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中國大眾文化的本質及特徵

2023-01-21 09:45:02 字數 3895 閱讀 9721

摘要:大眾文化是以大眾傳播媒介(機械媒介和電子媒介)為手段、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獲得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形態。它區別與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而又聯絡其中,基於這樣的關係,使得它也具有了其自身的本質特徵及其社會效應。

關鍵詞:大眾文化, 市民文化, 市場經濟。

正文:大眾文化,對於很多人來說,既是陌生的,又是熟悉的。雖然很多人都不知具體的大眾文化是什麼,但它卻在我們現在的生活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而且隨處可見。

生活在當今中國都市的人們,不管個人是否喜歡,都無法否認乙個事實:大眾文化的潮流正撥動著幾乎每個市民的心弦。無論是在家讀週末報紙、看電視劇集、聽流行歌曲,還是出門騎行在街頭林立的廣告中、進商場享受美化的環境,或者是安坐在電影院與主人公同悲喜,都無不置身在大眾文化的休閒氛圍中。

可以說,大眾文化正在每日每時地和潛移默化地影響、甚至塑造人們的情感和思想,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乙個當然組成部分。現在就由我來簡單論述一下我們的中國的大眾文化吧!

什麼是大眾文化?這個詞歷來眾說紛紜,不可能找到最後的公認正確的答案,不過我這裡所說的大眾文化,是英文popular culture 的對譯形態。大眾文化實際就是一種文化。

它可以是為許多人所廣泛喜歡的文化;可以是在確定了高雅文化之後所剩餘的文化;可以是具有商業文化色彩的、以缺乏辨別力的消費者大眾為物件的群眾文化;也可以是人民為人民的文化;還可以是社會中從屬群體的反抗力與統治群體的整合力之間相互鬥爭的場所。但這些定義都各有其合理性與片面性。例如,對於定義「大眾文化是後現代意義上的消融了高雅文化和大眾文化(high and popular culture)之間界限的文化」【1】也有其兩面性。

這裡突出了近來大眾文化與高雅文化間的融匯或互滲趨勢,但有可能因此而抹殺其差異性。

對於任何一種大眾文化的定義,都有其理論依據,因此,我們在理解時,需要非凡注重如下幾點:第一,大眾文化並不是任何社會形態都必然伴隨的現象,而僅僅是工業文明以來才出現的文化形態,尤其以大眾傳播媒介(機械媒介和電子媒介)為手段和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第二,它是社會的都市化的產物,以都市普通市民大眾為主要受眾或製作者;第三,它具有一種與政治權力鬥爭或思想論爭相對立的感性愉悅性;第四,它不是神聖的而是日常的。如此,可以對大眾文化下乙個簡要的操作性定義:

大眾文化是以大眾傳播媒介(機械媒介和電子媒介)為手段、按商品市場規律去運作的、旨在使大量普通市民獲得感性愉悅的日常文化形態。在這個意義上,通俗詩、報刊****、暢銷書、流行**、電視劇集、電影和廣告等無疑屬於大眾文化。

然而,對於上面的定義,我有必要簡述一下,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通俗文化間的關係。首先看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之間的關係:兩者既有對立表現也有相互融合和借鑑的可能。

其對立主要表現為:價值取向上的對立和審美趣味的對抗。精英文化往往是社會生活恆常價值的體現者,也是精英文化往往是社會生活恆常價值的體現者,講求倫理的嚴肅性、創造性和個性風格,充當著傳播文明、弘揚社會正義、闡揚人生信念的角色;而大眾文化則是工業化和市場化的文化追求,也是取悅於大眾的「媚俗」文化,追求標準化、無個性、程式化,只求新奇刺激,而不必留意什麼風格技巧。

總之,精英文化追求的是永恆持久的審美卓越性,大眾文化則追求短暫的流行效應。其聯絡的主要表現:就精英文化而言,它的發展需要通過各種途徑去與其他文化形式交流、溝通,去傳播自己的文化理想。

而就大眾文化說來,出於滿足大眾消費這樣一種根本目的,只要能流行,大眾文化可以無所顧忌地借鑑任何文化素材得以滋養自身,尤其是從精英文化中吸取各種成熟的文化成果來為我所用。在這種情形下,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在一定的文化實踐層面上可以達成諒解,共同推進文化生活的繁榮。

我們再來看大眾文化與通俗文化之間的關係。通俗文化是一種是自然產生的文化,是民眾完全自發地、沒有任何功利性創造出的文化,因而,通俗文化往往是一種民間的集體創造的文化。而大眾文化則是現代工業的產物,是少數人利用現代技術合成的產物,而合成這種文化有著明顯的功利目的——通過取悅大眾而賺錢。

另外,通俗文化往往植根於生活之中,是人們在長期的傳遞、流傳過程中逐漸形成和完善的。而大眾文化卻是注重流行效果,而並不在乎時間的恆久與否;通俗文化還常常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點,而大眾文化則具有世界性、社會共同性品格。當然,通俗文化與大眾文化也有相互吸收、借鑑的情形出現。

如果社會需求,某些通俗文化的內容和素材可以按照當代大眾的要求,改變其製作方式和傳播方式,搬上電台、電視台,以商品的形式推向市場,這樣通俗文化就演變成大眾文化了。在當代現實社會生活中,通俗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疆界已變得十分模糊。較之大眾文化,通俗文化更具有自然和原創的特點,常常被其他文化形式借鑑。

這種情形下,通俗文化又具有中介性特點,甚至有可能成為溝通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的橋梁。

