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社會活動工作計畫

2023-01-15 09:54:08 字數 5144 閱讀 9664

一:幼兒園社會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幼兒園社會教育是指以發展幼兒的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培養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它把社會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內容,把社會領域教育作為幼兒園課程。

(一)人的發展的需要

社會對人的生存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既是人類(尤其是兒童)生存和發展的條件,又是其發展的內容。人的發展,不僅是指知識技能的增長,也指他的社會性的發展,包括掌握所屬社會群體的價值觀念、道德標準、行為習慣;學會與他人積極交往、友好相處;學會按照社會群體的期望和要求調節自己的行為;學會協調自己與他人、個人和群體的關係,等等。

這種社會性,是在幼兒與周圍人的交往中,在與自己所生活的社會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因此,社會也應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重要內容。

幼兒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身心和諧、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幼兒的身心和諧、全面發展,是指幼兒在身體、認知、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因此,社會性發展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為主要目標的社會教育,也必然成為幼兒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幼兒園工作規程》為建立和完善幼兒園社會教育提供了法規,政策及理論的空間

在2023年國家致育委員會頒發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出了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四大目標,其中涉及到幼兒社會教育。如「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通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行為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這一目標是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基礎和方向。

它不僅涉及社會環境認知,還涉及幼兒的個性、品德和情感等方面的發展。

此次頒發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不再規定幼兒園教育的科目或領域,就意味著一切有利於促進幼兒德、智、體、美方面發展的課程組織型別都是可以採用的。這為社會作為乙個專門的幼兒園教育領域提供了法規依據。

二、幼兒園社會教育不同子以往的常識教育,也不等同子品德教育

幼兒園社會教育不同於以往的常識教育。這是因為,以往常識教育中的社會常識,更多地體現了社會內容中的知識層面,且更多地侷限於社會環境中的社會機構、社會成員等方面。因此,它不能完整培養幼兒的社會認知,更不能全面促進幼兒情感——社會性的發展。

幼兒園社會領域教育不只是對以往常識教育的取代,實際上也代表了一種觀念的革新和變化。

幼兒園社會教育也不等同於幼兒品德教育。這是因為,幼兒園社會教育是以幼兒情感——社會性發展為目標的,而社會性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識、進行社會交往、內化社會規範、進行自我控制及進行其他社會活動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徵。品德是個人依據一定社會的道德規範行動時所表現出來的心理特徵和傾向,是與社會道德密切相連的,是社會道德在人身上的具體化。

由此可見,品德不能代表社會性,只是社會性中與社會道德相關的部分。它不可能泛指或涉及所有個人生活的社會屬性,只能包含在社會性之中。社會性比品德有更寬泛的內涵。

三、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社會教育的核心在於發展幼兒的社會性。個體社會性發展主要包括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技能三個方面。社會認知主要是指幼兒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環境和社會活動的認知,以及對社會行為規範和社會文化的認知;社會情感主要是指幼兒在進行社會活動時表現出來的依戀感、自尊感、同情心、羞愧感、是非感、愛憎感等;社會行為技能主要是指交往、分享、合作、謙讓、助人等方面的技能。

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是相對獨立的,在不同的教育活動中側重點有所不同:有的活動目的主要在於增長幼兒的社會知識,有的活動重點在於激發幼兒的情感,還有的活動重點在於培養幼兒的行為習慣。如小班活動「紅燈停、綠燈行」,就側重社會認知;大班活動「高興的事兒大家聽」則側重社會情感的培養。

但這三個方面又是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它們彼此之間互相滲透。可以說,在任何乙個社會教育活動中,都存在社會認知、社會情感、社會行為技能的整體影響或相互滲透,只是三者中有的明顯突出,有的潛在不明顯。

第二節幼兒園社會教育的目標、內容和方法、幼兒園社會教育的目標

(一)目標制定的依據

幼兒園社會教育的目標是為了促進幼兒情感——社會性的發展。幼兒的社會性是在自身與社會的相互作用中發展起來的。即生命個體從呱呱附地的那一刻起,社會就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對其施加影響,期待他們成為社會需要的人。

