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護理常規

2023-01-22 00:36:06 字數 5251 閱讀 1170

第一節兒科疾病的一般護理

1. 病室應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溫度以18℃~20℃為宜,濕度以50~60%為宜,定時開窗通風。

2. 按不同年齡與病種、感染與非感染性疾病,分別收治,防止交叉感染。

3. 新病人入院時測t、p、r、體重,7歲以上測量血壓,並記錄。

4. **向患者及家長介紹病室環境及規章制度,飲食按遺囑執行,注意飲食衛生,做好嬰幼兒餵養指導。

5. 嚴格執行作息制度,保證患兒充足睡眠與休息,保持病室安靜,注意安全,防止燙傷、墜床、走失。

6. 根據病情,按分級護理要求做好晨晚間護理,每週剪指甲1次,更換床單1次,保持患兒床單位清潔整齊。

7. 認真執行醫囑,按時給藥及**。嚴格查對制度意識留取各種標本。

8. 病兒入院4小時內,**應對患兒全面評估並填寫評估表,及時記錄護理記錄單。

9. 值班人員定時巡視病房,密切觀察病情,遇有病情變化,立即通知醫生積極配合搶救。輸液、輸血時,應注意滴液速度,是否通暢,區域性有無腫脹及輸液、輸血反應的發生,以便及時處理。

10. 出院前向患兒及家長做好出院指導。

第二節高熱護理

高熱即體溫在39℃以上,發熱是小兒時期許多疾病發生過程中最常見的症狀,是機體防禦疾病和適應內外環境異常的一種代償性反應。

[護理措施]

1. 按兒科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 高熱患兒應注意臥床休息。

3. 飲食:供給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保證足夠的營養和水分,少量多次喂水,不能進食者可鼻飼或靜脈補液。

4. 降溫:高熱者先用物理降溫,如頭部冷敷、頭置冰袋(小嬰兒用冷水袋)、溫水浴等。

效果不佳時,遵醫囑給退熱藥,同時多喂開水,防止因大量出汗而虛脫。物理降溫後半小時測體溫,藥物降溫1小時測體溫。

5. 密切觀察病情,沒4小時測體溫1次,必要時隨時測量並記錄。同時觀察熱型及發熱時伴隨症狀,如有無寒戰、頭痛、嘔吐、腹痛、腹瀉等。病情驟變時,及時通知醫生。

6. 加強口腔護理,口唇乾裂塗以潤滑油。

7. 注意**護理,有汗時用毛巾擦乾。保持衣被、床單、尿布乾燥清潔。

第三節驚厥護理

驚厥是中樞神經系統器質性或功能性異常的一種症狀,表現為突然意識喪失,呼吸節律不齊,伴發紺,雙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視,全身或區域性肌群強直性或陣發性抽動,並可伴大小便失禁。

[護理措施]

1. 按兒科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 驚厥發作時,立即平臥解開衣扣,頭偏一側,防治分泌物吸入,用拇指按壓人中穴或針刺入人中穴,並立即通知醫生,配合搶救工作。

3. 保持呼吸道通暢,清除口腔內食物或分泌物。驚厥時將紗布包繞壓舌板置於上下齒之間,防治舌咬傷。窒息者行人工呼吸,給予氧氣吸入,必要時吸痰。

4. 患兒未清醒前,予禁食,以免造成窒息,加強口腔護理。

5. 保持環境安靜,避免強光、噪音刺激,**護理操作盡量集中進行,動作輕柔、敏捷。

6. 注意安全,防治碰傷及墜床,必要時使用約束帶。加強**護理,定時翻身,預防肺部感染以褥瘡的發生。

7. 根據**不同進行有關護理。

8. 密切觀察病情,詳細記錄驚厥次數,發作時間及有關情況,以助診斷和**。

第四節新生兒一般護理

從出生到足28天的嬰兒稱新生兒。根據胎齡可分為足月兒和早產兒。

[護理措施]

1. 保持病室溫度適宜,通風良好,消毒隔離設施完善,防止交叉感染。

2. 護理人員在護理病兒前須帶好帽子,口罩並洗淨雙手。

3. 入院頭3天測體溫每日4次,體溫穩固者每日1次,體溫不公升及發熱者4小時測體溫1次。

4. 每週測體重一次,低體重與體溫不公升者置保溫箱內。

5. 首選母乳餵養,按需哺乳。如有醫學指徵,給予配方奶。

不能**者用滴管或鼻飼,q3h。隨時觀察有無溢奶或吐奶情況。餵奶時將患兒抱起或抬高頭部,喂畢抱起輕拍背部,並使其右側臥位,防治嗆奶。

6. 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分泌物。

7. 加強**護理,注意五官、腋下、臀部以會陰布**皺摺處的清潔乾燥,每次大小便後用溫水洗臀部,塗爽身粉,防紅臀。保持臍部清潔乾燥,發現臍部不潔時加強臍部護理。

8. 經常巡視患兒,觀察體溫、呼吸、心率及**顏色,注意臍部、大小便、哭聲等變化,發現問題及時報告醫生。

9. 控制滴液速度,精確用量。

第五節早產兒護理

早產兒指胎齡滿28週至未滿37周的新生兒

[護理措施]

