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與責任譜寫人生

2022-12-24 05:39:04 字數 4690 閱讀 3524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他的教育信條。一名扎根農村初中40年的教師,一位低調務實、樂於奉獻的好老師。多年的堅守讓他遠離繁華,堅守一片淨土。

用愛心構築和諧的校園,用力量去點燃詩化的校園,用人格讓「師德」二字熠熠生輝。

地處兩省三縣之交界的復興鄉,山大溝深,交通不便,自然條件艱苦。作為復興鄉第乙個考上大學的他來說,從小就立志要通過讀書來改變人生,改變家鄉貧窮落後的現狀,雖然生於鄉村,但是志存高遠,所以畢業後,他毅然回到這片貧瘠的土地上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鄉村教師,靠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型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學生。「我覺得對於前三四十年來說,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扶貧,復興鄉就是靠教育改變了面貌,脫了貧。

」尹伊老師說,如今的復興鄉強抓機遇,著力夯實基層基礎,改善教育條件,逐漸脫離貧窮和落後,真正走在「復興」的道路上。

「我很自豪,也很榮幸,因為我有一大批很優秀的學生,他們已成為家鄉和社會的有用之才。」如今已有43年教齡的尹伊老師說,他在老家教了三代人,經歷了風風雨雨,退休了還是不斷學習,毫不倦怠,復興鄉的老師和學生都領略了尹老師老當益壯的精神面貌和獨特有效地教學風采,折服於他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紮實的專業知識,感嘆他靈活自如的教學技巧和從容沉著駕馭課堂的能力,震撼於他真誠的愛心和寬容的胸懷,理性的思考和高度的責任以及對教育事業終身執著的追求。

他成功的最大體會是「兩心」,一是「愛心」,二是「責任心」。尹老師把愛心獻給學生,學生寄來的感謝信和明信片堆滿了他的書桌。2023年,初三的學生黃連芳因家庭困難和自身的病情而輟學,尹老師三番五次去她家做她父親的思想工作,最終能夠讓她重返校園,尹老師竭盡所能幫助她,照顧她的生活,下課後補習拉下的課程。

最終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靖遠師範學校,畢業後也成為了一名教師。參加工作後,她給尹老師寫了很多信,信中寫道,「沒有尹老師的幫助和關心,也沒有我的今天,真的是一位有愛心和責任心的好老師。」2023年,當時的復興中學,由於地理條件的限制,一下雨操場上到處都是泥濘。

為了修建操場,尹老師將自己家的牛把土操場犁了幾遍,抹平後,又申請了20噸水泥,帶領老師用了不到乙個星期就建好了操場。每個老師和學生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尹老師總是帶頭模範,不僅教學出色,而且木工,瓦工,電工,粉刷工,油漆工,樣樣在行。尹老師還是一位生活「保管員」,無論老師和學生缺什麼,哪怕是乙個螺絲,一根木棒,尹老師都能滿足。

「踏踏實實做事,認認真真做人。」尹老師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他的人生價值。

「鶴髮銀絲映日月,丹心熱血沃新花。」 尹老師任支部書記以來,發揮老黨員的監督帶頭作用,2023年,尹書記獲「市級優秀黨務工作者」,同時被選為「平川區第五屆黨代會代表」。2023年獲得中共平川區委優秀共產黨員稱號,2023年獲平川區先進教師獎和**市師德標兵。

平凡中才可見偉大,尹伊老師也許就是靠著愛心和責任心,來譜寫屬於自己的人生。

29年扎根農村學校,羅建榮無怨無悔地為家鄉的教育教學事業默默耕耘半生;29年奉獻農村小學,羅建榮也從乙個意氣風發的熱血青年變成了兩鬢斑白的教學骨幹。回顧29年的經歷,羅建榮最大的欣慰就是「為家鄉的孩子們做了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

二十多年前的嘉峪關教育正處於「幼年時期」——基礎設施差,師資力量弱,教學水平低。「部分學校無圍牆,無廁所,學生在危房中上課,根本談不上入學率、鞏固率、普及率等教育目標。」羅建榮如是說。

剛剛參加工作的羅建榮來到了馮家溝小學,這個小學只有一百多名學生、9個老師,「當時條件非常艱苦,我們9個人就擠在60平公尺的磚瓦房辦公,教室是磚木結構的平房。」羅建榮說,「沒有硬化的操場,經常塵土飛揚,黃沙漫天,一颳風沙塵就從教室木製的門窗裡鑽進了,經常把老師和學生嗆的直咳嗽。」