同時,幼兒為了自己的自下而上和發展,也總是在積極地適應社會,逐漸接受與內化社會規範、道德準則和行為方式,並在自己的個性中顯現出來。這就是幼兒社會化的過程。由此可見,確立幼兒社會教育的目標必須依據社會的要求、幼兒的發展及學科本身等幾個方面。

1:幼兒的發展

幼兒的發展是幼兒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幼兒社會教育必須注重幼兒的發展,雖然社會化是乙個長期的連續不斷的過程,但幼兒期是人生社會化的起始階段,因而至關重要。幼兒的發展,尤其是情感——社會性的發展是確定幼兒社會教育目標的重要依據。

幼兒情感——社會性的發展是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社會所要求的社會成員應具備的許多重要品質,都與情感——社會性的發展有關。尤其是幼兒健康人格的培養,活潑開朗的性格塑造,都與幼兒情感——社會性的培養緊密相關。

幼兒的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技能的發展,表現出大致的規律和特點,這些反映了某個時期幼兒社會性發展的總體水平。因此,制定幼兒社會教育的目標必須依據幼兒社會性發展的大致特徵,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2.學科本身

幼兒社會教育涉及的學科眾多,如歷史學、社會學、地理學、人類學、經濟學等等。每乙個學科中的基本目標或啟蒙性目標,都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幼兒社會教育目標的選擇和確定。如社會學中關於了解和理解一定的社會角色,參與社會交往等目標,都將以最基本、最啟蒙的形式影響幼兒社會教育目標的確定。

又如人類學中關於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應理解其民族文化自身的合理性,並學會尊重他人的文化,這也會以最基本、最啟蒙的形式體現在幼兒社會教育的目標體系中。

四、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內容

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內容,是指幼兒園社會領域所包含的特定現象、事實、規則及問題等基本的組成部分。它們依照一定的原則,是乙個有機的整體。它是實現社會教育目標的重要保證。

(一)對社會教育內容的分析

在教材附錄中,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內容分為四個相互聯絡的方面,即人際關係、社會環境、社會行為規範和社會文化。人際關係指幼兒在與周圍環境中人(家長、老師、小朋友等)的交往過程形成的相互關係。人際關係方面的教育內容,主要包括交往態度、交往規則、交往技能,以及交往中形成的自我意識、他人意識和相互關係。

這些教育內容主要存在於各種各樣的交往活動中。如幼兒在園一日生活中同伴間的交往,與教師的師生交往,以及教師與教師、教師與家長間的交往所提供的榜樣方式對幼兒產生的影響。幼兒園與家庭相比,有著進行人際交往教育的諸多有利條件。

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條件,幫助幼兒從小學習如何積極地對待別人、認識自己,如何與人和睦快樂相處,懂得分享和尊重別人,如何正確處理分歧和糾紛。

(二)選擇和組織社會教育內容遵循的原則

1.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出發廠由近趨遠的原則

這一原則的主要含義,是指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內容,首先應從幼兒生活周圍的知識開始,選取貼近幼兒生活經驗、易於幼兒理解的內容,挖掘其教育價值,逐步向四周延伸和擴充套件,以保證幼兒的社會學習有相應的經驗支援。這一原則主要運用於幼兒社會環境方面的認知學習。如自己——家庭——幼兒園——社群(城市、農村)——祖國——世界。

這樣的教育內容選擇與組織就體現了這一原則,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能起到教育效果最大化的作用。當然,由近趨遠的內容的廣度與深度應根據幼兒的現實水平加以靈活把握,尤其是當今資訊化的社會,知識的遠近顯然已大大不同於以前的概念。

2.由易至難,逐步深入的原則

這一原則的主要含義,是指幼兒園社會教育的內容安排應以比較簡單容易的開始,逐步提高難度和要求,幼兒學習起來較為困難的一些內容應該安排在最後。如了解與自己有關的家庭成員間的關係,大致遵循這樣乙個順序:父母親——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他親屬及其他倫理關係。

同時,這一原則還是對由近趨遠原則的補充。如按照由近趨遠是家庭——社會,但在由易至難的原則指導下,認識社群中與兒童有關的社會機構,如兒童醫院、兒童活動中心等,則可以早於「初步理解家庭的基本倫理關係」。我們知道,社會教育的內容**於眾多的學科,是從眾多的學科知識中吸取而來的,這些知識本身有難易之別。

