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際關係心理學考試複習

2023-01-12 16:06:02 字數 5265 閱讀 1614

第一章緒論

一、 簡答題

1、 簡述人際關係心理學的理論任務。人際關係學的理論任務包括兩個方面:

(1)全面揭示與闡明人際關係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和機制,分析人際關係的理論基礎,弄清楚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群體的互動作用的方式,以及人在人際關係體系中的運作,**人際態度、社會知覺、自我知覺、心理控制、人際影響、人際吸引、人際衝突和群體行為等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建立人際關係心理學所獨有的概念、術語、範疇體系,進一步完善人際關係心理學所獨有的概念、術語、範疇體系,為進一步完善人際關係心理學的科學理論體系提供依據。

(2)人際關係心理學的另一理論任務是要使人際關係心理學盡快中國化,即適合中國國情,經過「選擇—攝取—中國化」的途徑,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適合改革開放實際的人際關係心理學體系。

2、 簡述人際關係心理學的實踐任務。人際關係心理學的實踐任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正確地處理人際關係。

(2)有效地調整人際關係。

(3)不斷地改善人際關係。

(4)發展新型人際關係。這是人際關係心理學的根本任務所在。

(5)糾正畸形的人際關係。

3、 為什麼說人際關係是社會關係的產物?人際關係是社會關係的產物,即人際關係是由社會關係決定的。這種決定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第一,任何一種人際關係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中產生的。

(2)第二,人際關係的根本性質是由該社會形態的社會生產關係的

性質決定的。

(3)第三,人際關係的變化是由社會關係的變化所決定的。

(4)第四,個人人際關係的複雜性也是由社會關係的複雜性決定的。

4、 簡述人際關係研究的必要性。 人際關係研究的必要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第一,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第二,有利於發展社會生產力。

(3)第三,有利於形成乙個良好的人際關係環境。

(4)第四,有利於提高人的素質和促進個體的發展。

二、 論述題

1、 試述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的區別和聯絡。

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的區別和聯絡表現在:

(1)人際關係和社會關係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不能混為一談。人際關係作為角色間的一種社會關係和其他任何一種社會關係一樣,必然受生產關係的制約,還要受其他社會關係的影響,因而應該把人際關係置於社會關係中加以考察。同時,也應看到,人際關係是社會關係真正的實在現象。

(2)人際關係和客觀社會關係是同時產生的,人際關係一開始就受到社會關係的制約影響,社會關係存在於人際關係之中。當然,社會關係同人際關係是兩個級別的概念,具有不同的理論概括力。社會關係強調現實關係的整體方面,非個性方面,而人際關係則更多地從個體、個性方面來表現現實方面。

人際關係是在社會關係的基礎上形成的,但並不是一回事。社會關係是社會學研究的物件,它一方面研究人與物的關係;另一方面,社會關係還包括意識形態的關係,主要有法律的關係、道德的關係,等等。而人際關係則是人與人直接的心理關係,它受社會關係所制約,是社會關係的反映,但卻具有某種相對的獨立性。

2、 試述人際關係的發展過程。

人與人之間相互關係的發展過程既包括正向的發展,又包括負向的發展。具體地說:包括良好人際關係的發展過程和人際關係惡化的過程。

(1)良好人際關係的發展過程。從人際關係由淺入深的發展歷程來考察,一般可以把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和發展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注意階段。

即由零接觸過渡到單向注意或雙向注意的定向階段,這是人際關係的準備階段、起步階段。第二,接觸階段。即由注意逐漸向情感探索、情感溝通的輕度心理捲入階段轉向,此時開始建立初步的心理聯絡。

第三,融合階段。即由接觸而導致情感聯絡不斷加強,心理捲入程度不斷擴大,進入穩定交往階段,這標誌著人際關係性質已經發生了實質性的變化。

(2)人際關係惡化的過程。根據人際衝突和內耗的性質和程度,可以把人際關係的惡化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冷漠階段。

指交往的一方把交往視為一種負擔,在心理上形成一種壓力,並伴隨交往活動而產生一種痛苦情緒體驗。第二,疏遠階段。交往者在痛苦情緒體驗的基礎上,進而產生一種對交往雙方人際關係的厭惡反感情緒。

