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加法交換律》說課稿

2023-01-29 04:54:03 字數 4163 閱讀 2270

一、教材說明

1、教學內容。

「加法交換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課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27 —28頁的內容。主題圖呈現的是李叔叔騎車去旅遊,今天上午騎了40千公尺,下午騎了56千公尺。問:

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公尺?可列出40+56=96(千公尺) 或56+40=96(千公尺)兩個算式,引導學生觀察兩個算式得數相等,可以用「=」連線,然後再舉出一些這樣的例子,進而發現加法交換律,再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2、加法交換律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中,研究數地運算,在給出運算的定義後,最主要的基礎工作就是研究該運算的性質。在運算的各種性質中,最基本的幾條性質,就是「運算定律」,可見,運算定律在數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數學大廈的基石」,而「加法交換律」可能更是基石中的基石。

加法交換律的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在以前的學習過程中都有過淺顯的認知基礎,只是沒有明確的概括,本節課的教學很大程度上是要將學生以前比較零散的感性認識經過整理、明晰後上公升為理性認識,因此,學生學起來比較容易。但是用符號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則是學生認識上的乙個難點,因為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從研究確定的數到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數,比較抽象,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所以在設計本節課時我更多的想的是,如何讓學生自然地經歷由用數到用字母表示的知識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在理解、感悟、體驗中感受字母表示的優越性,從而為後面的其他運算定律的教學,以及正式教學「用字母表示數」打下基礎。

3、教學目標。

有了上面的想法,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使學生經歷探索加法交換律的過程,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換律的價值,發展應用意識。

四年級就要努力學習為五年級打基礎了,所以暑假的要時常學習一下,溫故而知新,下面是整理的關於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暑假作業標準答案,歡迎借鑑!

(2)經歷加法交換律逐步符號化,形式化的過程,使學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的優越性,培養學生的符號感以及應用符號解決問題的意識。

(3)使學生經歷「形成猜想、舉例驗證」的完整、真實的過程,感悟數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美術課的板書應融畫與於一體,因此在教學中,應將作畫過程與板書相配合,將範圖、多**課件相對應,做到和諧一致。

4、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加法交換律。

5、教學難點:會用個性化的符號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二、設計意圖

改變以往的單一的教學評價,採用多形式、多渠道的評價方法,建立開放、寬鬆的評價氛圍。注重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讓家長、學生、教師共同參與評價。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有效地增進他們的自我評價意識,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同時強調以形成性評價為主,以學生平時參與各種教學活動的表現和合作能力為主權依據,堅持主人的正面鼓勵和激勵作用,注重評價的實際效果,以利於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

設計本節課時,我一直在思考:

我思考——教師怎麼引導學生去**、發現、總結規律?

我思考——「加法交換律」是不是應該「濃墨重彩」去渲染? 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學生在一年級的時候就會,只是比較零散,沒有系統的表達,這樣的活動是不是教者自娛自樂、自作多情?

我思考——既然本課的難點是學生會用個性化的符號或字

母表示加法交換律。怎麼引出字母表示式?是像舊教材上在總結出加法交換律後,直接出示還可以用字母表示α+b=b+α,還是讓學生經歷「具體的數——個性化的符號——學會數學的表示」這一逐步符號化、形式化的過程?

我思考——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是否應該不僅關注「是什麼」和「怎樣做」,還應該引導學生去猜想、去**「為什麼」和「為什麼這樣做」?這樣是不是才能夠凸顯出「數學是思維的體操」這一學科特色?是不是應該帶領學生經歷從現象到本質的**過程,促使學生養成研究問題的良好意識?

「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我們數學老師是否可以給學生乙個問題模式,讓學生「知道怎樣思維」,讓學生感悟一些數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我一直在思考……

三、教學程式

本節課分四部分教學。

(一) 口算練習,引發猜想。

考慮到,我上課時已經是第三節課,學生的精力不是很充沛。

而教材上的主題圖也不是很吸引學生,所以我乾脆撇開主題圖,採用直接進入法,上課鈴一響,我就直奔主題:「聽說咱們班同學的口算能力特別強,敢不敢挑戰一把?比一比誰的口算能力強!

