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涉世家岳陽樓記醉翁亭記與朱元思書

2023-01-10 05:18:04 字數 4080 閱讀 2056

與朱元思書吳均

一、風煙:煙霧共色:同樣的顏色從:順、沿許:左右、大約

整體感知:1、本段先總寫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點,

揣摩感情:2、「從流飄盪,任意東西」表現了作者志趣和情懷。

二、縹碧:青綠色甚:勝過若:好像奔:奔馬寒:耐寒負:憑藉競:爭逐

軒邈 :比高遠指:向**同「囀」鳥婉轉地叫,這裡指蟬鳴鳶 :老鷹戾:至

息 :停止反:同「返」返回柯 :樹枝見:同「現」顯現。

整體感知:

1、本段承「異水」二字抓住的特點,具體生動描繪;承「奇山」二字,多層次描繪了山之 、山之 ,讓人們充分領略富春江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揣摩感情:

2、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 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理解句意:

3、文中「鳶飛戾天者」 比喻經綸世務者」比喻

揣摩寫法:

4、⑴作者在信中描寫了富春江奇異的景色以後,又設想了追逐名利、熱衷於官場的人來到這裡會引發的感受。他的目的是什麼?

⑵「水皆縹碧,千丈見底。」從正面描寫水的清澈。「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從面描寫水的清澈。給人以靜態美。

⑶「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運用的修辭手法極力描寫江流的 ,給人以動態美。

⑷文中寫山中的各種聲音:泉水泠泠作響、鳥鳴、蟬叫、猿啼,表面上看來熱鬧異常,其實作者是用意的。這是採用的什麼寫作手法,有什麼作用?

⑸「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賦予靜態的山以動態美。試說說作者運用化靜為動這種寫法的作用?

品析語言:

5、從文中找出從視覺和聽覺方面描寫景物的對偶句各一句,並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視覺: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聽覺: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

表達效果:

內容理解答案:

一、1、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2、表現作者對自由的渴望

二、1、清;急;高 ;險 2、表達了作者對富春江奇山異水的讚美、留戀以及鄙棄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

3、①追逐名利的人;②熱衷於官場的人。

4、⑴進一步烘托出山水景物的誘人魅力,也表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嚮往側面

⑶比喻、誇張水勢湍急 ⑷這是採用的以動襯靜的寫作手法。 作用是:反襯出深山無人的的幽靜。

⑸賦予靜態山以動態美,彷彿山也是有生命的,在不斷向高處、遠處伸展,寫出了山的氣勢非凡。

5、表達效果:句式整齊,音韻和諧,相映成趣。從不同角度描繪富春江景物之美,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

《與朱元思書》重點語句默寫

(1)與王勃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相類似的句子

⑵總說自富陽到桐廬間的山水之美的句子

⑶直接描寫水清的句子側面描寫水清的句子是

⑷描寫水流湍急的句子

⑸ 作者觸景生情,點明山谷能淨化人的心靈的句子

(見景生情,既表現富春山的魅力,又表現鄙棄名利思想的文句)

(6)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

(7) 泉水激石好鳥相鳴猿則百叫無絕。

岳陽樓記范仲淹

一、謫:降職遠調越:及,到具:同「俱」全,都制:規模屬:同「囑」囑託

問題:1、概括第一段內容

2、讚美滕了京政績的文字是表明作者寫作緣由的句子是

3、請根據第一段評判一下滕子京

二、觀:看勝狀:勝景,好景色一:乙個涯:邊暉:日光觀:景象

備:完全,詳盡然則:既然這樣,那麼遷客:降職遠調的人騷人:詩人內容感知:

1、概括第二段的內容

2、「前人之述」指的是前文中的

3、從空間上寫洞庭湖勝景的語句是從時間上寫洞庭湖氣象萬千的語句是

揣摩寫法:

4、作者寫岳陽樓的景物變化的用意是什麼?