1. 按新生兒常規護理。

2. 保暖:對體重<2000g,體溫不公升的早產兒應盡早放入暖箱內保暖。使小兒皮溫保持在36~37℃,保持體溫穩定後,**良好,體溫上公升,方可出暖箱。

3. 保持呼吸道通暢,給氧。出生後應立即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有缺氧症狀者即給予氧氣吸入,餵奶前後給氧數分鐘,間斷低流量給氧為宜。

4. 絕對靜臥:盡量集中進行**和護理,動作輕柔,避免不必要的搬動。

5. 盡早餵養,以防止低血糖。最好母乳餵養,無法母乳餵養者以早產兒配方奶為宜。

6. 餵養方法:**能力差者可用滴管或鼻飼管餵養。餵養量不宜過多,並應緩慢進行。鼻飼管每隔1周更換1次,觀察胃排空及大小便情況。

7. 預防感染:加強對**、口輕、臍部及臀部的護理,控制探視人員,預防交叉感染。

8. 注意觀察精神狀態、前囟、呼吸、心率、面色、哭聲、反應能力等。

9. 促排胎糞,準確記錄24h尿量。

10. 健康指導:強調餵養方法,衛生常識,增強機體抵抗力。

第六節新生兒窒息

新生兒窒息是指胎兒因缺氧發生宮內窘迫或娩出過程中引起的呼吸、迴圈障礙。臨床上根據出生後1分鐘的apgar評分,將新生兒分為正常而和窒息兒(apgar<7分)。

[護理措施]

1. 按新生兒常規護理。

2. 維持自主呼吸。①復甦。

給予平臥為主,頭後仰,暢通氣道,清除口鼻分泌物。通過拍打刺激或呼吸器正壓給氧,建立呼吸。維持呼吸迴圈穩定。

②加強監護。患兒側臥位,密切觀察神志、肌張力、體溫、呼吸、心率等。遵醫囑用藥,觀察用藥療效及反應。

床旁備吸引器等物。

3. 保暖:患兒置暖箱,使**溫度保持在36.5℃左右。

4. 給與氧氣吸入,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鼻分泌物。

5. 早期禁食3天,可靜脈補充液體和高營養液。病情允許,選擇合適餵養方式,逐級增加母乳或配方奶。

6. 保持患兒安靜,各種護理操作盡量集中進行,防止患兒哭鬧不止,必要時使用鎮靜劑。

7. 預防感染,加強環境管理。

8. 健康指導:定期複查頭顱ct,加強早期教育,開發智力,按時接種各種疫苗。

第七節新生兒顱內出血護理

顱內出血示新生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與缺氧或產傷引起的腦損傷有關,表現為腦性尖叫、拒奶、嘔吐、嗜睡或煩躁、抽搐等。

[護理措施]

1. 按新生兒護理常規護理。

2. 保持絕對安靜,儘量減少頭部搬動。採取頭部抬高15~30度,右側臥位,以減輕顱內水腫和防止嘔吐物吸入氣管。

各種**護理工作盡量集中進行,操作要輕柔,減少震動。頭部保持冷水枕。

3. 根據病情選擇不同的餵養方式, 病情嚴重者,推遲餵養時間,一般情況好轉後給予餵奶。餵奶時不要抱起,**吞嚥困難者用鼻飼餵養。

4. 密切觀察病情,注意體溫、呼吸、心率、血壓、面色、神態、囟門飽滿度、瞳孔大小、反射及肢體活動、大小便情況。

5. 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有缺氧症狀即給間斷低流量氧氣吸入。

6. 根據醫囑及時給予止血,防止腦水腫藥物,嚴格控制輸液量及輸液速度。

7. 健康指導:定期複查頭顱b超或ct,有肢體癱瘓者,加強功能鍛鍊。早期干預,開發智力,加強營養,防止感染,按時預防接種。

第八節新生兒敗血症護理

新生兒敗血症是指細菌侵入新生兒血液迴圈,並在其中生長繁殖,產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感染。早期表現為精神不振,食慾不佳,體重不增,哭聲弱,體溫異常等,而後發展為精神萎靡,嗜睡,不吃,不動,不哭,黃疸迅速加重或退而復現等,少數可致迴圈、呼吸衰竭。dic等。

