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去小學化 課題研究方案設計

2023-01-27 08:15:04 字數 4120 閱讀 3791

《幼兒教育中「去小學化」**》研究方案

一、 研究課題

幼兒教育中「去小學化」**。

二、課題的提出及意義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幼兒教育階段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基礎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將為我國的中小學校教育和高等教育夯實基礎,奠定根基。

新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3年)》(以下簡稱《綱要》)在第二部分發展任務中,將幼兒教育列為專章,突出強調了發展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感。新《綱要》中提出,幼兒園教育教學更應當充分體現出"生活即是教育"的教育思想。

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也相應的促進了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發展,幼兒園辦學質量在不斷的提高。在此背景下,改革也在不斷的加大,人們開始對孩子的健康和全面發展給予了更大的重視。

近年來,在巨大的公升學壓力下,很多幼兒園按照小學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實施教育,幼兒教育呈現小學化傾向,而且越來越嚴重。這種急功近利的方式嚴重違背了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影響了幼兒的健康成長。針對於此種情況,需要對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狀進行研究,並且採取針對性的對策,以提高幼兒教育的質量,促進幼兒的長遠發展。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1.有助於教學符合幼兒發展規律,更好地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2.有助於教學順應幼兒天性,更好地讓幼兒在玩中學習、探索和創造。

3.有助於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促使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4.有助於幼兒智力全面發展,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三、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幼兒教育:主要指的是對3~6歲年齡階段的幼兒所實施的教育,以「體能、智慧型、心理能力三維平衡發展」理論為核心,關注幼兒的生理及心理發展,旨在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是乙個人教育與發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階段。

2.小學化:指幼兒教育的管理、教學模式及內容偏重於小學階段,注重了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幼兒在遊戲中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幼兒園課程、管理、教學方式和評價標準傾向於小學模式的現象。

3.去小學化:指能夠有效地、更好地杜絕小學化現象的發生,讓幼兒教育回歸到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教育路程上,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基本規律,從而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四、課題研究價值分析

幼兒教育小學化,在一定程度和較大範圍上,使得幼兒園變成為小學,幼兒成了小學生,幼兒保教變成了小學教學,幼兒教育變成小學教育。這一錯誤的教育方式,偏離了正確的辦園方向,對幼兒健康成長帶來了很大危害。

遊戲是幼兒有目的、有意識的社會性活動,是適應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而幼兒期也是遊戲期,幼兒愛遊戲!遊戲不但可以給幼兒帶來愉悅,而且是幼兒全面發展的有力教育手段。

因此,在幼兒園中,讓孩子們開展遊戲活動是必不可少的。

幼兒活潑好動喜歡模仿,而遊戲一般都有具體情節動作,模仿性強,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能夠滿足他們的興趣和願望。 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對孩子來說,遊戲是學習,遊戲是勞動,遊戲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皮亞傑也認為:

遊戲是兒童認識新的複雜客體和事件的方法,是鞏固和擴大概念機能的方法,是使思維和行動結合起來的方法。因此,遊戲是小兒智力發展的動力,它能激發小兒的求知慾與創造力,並且可使小兒掌握一些知識技能,形成對待事物的正確態度,促進小兒全面發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要求:「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為基本活動,保教並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內容要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

五、課題研究內容和創新之處

(一)課題研究內容

1.幼兒教育小學化表現形式;

2.導致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原因;

3.教師如何改變教育理念,以遊戲教學為主,從教學模式上去小學化;

4. 糾正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的策略研究。

(二)創新之處

1.本課題遵從小課題研究的特性,即「屬己」性、真實性、微觀性、即時性。面對「專業困境」、最真實的難題,從小處著眼,立足教育實踐之中,層層深入,不斷**,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2.選題富有挑戰性。本選題所需資訊量較大,活動環節多,主要由研究者和指導者共同完成課題研究,任務較重;

3.本課題研究結果實用性強。本課題旨在轉變家長傳統教育觀念,給幼兒創造乙個全面發展的良好環境。

六、課題研究思路

研究中重點關注家長、教師和幼兒,以人為本,關注家長教育教學觀,關注教師專業化發展和幼兒身心和諧發展,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和教師的教育過程,關注教師教育活動設計和組織及幼兒學習的興趣和積極主動性。要處理好家長、教師、幼兒和教育的關係。研究中還需關注教育策略,即教師為實施的教育方案而發生在幼兒園的一系列行為。

研究中也要關注評估策略,它主要是對幼兒園一日生活各環節的教育過程與結果做出的一系列的價值判斷行為,制定出完善的幼兒園評估策略與方案,主要涉及對幼兒的評估和對幼兒園一日活動的評估。

