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優勢與中國產業結構的優化

2022-05-20 06:53:17 字數 1872 閱讀 1647

作者:湯紅枚宋芬

**:《沿海企業與科技》2023年第11期

[摘要]傳統的比較優勢理論在理論上和現實應用中都存在問題,因此應當實現由比較優勢向競爭優勢的轉變。目前,我國的比較優勢產業呈現剛性,我國應當聯絡本國實際,提公升比較優勢,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關鍵詞]比較優勢理論;競爭優勢;產業結構

[作者簡介]湯紅枚,廣西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經濟與**系國際**教研室助教,廣西桂林541004;宋芬,廣西桂林航天工業高等專科學校經濟與**系國際**教研室助教,廣西桂林,541004

[中圖分類號]f1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7723(2008)11-0001-0003

經濟全球化和**自由化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加入wto後,會進一步對外開放,更深入地融入到經濟全球化的程序中去。在全球化的程序中,中國將更廣泛地參與國際分工,面對更加激烈的競爭。

我國可以進一步提公升比較優勢,促進經濟的發展。

一、關於比較優勢理論

(一)傳統比較優勢理論的觀點

亞當·斯密認為,國與國之間分工的依據是各國在產品成本上的絕對差異。李嘉圖發展了斯密的理論,認為比較成本才是國際分工的依據。其理論的基本含義是:

即使乙個國家生產每種產品都具有最高生產率,處於絕對優勢,而另乙個國家生產每種產品都具有最低生產率,處於絕對劣勢,但只要它們的勞動生產率差異在不同產品上存在區別,即優勢或劣勢在生產不同產品中從某個方面看是不同的,則遵循「權衡利弊」的原則,便能從相互之間的國際分工和彼此的**中獲得利益。赫克歇爾一俄林的要素稟賦論認為,各國要素稟賦差異導致了要素**不同,而各國的要素使用比例也不同,所以各國商品的**也不同,由此國際**產生。各國應分工生產密集使用本國豐富要素的商品,通過國際**,各國能獲得最大福利。

也就是說資本豐富的國家應生產資本密集型產品,勞動力豐富的國家應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較為有利。

(二)傳統比較優勢理論的侷限

1、這些理論是以市場經濟相對發達的國家為背景產生的,並沒有從發展中國家的視野看問題,它們追求短期的比較經濟利益,忽視了長期的、廣泛的社會效益。斯密、李嘉圖僅考慮勞動生產率差異,赫克歇爾-俄林雖然將生產要素擴充為自然資源,但沒有把環境作為乙個獨立的要素考慮進去。以此為基礎建立的國際分工和國際**理論,從表面上看,各國公平地利用國際分工取得了各自的比較經濟利益,但實際上,對廣大發展中國家而言是不公平的,發展中國家要為此付出沉重的環境代價,而且給全球帶來可怕的環境災難。

全球變暖、大氣汙染等都是這種不公平的國際分工帶來的負面影響的反映。

2、依據比較成本學說的理論,一國為了大規模生產並出口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必然密集使用自身擁有比較優勢的生產要素。但根據生產要素的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當密集使用某一要素生產產品時,其邊際收益呈遞減趨勢,從而使一國生產要素的比較優勢最終被其密集使用而產生的邊際收益遞減趨勢所抵消,進而導致該國國際競爭力的發展空間越來越狹窄。

3、傳統的比較優勢僅僅考慮了成本、**因素在貨物銷售中的作用,而忽視了非**因素的作用,如質量、包裝、售後服務等;而且,其範圍沒有涉及服務**、技術**及智財權**。這樣,必然不適應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分工。

4、比較優勢的概念是相對的、靜態的,忽略了**的動態利益,即對外**對產業結構的演進、技術的進步以及制度的創新的推動作用。長期執行單純的比較優勢戰略會造成一國的產業結構不能得到公升級,而且會固化原有的產業分工,使發展中國家處於國際分工的不利地位。

(三)應用比較優勢理論存在的現實問題

戰後國際**出現了傳統**理論無法預示和說明的格局。按照要素稟賦理論,各國應出口那些使用本國密集要素的產品,進口那些使用本國稀缺要素的產品,從中取得經濟利益。由於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要素稟賦存在巨大差異,大量的國際**應發生在這兩類國家之間,但現實是戰後發達國家間的工業品**、產業內**量日益增長,已佔世界**的較大份額。

至此,出現了傳統**理論無法解釋的「里昂惕夫之謎」。

中國產業結構的演變

第一,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產業結構主要實現了兩個轉折 第乙個轉折是由第一產業佔優勢比重變為第二產業佔優勢比重,這在20世紀60年代末 70年代初完成的。第二個轉折是由第一產業比重高於第三產業。逐步轉變為第三產業的比重高於第一產業,這是在80年代後期實現的。這兩個轉折的實現,使我國的產業結構由20世紀...

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的影響因素分析

摘要 本文利用 年全國25個省 自治區的面板資料分析了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的主要影響因素。本文主要對科技水平 國有經濟比重 開放程度等影響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的因素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證檢驗。基本結論是 科技水平和開放程度對我國產業結構公升級具有正向促進作用,而國有經濟比重對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

我國產業結構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三次產業結構漸趨合理,總體符合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但是,我國農業基礎薄弱,三農 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國的現代化程序 同時,迅速成長的工業未能對農業提 有的技術改造和服務 第三產業發展嚴重滯後,對第 一 第二產業的制約作用也相當突出。根據國際三次產業結構變動的一般趨勢分析,我國產業構成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