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的改進

2023-01-30 14:18:06 字數 917 閱讀 7009

作者:尹明順

**:《中學生物學》2023年第09期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下冊第四章第二節中設計了實驗「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學生通過這個實驗,達到兩個教學目的:1、可以獲得有關血管和血流的感性認識;根據血管內血液流動的情況,嘗試分辨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

此實驗在操作過各中常遇到以下現象:(1)將小魚抓放在培養皿中是乙個很難操作的過程;(2)用浸濕的棉絮將小魚包裹的過程困難;(3)小魚在顯微鏡下觀察時易發生跳動,易引起學生的尖叫,也導致了觀察的困難。筆者經過反覆研究及實驗,提出了如下實驗方案。

1 材料用具的改進

尾鰭色素少的活的紅鯉魚(長約6cm),撈魚的小網(直徑約8cm),顯微鏡,培養皿(直徑9cm),滴管,棉絮,盛放少量水的水槽。

材料改進的分析:選擇紅鯉魚的原因是它個體較小,**便宜,比泥鰍的活潑性小。

新增撈魚的小網,解決了抓魚難的問題。學生用小網很容易將小魚罩上來,即能節省時間,也免去小魚在抓撈過程中魚受到傷害,增加了小魚存活時間。

直接選用小號(直徑9cm)培養皿,不使用載玻片,直接觀察。只是在觀察時,將培養皿的水珠擦乾淨,效果很好。教材要求將載玻片蓋在魚鰭上,其目的是為了防止在觀察中將物鏡的鏡頭弄髒,本實驗使用的是低倍鏡,物鏡與小魚間有2cm左右的距離,不至於碰到物鏡,因此載玻片缺少實際應用價值,卻增加了實驗的難度。

一般小魚的尾鰭都貼在培養皿底壁靠邊緣處,很難蓋上載玻片。如果將尾鰭貼在培養皿底壁**處,可以蓋載玻片,但小魚無法平放,載玻片缺少固定,小魚尾鰭稍作擺動,載玻片就會掉下來。

2 方法步驟的改進

將棉絮浸濕(棉絮應是從小魚頭部到尾鰭之間的長度,大約長5 cm),放在實驗台上。用撈魚的小網將小魚撈上來後,把培養皿扣在魚網上,之後反扣過來,放在實驗台上。迅速用濕棉絮將小魚頭部和軀幹部蓋起來,只露出口部和尾部(一定要將小魚的眼蓋上)。

用滴管將小魚尾鰭平貼在培養皿上。

觀察《小魚尾鰭血液的流動》教學反思

觀察 小魚尾鰭血液的流動 教學反思孩子們剛進實驗室,一看到燒杯裡游動的漂亮的小金魚,每個人臉上就洋溢著興奮的神情,這些孩子,注意力全被那些記憶力短暫的小金魚吸引走了,彷彿沒見過小動物似的。我不得不提醒他們趕快在座位上做好,認真做眼保健操,楊似乎沒有把我的話放心上,乙隻手裝模作樣的捂著眼睛,乙隻手拿著...

對幼兒繪畫活動的觀察記錄

明德幼兒園 主題內涵 一 繪畫這一藝術活動,它 於我們的生活,是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但它並不是人生來就有的一種能力,而是人類一種有目的 有意識的創造活動,在這活動中,包含著對周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由此而產生的多種複雜情感。在 眼中,只重視結果,而忽視在繪畫過程中,幼兒自身情感活動的發展的狀況十分普遍。其...

教育隨筆 我對課堂觀察的理解

崔教授一一把它們寫在黑板上,帶著問題聽講課,我感覺有不少問題逐漸明晰了。下面是我對課堂觀察的幾個問題的理解,請崔老師和各位學員指導 1 為什麼課堂觀察是專業的聽評課?我想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課堂觀察的四個要素 學生學習 教師教學 課程性質 課堂文化 包含課堂幾乎所有的視角,觀察的結果用於研究 理解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