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精析

2023-01-10 14:12:05 字數 3901 閱讀 4778

【知識點】

1. 物質的變化及性質

(1)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

① 巨集觀上沒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沒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質狀態的變化、形狀的改變、位置的移動等。

例如:水的三態變化、汽油揮發、乾冰的昇華、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學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也叫化學反應。

① 巨集觀上有新物質生成,微觀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學變化常常伴隨一些反應現象,例如:發光、發熱、產生氣體、改變顏色、生成沉澱等。有時可通過反應現象來判斷是否發生了化學變化或者產物是什麼物質。

(3)物理性質:物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① 物理性質也並不是只有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才表現出來的性質;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質,並不要求其改變形狀時才表現出來。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質主要有:顏色、狀態、氣味等。

③ 需要借助儀器測定的物理性質有:熔點、沸點、密度、硬度、溶解性、導電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只有在化學變化中才能表現出來的性質。

例如:物質的金屬性、非金屬性、氧化性、還原性、酸鹼性、熱穩定性等。

2. 物質的組成

原子團:在許多化學反應裡,作為乙個整體參加反應,好像乙個原子一樣的原子集團。

離子: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

元素: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3. 物質的分類

(1)混合物和純淨物

混合物:組成中有兩種或多種物質。常見的混合物有:空氣、海水、自來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氣、爆鳴氣及各種溶液。

純淨物:組成中只有一種物質。

① 巨集觀上看有一種成分,微觀上看只有一種分子;

② 純淨物具有固定的組成和特有的化學性質,能用化學式表示;

③ 純淨物可以是一種元素組成的(單質),也可以是多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2)單質和化合物

單質:只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淨物。可分為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及稀有氣體。

化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元素組成的純淨物。

(3)氧化物、酸、鹼和鹽

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其中有一種元素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為金屬氧化物和非金屬氧化物;還可分為酸性氧化物、鹼性氧化物和兩性氧化物;

酸:在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為氫離子的化合物。酸可分為強酸和弱酸;一元酸與多元酸;含氧酸與無氧酸等。

鹼:在溶液中電離出的陽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鹼可分為可溶性和難溶性鹼。

鹽:電離時電離出金屬陽離子和酸根陰離子的化合物。 鹽可分為正鹽、酸式鹽和鹼式鹽。

4. 化學用語

(1)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分子—原子運動論、核外電子的排布規律

(2)元素符號的意義

① 某一種元素。

② 這種元素的乙個原子。

③ 若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則組成該物質的元素也可表示這種單質,例如:、s、p等。

(3)化合價:元素的原子相互化合的數目決定這種元素的化合價。

化合價與原子最外層電子數密切相關;在化合物裡,元素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零;單質中元素的化合價規定為零價。

(4)化學式: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

(5)化學方程式:用化學式來表示化學反應的式子。注意書寫原則、步驟、配平、反應條件、箭頭的正確使用。

(6)化學反應型別

(7)質量守恆定律

5. 溶液

(1)定義: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裡,形成的均

一、穩定的混合物。

(2)溶液的組成:溶質、溶劑。在溶液中,溶液的質量=溶質的質量+溶劑的質量

(3)特徵:溶液是均一性、穩定性。

(4)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及其相互轉化

一般規律: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5) 溶解度、影響固體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溶解度曲線的應用

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某固態物質在100克溶劑裡達到飽和狀態時所溶解的質量,叫做這種物質在這種溶劑裡的溶解度。

影響固體溶解度大小的因素:① 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同一溫度下溶質、溶劑不同,溶解度不同。

② 溫度。大多數固態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公升高而增大;少數物質(如氯化鈉)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小;也有極少數物質(如熟石灰)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公升高而減小。

影響氣體溶解度的因素:① 溫度:溫度越高,氣體溶解度越小;② 壓強:壓強越大,氣體溶解度越大。

【解題方法指導】

[例1] 下列化學方程式所表示的反應,符合事實的是( )

a. na2o+h2o=2naohb. koh + nano3= naoh + kno3

c. 2ag + h2so4(稀)=ag2so4 + h2↑ d. 2fe+6hcl=2fecl3+3h2↑

解析:a正確,活潑金屬對應的氧化物(如:k2o、cao、bao、na2o等)能直接跟水化合生成對應的鹼。

b有錯,koh屬於鹼,nano3屬於鹽,二者之間的反應屬復分解反應,該反應的條件是:① 兩種反應物都可溶;② 生成物中應有難電離的物質:如水、氣體和沉澱。

顯然,該反應生成物的條件不符合②。

c錯,銀在金屬活動順序中,排在「氫」的後面,不能跟酸發生置換反應,放出氫氣。

d錯,單質鐵跟酸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時,生成的含鐵化合物中的鐵表現+2價,該反應應生成fecl2,而不是fecl3。

