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解釋 以供學生物的 考研的同學們參考

2023-01-13 22:57:04 字數 4790 閱讀 3243

緒論1. 微生物因太小,一般用肉眼看不清楚的生物。這些微小生物包括:

無細胞結構不能獨立生活的病毒、亞病毒(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細胞結構的真細菌、古生菌以及具有真核細胞的真菌(酵母菌、黴菌、蕈菌等)、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等。但其中也有少數成員是肉眼可見的。

2. 微生物學研究肉眼難以看清的稱之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的科學,分離和培養這些微小生物需要的特殊技術。

3. 分子微生物學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4. 細胞微生物學重點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

5. 微生物基因組學研究微生物基因組的分子結構、資訊含量及其編碼的基因產物的科學。

第一章微生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1. 原核生物一大類細胞微小、只有稱作核區(無細胞膜包裹的裸露dna)的原核單細胞生物。所有元和生物都是微生物,包括真細菌和古生菌兩大類群。

2. 細菌細胞壁位於細菌細胞最外面的一層厚實、堅韌的外被,主要由肽聚醣組成,有固定細胞外形和保護細胞免受損傷等多種功能。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的特點是厚度大(20-80nm)和化學組分簡單,一般只含90%肽聚醣和10%磷壁酸。

革蘭氏陰性菌的細胞壁由外膜(含脂多醣、磷脂和外膜蛋白)和一薄層肽聚醣(2-3nm)組成。

3. 肽聚醣真細菌的細胞壁特有成分,由無數肽聚醣單體以網狀形式交聯而成。肽聚醣單體由肽和聚醣兩部分構成,其中肽由四肽尾和肽橋構成,聚醣則由n-乙醯葡糖胺和n-乙醯胞壁酸以β-1,4糖苷鍵相互交聯而成,成長鏈骨架狀。

g+細菌的四肽尾一般由l-ala,d-glu,l-lys和d-ala4個氨基酸構成,肽橋則由5個gly殘基構成,g-細菌的四肽尾一般由l-ala,d-glu,m-dap和d-ala構成且無肽橋。

4. 磷壁酸 g+細菌細胞壁上的一種酸性多醣,主要成分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可分為磷壁酸和膜磷壁酸兩種,前者是與肽聚醣分子間進行共價結合的磷壁酸,後者則是跨越肽聚醣層並與細胞膜相交聯的磷壁酸。

5. 外膜位於g-細菌細胞壁最外層的一層由脂多醣(lps)、磷脂、脂蛋白和其他蛋白質組成的厚膜。

6. 脂多醣位於g-細菌細胞壁最外層的一層較厚(8-10nm)的類脂多醣類物質,由脂類a、核心多醣和o-特異側鏈3部分構成,是g-細菌致病物質內毒素的成分。

7. 外膜蛋白嵌合在g-細菌細胞壁外膜上的多種蛋白質成分,如脂蛋白和孔蛋白等。

8. 周質空間一般位於g-細菌細胞壁外膜與細胞膜之間的狹窄空間,呈膠狀,內含各種周質蛋白,包括酶類和受體蛋白等。

9. 假肽聚醣甲烷桿菌屬等部分古生菌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其多醣骨架由n-乙醯葡糖胺和n-乙醯塔羅糖胺醣醛酸以β-1,3糖苷鍵交替連線而成,連在後一氨基糖上的肽尾由l-glu、l-ala和l-lys3個氨基酸組成,肽橋則由l-glu乙個氨基酸組成。

10. 缺壁細菌細胞壁缺乏或缺損的各種細菌的統稱,包括支原體、l型細菌、原生質體和球狀體等。

11. l型細菌指在實驗室或宿主體內通過自發突變而形成的遺傳性穩定的細胞壁缺陷菌株。因最初發現的念珠狀鏈桿菌是在英國lister研究所發現,故稱l型細菌。

12. 原生質體在人為條件下,用溶酶菌除盡細菌等微生物原有細胞壁或用青黴菌抑制新生細胞壁合成後,所得到的僅有一層細胞膜包裹著的圓球狀細胞,一般由g+細菌形成。原生質體對滲透壓敏感,無繁殖能力,在合適的條件下,細胞壁可再生,並恢復其繁殖能力。

13. 球狀體又稱原生質球,指還殘留有部分細胞壁的原生質體。g-細菌一般只形成球狀體。

14. 細菌細胞質膜又稱細菌細胞膜。是緊貼在細菌細胞壁內側、包圍著細胞質的一層柔軟、脆弱、富有彈性的半透性薄膜,厚約7-8nm,由磷脂(佔20%-30%)和蛋白質(佔50%-70%)組成。