因此,這一原則是就乙個教育內容體系而言的,不同於從學科邏輯上所言的由易至難。

五、活動的準備

包括物質材料的準備和知識經驗的準備。幼兒社會教育活動有其自身的特點。幼兒社會認知的增加,社會情感的激發及社會行為技能的培養,不是靠教師空口說教就能達到的。

直觀、形象、生動的形式易於幼兒理解和學習。因此,活動的準備在整個活動設計中不是乙個輔助的可有可無的部分,而是實現社會教育活動目標的有力保證。在中班「我們的國旗」活動中需要考慮的準備,包括一面國旗、有關公升國旗儀式的資料、**或錄影;當然幼兒如有參加公升旗儀式的經驗則更好。

活動準備中的有些材料是現成的,有些則需要教師進行繪製,有的情景表演準備需要教師事先安排好,保證能為活動所用。

六:活動過程的設計與活動的指導

(一)在活動的目標確定後,就要思考通過哪些具體的活動內容和活動形式來實施目標。活動過程的設計則是將這種思考書面化與細緻化,一般包括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1.活動的開始部分,是引導幼兒活動的第乙個步驟,起到初步引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及調動幼兒學習主動性的作用。教師組織活動的方式,一般有講故事、引導幼兒看**、欣賞錄影資料、情景表演等。如是外出參觀活動,則在開始部分告訴幼兒參觀何處,提出參觀的要求等。

2.活動的基本部分。這是完成目標的主要部分,主要是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感知學習和練習。活動的大部分時間應放在這裡。

3.活動的結束部分。教師可改變原先的活動方式,引導幼兒通過其他符號系統的參與(如**、美術、身體動作等),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情緒中自然而然地結束。如要在結束部分對活動進行小結評價,應做到簡潔、精練,對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以寬容積極的態度進行評價,對問題本身應留有一些思考的餘地,使得活動能夠有效地延伸,幼兒能夠保留對活動的興趣,體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以企盼的心情和態度等待下次活動的到來。

(二)活動過程的每乙個步驟都應是實實在在地為達到目標服務的。

活動過程的設計只是靜態地保證了活動目標的實現。真正能夠對幼兒的社會性發展起作用,還有賴於對活動的實施。在實施過程中,教師的組織指導是關鍵。

幼兒社會教育活動的方法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各個活動步驟、內容的需要,恰當地選擇,靈活地運用。通常是幾種方法交替使用,以發揮其綜合作用。活動過程的組織形式,可以是全班的或大組的集體活動,也可是教師指導下的比較鬆散的小班活動和個別活動。

通常是幾種組織形式交替綜合使用。如《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社會》大班的「今天我是值日生」活動中,第一步驟是引導幼兒「說說值日生該做哪些事?應該怎麼做?

」是全班集體活動;第二步驟是組織幼兒討論「怎樣當好值日生?」則可以按固定小組活動;第三步驟是「引導幼兒進一步了解值日生的職責」,又是全班集體活動;第四步驟是「分組練習做值日生,體驗為班級服務的快樂」,則可以讓幼兒自選活動內容,以自選小組的形式活動。

幼兒社會活動工作計畫

一 幼兒園社會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幼兒園社會教育是指以發展幼兒的社會性為目標,以增進幼兒的社會認知,激發幼兒的社會情感,培養幼兒的社會行為為主要內容的教育。它把社會作為幼兒園教育的內容,把社會領域教育作為幼兒園課程。一 人的發展的需要 社會對人的生存和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它既是人類 ...

社會實踐活動工作計畫

一 指導思想 以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導,牢固樹立,正確的教育觀,體現及質量觀。把社會實踐活動納入校本課程,放在應有的位置,切實納入學校教學工作中,樹立素質教育的基本觀念,嚴格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開好勞動課,開足課時,提高教學質量。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得到生動活潑,主動的發展,為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能...

小班社會活動計畫

篇一 2015小班社會活動計畫 第1篇 小班社會活動計畫 一 班況分析我班幼兒通過在園一學期的學習 生活以及各位家長的積極配合下,基本上每位幼兒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能做到在老師的幫助下自己穿 服,自己吃飯等。二 教學目標 1 以積極愉快的心情參加集體活動和遊戲,能在活動中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