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的影響因素分析

2023-01-23 14:42:03 字數 2513 閱讀 4381

【摘要】本文利用***年全國25個省、自治區的面板資料分析了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的主要影響因素。本文主要對科技水平、國有經濟比重、開放程度等影響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的因素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基本結論是:

科技水平和開放程度對我國產業結構公升級具有正向促進作用,而國有經濟比重對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具有負面作用,但影響程度較小。

【關鍵詞】產業結構公升級;影響因素;面板資料

一、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現狀

有關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公升級之間的因果關係問題,在西方經濟學界一直存在著兩種觀點:以庫茨涅茲(1989)為代表的收入決定論和以羅斯托(1988)為代表結構決定論。學術界支援羅斯托結構論的文獻如d**id b.

audretsch等(2002)對歐盟國家***年生產總值與產業結構合理化偏離度關係的研究;通過對28個oecd國家20世紀90年代的總國民收入與產業結構相關變數建立的增長模型等。與之相對應,masakazu katsumoto(2004)和chihiro watanabe(2005)對100個國家近20年來的國民收入與產業結構變數進行分析,證明了庫茨涅茲收入決定理論的有效性。對澳大利亞製造業對r&d投入策略依賴程度進行了實證研究;josef c.

brada對美國製藥業發展與東西部技術流動之間的關係進行了研究;b. asgari和a. nagamatsu(2003)認為r&d活動、功能開發與同化能力良性迴圈帶來的技術溢位效應能夠幫助企業增強競爭與決策能力,從而促進日本高科技產業的不斷發展。

(二)國內研究現狀

中國學術界對產業結構優化理論的研究起步較晚,自楊治(1985)將西方產業經濟學引入國內以後,包括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在內的產業結構研究文獻才逐漸增多起來。

李國璋和武玉潔(2008)對於個別省份的實證研究也支援了這一觀點。趙春豔(2008)。周叔蓮和王偉光(2001)認為具體有促進勞動分工、產業勞動生產率差異影響需求結構以及優勝劣汰;隋廣軍等(2005)通過回歸分析發現推動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是模仿型技術。

盛昭瀚和高潔(2007)與唐德祥和孟衛東(2008)分別應用演化經濟學模型和面板資料模型實證分析了r&d對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的作用機理和路徑依賴。陳國巨集和邵?s(2001)運用ahp方法對產業結構給予量化後對技術引進與產業結構之間的因果關係進行檢驗,發現盲目而不分重點地引進技術對產業結構調整與經濟增長的貢獻十分有限。

宋大勇(2008)實證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資明顯推進了我國東部地區的產業結構公升級,但對中西部地區以及東北部地區產業結構公升級的作用效果不明顯。吳進紅(2006)等實證分析了地方對外**與產業結構公升級之間的關係,結構表明對外**對產業結構公升級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二、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的主要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理分析

影響我國產業結構公升級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對技術水平、開放程度、國有經濟等因素影響我國產業結構公升級的機理進行簡要分析。

(一)技術水平

在我國現階段,產業結構正在發生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正處於快速成長時期,技術創新將導致這些產業效率迅速和大幅度提高,引致更多的產業要素和資源流入這些產業,由此將推動整體產業體系向更高的水平公升級。

(二)國有經濟

我國正處於體制轉軌時期,市場的調節機制尚不完善,各級地方**對經濟的干預力度較大,介入經濟活動的程度較深。**的干預行為對產業結構公升級的作用具有不確定性,科學合理的產業結構政策和適時的干預會促進產業結構的公升級,反之則會延緩甚至阻礙產業結構的公升級。

(三)開放程度

外商直接投資對產業結構公升級最直接的作用是彌補資本缺口,同時還通過技術溢位、市場示範和競爭效應等推動東道國產業結構公升級。對外**一方面通過出口,擴大國內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優化出口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另一方面,通過進口國外先進的技術、設施和工藝,促使國內產業部門的技術和工藝流程得到改造提公升,實現國內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

三、模型指標選取及研究方法說明

(一)模型指標解釋

根據上文影響我國產業結構公升級機理的簡要分析,本文選取了以下變數。

四、實證分析

(一)回歸結果

利用動態面板模型的差分矩估計和系統矩估計,對模型進行估計,結果如下:

注:*,**,***分別表示10%,5%,1%的顯著性,括號內為t統計量;m1、m2分別代表ar(1)、ar(2)的檢驗統計量,用於考察一次差分殘差序列是否存在一階自相關、二階自相關;sargan表示檢驗矩條件是否存在過度識別的sargan檢驗統計量。

(二)實證結果分析

由於在有限樣本條件下,sysgmm比difgmm估計的偏差更小,效率更高,因此本文選擇sysgmm回歸的結果進行分析。

1、科技水平對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有正向促進作用。科技水平越高,產業結構公升級程度越高。從估計引數方面分析,產業結構公升級程度每提高乙個百分點,科技水平的貢獻為0.

39個百分點,這是佔了很大比重的。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四點。首先,科技水平會對產業部門中的生產技術結構、生產工藝過程、生產率等產生影響,從而有效觸發產業擴張機制。

其次,新技術的出現會催生新興產業,改造和淘汰落後產業,導致產業結構發生變化。再次,任何乙個產業的技術突破和高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會通過關聯作用帶動一系列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最後,擁有先進技術的主導產業大量吸收創新成果,使生產要素從比較勞動生產率低的部門轉移到比較勞動生產率高的部門。

我國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三次產業結構漸趨合理,總體符合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但是,我國農業基礎薄弱,三農 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的現代化程序 同時,迅速成長的工業未能對農業提 有的技術改造和服務 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後,對第 一 第二產業的制約作用也相當突出。根據國際三次產業結構變動的一般趨勢分析,我國產業構成比...

論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公升級

作者 王建強 商業時代 2011年第11期 內容摘要 以分工理論為指導 以產品輸出為目標 以產業對城市經濟的帶動力為標準,把城市產業劃分為城市中心產業和城市非中心產業。優化與公升級城市產業結構,就是要不斷促進城市產業結構的合理化與高度化,最根本的是要協調好城市各產業之間的比例關係,突出城市中心產業的...

中國產業結構的演變

第一,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產業結構主要實現了兩個轉折 第乙個轉折是由第一產業佔優勢比重變為第二產業佔優勢比重,這在20世紀60年代末 70年代初完成的。第二個轉折是由第一產業比重高於第三產業。逐步轉變為第三產業的比重高於第一產業,這是在80年代後期實現的。這兩個轉折的實現,使我國的產業結構由20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