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說複習作業

2023-01-23 09:15:05 字數 1991 閱讀 8215

《馬說》複習資料

一注音: 祇駢槽櫪

二、重點字詞

1、通假字:

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才美不外見

不能盡其材其真無馬邪其真無馬邪

2、一詞多義

能: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

食:食之而不能盡其材;食不飽

盡:一食或盡粟一石;食之而不能盡其材

其:不知其能千里( );其真無馬邪( );其真不知馬也( )

策:策之不以其道();執策而臨之()

四、 重點字解釋

1 祇辱於奴隸人之手( )2 駢死於槽櫪之間( )

3不以千里稱也( )4 一食或盡粟一石

7 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

六重點句子翻譯

1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2祇辱於奴隸人之手

3駢死於槽櫪之間

4 不以千里稱也

5一食或盡粟一石

6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7才美不外見

8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9安求其能千里也

10策之不以其道

11食之不能盡其材

12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3 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三、閱讀理解

1、本文的中心論點

2、本文的主旨是作用

3、本文採用的寫法是________。借和為喻,對統治者不能識人才,埋沒人才,表達了強烈的憤慨文中的「伯樂」是比喻千里馬」是比喻食馬者」是比喻集中抨擊的社會現象是

4、描寫千里馬可悲命運的句子及作用作用

5、表明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句

6、食馬者無知所造成的惡果的句子及作用

作用7、寫食馬者平庸淺薄的句子

1指明千里馬對伯樂的依賴關係

2說明千里馬被埋沒具有必然性

10、懷才不遇的人常慨嘆的兩句話是

12、結合全文,談談成為「千里馬」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答13、清代龔自珍的詩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與本文所闡述的選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試加以說明。

答15、請聯絡你自己的讀書實際,列舉一位大家熟悉的伯樂,並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他的事蹟。

答16、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馬」,而尚未被「伯樂」發現,你該怎麼做?

答1只是2並列而死3(著稱)4吃有時7猶,尚且10通曉

六重點句子翻譯

1世上有了伯樂,然後才有千里馬2只能在僕役的手下受到屈辱

3和普通的馬一同死在槽櫪之間4不因日行千里而著稱

9怎麼要求它能日行千里呢10鞭打它不按照正確的方法

11餵養它不能竭盡它的才能12聽它嘶叫卻不能通曉它的意思

13難道真的沒有千里馬嗎是他們真不識得千里馬)

答案:1、本文的中心論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2、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馬也!作用:

與開頭呼應,點明全文主旨。3、借伯樂和千里馬為喻,對統治者不能識人才,埋沒人才,表達了強烈的憤慨托物寓意伯樂千里馬能識別人才的人人才愚妄淺薄的統治者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埋沒人才

4、祗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作用:從反面論述了中心論點。

5、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再次從反面論證論點,揭示被埋沒的原因。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8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9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0、懷才不遇的人常慨嘆的兩句話是:千里馬常用,而伯樂不常有。

12、結合全文,談談成為「千里馬」的必要條件是什麼?

要有千里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機會;要有識別人才,欣賞人才的伯樂。

13、兩種方法不一致,《馬說》中通過伯樂的發現人才;而龔自珍表現的人才選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徑,多層次,多方面選拔。

15、齊桓公發現並重用管仲,使齊國強盛起來;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成就了蜀漢大業。

16、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薦,主動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善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態平和,相信是金子總會發光。

《馬說》複習案卷

策之不以其道 執策而臨之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四 理解填空。1 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2 馬說 中強調伯樂對千里馬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 3 描述千里馬被埋沒的具體情形的句子是 4 全面總結食馬者不知馬的表現的句子是...

《6 6實習作業 II 》說課

6.6實習作業 ii 說課 一 說教材 本節教學是在學生掌握銳角三角函式定義和直角三角形解法的基礎上,在學生有一定的簡單數學建模能力條件下,目的在於進一步鞏固本章所學知識與技能,提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對於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空間觀念有著重要的作用,它的教學有利於實踐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

部編版《馬說》複習

馬說一 知識資料 1 韓愈,字退之,自謂郡望昌黎,世稱 昌黎君 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 思想家 教育家。他散文尤其著名,有 文起八代之衰 美譽。2 本文選自 韓昌黎文集校注 中的 雜說 3 文體知識 說是古代的一種議論體裁,用以陳述作者對社會上某種問題的觀點。常用以小見大方法,借寓言故事 狀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