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單元古代生活

2023-01-29 02:39:02 字數 5057 閱讀 9998

2.閱讀建議

本單元所選篇目皆為古代歌詠自然山水的優秀詩文。作者們用心靈觀察體會自然萬物的美,從而使山水有了性情,自然有了生命。學習時應從特殊文體(文言文)、內容(寫景抒情)兩個方面對課文進行賞析。

(1)反覆誦讀,培養文言語感。感知文言文整體內容的乙個重要途徑就是誦讀。文言文的誦讀講求字音的準確與停頓的恰當,因而需要反覆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一般而言,第一遍採用默讀,對照注釋或借助工具書疏通文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然後反覆朗讀,體會作品意境與作者感情,進而了解作品風格特色,最後熟讀成誦。

(2)注意積累。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首先要注重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讀音與意義,培養自讀文言文的能力;其次要注重積累優美的語句和詩文,以豐富詞彙語言,提高作文水平。

(3)抓住每篇文章的寫作特點,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首先,抓住不同時間、不同空間的景物風貌,突出景物特點;其次,注意景物的層次感與畫面感,即生動有序;第三,能在景物描寫中融入自己的獨特感受。

3.相關知識

(1)了解《水經注》的內容。

(2)了解陶淵明的創作及《歸園田居》的內容。

(3)了解著名詩人王維、李白、蘇軾、陳與義的生平及創作情況。

(4)了解酈道元、陶弘景等南北朝時期的文人的生平及創作情況,了解那個時代的文風。

(5)了解周密、張岱等人的生平及創作情況。

學習診斷

26.三峽

一、積累與運用

1.給加點字注音。

(1)重巖疊嶂2)沿溯阻絕3)乘奔御風( )

(4)絕多生怪柏5)林寒澗肅6)屬引悽異( )2.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2)兩岸連山,略無闕處

(3)不見曦月 (4)夏水襄陵

3.下列詞語中「疾」字的意思,與《三峽》中的「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的「疾」相同的一項是( )

a.痛心疾首 b.奮筆疾書 c.諱疾忌醫 d.積勞成疾

4.選出與例句中加點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項。

(1)例句:哀轉久絕( ) a.以為妙絕 b.夜久語聲絕

(2)例句:飛漱其間( ) a.江幹上下十餘里間 b.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5.文學常識填空。

《三峽》的作者是________時期的地理學家________,他的著作是

二、課內閱讀

閱讀《三峽》,回答文後問題。

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

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春冬之時,則素湍綠潭,回清倒影,絕多生怪柏,懸泉瀑布,飛漱其間,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悽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6.解釋下列加點字的意思。

(1)或王命急宣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7.解釋下列詞句。

(1)重巖疊嶂:

(2)素湍綠潭:

(3)清榮峻茂:

(4)林寒澗肅:

8.把下列各句翻譯成現代漢語。

(1)至於夏水襄陵,沿溯阻絕。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

9.試分析一下文章是怎樣描寫夏天水勢特徵的。

10.作者寫三峽秋景抓住了什麼事物?

11.「重巖疊嶂」和「隱天蔽日」兩句寫景角度有什麼不同?

12.文章末尾引用漁者的歌詞有什麼作用?

13.找出兩個寫山的四字短語:

找出兩個寫水的四字短語:

14.試舉出李白的《早發白帝城》與文中語句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一例:

15.請你用自己的語言形象地描繪出「清榮峻茂」的景色。

三、課外**

閱讀酈道元的《水經注·江水》節選,回答文後問題。

江水又東徑狼尾灘而歷人灘。袁山松曰:「二灘相去二里,人灘水至峻峭。南岸有青石,夏沒冬出,其石嶔崯,數十步中悉作人面形,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鬚髮皆具,因名曰人灘也。」

16.解釋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或大或小,其分明者鬚髮皆具 (2)二灘相去二里,人灘水至峻峭

或: 去:

具: 峻峭:

17.選段說明的物件是:

說明其得名的原因的句子是:

27.短文兩篇

一、積累與運用

1.給加點字注音。

(1)未復有能與其奇者2)遂至承天寺( )

(3)懷民亦未寢4)藻、荇交橫( )

(5)蓋竹柏影也( )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念無與為樂者

(2)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3.下列句中未用對偶的一項是( )

a.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b.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c.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d.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4.將下列語句譯成現代漢語。

(1)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2)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3)相與步于中庭。

5.文學常識填空。

(1)《答謝中書書》的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號朝人。

(2)《記承天寺夜遊》的作者是________,號朝著名文學家。

(3)《記承天寺夜遊》中,作者稱自己與友人為「閒人」。「閒人」是指________的人,包括作者,其中也包含了作者________的悲涼心境。

(4)「兩岸石壁,五色交輝」八個字寫出了山的

6.背誦默寫。

(1)《答謝中書書》中描寫山之高,水之淨的語句是抒發作者情感的語句是

(2)《記承天寺夜遊》中的抒情句是

二、課內閱讀

(一)閱讀《答謝中書書》,回答文後問題。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雲,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7.說說這段文字寫景的順序。