嘉峪關的冬天經常滴水成冰,學校沒有像樣的取暖裝置,只有乙個火爐可以禦寒,羅建榮每天早上都提前到教室給學生把火爐生好,等教室暖和了才去吃飯,「這樣等有孩子來了就不會冷了。」羅建榮說。

在馮家溝小學工作的19年中,羅建榮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這個小學地處農村,好多學生家長都外出打工了,他的班上有百分之五十都是留守孩子。「這些孩子從小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缺少父母親的關愛和教育,表面上堅強和獨立,但內心深處卻是渴望被愛與關心。」羅建榮說。

對此,他有意識地把對學生的關愛往這些孩子身上傾斜。在羅建榮班上,有一位學生連續兩天高燒不止,打針吃藥都不見好,第三天,全身長出了許多包,看了醫生才知道是出水痘了,醫生建議學生回家,但這個學生的父母在外打工,家裡就他乙個人。羅建榮便每天帶著他去輸液,由於要忌口,他便在自己的宿舍做飯給學生吃,乙個星期過去了,這個學生的水痘終於好了。

然而讓他措手不及的是,又有兩位學生發高燒,這次羅建榮有了經驗,在帶他們就醫的同時,也告訴其他同學不能跟他們有直接的身體接觸,不能共用東西,以免被傳染。在羅建榮的悉心照料下,兩名學生很快**,他才長長舒了一口氣。

2023年9月,馮家溝小學撤併,羅建榮調入文殊鎮河口小學,踏實認真、愛生如子的他,教書育人勁頭不減當年,多次榮獲優秀黨員、優秀教育工作者、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2023年1月,為了表彰對鄉村基礎教育做出的突出貢獻,特別授予他「中國名師聯盟希望工程園丁獎」。

2023年初,羅建榮又積極響應黨的號召,自願申請到甘肅省貧困山區——岷縣參加援教工作。獲批後,他帶著滿腔的熱情去了岷縣,充分發揚了嘉峪關人的「鐵山精神」,克服生活上的困難,發揮援教老師的職責,虛心學習,努力工作,得到了岷陽二小領導、老師和學生的認可。

29年的堅持、29年的付出、29年的執著,羅建榮只用了一句話來總結——「我覺得我只是做了乙個教育工作者應做的事。」文殊鎮紀委主任這樣評價他:發揮了乙個老同志應發揮的作用,起到了乙個黨員的帶頭作用。

塬,西北黃土高原地區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一種地貌,呈臺狀,四周陡峭,頂上平坦。世世代代生活在塬上的人們,接受了平坦山頂所饋贈的生活,也忍受四周陡峭所帶來的隔絕。在通往塬上的路、水、電都極度稀缺的年代,知識,就更成了奢侈品。

通往合水縣老城鎮趙塬村小學的路,沿著塬,一盤一盤,曲折、陡立、急轉彎不斷,坐在車裡,讓人心驚肉跳,幾乎不敢落座。當路面終於變得平坦起來時,趙塬村小學也就在眼前了。在這座小學裡,有一位從教四十多年的教師,他就是趙塬小學校長張永學。

2023年他高中畢業後,為了改變當地學生讀書難的現狀,毅然回到了養育他的這片故土,執起教鞭,當了一名民辦教師。學校雖然離家不遠,但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鑽研教學,他吃住在學校。新婚不久的妻子放棄了縣城的工作,和他一起在趙塬小學當起了民辦教師,共同撐起了這所鄉村學校,使趙塬小學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夫妻校」。

春雨如酥,潤物無聲;師愛如雨,育人無痕。四十多年來,他像父親一樣關心和愛護著每乙個學生。當時農村交不起學費的學生很常見,他為了孩子都能有學上,都會主動墊付,他為多少學生墊付的學費自己都不清楚,只知道村里每年都有人來給他還錢。

為了資助貧困學生,家裡一切開銷能省就省,柴公尺油鹽都要斤斤計較,十幾年都未購置過新衣服、家具,但如果學生遇到了困難,不論多少他們都會給予幫助。

趙塬村和其他的農村地方一樣,年經的父母都外出打工了,對留守兒童的教育是他要面對的新難題。他努力了解留守兒童的家庭情況,建立了留守兒童的專門檔案和聯絡卡,籌建了留守兒童之家,平時他的**就是「愛心**」——將父母與孩子連線了起來。並購置了圖書、玩具等豐富孩子們的課後生活,孩子們高興的說「這裡就是我的家」。

面對家庭特別困難的留守兒童,他會讓學生在自己家裡吃飯,對孩子們的照顧是無微不至。當學校啟動營養餐計畫後,他又扮演了廚師的角色。他既當老師,又做父親,極力為留守兒童營造乙個溫暖的環境,讓他們跟普通孩子一樣,健康成長、快樂生活。

