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反思之二

2023-01-30 00:36:02 字數 742 閱讀 3423

作者:嶽瑩

《滴水穿石的啟示》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先是講安徽廣德太極洞內一塊石頭被水滴穿,接著講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來列舉三位名人因著這種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後揭示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示。學習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明白,要作成一件事得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這樣才能實現美好的理想。

在教學中我抓住了滴水精神「目標專

一、持之以恆」,然後通過抓字詞自主學習三位名人的事例來理解目標專一、持之以恆。在學習時我先叫學生先自讀課文劃出表現三位名人目標專一、持之以恆的詞語。交流時抓住:

從「翻山越嶺」體會到艱苦,從「走遍大半個中國」體會到路走的多,從中體會到李時珍持之以恆。學生理解透徹:「我也談走遍大半個中國,在明代,那時沒有發達的交通工具,李時珍走了大半個中國,我想他肯定花了很長的時間,吃了很多很多的苦,可能腳磨出了血泡,可能走到荒山野嶺,找不到投宿的地方。

」還有一些學生找到了「二十幾年」「訪名醫、嘗草藥」等等。最後通過朗讀訓練來加強對三位名人事例的理解,讓學生懂得具有這種精神便會取得成功,揭示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示。

教學實踐證明,語文的工具性只有與人文性統一,它才能煥發強大的生命力。語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為基礎,它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源遠流長,發揮語文育人的作用。本課教學設計就找到了這樣乙個結合點,在教學中,通過字、詞、句、段的品讀,讓學生一點點感悟到「滴水穿石」的精神是什麼,具有這種精神的人才能事業成功。

同時,讓學生運用本課的四字成語說說小水滴的精神,具有小水滴精神的人還有哪些,使語文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統一。

《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反思

青州雲門書院雙語學校邱曉雲 滴水穿石 這篇課文篇幅不長,文句平實卻蘊含深刻的道理,我在備課之時,意圖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立足文字,以讀促思。讓學生既學到相關的知識,又學好相關的學習方法,還能從本課的三個具有 滴水穿石 精神的人物身上學到他們目標專 一 持之以恆的精神,從而提高和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

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反思

滴水穿石的啟示 是一篇典型的借物喻理的文章。課文的脈絡非常清楚,先是講安徽廣德太極洞內一塊石頭被水滴穿,接著講滴水穿石的原因,接下來列舉三位名人因著這種精神所以取得了成功,最後揭示作者從中受到的啟示。考慮到課文的這一脈絡,我分幾步設計了教學程式 開始先讓學生談談 滴水穿石給予我們的啟示是什麼?意在讓...

滴水穿石的啟示教學反思

香江路第一小學薛紅 滴水穿石 這篇課文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的一篇文章,篇幅不長,文句平實卻蘊含深刻的道理,我在備課之時,意圖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立足文字,以讀促思。讓學生既學到相關的知識,又學好相關的學習方法,還能從本課的三個具有 滴水穿石 精神的人物身上學到他們目標專 一 持之以恆的精神,從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