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就業的稅收政策分析

2023-01-14 08:06:05 字數 3392 閱讀 9016

發展農村經濟,逐步消化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我

國是農業大國,抓住「三農」問題是根本,在促進農村剩餘

勞動力就業壓力問題上,通過就地轉移、發展鄉鎮企業吸

納農村富餘勞動力等,來減輕遷移城市的就業壓力。即對

就地進行農產品深精加工的專案,實行稅收優惠,以刺激農

產品的商品化和提高農產品的質量檔次,推動農產品產業

化的程序。對直接服務三農的專案,在保留現有稅收優惠

的基礎上,擴大優惠的適用範圍,即不分企業型別,都給予

優惠。另外,在農村稅費改革問題上,應借鑑國外農業稅制

的經驗,廢除農業稅和農業特產稅,擴大增值稅和消費稅的

覆蓋範圍,開徵農業所得稅,統一徵收土地使用稅。

農村經濟不發達,農業落後,存在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

由於目前我國農業部門所佔的就業比重較高,農業部門的收縮意味著部分農業勞動力需

要轉移到工業和服務部門,預計從2002--2023年,約有560萬農業勞動者要轉移到其他部門就

業。但是,現行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所鼓勵實現再就業的人員是有所限定的,是指國有企業

的下崗職工、國有企業的失業人員、國有企業關閉破產需要安置的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並且失業一年以上的城鎮其他失業人員,並不包括農村富餘勞動力等。

運用稅收政策來減少結構性失業

勞動力供給區域差異和中國近年來投資方向的變化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

說,經濟增長越慢、地方財政能力越差的地區,失業現象越嚴重。因此區域

性稅收政策應與產業政策相結合。除全國普遍實行的對高新技術產業、勞動

密集型產業、第三產業等的稅收優惠外,還應對基礎設施、能源以及特色產

業給予減免資源稅,增加增值稅抵扣專案等稅收優惠,優化落後地區投資環

境,促進優勢和特色產業發展,達到刺激落後地區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的目

標。同時,可以通過運用稅收政策影響投資方向來防止地區差異造成的結構

性失業比例進一步增加。比如,給予落後地區中的一些重要的產業部門和企

業以投資抵免或加速折舊的優惠政策,提高資本積累能力,擴大生產,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此外,還可以配合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西部大開發,制

定區域優惠稅收政策,鼓勵向這些地方投資,以促進這些地區的就業。

實施向第三產業傾斜的稅收政策,擴大勞動需求增加就業崗位

我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的比重大大低於發達國家同期的水平,也明顯低於

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隨著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其吸納勞動力的能力還

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從表4.1中不難看出近年來和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相

比我國第三產業就業上公升幅度較大,而且呈穩步上公升趨勢。大力發展第三產

30(一) 稅收政策在設定上仍存在不合理性

(二) 稅收政策缺乏長效機制

(三) 稅收政策在執行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四) 稅收政策不能很好處理經濟增長和促進就業的關係

(五) 社會保障稅收政策缺失

(一) 制定確保經濟穩定增長和促進就業的稅收制度

(二) 開徵社會保障稅,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

(三) 確立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稅收政策,增強吸收勞動力的能力

(四) 稅收優惠政策向第三產業傾斜,以此增加就業崗位

(五) 為弱勢群體就業提供稅收保障

稅收優惠政策向第三產業傾斜,以此增加就業崗位

隨著國民經濟結構的變動和發展,第三產業(包括通訊、金融、諮詢、旅

遊等行業)逐漸開始興盛起來,就業結構因此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在某些國

家或地區,第三產業逐步成為勞動力就業的主力產業。上世紀90年代以來,

西歐各國**通過稅收優惠政策的調整,積極發展第三產業。比如,瑞士、

丹麥、比利時第三產業的就業比重達70%左右。西班牙原來的失業率較高,

90年代中期之後,通過積極發展第三產業,就業領域得到進一步拓寬,每年

創造的就業崗位近300萬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本國的就業壓力。

缺乏專門針對農村就業和農民工的財稅優惠政策

農民問題是三農問題的核心問題,而就業問題則是農民問題的核心問題,應該把農民的就業問題放在突出位置。首先,農民是中國社會人數最多的群體。據《2009中國統計年鑑》,2023年,我國農民人數為50319萬人,佔全國人口數87.

