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思品課程標準

2023-01-31 17:39:03 字數 4700 閱讀 9903

第一部分前言

在新的世紀裡,中華民族面臨著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對於人的思想品德和社會性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貫徹《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的精神,改革和加強小學相關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課程性質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本課程根據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社會生活範圍不斷擴大的實際、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主線,將品德、行為規範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國情、歷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環境教育等有機融合,引導學生通過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環境、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互動作用,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經驗、情感、能力、知識,加深對自我、對他人、對社會的認識和理解,並在此基礎上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基本的道德觀、價值觀和初步的道德判斷能力,為他們成長為具備參與現代社會生活能力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基本理念

(一)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是課程的核心課程要關注每乙個兒童的成長,發展兒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體現以育人為本的現代教育價值取向,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和

參與社會的能力,成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人。

(二)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課程以兒童生活為基礎,但並不是兒童生活的簡單翻版,課程的教育意義在於對兒童生活的引導,用經過生活錘煉的有意義的教育內容教育兒童。

(三)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是課程的追求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性發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同時,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為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

三、設計思路《品德與社會》課以兒童的社會生活為基礎。家庭、學校、家鄉(社群)、祖國、世界是他們生活的不同領域;社會環境、社會活動、社會關係等是存在於這些領域中的幾個主要因素。兒童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是在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中,通過與各種社會要素的互動作用而實現的。

《品德與社會》課程設計的思路是:一條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公升。「一條主線」即以兒童社會生活為主線;「點面結合」的「面」是兒

童逐步擴大的生活領域,「點」是社會生活的幾個主要因素,在面上選點,組織教學內容;「綜合交叉,螺旋上公升」指的是某一教學內容所包含的社會要素是綜合的,所涉及的社會領域也不是單一的,可以交叉;同樣的內容在後續年段可以重複出現,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公升。

第二部分課程目標

一、總目標《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二、分目標

(一)情感·態度·價值觀1.珍愛生命,熱愛生活。養成自尊自主、樂觀向上、熱愛科學、熱愛勞動、勤儉節約的態度。

2.在生活中養成文明禮貌、誠實守信、友愛寬容、公平公正、熱愛集體、團結合作、有責任心的品質。 3.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4.熱愛祖國,珍視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

尊重不同國家和人民的文化差異,初步具有開放的國際意識。 5.關愛自然,感激大自然對人類的哺育,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二)能力

1.能夠初步認識自我,控制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護自救的本領。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2.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與合作,學習民主地參與集體生活。

3.學習從不同的角度觀察、認識、分析社會事物和現象,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4.學習蒐集、整理、分析和運用社會資訊,能夠運用簡單的學習工具探索和說明問題。、

(三)知識

1.初步了解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了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和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了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理解人與自然、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簡單了解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些共同問題。

4.知道在中國長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優良傳統。初步知道影響中國發展的重大歷史事件。初步了解新中國成立和祖國建設的偉大成就。

5.知道世界歷史發展的一些重要知識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知道社會生活中不同群體、民族、國家之間和睦相處的重要意義。

第三部分內容標準

我在成長

內容標準教學活動建議

1.了解自己的特點,發揚自己的優勢,有自信心。知道人各有所長,要取長補短,學會欣賞和尊重別人。對人寬容。

2.懂得做人要自尊、自愛,有羞恥感,愛惜自己的名譽。學習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為。

3.知道生活和學習中會有困難,遇到困難不退縮,體驗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樂趣。初步形成積極上進的生活態度。

4.學習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問題、壓力、衝突和挫折,學習自我調節的方法,提高適應能力。

5.理解和體驗做人要誠實守信,學會尊重人。

6.了解吸菸、酗酒、迷戀遊戲機等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抵制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知道吸毒是違法行為,遠離毒品。對自己生命有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7.知道邪教的危害,反對邪教。

8了解有關安全的常識,有初步的安全意識和自護自救能力。愛護自己的身體和生命。

9.簡單了解《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與少年兒童有關的法律法規,學習運用法律保護自己,初步養成守法意識。

1.開展「尋找身邊同學的長處」或「我能行」等活動。蒐集生活中寬以待人的故事。了解因嫉妒而產生不良後果的事例。

2.結合例項,舉行有關善惡、美醜、榮辱等分清是非的辨析活動。

3.講一件自己或他人克服困難的實際事例,互相交流。

4.回憶自己在面對壓力、衝突和挫折時的想法和表現,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經驗和體會。扮演衝突情景下的角色,由小組或班級進行評析。

