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校體育教育改革的哲學反思 教育

2023-01-31 14:09:02 字數 3678 閱讀 2645

農村學校主要是指縣以下的由鎮鄉一級**直接管理的鄉村中小學校,其擔負的主要職能是開展農村的義務教育。目前,我國現有普通中小學866萬多所,農村約佔89%,在校中小學生1億6 900多萬,農村約佔74%。學校體育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整個國民體育的基礎;農村學生體質和健康狀況直接關係到我國農村國民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也關係著我國新一代農民的整體素質。

一、目前農村學校體育教育教學中面臨的窘境1?毖?校領導對體育重視不夠

(1)名義上雖有校長分管體育,但實際上許多分管校長分而不管,對隨意占用體育課尤其是畢業班的體育課聽之任之,有些地區畢業班根本沒有開設體育課。

(2)校領導對體育課和體育活動漠不關心,只抓公升學率,無視學生體育活動和身體健康狀況。

(3)體育課質量基本無人關心,校領導只對文化課感興趣,體育課可有可無。

(4)分管領導對體育課多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數年不聽、不看體育課是常事。

(5)有的學校領導甚至把抓體育工作與教育質量對立起來,使學校體育工作變成了「說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

要」的工作。2?筆ψ什蛔?

(1)具有專科或專科以上學歷的體育專業教師不足,很難保證教學質量。

(2)體育教師年齡結構不合理,男、女體育教師比例嚴重失調,女教師寥寥無幾。

(3)師資培訓力度不夠。在農村學校,體育課一般被認為是副科,體育教師很難被列入師資培訓的範圍內。

(4)對體育教師的評價比較片面,體育教師付出的勞動得不到認可,不能同工同酬。3.教學問題突出

(1)課程設定缺乏連續性、科學性、靈活性;體育考試專案的確定不夠科學、靈活、全面。

(2)體育課開課率低,隨意性大。大多數農村學校把體育課納入了教學計畫,列入了課程表,但名副其實的體育課開課率相當低,往往把體育課當成室外活動課,讓學生自由活動,或者把體育課當成「自習課」,玩一玩,放鬆一下,有一名老師監護就行。尤其是村級學校,開課隨意性更大,有的班主任對上體育課是隨心所欲,想上就上,想不上就不上,體育課名不副實。

二、哲學思考

筆者認為,在認識上,重智育輕體育的思想依然存在;在社會評價與管理上,對農村中小學的體育工作還缺乏一

套科學規範、嚴格公正的評價標準和管理機制;在經濟上,資金投入不足是目前農村體育教學落後的重要原因。此外,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領導的態度和愛好

「小城鎮體育,大社會問題――來自我國小城鎮學校體育的調查報告」中向我們揭示這樣乙個現象:校領導對體育的態度,對某個體育專案的特別愛好,也能使小城鎮學校體育硬體有所變化。蘇州橫扇小學,校領導對體育的重視和對籃球的特殊愛好,導致了人均gdp並不被看好的橫扇鎮,在人均球類數指標上,超過人均gdp第一的上海中小學。

對具有幾千年文明史的中國人來說,他們已形成一條「規律性」的認識,即領導的態度和愛好成為決定一切的因素,並已內化為人們的價值取向。改革的成敗竟完全取決於少數領導的態度和愛好。

改革開放,社會轉型,目標是公民社會。教育是培養公民意識、走向公民社會的重要途徑。當我們感嘆世界文明進步的同時,審視我國的教育改革特別是農村學校體育的改革,我們也意識到公民社會的目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

2.農村學校體育改革缺乏整體性和配套性

體育,使人的生命系統按其自然本性而正常發育、成長,避免畸變傷損,圓滿地實現生命全過程的預求;使生命系統按照人類社會的需求,在體質、體能、體型、體力等等方面發生合乎目

的的相應變革、強化或優化,適應不同形態人的活動的需要。農村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應該是通過「五育」的整體性推進來實現的。目前我國農村學校教育的改革卻偏重於智育和德育,漠視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顯然有悖於教育的整體性規律。

體育是社會的一種文化現象,它是乙個系統,任何乙個系統都是整體結構中各個因素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形成的綜合體,如果單獨乙個方面,孤立起來就不可能得到發展。在農村,學校體育與農村體育構成了乙個體育文化整體,但事實卻是農村體育與農村學校體育屬於不同的條塊,相互之間的聯絡和協調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3.教育政策「城市取向」,教學理念滯後,教學模式缺乏創新

我國地域遼闊,地區差異、城鄉差異大,在經濟全球化、城市化、工業化的今天,我們一味地強調城市文化所代表的時代文化對農村的導向和表率作用,長期奉行的整齊劃一思維模式,事實上造成了我們在教育取向上的單一化。由於教育的話語權、決策權集中在城市階層,也潛在地使得我們的教育政策和主流話語更多地帶有「城市取向」。

