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2023-01-28 00:09:03 字數 4845 閱讀 7669

1、燕子

教學反思: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積極性不高。只有幾個願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死寂,沒有生氣。

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但是,迴響上乙個學期,學生的發言還是有些被動。有時,公開課上,發言的積極性也都是經過反覆的鼓勵,甚至是物質性的獎勵所起的作用。

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只要是發言學生的回答的確令人滿意,學生能抓住「斜著身子」、「掠過」、「一轉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著花樣飛行。

這些固然令人滿意。然而大多數學生當的陪客卻讓人揪心。這也應該是我課堂教學中需要突破的。

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討論,從而提高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閱讀的理解能力?

2、古詩兩首

教學反思:古詩作為我國優秀的歷史文化作品,是小學語文教材內容重要的組成部分。入選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古詩,有許多描寫色彩的詩句。

教學時抓住富有色彩的詞語,對於正確理解詩的意境、領悟詩的感情,有很大幫助。所以在古詩教學時採用了抓詩眼,釋詞,順句,連篇的教法。《詠柳》和《春日》兩首詩學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感情朗讀、背誦每個環節都非常順利,但是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時就卡住了。

孩子們有的拿出詞語手冊來解釋某些詞的意思,大多數能運用書上的注釋解釋。當匯報時他們充其量只能把幾個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聯起來,整句詩的理解聽上去非常彆扭。於是我進行意境的轉化教學,一節課下來,自認為學生應該了解了古詩的意境,掌握了古詩的大概意思。

誰知轉過天來讓學生釋義時,只有一半的學生能夠講述。原詩早已背誦的滾瓜爛熟 ,對其意境竟然朦朦朧朧。這是怎麼回事呢?

是剛開學的不適應嗎?想想也許有其中原因的一點原因,但是最終可能還是在於教學方法與學生的認知接受能力上的差距,創造的教學情境不夠深入。每一首古詩,從意象到意境,都具有主觀情意與客觀事物整合生成的藝術境界,即情與景的相合相容。

在古詩教學中,意象的解讀是基礎,只有入境才能入情,才能品味,才能催生精神感知。因而,古詩教學中,意境的感悟是實現情感體驗、情感獲得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步驟。

3荷花教學反思:我在引導學生理解時預設了這幾個問題:為什麼說這是一大幅活的畫?

誰是畫家?為什麼說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根據預設的教學流程,我正準備引導學生學習下文,小明忽然舉手發言:

「老師,作者由美麗的荷花想到了畫。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想到,「新課標」提出:語文教學應該「積極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應該「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學生如此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自主精神怎能視而不見呢?給時間讓他們自由言說吧。於是孩子們爭先恐後發言了,應佳玉說:

「老師,我想到了『出淤泥而不染』。」肖彩詩說:「我想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高波平說:「我想到了『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孩子們各抒己見,眾說紛紜。

其他學生有的說課後要去收集寫荷花的詩歌,有的說要用彩筆畫荷花,還有的說要查詢其他作家寫荷花的美文……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說得多好啊!實在令人欣喜。

4《珍珠泉》

教學反思: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描寫了家鄉山林中一眼美麗的清泉,寫出了泉水的深、綠、清和冒不完的水泡。抒發了對大自然景觀讚美之情,表達了對家鄉熱愛的感情。

教學中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首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在課後的資料袋中了解到一些泉的有趣後,再讓學生讀課文,找出珍珠泉的與眾不同的特點,學生興趣盎然,發現珍珠泉有冒不完的泡泡這一獨特之處後,再讓學生帶著感情去朗讀,把趣味讀出來。再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讀課文的其它段落,感受珍珠泉的清與深及綠的特點,同時相機地指導朗讀,使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情感的體驗,感受到文中珍珠泉的美, 在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師生對話氛圍裡,課文中的難點輕易地解決了。在對話中孩子們理解了課文,同時也不知不覺地遨遊了美麗的珍珠泉。

語文園地一

《語文園地一·介紹家鄉景物》教學反思1

如今,新課程強調,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豐富教學內容,求得新的發現,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交往昭示著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的機械相加,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教師教和學生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乙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要說閱讀教學時,師生互教互學,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和感受倒是容易,但是識字教學則不然,總覺得比較單調。

5、翠鳥

教學反思:《翠鳥》是九年義務教材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二組的一篇講讀課文。觀察細緻,描寫生動,主要介紹了翠鳥的外形特點和生活習性,表達了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課文共有四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鳥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鳥活動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告訴我們翠鳥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在教學中,我緊抓三步:

1、三年級是低年級向高年級的過渡時期,這一時期除了要繼續進行詞句訓練以外,段的訓練是閱讀訓練的重點。在段的教學中,我抓住一至三自然段為重點,首先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在學生讀第一自然段前,引導學生回憶描寫《燕子》的外形特點時,作者的寫作順序,而後放手學生自讀,帶著問題,往往比「空讀」要有實效。

以讀導悟,只有學生讀準了,讀會了,才會去思考,才能抓住問題的關鍵所在,理清寫作的順序,抓住各部分的特點,最後達到感悟昇華。

2、抓住學生思維成長規律,促表象思維為理性思維,讀寫結合。學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閱讀方法,但生活閱歷比較淺,所學知識有限,思維特徵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本課第一自然段對翠鳥外形的描寫雖然栩栩如生,但因學生從未見過翠鳥,所以僅憑文字介紹依然無法使翠鳥的形象在學生的頭腦中變得鮮活起來。