七、課題研究物件

前衛鎮第二幼兒園大班幼兒。

八、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盡力改變家長和社會不正確的人才觀、成才觀和兒童觀;

2.提公升學前教育機構中教師的專業水平,轉變教師的兒童觀和教育觀,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和發展;

3.未雨綢繆,根絕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減輕小學化教學對學前幼兒造成的危害,促使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九、課題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在行動中研究行動,有明確的目的,有具體的計畫,控制實驗過程,收集相關資訊資料,進行分析、統計、加工、提煉,形成研究成果;

2.文獻研究法:通過在網上、書刊上查閱相關幼兒教育文獻,提高理論認識,吸取有效經驗方法,促進研究;

3.觀察研究法:有目的、有計畫、有步驟地對研究物件(幼兒、教師)進行觀察,典型群體與個案研究相結合,多種感官參與與資訊技術相結合,從而收集真實、準確、有代表性的資訊;

4.問卷調查法:通過向家長和教師分發問卷,收集相關資訊,並進行分析;

5.經驗總結法: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做好相關記錄,及時做好整理,並做好總結。

一十、 課題研究技術路線

(一) 課題研究技術路線:

選擇課題——〉與小組分工協作進行課題研究——〉交流協商研究步驟及分工,查閱文獻、網路,蒐集整理資料,並對各階段資料進行整理——〉提交設計方案——〉提交階段性報告——〉結果分析,經驗總結——〉課題研究總結,提交結題報告。

(二)技術路線圖:

十一、課題研究實施步驟

(一)準備階段(2023年9月15日之前)

1.註冊新浪部落格,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的設計、申報工作;

2.進行相應資料的收集,並進行整理分析,形成課題研究的計畫,以確保課題研究順利開展;

3.組織教師學習《指南》,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從而轉變教師的教育理念。

(二)實施階段(2023年9月-2023年3月)

根據執行計畫進行研究,開展相應的研討活動,堅持理論構建和實踐探索相結合,能較好地界定「去小學化」保教工作的內涵,形成具有一定理論價值和可操作性的保教方法與策略。在此基礎上撰寫階段性的研究報告。

1.成立本課題研究小組,並開展研究工作。課題負責人:呂佔東;課題指導者:徐孟樂(園長、縣級教學能手);

2.發放調查問卷,了解家長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了解情況,並對問卷調查進行分析;

3.通過上課、聽課、評課、討論,達到預期的目標,提高教師的執教能力,轉變教育理念;

4.給家長發放《指南》讓家長首先明白當前的教育理念,知道幼兒在幼兒園該學什麼,應該達到乙個什麼標準;通過召開家長會,給家長做「去小學化」的專題報告,讓家長深刻認識到小學化對幼兒的危害,並接受和認可新的育兒理念。

分層實施,逐步深入,形成課題研究特色。

(三)總結階段(2023年3月-2023年5月)

對本課題研究過程及資料進行系統分析,形成課題總結報告,把課題研究個案彙編成集,接受評估驗收,為開展成果推廣工作和進一步研究奠定基礎。總結經驗,查漏補缺進行深刻反思。撰寫結題報告。

1.根據課題研究結果,總結「去小學化」教育的策略;

2.結題報告、階段研究小結、**的撰寫。

十二、課題研究預期成果

1. 預期成果

通過課題研究,找出幼兒園小學化教育問題的原因,對此加以分析,探索出切實可行的對策,轉變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更新家長教育觀念,增進家長對我們的理解和支援,真正發揮家園共育的作用,讓幼兒快樂、健康的學習和發展。

2. 成果形式

(1) 過程性成果;

(2) 最終成果形成課題研究報告。

負責人:呂佔東

單位:前衛鎮第二幼兒園

時間:2017.9

關於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建議

幼兒教育 小學化 是乙個老生常談卻又一直得不到妥善解決的問題。作為人類個體受教育的起始階段,幼兒期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擁有自由想象的空間和健康 輕鬆的心理狀態的最佳時期,是享受童年快樂不可回覆的階段。近年來,在巨大的公升學壓力下,很多幼兒園按照小學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實施教育,幼兒教育呈現小學化傾向...

小學英語課題研究方案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的研究 幹安縣第一小學 谷春茹 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的研究 一 對本課題研究的基本分析 1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新的 英語課程標準 強調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目的之一就是 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言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語感,獲得初步運用...

小學數學小課題研究方案

我們原有的數學課堂教學在新一輪課程改革大潮的衝擊下,逐漸顯露出它對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無耐和乏力。在這種形勢下,我們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開這種困惑的鑰匙。以往的數學課堂更多的是關注書本知識的學習,教材內容 師者知識有限,學生將要被動接受的就是這有限的教學內容。殊不知我們完全忽略了學生 社會 生活中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