」隨即出現一組口算題:

8+9= 18+7= 30+17=

9+8= 7+18= 17+30=

學生一邊做,我一邊問:「猜一猜,下一題會是什麼?」這樣做,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生初步感知到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的規律。

此時,我適時問:「你想說點什麼?」學生可能還不會用完整的語言概述,只要有所感悟就可以了。

(二) **新知。

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弘揚世界各民族的優秀文化,完成中國歷史九年級上冊的歷史教學任務

在新課教學中,共分4個環節進行。

1、 舉例說明。

在第乙個環節之後,我以:「這樣的題目,你會考考大家嗎?」

為題接著讓學生出題,根據學生的題目,我有選擇地板書,這樣的設計,一是想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憶,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模仿能力,同時也為下一環節概括「加法交還律」打下堅實的基礎。

2、 概括規律。

「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麼?把你的發現和周圍的同

學交流交流。」學生在做了大量的口算題後,急於想表達、想交流,這時的同桌交流就滿足了他們的願望,然後再在全班交流,進而組織學生用比較準確的語言概括出加法交換律,並板書出課題——加法交換律, 「同學們總結出的,就是加法的乙個運算定律——加法交換律,在加法交換律中變的是兩個加數的——位置,不變的是——和」。不僅使學生感受到規律的普遍性,完善了學生的認知結構,還滲透了「變」與「不變」 辯證關係。

3、 個性展示。

八年級歷史上冊總共有22課,每課1課時,其中新課教學佔22個課時,單元複習佔6個課時,期中複習佔1個課時,期末總複習佔2個課時,活動課3課時。

《課程標準》把發展學生的符號感作為義務教育階段的一

個重要的數學學習內容。於是在上乙個環節中,我繼續讓學生舉例,通過大量的例項,使學生發現這樣的例子有很多,總也舉不完,再用特定的數已經滿足不了這種需要,造成了學生的認知衝突。「怎樣表示出所有的例子呢?

」啟發學生**新的表達方式,激起學生強烈的**慾望。緊接著組織學生先在小組裡說說自己是怎麼想到這樣的表達方式的,然後把用不同的符號或字母表示的式子寫到黑板上,並追問「為什麼可以這樣表示?每乙個符號或字母表示什麼數?

」待全部匯報完後,再把這些個性化的符號、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換律和用具體的數以及語言文字表示的進行比較,讓學生談談有什麼感受?這樣,就使學生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變化規律,發展了學生的符號感,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的優越性,還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4、 統一字母。

在學生板書出大量的用不同的符號或字母表示的加法交換律後,我向學生說明,為了溝通和交流的方便,數學上通常把加法交換律用α+b=b+α表示,再一次比較,再一次讓學生談感受,使學生體會到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簡單、明了。

四、鞏固應用

後進生基礎太差,考試成績都很差,有些同學是經常不及格。我找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興趣,我就跟他們講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跟他們講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提高他們的興趣;有些是沒有努力去學,我提出批評以後再加以鼓勵,並為他們定下學習目標,時時督促和幫助他們。一些學生基礎太差,抱著破罐子破摔的態度,或過分自卑,考試怯場等,我就幫助他們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分析原因,鼓勵他們不要害怕失敗,要給自己信心,並且要在平時多問幾個為什麼。

同時,一有進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時地表揚他們。經過乙個學期,絕大部分的同學都有進步,但是還有反覆,我就不斷地進行教育和疏導,要允許學生在行為上有反覆。

用一組基礎練習,強化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其中25+69+75=25+( )+( )一題,既能檢驗新知,又能使學生初步感知應用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在判斷是否應用了加法交換律的練習中,254+100=100+254 的出現,會再一次使學生產生認知衝突,「同樣是等式,為什麼不是應用的加法交換律?」強化對新知的理解。

35×7=7×35題的設計目的在於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思維,是應用的加法交換律嗎?如果不是,又是什麼呢?

五、模擬拓展

在上一環節的基礎上,繼續引發學生思考,不是用到加法交換律,是什麼呢?由此引出減法、除法、乘法中是否也有交換律?啟發學生想到用剛才舉例驗證的辦法,來驗證自己的猜想是否成立。

使學生明白從個別特例中形成猜想,並舉例驗證,是一種獲取結論的方法;但有時,也可以從已有的結論中通過適當變換、聯想,形成新的猜想,進而形成新的結論。使學生經歷「形成猜想、舉例驗證」的完整、真實的過程,感悟數學研究的一般方法。

2019四年級數學加法交換律教學設計

加法交換律 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 四年級下冊 第27 28頁。教學目標 1 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並能靈活運用。2 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絡,並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 難點 從現實的問題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換律。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師 同...

四年級下冊數學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專項練習題

加法交換律 結合律 一 下面的算式分別運用了什麼運算定律?把它填寫在括號裡。175 281 281 175 452 364 136 452 364 136 23 351 177 23 177 351 44 68 36 32 44 36 68 32 二 填空 1 兩個加數和這叫做加法交換律。用字母表示...

青島版四年級數學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優秀教案

乘法結合律與乘法交換律 教學內容 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19 21頁。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具體情境,學習 理解掌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2.學會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並能應用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計算。3.在探索學習運算律的過程中,學生體驗猜想 驗證 比較 歸納等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