基於大眾文化的這種意義,我們知道,中國的大眾文化崛起於20世紀後半葉。它伴隨著改革開放春風的吹拂而覺醒,植根於市場經濟的沃土而成長,在短短的不到20年的時間裡,便迅速壯大為與來自官方的主流文化、來自學界的精英文化並駕齊驅、三足鼎立的社會主幹性文化形態。它的發展壯大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文化的傳統格局,積極影響了國民人格塑造和社會發展面貌,但也引發了多重社會效應和多種不同的評價和議論,這促使人們不得不去思考它的特徵、價值、效應及其發展控制問題。

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中國大眾文化的特徵、價值功能及其效應。其實,大眾文化具有自身的與精英文化和通俗文化不同的本質特徵。第一,神性與物性的雙重變奏。

當代大眾文化對人性總體上持肯定態度,並為人性的充分發展提供了現代化的技術和物質手段,但同時也滋生著許多非人性的因素。其表現在於:大眾文化對感性慾望的刺激與滿足極大地豐富和改善了人的生存狀況,提高了人的生活質量,促使人們從神聖的政治、宗教的世界中解放出來,「向人的日常生活世界回歸,使現代人一反那種過分沉重的政治中心和倫理本位的生存狀態,並由自在自發的或異化受動的生存方式向自由自覺的創造性方式提公升。

」【2】而在此同時,它也帶來了感性慾望的泛化、主體人格的**和精神價值的消解等現象。

第二,多元與一元的二律背反。大眾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文化的大眾化和共享化,一方面消解了傳統的文化邊界和文化規則,使人人都有可能參與、享受、消費文化;另一方面又使文化本身極度分化,其內部出現多元化、分層化格局,呈現出極其豐富多彩的面貌。其表現在於:

不同性別、年齡、職業、階層、受教育程度、趣味的人,都有權利、有可能參與大眾文化的生產、傳播和消費;並且,技術的進步使大眾傳媒工具發展為電視、廣播、電影、報紙、電腦、光碟、網路等,這使得傳媒的形式與內容也日益多元化;還有生活中大量複製品的出現,呈現出了產品與消費的多元化……雖然這麼說,但我們也不能否定由此帶大眾文化的相對一元化。其間乙個突出的就是大眾文化產品的標準化、非個性化。就像可口可樂和麥當勞一樣,決定味道的是配方,而不是誰來製作。

比如當今電影市場上,其間多重話語的彼此合謀與借重、雜陳和並置——構成了又乙個微型的公用空間,但其中的主旋律是響亮的市聲。

第三,解放與控制的雙重交織。大眾文化在把人從舊的文化**意識形態中解放出來,獲得一定自由的同時,卻逐漸異化為一種新的意識形態,一種新的控制人、統治人的工具。隨著人的慾望和需要的普遍高漲及客觀物質文化產品的極大豐富,一種具有世俗性、大眾性和娛樂性的感性文化氛圍已經形成,從衣食住行,到流行歌曲、卡拉ok、影視劇、搖滾樂、廣告、電子遊戲,消費文化的感性氣息無處不在。

它把人性從長期政治和道德意識形態的壓抑和束縛下解放出來,把慾望、需求、本能、無意識、想象、激情等感性力量充分顯現出來,喚發出無限的生命活力,為人的日常生活的豐富與昇華提供了無限可能性。但大眾文化的標準化、劃一性也扼殺了個性和創造性;其強制性和支配欲也使得文化變成了一種控制形式;而大眾文化的欺騙性、操縱性更是消除了文化原有的批判和否定的向度,使其墮落成為現實和統治辯護的意識形態工具。

總的來說,大眾文化實質上就是在現代工業社會產生、與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一種市民文化。它一方面是同與其共時態的官方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相互區別和對應的,另一方面也是同傳統自然農業經濟社會裡的各種民間文化、通俗文化有著一些原則差異的,商業性、流行性、娛樂性和普及性可以說是其最主要的基本特徵。

【1】約翰·斯托雷(john storey),《文化理論和大眾文化導論》(an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第2版,【m】美國喬治亞大學出版社,1998,6-18.

【2】李西建,《重塑人性:大眾審美中的人性嬗變》,【m】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第42頁.

大眾文化消費的審美趣味變遷

作者 李艷霞 中國民族博覽 2016年第07期 摘要 受時代影響,大眾文化消費的審美趣味在發生變遷,以中國傳統雜技為例,從單純欣賞雜技有驚無險的高超技藝,到 技 和 劇 並重的雜技劇的出現,以及雜技與舞蹈 外來文化的融合,借助聲光電等高新技術手段烘托舞台氣氛,展現給大眾饕餮盛宴,充分體現大眾審美的多...

試論知識社會學視角中的中國大學教師角色

作者 張婕瓊 文教資料 2013年第08期 摘要 本文對國內大學教師的現狀進行橫向梳理,從教育者 研究者 社會批判者三個角度分析中國大學教師角色,提出大學教師是 學術人 與 社會人 的角色共生。關鍵詞 大學教師角色學術人社會人 我國對大學教師角色的理論研究成果並不多,最早的較為成熟的見解主要是潘懋元...

德國大眾公司企業文化建設研究報告

如何通過企業文化建設來提公升員工個人能力 一 研究目的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企業要營造良好工作氛圍,搶占市場份額,賺取高利潤,就必須普及和深化企業文化建設!現代企業都非常重視企業文化建設,藉此提公升企業能力,其中德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