校首先要改變學校的精神 改變教師首先要改變教師的價值追求 改變學生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