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幼兒教育去「小學化」的建議

2022-11-02 06:54:04 字數 5262 閱讀 1727

幼兒教育「小學化」是乙個老生常談卻又一直得不到妥善解決的問題。作為人類個體受教育的起始階段,幼兒期是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擁有自由想象的空間和健康、輕鬆的心理狀態的最佳時期,是享受童年快樂不可回覆的階段。

近年來,在巨大的公升學壓力下,很多幼兒園按照小學的教育和管理方式實施教育,幼兒教育呈現小學化傾向,而且越來越嚴重。現就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內涵、現狀及危害、原因和解決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建議,談點個人想法。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內涵、現狀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內涵

「幼兒教育小學化」,主要是指幼兒園將小學的主幹課程資源、管理模式、評價標準、教學觀念、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等引入、滲透於幼兒教育實踐中,向小學標準看齊,使之常規化、教學化、狀態化,進而普遍化和趨勢化的一種功利性的教育現象和錯誤的教育傾向。目前許多幼兒園採取小學化的教育方式,把幼兒當做小學生來要求,幼兒階段開始給孩子留大量作業,有些幼兒園為了擴大招生,開設各種特長班、興趣班等,把小學課程納入到幼兒階段來學習,嚴重違背了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現狀

學前教育是一種啟蒙教育,它為小學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然而它與小學教育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它沒有教學任務的限制,學前兒童不用擔心是否面臨留級,它主要是通過學習與幼兒生活緊密相關的淺顯知識,借助這些淺顯知識達到發展幼兒與以後的正規學習有關的心理能力的目的。但當前我國幼兒教育越來越「小學化」,把小學教育提前用到了幼兒教育上了,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小學教材和教學內容開始被吸收到學前教育中,並逐漸擠掉了學前教育應有的教學內容。這樣一方面讓幼兒過早就被迫揹負著學習任務進入學習狀態,兒童的天性被嚴重剝奪;另一方面對幼兒一些能力的培養卻被忽視了,最後導致在小學教學時需要再次返工。二是小學的教育教學方式也被一道捲進學前教育中去了,學前教育中大量的活動和遊戲逐漸被教師的「講授法」和「灌輸式」所替代,導致幼兒過早地進入被動學習狀態,容易形成不良的學習習慣。

經過調查走訪,我州幼兒教育小學化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在教育內容上重視智力教育,輕視德、體、美、**育

由於幼兒認知水平大多處於前運算階段,其思維物件以表象為主,缺乏守恆性和可逆性,尚不具備進行複雜思維的生理基礎。基於此,《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的內容是廣泛的、啟蒙性的,可按照幼兒學習活動的範疇相對劃分為健康、社會、科學、語言、藝術等五個方面,還可按其他方式作不同的劃分。

各方面的內容都應發展幼兒的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度等。」但當前的幼兒教育存在明顯的單一化、片面化的傾向,如許多幼兒園無視幼兒的發展水平,把小學的內容提前到幼兒園學習,甚至選用小學低年級的教育材料,把文化知識作為幼兒的主要學習物件。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兒掌握聲母與韻母、能拼讀、能書寫;在計算方面,要求幼兒進行較大數字的加減運算;在漢字學習上,要求幼兒會讀、能寫。

這實質就是把小學的教育內容提前到了幼兒園的教育中來,有的幼兒園所教內容甚至超過了小學一年級應掌握的水平。

2.在教育方法上重視知識講授,輕視幼兒自主學習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在教學方法上的主要表現就是將幼兒教學課堂化,以課堂講授代替活動與遊戲。這種教學方式主導下的幼兒教育通常是只重視知識學習的灌輸式教育,教師講、幼兒聽;教師做、幼兒看;教師領讀、幼兒復讀等死記硬背的傳統授課與學習方式成為幼兒園教學常態。為了配合知識掌握的目標,很多幼兒園要求幼兒學習拼音,掌握10以上加減法運算。

在教學中,教學現場呈現出教具演示少、圖案色彩少、角色遊戲少的特點;在教學後,教師常常布置大量單調、枯燥的作業。這種講授式教學扼殺了兒童的天性,不利於幼兒學習興趣的培養,增加了幼兒的學習負擔。幼兒長期處在這樣機械的讀、寫、背的學習狀態中,整天在緊張與焦慮中度過,極易對入園和上學產生焦慮或厭煩情緒。