答案:a

說明:判斷乙個化學方程式是否正確,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是否符合客觀事實(如:① 金屬活動順序 ② 復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 ③ 有關物質的化學性質等)。

(2)檢查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式是否正確。

(3)檢查所註反應條件是否正確。

(4)檢查所註生成物的狀態是否正確。

(5)檢查是否遵守質量守恆定律(即是否配平)。

[例2] 下列反應中,前者一定包括後者的是( )

a. 復分解反應,分解反應b. 復分解反應,中和反應

c. 氧化反應,化合反應d. 置換反應,還原反應

解析: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明確化學反應的分類,理解各反應型別的含義。

四種基本型別(指分解、化合、置換、復分解)是從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組成形式來劃分的;氧化反應與還原反應是從氧的得失來劃分的;而吸熱反應與放熱反應是根據反應前後熱量的變化來劃分的。同乙個反應可能有一種、兩種或三種分類法(如:2h2+o22h2o,是化合反應,又屬氧化反應,也屬於放熱反應)。

顯然,選項a中的兩種反應無包容關係;b中的中和反應是復分解反應的一種;c中兩種反應是交叉關係,但有很多化合反應不屬於氧化反應;在d中,有許多還原反應不是置換反應。答案:b

[例3] 表中1~5組的物質分類正確的是( )

abc. ④⑤ d. ①③⑤

解析:本題是對物質俗稱和物質分類知識的綜合考查,在搞清各物質主要成份的基礎上,根據酸、鹼、鹽的概念和它們的組成特點對上述物質進行分類,選出合適的一組答案。

在本題中,硝酸(hno3)、硫酸(h2so4)、鹽酸(hcl)、氫硫酸(h2s)都是由若干個氫原子和酸根組成,它們屬於酸類化合物。

燒鹼(naoh)、苛性鈉(naoh)、消石灰[ca(oh)2]是由金屬原子和若干個氫氧根組成,它們屬於鹼類化合物。

純鹼(na2co3)、大理石、石灰石(caco3),膽礬、藍礬(cuso4h2o),它們由金屬原子和酸根組成,屬於正鹽;酸式硫酸鈉(nahso4)屬於酸式鹽;鹼式碳酸銅[cu2(oh)2 co3]屬於鹼式鹽。它們都屬於鹽類化合物。答案:

d【考點突破】【考點指要】

分析近幾年的中考試題,涉及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內容約佔試題數目的1/4,約佔試卷分值的1/5。考查的題型包括選擇、填空等。

複習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重點應放在深刻理解其實質及應用上。例如物質的組成、變化、性質、結構和分類,化學反應基本型別、溶液的有關概念、質量守恆定理和化學用語等,可以根據其特點採取不同的複習方法。物質的組成、變化、性質、可採取分類法,分子與原子、原子與元素,則可採取模擬法,列表分析它們區別和聯絡。

對純淨物和混合物、化合反應和分解反應等,則可採取辯證的方法。有些易混淆的概念,可以運用綜合練習的習題複習法。

初中化學基本概念與原理複習方法

朱向陽化學基本概念與原理是學習化學知識及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基礎,準確掌握概念與原理是學好化學的前提。加強化學基本概念與原理的複習,能更深刻地認識化學研究的物件及其變化規律。因此,在複習備考過程中要注意複習方法,重視概念與原理的理解和深化,提高對化學基本概念與原理的複習效率。一.抓要求,分清概念層次...

初中化學關於基本概念教學方法

本文是對於化學基本概念教學的方法談了一些簡單的認識。關鍵詞 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 一 用數學手段 集合 代數式等 處理化學概念,幫助學生澄清概念間的相互關係 化學概念往往都是 成群結隊 出現,而且眾多概念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故澄清概念間的相互關係是化學基本概念教與學活動中的乙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

再論初中化學基本概念教學方法

二 通過實驗滲透概念 初三的化學是啟蒙教育,學生初次接觸化學,就這個原因往往對概念理解不深,習慣用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習,教師盡可能地加強直觀教學,增加課堂實驗,讓每個學生都能直接 到實驗現象,加強直觀性,增強學生對概念的信度。同時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助於形成概念 理解和鞏固概念。三 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