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研究

2023-01-30 11:36:06 字數 1023 閱讀 2264

作者:李愛紅

**:《河南農業·科技版》2023年第01期

摘要:為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不僅要改變現有的農業發展結構,還需要改變以往的發展模式。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就是要重新建立各種農業生產秩序,使農業經濟適應現代經濟的發展形勢。

由此可以看出,農村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的重要途徑。基於此,本文就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存在的缺陷進行分析,並提出優化調整建議。

關鍵詞:農業產業結構;結構優化;農業經濟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產業,農業正在經歷持續不斷的變革。以自給自足和體力勞動為主導的傳統農業,逐漸轉變為以技術和服務為主的新型農業,從單一的糧食作物轉變為畜產品和漁業產品的綜合發展,雖然我國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過程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比較緩慢的,但仍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1]。

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產業結構在縱向發展的同時,橫向調整愈發明顯。農業不再是進行簡單的農產品生產,而是乙個包括加工、生產和銷售的完整工業體系。農業由傳統單一的「農業」,逐步演變為「大農業」。

從「大農業」的角度看,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可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一、農業及農業產業概念

傳統農業的定義只包括農、林、牧、漁等一級產業。隨著農業經濟的發展,農業呈多樣化發展,逐漸擴充套件到加工業、畜牧業、工商業等綜合領域。在農業產業結構的不斷公升級過程中,飲料製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製造業等第二產業的比重不斷增加,休閒農業、農業旅遊、技術推廣等第三產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從「大農業」的角度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應該是對農業的三大產業的調整,在保證每個產業現有基礎的同時,不斷融合發展,促進農業經濟良性發展[2]。

農業產業化通過優化生產要素結合,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市場為導向,以主導產業和產品為重點,實行區域布局、系列化加工、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企業管理和社會服務,形成工農、工商、**、養殖加工、生產和供銷、農業科教教育等綜合管理體系,使農業走上了自我約束、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自律調節的現代化管理和行業組織形式的良性發展軌跡。實質上是指傳統農業技術改造和農業科技推廣的過程。這種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整體運作方式,是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有效方法。

畢節市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研究

作者 蔣基勇梁翠玲何春豔張艷李應桃 鄉村科技 2017年第29期 摘要 貴州省畢節市氣候資源豐富,具有發展特色農業和綠色食品產業的許多有利條件。在畢節市發展勞動密集型而又不利於機械化生產的農產品最具有比較優勢,是畢節市農業生產的主要發展方向。基於此,本文從氣候學角度 如何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關鍵詞...

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面臨的問題與建議

農產品的供求格局和市場條件的根本性變化,制約我國農業發展的因素由單純的資源約束轉向了需求約束。在此形勢下,農業進一步發展,須在 的支援和引導下,以市場為導向,不斷調整農業產業結構。70年代末,我國農村率先實行改革,主要是實行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制。1981年,我國 又制定了 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開展多...

龍鳳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調查報告

龍鳳鎮人民 黃猛 按照 推進現代農業的總體要求,為切實加強農業結構調整,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程序。2008年6月,筆者對龍鳳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現狀進行了調查,以弄清龍鳳鎮在農業產業的結構調整中存在的問題,進一步推進全鎮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一 龍鳳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現狀 龍鳳鎮位於恩施州城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