3.在教育評價上重視結果評價,忽視過程評價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在評價幼兒時標準是比較明確的,那就是考核幼兒學會了什麼,學會了多少,把幼兒獲得知識與技能的多少作為評價幼兒教育質量的惟一標準,實質即是重視結果、輕視過程。在這種評價體系下,幼兒教師不關心幼兒如何學習,不了解幼兒是主動學習還是被動學習,不清楚幼兒發現探索時的樂趣、遇到困難時的迷茫、嘗試活動中的期待,也就不能根據幼兒的實際進行評價,完全忽視了幼兒的個性差異。這種評價標準勢必會制約幼兒創造的熱情,泯滅他們活潑的天性。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原因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

幼兒教育小學化,在一定程度和較大範圍上,使得幼兒園變成為小學校,幼兒成了小學生,幼兒保教變成了小學教學,幼兒教育變成小學教育。這一奇特的教育方式,偏離了正確的辦園方向,對幼兒健康成長帶來了很大危害。

1.孩子還未上學,就已厭學

處在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其大腦以及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的發育還不完善,決定了他們還不能像小學生那樣坐下來正規的學習。作為孩子的教育者──家長和老師,非要像對待小學生一樣要求他們,這正如還沒有長出牙齒的嬰兒,非要他吃堅硬的食物一樣,這種違背規律的做法對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不管孩子年齡有多小一律要求他們寫字、算數,如果寫不好(這是必然的,因為他們還沒有到能寫好的年齡),家長呵斥、打罵,老師批評,孩子在這種小學化的教育過程中,得不到快樂,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極的情緒體驗,自然會認為學習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加上他們的心理尚不健全,還不具備系統學習的能力,如果學習過於吃力,就會使孩子還未正式開始學習的過程,就已產生了厭學和恐懼的情緒,從而扼殺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2.泯滅了幼兒的天性,剝奪了幼兒的快樂

幼兒天性是愛遊戲的,專家指出:幼兒在**意義上的「玩」,其實都是在學習。遊戲是幼兒學習的最基本的形式,這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的。

因此,幼兒園作為專門的幼兒教育機構更應該順應幼兒的天性,一切活動都應該在遊戲中進行。否則,就是違背了幼兒教育規律。而小學化了的幼兒教育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只是單調的讓孩子寫字、算數,剝奪幼兒遊戲的機會,泯滅了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剝奪了幼兒的快樂,實質上,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方式是使幼兒失去了學習、創造、和探索的機會,天才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幼兒教育小學化會影響幼兒的全面發展。

3.不利於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危害了幼兒的身體健康

學前階段的幼兒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機體和神經系統都還比較弱,決定了他們還不是「坐下來學習」意義上的學生,如果強制幼兒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大腦容易疲勞,會造成神經系統的傷害,使孩子變得表情呆板;過早過多的進行規範性學習,不利於孩子肌肉、骨骼的發育,會導致幼兒近視、駝背、消瘦等身體上的不良症狀的產生,給幼兒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4.不利於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學前教育「小學化」過早的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超越了幼兒心理發展水平,按照小學生的標準要求幼兒學習、完成作業的做法違背了幼兒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讓幼兒寫、算,進行強制性的學習,他們「玩」的時間被剝奪了,沒有一點自由,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無法發揮,孩子變得像「小大人」,呆頭呆腦。幼兒過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課業負擔,在**的責備甚至打罵聲中強制學習,活潑好動的個性受到壓抑、摧殘,心靈受到創傷,則難以形成開朗、積極、樂觀、自強、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嚴重的危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兒智力的全面發展,錯過了幼兒教育的「關鍵期」

學前教育「小學化」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忽視幼兒在遊戲中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忽視了語言能力、數理邏輯能力、初步的**欣賞能力、身體各部的運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自然觀察能力等多智慧型的全面開發。而正規的幼兒教育,教師每設計乙個遊戲活動往往使幼兒得到多種能力的訓練,孩子在這種以遊戲為主的教育活動中變得越來越健康、活潑、聰明,比那些會寫多少字、會算多少數的孩子在正式上學以後更有潛力。學前教育「小學化」方式教育出來的孩子,因長時間的「灌輸」學習,智力沒有到全面開發反而受到抑制,頭腦僵化,反應不靈活,對孩子以後的發展非常不利。

6.忽視幼兒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不利於幼兒良好行為習慣的形成

有研究表明:影響孩子學業成績的第一因素不是知識的準備問題,而是孩子是不是處於一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是否激發了孩子的學習興趣,是否引發了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是否幫助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培養了孩子知識的遷移能力,是否幫助孩子樹立了克服困難的勇氣,是否教孩子學會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教孩子學會探索、學會合作等等。而這些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養成,關鍵期在學前,這也是幼兒園教育的重點所在。

