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學與思 情趣求雅莫甘於俗

2023-01-16 17:00:07 字數 2750 閱讀 8341

《人生學與思》

情趣求雅莫甘於俗

史世海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在培養情趣上,講究「寓心於有益之物」。「慶曆新政」失敗後,他被貶滁州,其間寄情山水,「野鳥窺我醉,溪雲留我眠」,不僅自己熱愛郊遊,還在一眼甘泉旁修建豐樂亭,讓手下人在亭前種花,以便吸引更多的人郊遊。有人請示怎樣種花為好,他隨即在一張公文紙上寫道:

「淺深紅白宜相間,先後仍須次第栽。我欲四時攜酒去,莫教一日不花開。」 歐陽修還在郊遊中與民眾射箭、下棋、品茶、飲酒、題吟,其《醉翁亭記》中洋溢著濃濃的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人生猶如一部交響樂,工作與學習是其主弦,情趣則是其和弦。如果一部交響樂只有主弦而沒有和弦,那將顯得單調而又枯燥;只有主弦與和弦協調發揮作用,才能「八音克諧,無相奪倫」,奏響恢巨集激越的旋律。人生也是如此,乙個人的情趣越豐富,他的生活越藝術化;乙個人的情趣越高雅,他的生命越有光彩。

情趣,是人的一種生活格調與特殊愛好,是人內心世界的一種折射,人應學會享受生活。《幽夢影》中說:「花不可以無蝶,山不可以無泉,石不可以無苔,水不可以無藻,喬木不可以無藤蘿,人不可以無癖」。

此處的「癖」,人之愛好也。人生在世,多少都會有那麼一些情趣。只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不同的自然智慧型,蘊含著不同的人生內涵。

對於情趣,我們既要「勿執於雅」,又應「莫甘於俗」。

古人有言:「琴書詩畫,達理人士用它們培養性情心靈,而平庸的人徒然欣賞它們的形跡現象;山川雲物,高雅的人用它們助長學問見識,而粗俗的人徒然把玩它們的光彩華美。可見事物沒有一定的品味,它隨著人們的識別見解用來作為高下區分。

所以讀書窮理,要以識見志趣為先。」 情趣是求雅,還是媚俗,往往能看出乙個人品行的高低與學養的深淺。「思想不需要像古人那樣守舊,品味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潮流」。

高尚雅緻的情趣,可以滋養我們的生命,讓人感到生活的瑰麗多姿,是構成和諧人生的乙個不可缺少的部分;而矯情媚俗的情趣,往往是荒嬉日月,有時也許有那麼一點點「風雅」,但終歸讓人感到不過是空虛與粗卑的寫照。因此,乙個人是用雅趣優化人生,還是被俗習蹉跎歲月,是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作家赫爾岑年輕時,在一次酒宴上被輕佻的**弄得十分厭煩,便用手捂住耳朵。主人解釋說:「演奏的是流行樂曲,難道你不願意聽嗎?

」赫爾岑反問道:「流行的樂曲就一定高尚嗎?」主人疑惑地問:

「不高尚的東西怎麼能夠流行呢?」 赫爾岑微微一笑地反問:「那麼,流行**冒也是高尚的了?

」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高雅的情趣,是構築乙個人高尚人格的基石。乙個熱愛生活,洋溢著生命朝氣的人,善於從人類智慧型中獲取自然之情趣,把自然智慧型之美,通過情趣再現出來,撫琴而高山流水,對弈則仙風道骨,潑墨便鳥語花香,高雅的情趣,於己於人於社會都是有益的。北宋學者張載說:

「人若志趣不遠,心不在焉,雖學不成。」 他認為「本心樂為」,才能有「自修之志」,從而達到「自得」的境界。

我國古代的「謝靈運之著履,嵇叔夜之愛琴,王右軍之喜鵝,陶淵明之賞菊,周敦頤之愛蓮」,都是古人高潔品行所寄託而成的情趣。美國科學家愛因斯坦愛好爬山,散步,拉小提琴,高雅的情趣,經常激發其科研的靈感。有一次,他在布拉格大學作相對論的講演後向與會者說:

「現在,我給大家演奏一段小提琴名曲,這樣也許比較好懂一些,更有趣一些。」 科學家的高雅情趣與嫻熟演技,頓時獲得全場的熱烈掌聲。

人生的幸福,與其說是物質享受的滿足,不如說是精神感受的愉悅。英國哲學家休謨認為「乙個人由趣味的愉快中所得到的幸福,要比由慾望的滿足中所得到的幸福更大;他從一首詩、一段推理中獲得的快樂,要比昂貴的奢侈生活所能提供的快樂更大。」乙個人的雅趣,能增強從淡泊的生活中,吸取和享受美的能力,從而感受到生活的詩意。

高雅的情趣與美麗的心靈是不可分的,乙個人的情趣是雅還是俗,有的時候與心中有無名利之念頗有關係。有些俗習,玩物乏度,快樂僅停留在感官的刺激上;有些俗習,迷戀外物的占有,生活目的只重結果,忽略過程。

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孟子,鄙視追求粗俗情趣的人,「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他曾批評樂正子說:「你隨從子敖來到齊國,專門是為了吃喝吧,我意想不到你研習古代聖人的學說竟是為了吃喝。

」不過,對俗習也勿一概排斥,有些俗習,只要不傷大雅,也可因人而異;有些俗習,如能與雅趣共賞,也不妨平和共處。總之,人的情趣應努力由物質層面提高到精神領域,進而在精神文明的水準上,去創造幸福的人生。

人分各種人,趣有多種趣。「秋月春花憑客賞,高山流水契知音。」會心者,可隨時隨地地體味到生活的真趣。

而人的情趣的多樣性,則是由人的性格、經歷、職業、學養和客觀環境的多樣性所決定的。人的心性雖然與先天遺傳有關,但更主要的是取決於後天的教化。英國哲學家培根曾有名言: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乙個人高雅的情趣,其實都是學習求知,接受教育的結果。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曾在自己的實驗室裡,貼著這樣一張條幅:

「不下決心培養思考能力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情趣。」

西班牙哲學家格拉·西安說過:「人生在世,品位是相當重要的。如果落入俗套,就會降低乙個人的品位。

不以取悅多數人為能事者,可以說是明智之至。」 我國歷史上,由於後天修煉與教化的不同,而形成「雅趣」與「俗習」的不同的事例也有不少。「王子猷呼竹為友,公尺元章拜石為丈,林和靖梅妻鶴子,朱彝尊嗜書如命」等佳話,雅趣中折射出飽學高風。

而明朝的「木匠皇帝」朱由校,不務正業,不聽先賢教誨去遵循堯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卻有乙個不理朝政,整天同斧子、鋸子、刨子打交道的「俗習」。他的小木人、小玩具、小宮殿做得有板有眼,而國家大事,民間疾苦統統置於腦後。如此俗習,向我們警示了修身養性的重要性,使我們完善自我不敢有絲毫懈怠。

而先賢的雅趣,讓我們領悟了生活的真諦,使我們有機會欣賞和創造人生的美麗。

(摘自《歷史那些人人生那些事》 作者史世海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2023年3月出版)

人生學與思 開篇的話

開篇的話 人的一生,面對著許許多多的問題 人為什麼而活著?如何做人與做事?怎樣的人生才有意義?這些問題,存在於人生活動的各個領域,貫穿於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思考人生價值,實踐人生意義,是每個人十分關注的永恆課題。古往今來的志士仁人,大都對自己的人生作過認真的思考,他們能及時總結人生的經驗和教訓,堅定...

「心理健康與成功人生」課程學後感想

作為一名大二的本科生,認為開設心理學這門課對於我們大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心理學就來自於我們每時每刻的生活,它並不是只有在做研究的時候才離我們很近,生活中只要我們和人接觸 交往,心理學便圍繞在我們身邊。因為大學生的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需要消耗大量的生理 心理能量,會帶來疲勞和緊張。而在心理健康...

新邱學華與嘗試教育人生

姜麗麗讀了 邱學華與嘗試教育人生 我被邱學華老師的精神所感動。邱學華勤奮敬業的教育與教學實踐,滿腔熱情執著與教育教學改革,全面系統的教學法實驗,富有創意的教育理論昇華,綜合展現了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融為一體的人生經歷,使得他實現了由教師向教育家的自然轉型,也為教育界提供了教育家成長的典型範例。這本書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