〔護理措施〕

1. 按新生兒護理常規護理。

2. 入院後立即遵醫囑取血培養,臍部或**膿疱瘡感染灶培養,以便及早明確病原菌。

3. 供給足夠的營養和水分,最好以母乳餵養。不能進食者給鼻飼或靜脈補液供給熱量和水分。

4. 注意**清潔及區域性病灶處理:小膿瘡者可塗百多邦,臍部感染者應清創換藥。

5. 注意保護血管,有計畫的使用靜脈。了解抗生素藥物的配伍禁忌,注意靜脈輸液速度,維持血液濃度。

6.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準確紀錄24小時出入量:1化膿性腦膜炎體徵的觀察,如面色、前囟、反應、發熱、驚厥、嘔吐等。

2呼吸急促、表淺、唇周青紫、點頭呼吸、煩躁不安時應立即給氧,同時觀察用氧效果。3重症肺炎,嚴密觀察心率情況,防止心衰的發生。

7. 健康指導:加強餵養,保持**清潔,預防感染,減少探訪,按時預防接種。

第九節小兒營養不良護理

營養不良指因缺乏熱能和、或蛋白質引起的一種營養缺乏症,多見於3歲以下嬰幼兒,主要表現為體重減輕,皮下脂肪減少,嚴重者出現各器官功能低下、生產發育停頓,臨床上分3型;消瘦型、浮腫型、消瘦-浮腫型。

〔護理措施〕

1. 按兒科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 保證足夠營養物質的供給:根據病情的輕重和消化功能調整飲食的量及種類,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漸進,必要時給予鼻飼。

病情嚴重者給予靜脈營養入脂肪乳、氨基酸、血漿等,同時注意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

3. 做好**及口腔護理,防止褥瘡及口腔炎,加強眼部護理。

4. 注意保暖,防止受涼,長期輸液要注意保護血管,輸液速度宜慢,防治心衰的發生,定是測體重。

5.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重症患兒全身衰竭,反應低下,注意觀察呼吸、心率、意識變化,必要時續心電監護。

6. 合理安排生活制度:重症患兒須臥床休息,減少活動,恢復期患兒可適當戶外活動以增加食慾。

7. 詳細紀錄出入量,每週測體重1~2次,以了解**效果。

8. 防止低血糖的發生,如神志不清,脈搏緩慢,呼吸暫停應及時報告醫生處理。

9. 做好衛生宣教:教給患者家長營養不良發生的原因並指導餵養;糾正小兒不良飲食習慣,做好生長發育監測。

第一十節小兒腹瀉護理

小兒腹瀉或稱腹瀉病,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一組臨床症候群,發病以2歲以下嬰幼兒為主。

〔護理措施〕

1. 按兒科一般護理常規護理。

2. 執行床邊隔離,防止交叉感染。

3.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注意有無低鉀、低鈣血症及代謝性酸中毒早期情況。

4. 嚴格飲食管理。嚴重嘔吐者,按醫囑禁食,給予口服或靜脈補液;恢復期給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少量多餐,由淡到濃,由稀到稠,逐漸增加。病毒性腸炎慎用醣類食物。

5. 補充液體,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以及酸鹼失衡。靜脈補液時,掌握「先快後慢,先鹽後糖,見尿補鉀」的原則,按醫囑及需要量調整速度。

6. 加強**護理,勤換尿布,每次便後用溫水洗臀部,預防紅臀。尿布質地宜軟,吸水性強,減少對**的刺激。

兒科常見病的護理常規2019

兒科一般護理常規 1 病室環境保持清潔 舒適 安靜,空氣流通,溫度 濕度適宜。溫度20度左右,濕度60 左右 患兒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的活動及遊戲,以防咳嗽加重。臥床時須經常更換體位,使呼吸道分泌物易於排除。2 根據病種 病情安排病室,防止交叉感染 搶救患兒除外 3 入院時作入院宣教,修剪指甲,必要...

兒科護理總結

2011年兒科護理工作總結 兒科是一支充滿活力 愛心 刻苦鑽研的年輕隊伍,全科始終不忘 一切以病人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 的宗旨,用自己的愛心 誠心滿足每一位住院病人的需求,把 救死扶傷 的工作作風貫穿於護理工作的全過程。在醫院和護理部的領導下,根據半年前制定的工作目標,全科護理人員認真實施不懈努力基...

兒科護理見習總結

在這裡,我看到的是笑容可掬的臉孔,也都覺得特別地漂亮與可愛,讓我有種感覺,如果我是一位病人,我會毫不猶豫選擇住在這裡.因此我也要求自己不把情緒帶到工作中,每天保持陽光燦爛的笑容,讓病人感到溫暖 五,膽魄的鍛鍊.面對病人,見到血是經常的,看到病人痛苦地呻吟,特別在操作的時候,心總會提到嗓子眼,因此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