540k;2023年,我國農民人數為79014萬人,佔全國人數的82.08%:2023年,我國農民人數為72135萬人,佔全國人口數的54.

32%。其次,農民是我國社會生產活動中生產最累、收入最低的階層,是最容易被邊緣化的群體。再次,農民外出務工,幹的都是城市不願意幹的活兒,尤其突出的問題是許多企業經常拖欠工資,農民工的生活狀況令人堪憂。

所以,解決農民問題、解決農民就業問題,刻不容緩。在我國就業大軍中,農村勞動力佔了相當的比重,再加上我國是典型的二元經濟結構,農村勞動力就業問題尤為突出。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的過程中容易造成結構性失業,這就更加地需要國家財稅政策的支援,如國家加大對鄉鎮企業的優惠政策,**創造有27利條件吸引企業到農村辦廠等,而我國當前法律法規中,僅有《***辦公廳關於切實做好當前農民工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8」130號)規定,採取多種措施促進農民工就業、加強農民工技能培訓和職業教育、大力支援農民工返鄉創業和投身新農村建設、切實保障返鄉農民工土地承包權益等措施,這些措施大體上的輪廓,並沒有具體的財稅政策措施。

因此,目前促進就業的財稅政策在解決農村和農民工就業方面相當缺

第三產業發展滯後,吸納就業能力有限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從事第

一、二產業的人口比重下降,從事第三產業的人口比重上公升是乙個必然的趨勢: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第一產業從業人口的比例從2023年的68.7%降為2023年的50%;第二產業的從業人口由2023年的23%降為2023年的21.4%。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第三產業每年吸收就業人口近800萬。

儘管如此,我國第三產業2023年28.6%的就業人口比重比中等收入國家低20個百分點,比發達國家低近30個百分點。我國的第三產業還很不發達,很多行業如金融、保險、社群服務等還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

農村經濟不發達,農業落後,存在大量農村富餘勞動力

由於目前我國農業部門所佔的就業比重較高,農業部門的收縮意味著部分農業勞動力需要轉移到工業和服務部門,預計從2002--2023年,約有560萬農業勞動者要轉移到其他部門就業。但是,現行再就業稅收優惠政策所鼓勵實現再就業的人員是有所限定的,是指國有企業的下崗職工、國有企業的失業人員、國有企業關閉破產需要安置的人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並且失業一年以上的城鎮其他失業人員,並不包括農村富餘勞動力等。

長期以來,我國採取經濟增長優先的發展模式,強調以經濟增長帶動就業增長,使就業增長成為了經濟增長政策的配套措施和副產品。相應地,稅收政策傾向於促進經濟發展,對增加就業關注不夠。例如,對高新技術產業實行所得稅優惠,這有利於技術創新和產業公升級,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同時促使資本、技術不斷替代勞動,引起結構性失業日益凸顯。

隨著市場經濟轉型和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進一步加大,我國就業出現了在經濟增長率繼續保持高位上行的同時,就業彈性呈下降趨勢甚至負增長,就業問題日益嚴重。因此,我國稅收政策特別是稅收政策的重心也應有所調整。

併購稅收政策

企業併購重組中的稅收政策取向 日期 2010 05 04瀏覽次數 12 江蘇國稅字型大小 大中小 視力保護色 韓良義鄭曉豔 近年來,國際間企業併購重組尤其是超大規模的強強聯合併購模式方興未艾。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目前不少企業正在抓緊進行併購重組,實現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公升級,提高市場競爭力。日前,德...

促進山西產業結構優化的稅收政策

作者 王建軍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0年第15期 提要通過對山西 中部其他省份及全國產業結構狀況的對比分析,總結山西產業結構中存在的問題。指出現行稅收政策中制約山西產業結構優化的因素,提出優化稅收政策的一些建議。關鍵詞 產業結構 稅收政策 山西 中圖分類號 f81文獻標識碼 a 我國經濟在高速發展的...

企業稅收政策解讀培訓心得

中共國家稅務總局黨校 國家稅務總局揚州稅務進修學院,是我國稅務工作者嚮往的知識殿堂,是稅收學術研究前沿陣地,也是我近年以來心中乙個美好而遙遠的夢。9月4日,我有幸踏進夢寐以求的揚州稅務學院大門,參加了為期一周的 第七期稅收政策解讀與企業稅收風險防範高階研修班 當看到書有 實事求是 四個龍飛鳳舞大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