沒有對先進理論的了解和掌握就不會有先進理念的形成,與此同時,先進的理論並不代表先進的理念,因為理論轉變為理念需要乙個過程。教育領域特別是學校體育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體育教育教學的執行者必須先接觸和了解理論。能不能接觸和了解

理論,有三個問題:第一,想不想知道?第二,從**知道?第三,有沒有條件和辦法知道?貧困地區的農村學校體育教師就面臨著這三個問題。

今天我們的農村學校體育課堂的情形是:標準的課程,規範的教學,有力的控制,等等;學生的自由、天性、創造力就在這樣的教學中逐漸喪失殆盡。在這個問題上,教育本身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

三、農村學校體育改革的理性回歸

農村學校體育對中國農村和農民現代化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功能。這主要體現在:農村學校體育是不可替代的教育生態環境要素;是不可替代的生活方式教育;是最具人文精神和人文關懷的教育方式;是最具現代性的先進文化傳播器;是聯結學生與自然、學校與社會的文化紐帶;是促進體育文化傳承,推動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後盾;是教育國際化的推進器。

1.構建主體性意識,依法教改,依法治體

李澤厚先生認為,人類通過漫長的歷史實踐終於全面地建立了一整套區別於自然界而又可以作用於它們的超生物族類的主體性體系。但是由於傳統文化中上尊下卑思想的長期影響和現實社會體制內的等級壓迫,造成了廣大農民及農村體育教師主體性的缺失,使得學校體育工作和改革中有法不依、違法不究、執法不嚴的現象經常發生,卻少有人問津。學校體育工作和改革,尤其在農村,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人治。

例如,對學校體育經費,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只做了一些原則的規定,如「把學校體育經費納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經費預算」,「應當安排一定數額的體育經費」,「在經費上盡可能對學校體育給予支援」等。但學校體育經費具體給多少,還是有關領導說了算。張校長重視學校體育工作,就可能多給一點,李校長不太重視學校體育工作,就可能少給一點。

如果體育教師膽敢提出不同意見,就用「要顧全大局」、「服從整體規劃」等大話來壓你,如果不服就給你「穿小鞋」,甚至搞打擊報復。

要改變學校體育改革尤其是農村學校體育改革因領導的好噁而變化的局面,必須構建農村學校體育各主體的主體意識,依法治教,依法治體,真正做到:第一,完善現有的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定新的制度和法律,具體明確農村學校體育中各個主體的權利和義務以及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第二,加強制度和法律的宣傳,喚醒農村學校體育改革中各主體的主體意識,增強他們、特別是教師主體的法律意識,用法律維護學校體育的地位和教師自身的利益與地位。

第三,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農民加強對教育執法活動的監督,推進依法改革,維護司法公正。2.整體推進,倡導終身體育,促進農村人口的全面發展辯證聯絡的思想要求用整體的觀點來認識事物和處理問題。

一方面,整體是由部分構成的,沒有部分便沒有整體;另一方面,整體的屬性、功能並非各部分屬性、功能的簡單相加,而是具有新的特徵和功能的整體。

因此,農村學校體育改革必須整體推進,倡導終身體育,促進農村人口的全面發展。為此,第一,農村學校教育各主體要充分認識到「五育」是乙個整體,偏廢任何一育都不利於農村社會進步和農村人口的全面發展。第二,樹立體育課與其他課程一樣重要的觀念,體育教師與其他教師一樣是現代教育的主體。

第三,教學內容需貫徹終身體育的理念。利用學校教育12年的時間(小學到高中階段的學習)改變乙個人的思想,12年的時間足可以讓乙個人接受終身體育的思想,養成經常鍛鍊的習慣。第四,以農村學校體育為依託,推動農村體育的可持續發展。

3.勤於學習,勇於探索,因地制宜,採用新的教學手段,拓展新的空間

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現狀分析及改革措施

作者 喬興平 學週刊 中旬刊 2014年第10期摘要 體育是學校教育的乙個重要組成部分,從現在教育改革的理念來看體育教育已被提到了乙個很高的地位,要求教師必須重視體育教學,培養德 智 體 美 勞全面發展的人才,但是理論與實踐往往是背道而馳的。一直以來,在人才的選拔上,學校都以考試為準則,體育作為考試...

農村學校學生管理的反思

蘆樣學校吳翊順 乙個國家的安定團結是通過嚴明法律來實現的,乙個團體的興衰成敗,嚴明的紀律和有效的約束也是乙個重要的標誌.所以,若要保障學校,班級這樣的 小國 能有序地 持續地 高效地發展與成長,我認為就需要建立嚴明的紀律和有效的約束體制。正因為我們的學校管理者和班主任希望我們的學校,班級的發展在任何...

新時期農村學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困境與出路

作者 羅可章 課程教育研究 2018年第10期 摘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農村學校體育課程的改革也受到了關注。本文主要敘述了目前我國農村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所面臨的困境,觀念落後 教學資源不足 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及出路,必須有轉變傳統觀念,增加農村學校體育教學的設施建設,加強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