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夫獻曝對九年級思想品德不同課型的一點認識

2023-01-19 16:24:04 字數 4852 閱讀 9408

鄭州四十七中李瑋

《列子》中有個故事說:宋國有個貧苦農民,不知道天下有高大舒適溫暖的住房,也不知道有絲棉、狐皮之類的衣服,他冬天在地里幹活,太陽照在身上,感到特別舒服。於是,他就決定把自己的這個發現獻給國君。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就像這個成語中的農夫一樣,可能自己所知所長已經是很多有經驗的教師所熟悉擅長的,但我仍願秉著一種與人共享、交流的良好願望,把我任教幾年來特別是四年畢業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的一些心得,藉此機會向大家作一下匯報,更請大家不吝指教。

今天我主要談一談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教學中,不同課型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所應注意問題,我主要以新授課、複習課、習題講評課三種課型為例,談一點我的看法:

一、新授課:

我以九年級第五課第一框《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例,說說我的一些想法:

1、結合課標解讀,把握梯度,循序漸進;

前段時間我們在進行細化解讀課標中,就曾認識到課標的解讀要根據學情和內容要求的不同,分為不同層次,在我們進行九年級新課講授時,就應遵循這一原則,認真考慮各種因素,制定合理的層次目標,循序漸進。

一方面,各學校、各班級乃至各個學生的情況不同,使得我們在制定學習目標時必須有針對性、有層次性,我們雖不可能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做符合他自己情況的特定目標,卻應努力做到考慮班級內至少兩到三個層面的學生不同要求,如在這一課時中,我們要求全部學生都能複述中華文化的特點(最低要求),對大部分學生則提出:能結合有關材料,概括中華文化的特點(更高要求),而對於班內學有餘力的學生則鼓勵他們自己蒐集材料,印證中華文化特點(更高要求

另一方面,在不同的學習階段,我們所設定的學習目標也應有差別,如在在第一遍新課教授階段的學習目標要低於複習階段的目標,我們在上課時不可拔苗助長、操之過急。

這裡我還想提示我們九年級教師的是:應根據自身情況調整心態。很多老師應該會有這樣的習慣定勢:

如果是剛剛送過一屆畢業生的老教師,容易犯急躁冒進的毛病,授課時可能還保留著上學期複習課時的習慣和速度,總覺得學生應該會了、已經懂了,一旦發現學生並沒有學透學懂就覺得學生「笨」、「理解能力差」;而從七八年級一直帶上來的新九年級教師,則容易犯拖拉磨蹭的毛病,進度節奏慢,感到內容含量大,總想多講細講、唯恐講不透、學不會,課堂效率不高。因此,循序漸進,調整心態和節奏就很必要了。

2、注重理解記憶,材料充實,生成自然

九年級的年級特點與七八年級有所不同,知識性、時政性並重,關於國家建設方面的全新概念,對學生來說是很陌生的,很多學生會在初學階段感到聽不懂、學不透,這就要求教師應力求用生動形象的材料,深入淺出的講解,達成水到渠成的生成,讓學生真正做到理解記憶,如《燦爛的中華文化》一節中關於中華文化的影響作用,教材中是這樣闡述的:「不但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影響,而且對人類的進步和世界文化的發展具有深刻的影響。」我發現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理解起來有困難,尤其是對「影響中國發展道路」這層意思不甚了了,總會覺得這句話很難背下來,我是這樣處理的:

(見課件)

這裡容易出現的誤區是:是否材料越詳盡,講解越充分,理解就越深刻,掌握就越牢固?曾經我有很多次出現這樣的情況:

我覺得某個問題很有可講之處,能夠聯絡到很多相關知識;或是我找到了幾個看起來都很合適的材料事例,難以取捨,乾脆都搬上課堂,講起來滔滔不絕,自我感覺今天課堂非常充實、學生學到了更多東西,可最後卻發現這一做法導致失去了重難點的突出,效果反而很差。所以,要精選材料、精選講解點,才能使課堂效率最大化

3、滲透中考理念,關注時政,結合省情

服務中考,為中考打基礎,應該是我們從新課講授就要開始做好的工作,河南中考思想品德試題有幾大特徵:把握時代脈搏,關注重大主題;突出地方特色,展示河南形象;緊密聯絡實際,貼近社會生活。尤其是九年級的內容特點最易於貼近時代、考察學生對社會生活、家鄉建設的關注情況,因此,在我們新授課中,就要時時注重關注時政、省情教育,而且應盡量使它不著痕跡的滲透進課堂之中。