細胞質膜的主要功能是選擇性的控制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流。

15. 間體細菌細胞中的一種由細胞質膜內褶而成的囊狀構造,其中充滿著層狀或管狀的泡囊。多見於g+細菌。

每個細胞含一至幾個。其功能與dna的複製、分配,細胞**和酶的分泌有關。

16. 細菌的細胞質細菌細胞質膜包圍的除核區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膠狀、顆粒狀物質的總稱。主要成分為顆粒狀內含物,核醣體、酶類、中間代謝物、質粒、各種營養物質和大分子單體等。

17. 細菌的內含物細胞質內形狀較大的質粒和泡囊狀構造,包括各種貯藏物、羧酶體、氣泡或磁小體等。

18. 聚-β-羥基丁酸 (poly-β-hydroxybutyrate,phb)存在於某些細菌的細胞質內的顆粒狀內含物,由許多羥基丁酸分子聚合而成,聚貯藏能量、碳源和降低細胞內滲透壓的作用。

19. 異染粒又稱迂迴體,是無機偏磷酸鹽的聚合物,具有貯藏磷元素和能量的功能。在白喉棒桿菌和結核分枝桿菌中易見到異染粒。

20. 羧酶體存在於一些自養細菌細胞內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內含物,內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養細菌的二氧化碳固定中起著關鍵作用。

21. 核區又稱核質體,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無核膜結構、無固定形態的原始細胞核。其成分是乙個大型環狀雙鏈dna分子,它是細菌負載遺傳資訊的主要物質基礎。

22. 芽孢某些細菌在其生長發育後期,在細胞內形成的乙個圓形或橢圓形、厚壁、含水量極低、抗逆性(抗熱、化學藥物、輻射等)極強的休眠體。產芽孢的細菌主要有芽孢桿菌屬和羧菌屬兩屬。

23. 滲透調節皮層膨脹學說解釋芽孢耐熱機制的乙個較新的學說。它認為芽孢的耐熱性在於芽孢衣對多價陽離子和水分的透性很差,以及皮層的離子強度很高,從而使皮層產生極高的滲透壓去奪取芽孢核心中的水分,其結果導致皮層的充分膨脹,而作為芽孢的生命部分-------芽孢核心的細胞質卻發生高度縮水,並由此變得高度耐熱了。

24. 糖被指包被於某些細菌細胞壁歪的一層厚度不定的膠狀物質。糖被有數種:

①形態固定、層次厚的為莢膜。②形態固定、層次薄的為微莢膜。③形態不固定、結構鬆散的為粘液層。

④包裹在細胞群體上有一定形態的糖被稱菌膠團。糖被的主要功能是保護菌體免受乾旱損傷或被宿主免疫活性細胞吞噬。

25. 孢囊某些細菌形成的休眠體構造,是整個營養細胞外壁加厚,失水形成的一種抗乾旱而不抗熱的圓形休眠體。乙個營養細胞形成乙個包囊。

26. 伴孢晶體是芽孢桿菌屬的某些種,如蘇雲金桿菌,在形成芽孢時同時形成的一顆菱形或方形或不規則形的鹼性蛋白質晶體。

27. 細菌鞭毛生長在某些細菌體表的長絲狀、波曲、可旋轉的蛋白質附屬物,其數目一至十條,具有運動功能。鞭毛由機基體、鉤形鞘和鞭毛絲3部分組成。

鞭毛在細菌表面的著生方式有一端生、兩端生、周生和側生等數種,它是細菌鑑定中的重要指標。

28. 菌毛又稱纖毛或傘毛,是一種長在細菌體表的纖細、中空、短直且數量較多的蛋白質類附屬物,具有使菌體附著於物體表面上的功能。

29. 性毛又稱性菌毛。構造和成分與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長、粗。每個細菌一般僅著生一至少數幾條性毛。多見於g-細菌的雄性菌株上,其主要功能是向雌性菌株傳遞遺傳物質。

30. 「9+2」型鞭毛在某些真核細胞表面長有毛髮狀、具有運動功能的細胞器。它由基體、過渡區和鞭杆三部分組成,因其鞭杆的橫切面的**可見到兩個**微管,其周圍則有9個微管二聯體圍繞一圈,故真核微生物的鞭毛又稱「9+2」型鞭毛。