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養成會使孩子終生受益。從孩子的終生可持續性發展的角度來講,培養孩子學會認識、做事、做人、共同生活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是為孩子打下了良好的成長基礎,這些遠比教給孩子具體的知識更重要,這才是真正的使孩子贏在了起跑線上。

7.拔苗助長,對幼兒入小學後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

許多家長不懂得學前教育應該教孩子學什麼,而是提前把上小學才學的知識硬填給孩子。學前階段的孩子無論智力和能力都夠不上,所以必定學不好,其結果是使孩子掃興和反感,再加上家長的責罵和老師的批評,孩子厭學是必然的。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對孩子極大的傷害,無異與拔苗助長。

有的孩子即使勉強學了,但入小學後成績也未必好。到了小學再學就等於留級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無新鮮感。無味枯燥的重複使他們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專心聽講,養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認真聽課、做小動作、不完成作業等不良的學習態度,反而影響了所有學習任務的完成,成了老師和同學眼裡的「差生」,從而使孩子產生對學校、對學習的厭惡、厭煩情緒。

許多家長總是埋怨孩子不學習,不爭氣,其實最該檢討和受到責備的正是我們家長自己,孩子本來是棵好苗苗,卻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給「拔」得「蔫」了甚至「枯」了,這種「小學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個大早」卻送孩子「趕了個晚班」。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

1.社會對幼兒教育認識不夠全面

一提幼兒教育,人們腦海中會閃出如關鍵期、最佳期、敏感期等一系列詞語,而且更多地將幼兒教育和開發智力**在一起,特別是在得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發現人類四至八歲是大腦可塑性最高的時期時,人們更是把幼兒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時期。當然幼兒教育如果運用得當的話,確實是可以開發智力的,但幼兒教育的作用不完完全全侷限於智力的教育和訓練上,它還包含著其他更多、更豐富的內涵,然而我國大部分家長和幼兒教育工作者們只片面地關注這一點,因而便導致了幼兒教育的超前行為不斷產生,「小學化」傾向越來越嚴重。

2.家長對幼兒教育的願望

當前,我國基礎教育還是以考試成績作為公升學的主要標準,尤其是以知識掌握度為衡量標準的高考的長期存在使我國基礎教育改革面臨諸多阻礙,各種新的教育理念難以落實。這種教育現實也同樣影響了我國的幼兒教育。在一些錯誤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家長普遍追求「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促使將心中希翼轉嫁到孩子的小學教育、中學教育,甚至是學前教育上面來,於是在學前教育上就開始發力。

強調孩子的知識學習而不顧孩子的身心需求,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不惜拔苗助長,渴望孩子在學習上取得好的成績。在調查中感到,90%以上的家長希望孩子到幼兒園「多學些知識」。眾多的家長在選擇幼兒園時,會選擇一些以傳授知識、技能為主的幼兒園。

如選擇有開展英語、奧數、珠腦心算、拼音、寫字等學習內容的幼兒園;選擇能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甚至布置家庭作業,組織各種形式的考試和競賽活動的幼兒園;特別喜歡能4、5歲教授幼兒算加減法;5、6歲教授寫漢字,背誦九九乘法口訣,入小學前能識上千個字的幼兒園。這些都是家長優先選擇的幼兒園物件。他們誤認為孩子的潛力大得很,只要早教就早會,就能培養神童來!

幼兒教育去小學化 課題研究方案設計

幼兒教育中 去小學化 研究方案 一 研究課題 幼兒教育中 去小學化 二 課題的提出及意義 一 課題提出的背景 幼兒教育階段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基礎教育,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將為我國的中小學校教育和高等教育夯實基礎,奠定根基。新頒布的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2...

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反思

1 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 認真學習貫徹 規程 和 綱要 堅持素質教育 準備教育的方向,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使幼兒教育脫離庸俗化和功利化,防止 小學化 回歸幼兒教育本位 在教育理念方面,要擺正智育與體育的位置,要讓體育回歸首位 在教育任務和內容方面,要由 教學 回歸 保教 做到保教有機結合 在教育方式方...

幼兒教育實施建議

一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將 專業標準 作為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依據。根據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充分發揮 專業標準 引領和導向作用,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建立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不斷提高幼兒園教師培養培訓質量。制定幼兒園教師准入標準,嚴把幼兒園教師入口關 制定幼兒園教師聘任 聘用 考核 退出等管理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