如《燦爛的中華文化》一節中,我是這樣滲透時政和省情教育的:(見課件)

時政不應該是每次考前的突擊整理,不應該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條條,而應該是我們教材的有效延伸、學生學習的內容之一,應該是我們培養學生能力的素材、日常訓練的切入點,時政省情教育應該與我們的新授課溶為一體,應在平時就注意相關時政新聞,在每節課的備課上多花心思。

二、 複習課

1、 化整為零,讓課堂緊湊起來

複習課是最容易,也是最難上的課,說它容易,是因為它沒有什麼「新內容」,似乎可以「不備而講」;說它難,則是因為它內容容量大、系統性強,最容易造成課堂乏味單調。我曾陷入這樣的怪圈之中:一節複習課下來,我講的口乾舌燥,覺得總算是把該灌輸的知識灌進去了,結果課後一反饋,卻發現學生卻已經幾乎全「吐」出來了,後來我就反思我的課堂,發現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是最容易出現疲勞期現象的,英國教育家洛克說:

「教育的巨大技巧在於集中學生的注意,並且保持他的注意。」

如何才能讓複習課高效起來?我的感受是:化整為零。

首先,要將一節課的內容劃分成幾個階段,設定好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使目標切近化、動力最大化,如在複習九年級第二單元第四課《了解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時,一課中涵蓋了四大基本國策和兩大發展戰略很多內容,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告訴學生:今天要把這四節所有知識點背會,一定會引起學生的恐懼和厭倦。那麼我們就把這節課劃分成10分鐘一段,每段時間布置乙個小的任務,及時檢驗、及時鼓勵,讓學生始終有成就感。

其次,我們要注意每階段的形式多樣化,一節課中的四個階段可以嘗試讀與背、讀與寫、練與讀相結合,教師提問、小組互查、競賽搶答等多種方式,讓每一階段有新意,激發學生持續的興趣和注意力。

2、 化零為整,讓知識貫穿起來

我們在第二輪複習中往往注重知識結構的串聯,要使學生對課本知識形成完整的脈絡體系,從而在思考問題時做到舉一反三。我認為這裡所說的整合,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按照課本順序形成的大致知識框架,學生要能夠大致說出與課本主要知識點,這就意味著他地基礎知識掌握牢固,這就如木匠手中有了「真材實料」,二是根據知識內在聯絡進行的分類整理,學生能夠從乙個知識點聯絡到其他知識,這就意味著他對知識能夠靈活掌握,這則像木匠心中有了藍圖,有了這兩點,木匠才能做出出色的活計來。

要達到這兩個目標,我建議在複習課中強化學生主動動手的意識,只有自己動手動腦才有深刻印象,但這一過程必須有教師的適時點撥指導,如帶領學生總結每冊教材中每一章節的核心詞彙;教師給出某章節示範性的知識結構圖,由學生模仿畫出另一章節的知識結構圖;留有空白由學生填寫完整的知識鏈等,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整合、遷移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3、 由淺入深、由深入淺,讓時政專題立體起來

根據中考注重考查學生關注時政和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這一主導思想,我們在三輪複習中必不可少的一環就是時政熱點專題複習,但時政熱點專題複習不是平板的就事論事,而應該

我的做法是把握「由淺入深、由深入淺」兩個原則:先了解相關時政大事,讓學生知其然,再充分挖掘熱點事件本身的豐富內涵與課本知識相關的內容,知其所以然,思考 「為什麼」、「意義」類問題,這就是「由淺入深」。然後再「由深入淺」,引導學生思考在這一熱點事件與我們青少年的聯絡,談談自己的做法。

三、習題講評課:

我以第二次質量**的試卷習題講評課為例,說說我的幾點做法:

1、體現主體作用的前期自評、後期總結

新課改要求我們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在我們的習題講評課中,應該是少講、精講、多練的,我總結了很多次習題講評課之後發現,有很多時候「不講比講了效果更好」,其中,前期自評、後期總結這兩個環節體現最為明顯。