8.選出加點字之間意思不同的一項( )

a.高峰入雲重巖疊嶂 b.曉霧將歇朝發白帝

c.青林翠竹清流見底 d.夕日欲頹不見曦月

9.選出加點字之間意思相同的一項( )

a.與:未復有能與其奇者選賢與能

b.將:曉霧將歇出郭相扶將

c.是:實是欲界之仙都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d.自:自康樂以來自李唐來

10.選出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 )

a.古來共談(談論) b.五色交輝(交相輝映)

c.夕日欲頹(落下) d.未復有能與其奇者(奇怪)

11.談談你對文章最後一句話的理解。

(二)閱讀《記承天寺夜遊》,回答文後問題。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12.填空。

(1)文章描繪了蘇軾在承天寺夜裡見到的________,同時也抒發了自己________的苦悶心情。

(2)描寫月光的句子是________,描繪了乙個________的美妙境界。

13.下面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庭下如積水空明(空曠明亮) b.相與步于中庭(院裡)

c.懷民亦未寢(睡覺) d.相與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14.判斷下列說法正確與否,對的打「√」,錯的打「×」。

a.「月色入戶」把月光擬人化,寫得自然而生動。月光似乎懂得作者的寂寞無聊,主動地與他做伴,有意慰藉我們這位先意的詩人。( )

b.「念無與為樂者」寫出作者被貶期間難尋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著的叫張懷民的人。( )

c.「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話,沒有寫乙個「月」字,卻無處不是皎潔的月光。作者採用的是動靜結合、正面形容與側面烘托相結合的方法。( )

d.「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寥寥數語,感慨深長。它包含著作者宦海沉浮的悲涼之感和由此領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種慰藉的心情。( )

15.「月色入戶」意思是這句話運用了的修辭手法。

16.文中表現興奮和喜悅的句子是它與一句相照應,顯得一起一伏,一活躍,一沉悶。

17.「尋張懷民」一句中的「尋」字用得好,你認為好在**?

18.寫出文章敘事的要素。

時間:地點:

人物:事件:

19.本文的整體結構思路是( )

a.托物言志 b.借景抒情 c.模擬象徵 d.借物喻人

20.對「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

a.字面上是說**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像我們兩個這樣的「閒人」罷了。

b.前兩問表現了「大自然的美景時時處處都有」的觀點。

c.後半句感慨表現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擠,有心做事卻不被重用的苦悶。

d.全句充分表現了作者超然物外、曠達樂觀的生活態度。

28.*觀潮

一、積累與運用

1.給加點字注音。

(1)艨艟數百2)倏爾黃煙四起( )

(3)吳兒善泅者數百4)一舸無跡( )

(5)僦賃看幕

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

(1)方其遠出海門方:

(2)吞天沃日沃:

3.選出加點字意義不同的一項( )

a.天下之偉觀也勢極雄豪

b.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c.吳兒善泅者數百溯迎而上

d.分列兩岸江幹上下十餘里間

4.選出加點字意義相同的一項( )

a.為: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僅有「敵船」為火所焚

b.天:天下之偉觀也吞天沃日

c.百:艨艟數百騰身百變

d.而:溯迎而上而僦賃看幕

5.文學常識填空。

(1)《觀潮》選自作者是________代的

(2)《觀潮》一文以________為線索,________與________相融合,________描寫和________描寫結合,是一篇________的佳作。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政治制度

主觀原因 經過商鞅變法,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日益強大,先後滅六國近西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 根本原因 統一趨勢 人民通過長期 混戰,渴望統一 秦朝制度 主義 集權制度 作用 促進封建經濟文化發展,鞏固國家統一,促進以華夏族為主體的中華民族的形成與發展 總評價 集權制度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1講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 集權制度 複習目標 1.理解夏 商 周政治制度的特點,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係及其實質和作用 思考家族統治在當時的歷史必然性。2.理解秦始皇建立君主 的 集權的歷史必然性 理解郡縣制與維護國家統一的關係,集權 君主 和大一統三者之間的歷史聯絡。複習重難點 重點 分封制 宗...

第六單元難忘小學生活

教學目的 2 回顧個人和集體的成長經歷,懂得成長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離不開學校的關懷 老師的教導和同學的幫助。3 用多種形式表達對老師和同學 對母校依依不捨的感情,並立下美好的志向。4 會寫臨別贈言 簡單的倡議書 建議書和演講稿。5 能在教師的幫助下,與同學一起組織策劃聯歡活動。第一課時 瀏覽本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