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80年代的文化邏輯及其反思

2023-02-01 19:36:04 字數 1023 閱讀 7888

作者:侯芊慧

**:《牡丹》2023年第11期

作為中國當代文學的乙個重要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的文學反映了當時中國特殊的思想狀況,其強大的文化邏輯在整個文化界都引起廣泛影響。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與進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和反思當時盛行的文化背後邏輯的真實性和合法性。本文將從其起點——重構與錯位的「五四」傳統、過程——欲「破」當「立」的文學合法化追求以及終點——當代啟蒙的困境三個方面來反思80年代的文化邏輯。

反思一:起點——重構與錯位的「五四傳統」

20世紀80年代的文學、文化及思想狀況與「五四傳統」之間有密切關係,是乙個已經形成了廣泛共識的觀點,沒有人會懷疑其中的關聯性。這種關聯不僅體現在80年代開端的時刻,在思想解放運動大潮下,20世紀70到80年代的轉折期被認為是重新高揚「五四」民主與科學的新時期。在後期,整個80年代都以「五四傳統」作為新的文學觀發展的理論基礎。

人們是在對「五四」的重新想象中建構屬於80年代新的文化邏輯。

李澤厚的《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是80年代重要的文論,這篇文論的觀點基本上構成了80年代思想路線的文化主流,他認為「徹底改造社會的革命性的政治」壓倒了「以道德革命和文學革命為內容和口號」的啟蒙運動,而這種革命性的政治實際上是中國現實鬥爭的需要,是實用理性,並非是真正的學理上的選擇。處於70到80年代轉折期的人們,迅速接受了李澤厚的這一觀點,並認為80年代是新時期的開始,要恢復「五四傳統」、重新宣揚五四民主與科學精神。無疑,此時的「五四精神」與2023年的「五四精神」已不是同一概念,「五四傳統」被重構和錯位到了80年代。

其次,現代中國對於「五四傳統」的講述從來都是不一樣的,除了20世紀初「五四傳統」本身所具有的意義外,每個階段的人們在講述「五四傳統」時都是在選取其中部分資源來利用,建立自己的話語系統。80年代也不例外,80年代本身就是乙個特殊的時期。這種特定的視角、特定的講述方式就已經說明此時的「五四傳統」不同於20世紀初的「五四傳統」。

「五四時期」的反對物件是具體的孔教、儒家、家族制度等,是與儒家之外的諸子學說分開的,與現代民族國家相關的「國故」也是分開的,但80年代的文化邏輯卻把整個中國文化傳統作為乙個整體來看待,並以傳統與現代這一對偶的結構來待之。

80年代經典老歌500首80年代的老歌

1.真的好想你 周冰倩 2.夢裡共醉 梅艷芳 3.傻瓜 蘇慧倫 4.愛 小虎隊 5.海闊天空 beyond 6.上海灘 葉麗儀 7.誰的眼淚在飛 孟庭葦 8.梅花三弄 姜育恆 9.大海 張雨生 10.送別 蔡琴 11.飄雪 陳慧嫻 12.感恩的心 歐陽菲菲 13.是你給我一片天 成龍 14.心雨 高...

20世紀四五十年代香港南來文人的文學史論

胡傳吉,文學評論家,現執教於中山大學。學術志趣為文藝思想史及學術史研究,近年主要考察1949年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選擇及處境,在cssci等刊物上發表 近五十篇,著有 中國 的情與罪 自由主義文學理想的終結 1945.08194910 兼事當代文學批評及文化研究,自2004年至今,為 南方 閱讀週刊j...

20世紀世界城市發展的新規律

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 王旭 城市化作為乙個世界歷史程序中的重大歷史現象,有其規律可循。自20世紀初至今,世界各國相繼向乙個有別於 傳統城市化 的階段加速邁進,我們把這個嶄新的時期稱為 新城市化 階段。新城市化 相對分散和次中心的興起 所謂 傳統城市化 大致相當於城市發展的初期和中期。其主要特徵是人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