第三,終止階段。交往雙方冷漠、疏遠的必然產物和符合邏輯的推論便是結束這種人際關係,雙方處於完全失去聯絡的狀態。

第二章人際關係的研究、理論和方法

五、簡答題

1、 簡述萊維特的人際關係溝通網路模式。

萊維特為了**人際關係中個體的相互作用的交往模式,對正式群體中各個成員的溝通網路進行了實驗研究,他提出了四種有代表性的溝通網路模式。

(1)圓形傳遞。這個模式沒有核心,資訊傳遞過程成員間處於平等距離。

(2)輪式傳遞。這種溝通模式是以乙個成員或資訊為中心,向四面八方傳遞。

(3)鏈式傳遞。在這個模式中資訊乙個接著乙個地傳遞。

(4)y式傳遞。這個溝通模式的特點是先進行鏈式傳遞,然後發生變化。

一般來說,要提高解決問題的速度和正確性,應採取輪式傳遞的並往模式。要發揮個體的創造性,提高積極性,應採用圓式交往模式。

2、 簡述非正式群體的人際交往模式。

戴維斯對非正式群體中的人際關係交往模式進行了實驗研究,他發現在非正式群體的人際關係中存在著四仲交往模式。

(1)單線型。單線型的傳遞方式是通過一連串的人,把資訊傳播給最終的接受者。

(2)集中型。集中型的傳播方式是把資訊有選擇地告訴自己的朋友或有關的人。這是一種藤式的溝通傳遞。

(3)偶然型。偶然型的傳播方式是按偶然的機會來傳播資訊,有些人未接受到資訊,與個體的交際面有關。

(4)流言型。流言型的傳播方式是乙個人主動將資訊傳播給所有與他接觸交往的人。

3、 簡述人際關係的結構。

一般來說,人際關係就其結構組成來說可以分為下列幾類:

(1)生活型。以共同生活的標準來組**際關係。

(2)勞動型。以共同工作的標準來組**際關係。

(3)休息型。以共同休息的標準來組**際關係。

(4)學習型。以共同學習的標準來組**際關係。

(5)活動型。以共同活動的標準來組**際關係。

4、 簡述公尺德的符號相互作用論。

符號相互作用論又稱為象徵**往理論,是心理學家公尺德創立的。符號相互作用論重視語言符號在交往中的作用,強調對他人行為傾向的**、估計,要求人們按照自己在交往活動中所擔任的角色來行事,並注重行為效果的反饋。具體地說,其主要理論觀點如下:

(1)它把個體看作是相互作用的基本分析單元,強調在人類意義上符號和語言的作用。

(2)主要研究的是個體、群體、社會是如何發出資訊、傳遞資訊以及對方對此的反應。

(3)提出了乙個人際交往的公式:刺激→符號的意義→反應,並由此提出其象徵**往的模式圖。

5、 如何理解修茨的人際特質理論?

修茨的人際特質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具有與別人建立人際關係的願望和需要。這種需要是與別人建立心理相容的人際關係的基礎,是人際關係得以建立的內在動力。人們有三種不同型別的需要,構成了三種不同形式的人際關係。

這三類需要對人際關係的影響如下:

(1)包容的需要。這種需要表現為希望和他人交往、交際,有與別人建立並維持良好的人際關係的願望。如果包容需要強烈,則行為主動、積極,喜歡與別人交往。

(2)控制的需求。這種需要表現為在權力上有要求控制別人的願望。如果只有控制需求,沒有感情需求和包容需求,就必然爭權奪利、使人厭惡,從而造成**際關係緊張。

(3)感情的需求。這種需要表現為在愛情和友誼上同別人建立並維持良好關係的願望。如果包容和感情需求強烈,就會處處關心別人、愛護別人、尊重別人,在人際關係中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6、 簡述弗羅姆的期望理論。

期望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弗羅姆2023年在《工作與激勵》一

書中提出來的。這是通過考察人們的努力程度,及其所獲得的最終獎酬之間的因果關係,來說明激勵過程中人們通過選擇合適的行為,從而達到最終的獎酬目標的理論。理論要點如下:

(1)這種理論認為,當人們內心有某種需要時,又有達到這個需要的明確途徑,實現這個需要目標的可能性時,其積極性最高,往往表現出個體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來。