他始終堅持在教學一線,潛心研究教學,積極參加課改,努力教書,精心育人。山區閉塞,但阻擋不了他播灑愛的腳步;條件艱苦,割捨不斷他與孩子相處的那份特殊感情。為上好每一節課,他利用課餘時間**優秀課例,研讀《心理學》、《教育學》等書籍,努力提高業務素質;為了學習現代教育技術,他購買了電腦,自學計算機技術,努力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備課時甚至把孫女和70歲的老母親請來當聽眾。

為了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他還組織孩子們排練課本劇。

他深深懂得,幹好教育這一行,必須要有奉獻精神,他每天在師生到校之前就在校園裡巡視,每天夜晚,他都秉燭伏案,耕耘不輟,他所帶班的成績在全鎮統考中一直名列前茅。四十年來,他已培養出了近千名學生,其中有百名學生考上了大學,成為了社會的棟樑。由於教學成績突出,他多次獲得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

為了改變趙塬小學幾間土坯房的落後辦學現狀,他積極爭取資金,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將原來兩排破舊的土坯房,改建成四排磚瓦房,綠化、硬化了校園,辦起了「小伙房」,徹底改變了師生的學習生活條件。為了節省學校開支,他每天都要到幾里以外拉取飲用水,全校的水電房建的修修補補,全是他親動手。

天道酬勤,辛勤的耕耘,育得桃李芬芳,好多學生都考上了大學、中專,事業有成,張永學自豪地說:「在老城鎮附近的十里八村都有我的學生,甚至有的一家三代都喊我『張老師』,每當聽到這樣的稱呼,心裡就熱乎乎的。」每當聽到一聲聲問候,他那布滿皺紋,寫盡滄桑的臉上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趙塬村村民文化水平低, 嚴重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農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為此,他利用課餘時間辦起了農民夜校,白天給學生上課,晚上為農民掃盲,傳授農業技術,並利用農閒時間給鄉親**果樹栽植與修剪、農藥配比、大棚菜種植、普法宣傳等光碟。多年來掃除文盲、科盲六七百人。

有一種奉獻叫堅守,有一種回報叫桃李芬芳。四十多年來,他一直堅守在鄉村教育的道路上。他說:

「我這一輩子,雖然過了不少的苦日子,但是想到那些個娃娃們,我也覺得值了,不後悔,不遺憾。」四十多年來,趙塬小學的教師換了一茬又一茬,學生也畢業了一屆又一屆,但他卻一直堅守在這裡。面對轉行和調到城裡的**,他以堅定的信念,義無反顧地堅守在這所偏遠的小學裡,因為他知道這裡的學生需要他,也有自己難以捨棄的根。

李志華,渭源縣慶坪鄉李家窯小學校長。幾經風雨,他已經在教學第一線上勤勤懇懇奮鬥了三十多個年頭。 先後榮獲省級「優秀教師」、「園丁獎」等榮譽稱號 。

作為一名老師,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強烈責任感,憑著滿腔的熱情和矢志不渝的信念,他把對黨的教育事業的忠誠、對教學工作的熱愛,對教育學生成長的熱心,以及自己的願望和抱負都默默熔鑄於自己所從事的事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認真踐行自己的教育觀念。

用愛譜寫師德的樂章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美麗的詩句來謳歌他們的偉大 也不是學者,無法用深邃的思想來思考他們的價值 更不是歌手,沒有動聽的歌喉來頌詠他們的奉獻。然而,我也是一名教師,我要把他們的精神化為我事業的源泉,甘願做一片綠葉,用我並不耀眼但卻深情無限的綠,來成就花的絢麗,果的輝煌 用我最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美的讚...

用真情譜寫責任 創新與奉獻的高歌

愛是教師奉獻精神的起點。有人說過 疼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教師對學生就需要這種神聖的奉獻精神。為了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我願意不計回報,全身心投入到重點專業建設與課程改革中去 為了學生更好地掌握實踐技能,我願意加班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人力資源綜合實訓基地建設中去。在教育的百花園...

用愛譜寫師德讚歌演講稿

姓名 袁若男 單位 油田第四小學 職務 職稱 教師 通訊位址 聯絡 188 愛崗敬業我圓夢,立德樹人做表率 用愛譜寫師德讚歌 作者 袁若男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演講的題目是 愛崗敬業我圓夢,立德樹人做表率 有一首歌最動人,那就是師德 有一種人的人生最美麗,那就是教師 有一道風景線最絢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