5.結合自己生活中的事例,交流自己得到尊重時的感受。收集社會生活中關於誠信的事例,進行比較分析。

6.可以舉辦「吸菸、酗酒和沉迷遊戲機危害大」的板報。從報刊、展覽、影視中了解因吸食毒品釀成的嚴重惡果,舉行有關的主題活動。

8.從防火、防盜、防觸電、防止溺水等方面,查詢有關安全的小常識和產生安全事故的案例,以知識競賽、設定情景等方式,學習、演練自救自護方法。

我與家庭內容標準教學活動建議

1.知道自己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感受父母長輩的養育之恩,體會家庭成員間的親情。以恰當的方式表示對他們的感激、尊敬和關心,孝敬父母長輩。

2.學習料理自己的生活,盡量少給父母添麻煩;關心家庭生活,願意分擔家務,有一定的家庭責任感。

3.知道家庭經濟**的多種形式,了解家庭生活必要的開支。學習合理消費、勤儉節約。

4.體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利於家庭幸福和個人身心健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5.知道家庭生活中要講道德,要有家庭責任感,家庭成員之間應該相互溝通、平等相待,能正確處理自己與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

6.懂得與鄰里要和睦相處,愛護家庭周邊環境。

1.向父母長輩了解他們養育自己成長的事例。可以結合有關的節日、紀念日用寫信或其它方式向父母長輩表達感激之情。還可以講一則自己印象深刻的孝敬父母長輩的故事。

2.觀察和體會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勞,選擇一些自己可以承擔的家務勞動,堅持去做。

3.通過詢問,向父母了解他們從事的工作、家庭經濟**以及家庭開支的情況。

5.召開「與父母長輩溝通」的主題活動,請父母長輩一起參加。討論怎樣用平和的態度和正確的方法處理與長輩之間的矛盾。

6.交流自家與鄰里相處的情況,討論鄰里怎樣才能和睦相處。觀察自家周邊環境和公共設施,為合理使用和愛護它們提出建議,做力所能及的事。

我與學校內容標準教學活動建議

1.能利用簡單的圖形畫出學校及周邊區域簡單的平面圖和路線圖。

2.知道學校的組織機構,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增強對學校

的親切感,尊敬老師,尊重學校工作人員的勞動。

3.感受與同學間的友愛之情,學會和同學平等相處、互相幫助。

4.體會真誠相待、相互理解、講信用的可貴。懂得同學、朋友之間要建立真正的友誼,男女同學之間友好交往,相互尊重。

5.珍惜時間,學習合理安排時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不抄襲、不舞弊。

6.知道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關心集體、參加集體活動、維護集體榮譽,對自己承擔的任務負責。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分享快樂。

7.感受集體生活中規則的作用,初步形成規則意識,遵守活動規則和學校紀律。

8.通過學校和班級等集體生活,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在社會生活中的現實意義,培養現代民主意識。

1.嘗試繪製教室、學校及周邊環境的平面圖和上學路線圖。

2.通過不同途徑,了解並交流學校某一方面的發展變化。訪問並向同學介紹老師或學校其他工作人員是怎樣為培養學生辛勤工作的。

3.可以講述同學們互相關心的事例和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針對同學中常出現的磨擦和衝突,設定情景,討論解決的辦法。

5.通過遊戲,體會時間的寶貴。嘗試設計一周的課餘或寒暑假的時間安排,並進行交流。蒐集關於時間的格言、諺語和故事。

6.嘗試與同學合作完成一件事,並在班內交流自己的體會和感受。

7.通過遊戲和學校、班級活動體會規則的必要性,並嘗試制定規則。

8.分析班級民主參與和管理的現狀,提出積極建議。

我的家鄉(社群)內容標準教學活動建議

1.在地圖上查詢本地(社群、縣、市)、本省及省會城市的位置,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正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比例尺。

小學思品新課程標準

第一部分前言 在新的世紀裡,中華民族面臨著許多新的機遇和挑戰,對於人的思想品德和社會性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貫徹 公民道德實施綱要 和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 試行 的精神,改革和加強小學相關課程,是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一 課程性質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

品社課程標準

上海市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 導言一導言 1 課程定位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階段開設的以學生社會生活為基礎,以品德教育為核心,促進學生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基礎課程,是小學德育工作的主導渠道。本課程主要有以下特點 1 基礎性 品德與社會是學生社會化的啟蒙教育課程。它有計畫 生動活潑地幫助和指導學生參與...

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

4.獲得體育與健康知識和技能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學會學習體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終身鍛鍊的意識和習慣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不同需求,選擇個人喜愛的方法參與體育活動,挖掘運動潛能,提高運動欣賞能力,形成積極的餘暇生活方式 學生可以提高體育運動中的安全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