自評主要是針對試卷中一些淺層次的常見錯誤,如馬虎出錯、審題不清出錯等,學生完全可以通過自查、討論等方式解決,教師就應盡量放手讓學生去做,但這裡要注意兩個問題:第

一、討論之前一定是先由學生自查,否則容易導致學生直接照抄其他同學的正確答案,養成依賴性,我們可以對自查出問題的學生及時予以鼓勵。第

二、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及時檢驗學生在自查糾錯時是否能說出「為什麼」來。

我曾注意到:很多學生會出現試卷評完後很懊悔的說「哎呀,我又馬虎了!」「我又沒有好好背書」,這個「又」字的出現就是提醒我們:

學生還欠缺自我總結。很多老師都有讓學生考後寫總結的好習慣,但我也注意到寫總結很容易形式化、成為學生應付的差事,所以不疼不癢、下次還犯!因此,我認為在習題講評課後總結這一環節中注意:

資料化的東西會給人直觀而深刻的印象,我嘗試讓學生把總結列成資料化的**,如(見課件),而且這一**要堅持每次考試後填寫,這種連貫性的總結,又能夠讓學生清晰的認識到自己問題所在,是否有進步和改進。

2、 展示榜樣力量的優秀展示、錯題典型

***說過: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習題講評課中,如果我們把標準答案讀給學生,讓學生機械化的記錄,其結果很可能只是是學生做了一次復讀機、影印機,但如果我們充分利用學生中的榜樣作用,把身邊學生的優秀答案拿來做示範,這答案就一下子鮮活起來,不再是「面目可憎、語言無味」的了。

如:(見課件)

這就給我們老師提出了要求:講評課前一定要對學生試卷作詳細了解,選取的試卷最好能夠在不同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中產生,尤其對於後進生來說,自己的試卷被作為優秀示範,既是對他的鼓勵,也給其他同學傳達這樣的資訊:我們每個人都能學好思想品德課!

在選取的答案上,應詳細列出班級、姓名,讓學生感到:老師真正關注到每個學生的試卷、關注他們的進步。

當然,我們的榜樣中也會有「反面典型」,把出現頻率較高的錯誤答案、有缺陷的答案拿出來展示,當然這次不會再顯示姓名,這答案可能會讓學生哈哈一笑,更讓出錯的同學會心領悟。

3、真正授人以漁的精選精練、同類總結

古語有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習題講評課的最終目的不是講一道題、乙份試卷,而應該是通過這一節課的講授使學生掌握做題的技巧、方法,提高審題、做題的能力。為此,在講評課中就要注意突出重點、以「點」帶「面」。

由於學生的個性差別,所存在的問題也定會是千差萬別,因此講評課不能從頭講到尾或是面面俱到,而應有所選擇、有所側重,在講評前,教師應將學生出現的問題歸類、排序,同時對出現問題較多的題目讓學生做好標記,做到心中有數。在講評時,教師要突出

一、兩種題型,作為重點,聯絡試題,反覆講解題型特點、型別以及從審題到落筆各環節的基本要求。

另外試題也會受考試捲麵、時間的限制,不可能將所學知識全部涉及,面面俱到。出題者往往以點帶面體現課本知識,教師講評時應從這一「點」出發,把「面」帶出來呈現給學生。因此,講評內容要反映知識的前後聯絡,使學生掌握構建知識結構,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甘肅張掖甘州區長安中學朱琴 思想品德課不同於其它課的是 它以 知 為開端,以 行 為結果,沿著由 知 到 行 的順序發展 思想品德課的學科特點決定了自身的課堂教學結構。我們根據教學整體的系統觀點,以教育這個大系統為出發點,設計了思想品德課 五環式 電化教學結構,其基本模式為 匯入 創設情境,引發興趣...

九年級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

崇新中學 任課教師 黎勇 針對人教版初中7 9年級思想政治整合後的新教材特點,活動即學習,每個觀點介紹和形成都借助活動,創設問題情境,貼進學生生活,體現思維過程,強調綜合性,體現 學習,這是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顯著特點。面對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如何充分發揮活動課的功能,教者作了一點思索,人教版初中...

九年級思想品德教學反思

針對以上情況,在之後的教學中,我力爭做到以下幾方面 一 不占用課堂的全部時間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 中學生最佳思維狀態約為20分鐘,課堂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精神狀態會發生變化。所以,思想政治課教學要注意教學時間的控制,老師在講述一段後,有意識的停頓,布下空白,給學生一段回味 消化 吸收的時間,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