(2)激勵水平取決於行為的期望與行為的效價的乘積。用公式表示如下:激勵水平=期望值×效價

(3)這個理論認為影響激勵的因素除期望值與效價外,還有關聯性(指工作績效和所得報酬之間的關係)、報酬、能力和個人選擇的特定行為方式等因素。

7、 簡述亞當斯的公平理論。

亞當斯的公平理論旨在社會比較中**個人所作的貢獻與他所得到的報酬之間如何平衡的一種理論。它側重於研究公平性對人際關係的影響。亞當斯把人的社會活動看作是以自己的潛能同社會交換的過程,這一過程以個人期待公平結果為前提。

期待公平是個人內部願望,他人的情況常是個人確定公平標準的依據之一。當個體發現自己付出多獲得少,或者獲得多付出少時,就會體驗到心理上的緊張感,就會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某種程度的改變。亞當斯認為,當乙個人覺察出他工作的努力與由此作工作而得到的報酬之比,同其他人的投入與結果之比相等時,就顯得公平,否則就不公平。

六、論述題

1.試論霍桑實驗的結論,並對其做一簡要評論。

梅奧和其學生所做的霍桑實驗包括照明實驗、福利實驗,群體實驗和態度調查。實驗結果表明:人們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質利益對於調動人的生產積極性只有次要意義,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調動人們的勞動積極性具有決定性作用。

具體說霍桑實驗得出了以下幾點結論:

(1)霍桑實驗認為,人是社會人。影響人際活動積極性的因素,除客觀物質條件外,還有社會心理因素,人際關係的影響尤其明顯。

(2)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或降低取決於人際活動的積極性。

(3)工人生產量的多少是由社會規範決定的。這些規範是在人際關係中自發形成的。

(4)企業中除了正式組織外,還存在非正式群體,它與正式群體是相互依存的,對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有很大影響。

霍桑實驗的缺陷在於其對實驗的假設是不全面、不完整的,而且實驗過程中有政治和階級偏見。但是霍桑實驗有其積極意義,霍桑實驗開闢了人際關係研究的乙個新的領域,達到了乙個新的高峰,對後人的研究工作有啟發和幫助。尤其是人際關係的活動的積極性研究,可以說是這一研究的奠基石。

從客觀效果上看,這一研究成果的推廣,也確實提高了工人的勞動生產率,對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有所裨益。

2.試述社會交換論的主要觀點及其侷限性。

社會交換論是與霍曼斯的研究工作有關,其思想基礎是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強化原則、經濟學原則和對策論思想。特點是以獎賞和代價來考察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待業。社會交換論的主要觀點如下:

(1)社會交換理論認為人際交往活動具有社會性。人的交往活動實際上是一種直接的、隨機發生的交換活動。

(2)這個理論認為各種交往關係都有會涉及謀劃者的報酬和代價。

(3)這個理論認為交往中存在著一種「分配上的公平」原則,這是與他人交往活動後的心理體驗。

評價:這個理論把人與人的交往降低到動物水平,忽視了人的社會性,把人們之間的複雜的關係簡單化,用單一理論來解釋複雜的現象,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看成是赤裸裸的交換關係,貶低了人類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這是缺陷。

另一方面,這個理論概念表述明確,可操作性強,強調了人與人的平等關係、交往中的平衡關係,這些觀點對後來的人際關係研究是有啟發的。

人際關係心理學

宿舍是大學生活的主要場所,大學生活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宿舍中度過的,宿舍裡面的成員相對固定,在一起的時間也非常多,交流時間長且深,因此宿舍中的人際關係也就相應地成為大學生最重要的人際關係。有研究者將宿舍關係劃分為四種 友好關係型 思想封閉型 孤立與孤獨型 對立關係型。宿舍人際關係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到...

《人際關係心理學》名詞解

第一章緒論 1.人際關係 是指人與人在相互交往過程中所形成的心理關係。2.人際關係心理學 是在人際關係心理方面的客觀事實和規範的基礎上,運用現代心理學的研究方法和知識 人際關係心理方面客觀規律的心理學分支。本質上,人際關係心理學是一門正在形成的社會心理學分支或應用心理學分支學科。3.社會關係 是人們...

心理學中人際關係處理秘訣

每個人可能都希望自己有個好的人緣關係,但是想要擁有乙個比較友好的人際圈,你就要學會怎樣去處理好一些基本的人際關係。一 人際關係與工作 公司的日常業務必須由所有員工上下通力合作才能順利推展。所以,為了順利完成任務,主管必須與上司 下屬和其他同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大家相處融洽,沒有磨擦,工作安排便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