31. 菌落單個微生物細胞或同種細胞在適宜的固體培養基表面或內部生長、繁殖到一定程度形成肉眼可見的子細胞群體,稱為菌落。

32. 放線菌是一類主要呈菌絲狀生長和以孢子繁殖的陸生性較強的原核微生物。

33. 基內菌絲生長於培養基內,主要功能是吸收營養物質,營養菌絲一般無隔膜,內含有許多核質體。

34. 氣生菌絲營養菌絲發育到一定時期,長出培養基外伸向空間的菌絲稱為氣生菌絲。

35. 假菌絲有的酵母菌進行芽殖後,長大的子細胞不與母細胞立即分離,並繼續除芽,細胞成串排列,這種菌絲狀的細胞串就稱為假菌絲。

36. 黴菌通常是指菌絲體比較發達而又不產生大型子實體的真菌。

37. 酵母菌泛指能發酵醣類的各種單細胞真菌。

38. 真核微生物細胞核具有核膜,能進行有絲**,細胞質中存**粒體或同時存在葉綠體等細胞器的微小生物。

39. 細胞核存在於一切真核細胞中的形態完整、有核膜包裹的細胞核,它是細胞內遺傳資訊的儲存、複製和轉錄的主要部位,並對細胞的生長、發育、繁殖以及遺傳和變異等生命活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細胞核由核被膜、染色質、核仁和核基質等構成。

40. 染色質真核細胞出於**的間期時,其細胞核內的dna和組蛋白等組成一種線性、可被蘇木精等鹼性染料染色的複合物。染色質的基本單位是核小體。

41. 染色體真核細胞處於**的間期時其染色質絲通過盤繞、摺疊,由核小體經中空螺線管至超螺旋環,最後濃縮成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的棒狀結構,即稱染色體。

42. 核仁細胞核中乙個沒有膜包裹的圓形或橢圓形小體。每個核中有一至數個,富含蛋白質和rna和裝配核醣體的部位。

43. 核基質一種充滿於細胞核空間由蛋白纖維組成的網狀結構,具有支撐細胞核和為染色質提供附著點的功能。

44. 細胞器細胞質內具有一定的形態、構造和功能的微型器官,一般有膜包裹,如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線粒體和葉綠體等。

45. 細胞骨架一種由微管、肌動蛋白和中間絲3種蛋白質纖維所構成的細胞支架,具有支援、運輸和運動功能。

46. 溶酶體一種由單層膜包裹、內含多種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狀細胞器,具有進行細胞內消化的功能。

47. 微體一種有單層膜包裹。與溶酶體相似的球狀細胞器。真核微生物的微體主要含一至幾種氧化酶類,這類微體又稱過氧化物酶體。

第二章病毒

1. 病毒為具有獨立於其宿主的進化史的絕對細胞內寄生物,它的dna或rna基因組被其所編碼的蛋白質殼體化

2. 病毒顆粒成熟的(結構完整)、具有侵染力的單個病毒,又稱病毒粒子。

3. 類病毒僅含乙個單鏈環狀,低相對分子質量rna分子的病原體。

4. 擬病毒一類被包裹在植物病毒粒體內部的類病毒,被稱為擬病毒。

5. 朊病毒又稱蛋白質侵染因子。朊病毒是一類能侵染動物並在宿主細胞內複製的小分子無免疫性疏水蛋白質。

6. 包涵體病毒感染寄主細胞後,所形成的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的小體,稱為包涵體。

7. 刺突又稱釘狀物,病毒表面的向外突出的突起,包膜表面的醣蛋白突起成稱包膜突起,或稱膜粒。

8. 感染性測定因感染引起宿主或細胞培養某種特異性病理反應的感染性病毒顆粒數量的測定。

濟南大學的名詞解釋

所有的名詞解釋 1 觀察法 是研究者通過感官或借助於一定的科學儀器,在一定時間內有目的 有計畫的考察和描述客觀物件 如人的各種心理活動 行為表現等 並收集研究資料的方法。2 自然觀察法 在自然發生的狀態下,對所觀察的物件不加干預和控制時考察各種心理活動和行為表現,收集資料的方法。3 實驗觀察法 人為...

有關飼料的名詞解釋

第609號令 飼料和飼料新增劑管理條例 飼料 是指經工業化加工 製作的供動物食用的產品,包括單一飼料 新增劑預混合飼料 濃縮飼料 配合飼料和精料補充料。飼料新增劑 是指在飼料加工 製作 使用過程中新增的少量或者微量物質,包括營養性飼料新增劑和一般性飼料新增劑。新增劑預混合飼料 新增劑預混合飼料 是指...

工作總結的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15 12 03 工作總結網 1 基本簡介 當工作進行到一定階段或告一段落時,需要回過頭來對所做的工作認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績,找出問題,歸納出經驗教訓,提高認識,明確方向,以便進一步做好工作,並把這些用文字表述出來,就叫做工作總結。總結的寫作過程,既是對自身社會實踐活動的回顧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