至於習作訓練,學生雖有嘗試的興趣,但因剛開始接觸,缺少方法與經驗,寫作前往往不會觀察,寫作時抓不住主要特點。針對學生的認知狀況,在教學中憑藉多**課件形象直觀的優勢,逼真地展示翠鳥形象,突出作者的觀察順序和翠鳥各部分的特點,可為學生提供乙個理想的思維環境,使學生建立清晰的認知表象。針對教材特點,教學這一段時,教師把著眼點不單放在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上,而是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習作能力緊密地結合起來,讓學生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更學到了習作方法,促進了知識向能力轉化。

3、積累很重要。學生每學完一篇文章,我總會強調他們的詞語積累,比書寫,比正確率,比誰找的和老師找到的最多。以此促進學生詞量的積累。

6燕子專列

教學反思:上了《燕子專列》感受頗深,這是一篇發生在人和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內容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不是太難理解,關鍵是如何引導學生從課文的重點語句中體會到人與動物之間的美好的情意,對學生進行愛護鳥類的環保教育。在課前我就向王老師請教了課文中的重點,王老師說既然文章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在教學設計中,我們就以愛作為主線來貫穿課文打動學生。

在授課的過程中我就注重了這乙個「愛」。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背誦第一課《燕子》中的第二段,感受燕子在春暖花開的季節是多麼快樂,在讓學生進入課文,本課中的燕子遇到了什麼困難?讓他們的心一下子為燕子的遭遇而調動著,為燕子的遭遇困難而著急著,而我也注重了每個環節匯入語的設計,希望學生在充滿感情的導語的引領下,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又可以有舒服自然的感覺。

而大部分學生也非常的配合,一堂課下來基本理解的透徹了,在朗讀方面都能體會到他們真的是進入了課文,被人們的愛感動了。但還有些同學在檻上我也感覺他很活躍回答問題也很正確,可為什麼一做作業就不行了,是不理解嗎?

7、乙個小村莊的故事

教學反思:《乙個小村莊的故事》講的是由於人們亂砍濫伐,原本靠鋒利的斧頭建造的美麗家園,又終究毀在了鋒利的斧頭之下。課文篇幅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蘊涵的道理卻非常深刻。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慾望。

教學一開始,**並茂的多**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小村莊」:鬱鬱蔥蔥的森林,清澈見底的河水,湛藍深遠的天空,如詩如畫,空氣清新甜潤。再引導學生感情朗讀,把小村莊的美淋漓盡致在表現出來,使同學們不由得陶醉其中。

正當同學們身臨其境地感受著小山村的美景時,我一邊出示小村莊變化後的圖,一邊說: 「不知過了多少年,最後這麼美麗的小村莊什麼都沒有了。」通過這種強烈的對比,巨大的視覺衝擊,深深地觸動了學生的心。

這個美麗的小村莊為什麼會消失呢?學生們一下了產生了懸念,從而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慾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多元解讀文字,進行心靈對話。

閱讀教學是師生間、生生間、學生與文字間、學生與作者間的審美對話過程。教學中緊緊圍繞「小村莊為什麼會消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讀課文2 ——4自然段,找出表示變化的時間的詞「一年年」「一代代」,讓學生體會到這個變化的時間很長很長。然後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一代代的人們都做了些什麼,把有關的句子劃畫出來。如學習重點句「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這一句時,我抓住「誰家」問學生:「你家想幹什麼?」學生們說出了 「蓋新房」「做家具」「要柴火」「搭木棚」「造工具」等種種人們只顧自己的生活所需而做的砍伐之事。

我說你能從兩個「誰家」體會到什麼?學生都說體會到村里的人對樹木的任意砍伐。我又說:

「還可從哪個字看出他們任意砍伐樹木?」同學都說「從『拎』字也讓人體會到那些村民他們想砍就砍,沒有人管他們。」這時我順勢讓孩子觀察後面的插圖,體會村民的無度砍伐所帶來的後果。

又如學習重點句「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帶著問題,讓學生再讀課文,把找到的答案用直線畫下來。

這樣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並通過質疑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在學文的過程中,也借助了課件的手段,讓學生認識了「犁」,體會了「裸露」,更通過一段真實的影像,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洪水的無情,內心的體驗也更加強烈。

三、通過寫話練習,增強環保意識。

學生通過感情朗讀課文以及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了課文內容,並理解了含義深刻的句子。在學生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的基礎上,最後我設計了乙個環節:學到這,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些啥?

把這些話寫下來,以通過小練筆來增強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學生們都能聯絡實際告誡村莊的人們以後不要破壞環境,要愛護大自然,否則會受到大自然最嚴厲的懲罰。學生們在自主感悟與交流後,情感會自然噴發而出,對這個令人辛酸的小村莊的感嘆會油然而生,保護環境,珍愛大自然的感情也會水到渠成地產生。

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全冊教學反思燕子

1 燕子 燕子 教學反思 燕子 這篇文章不僅詞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寫 神 了。這神來之筆是怎麼來的?那是因為鄭老先生書讀得多。我在上寫作課時我問學生到底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當然答案多是增長知識,讀書能讓自己長大,讀書讓自己高興 學生們也都會背誦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所以在...

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1 燕子 燕子 教學反思 燕子 這篇文章不僅詞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寫 神 了。這神來之筆是怎麼來的?那是因為鄭老先生書讀得多。我在上寫作課時我問學生到底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當然答案多是增長知識,讀書能讓自己長大,讀書讓自己高興 學生們也都會背誦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所以在...

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全冊教學反思

1 燕子 燕子 教學反思 燕子 這篇文章不僅詞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寫 神 了。這神來之筆是怎麼來的?那是因為鄭老先生書讀得多。我在上寫作課時我問學生到底我們為什麼要讀書?當然答案多是增長知識,讀書能讓自己長大,讀書讓自己高興 學生們也都會背誦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所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