三、開:放晴薄:迫近去:離開國:國都

四、一:一片錦:美麗或:有時一:全璧:圓形的玉把:持、執

內容感知:

1、第三段主要寫第四段主要寫

2、遷客騷人「悲」具體指喜」具體指

3、感極而悲者」是指哪些人?他們感極而悲的原因是什麼?

4、登樓者面對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極而悲」,或「其喜洋洋」,這樣的情懷分別源處他們怎樣的人生經歷或思考?(用原文回答) 「感極而悲」源自其喜洋洋」源自

5、遷客騷人的種種 「覽物之情」為什麼因景物不同而異?

6、第三段描繪的畫面的特點第四段描繪畫面特點是如果請你朗讀,就應分別讀出

揣摩寫法:

7、作者用兩段文本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其用意是什麼?

五、 嘗:曾經求:探求古仁人:

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或:或許異:

不同於為:心理活動(即兩種心情) 以:因為廟堂:

朝廷是:這樣然則:既然這樣,那麼先:

在------之前後:在-----之後微:如果沒有斯:

這樣歸:歸一

內容感知:

1、概括第五段的內容

2、「古仁人之心」在文中指

3、「是進亦憂,退亦憂」中「進」指退」指

4、「古仁人」能做到「進亦憂,退亦憂」的原因是也即作者探求的「古仁人之心」

5、古仁人為什麼會「異二者之為」?

6、分析「微斯人,吾誰與歸?」的言外之意。

揣摩寫法:

7、「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在文中起作用。

揣摩感情:

8、「微斯人,吾誰與歸?」是乙個反問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問題**:

9、由「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在心頭「這幅對聯,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哪兩句話?你是如何看待這一名句的時代意義的?

課外鏈結:

10、岳陽樓風景管理處擬在門票上印製「岳陽樓簡介」,請你根據文章內容**一段說明性的文字。

內容理解答案:

第一段 1、重修岳陽樓的背景、盛況及作記緣由 2、①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② 屬予作文以記之 3、①他是乙個能經受住打擊的人。文中說他「謫守巴陵郡」,但他並未消沉。 ②他是乙個善於為官施政的人。

不到兩年的時間,就使那裡「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第二段 1、總寫岳陽僂大觀及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2、唐賢今人詩賦

3、①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②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4、作者寫岳陽樓的「氣象萬千」是為了引發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

第三、四段 1、第三段寫陰雨連綿時遷客騷人登上岳陽樓觀景的感受。第四段寫春光明媚、風平浪靜是遷客騷人登上岳陽樓觀景的感受。

2、「悲」具體指:去國懷鄉,憂讒畏譏。 「喜」具體指 : 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3、遷客騷人(或:被貶的政客和詩人); 因為他們「去國懷鄉,憂讒畏譏」而觸景生情。(2 分)

4、「感極而悲」源自:去國懷鄉,憂讒畏譏。「其喜洋洋」源自:心曠神怡,寵辱偕忘

5、因為他們立足於個人的得失和榮辱,所以他們的「覽物之情」會因景物的不同而異

6、①陰晦蕭索; 晴朗明麗。 ②悲涼低沉;喜悅昂揚。

7、意在與下文「古仁人之心」作對比,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胸懷和高尚情操。

第五段 1、抒發作者的曠達胸襟和政治抱負,點明主旨。

2、①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3、①居廟堂之高 ② 處江湖之遠 4、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5、遷客騷人的情緒受不同天氣景色的影響,而古仁人胸襟曠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憂國憂民,所以面對不同的天氣景色既不會「感極而悲」,也不會「喜洋洋」。

6、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願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7、點明主旨

8、表達了作者以「古仁人」為學習榜樣的決心

9、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這一名句在任何時代都是值得學習的,什麼時候都應以天下為己任,胸襟闊大,境界崇高

10、示例:岳陽樓位於湖南嶽陽,是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之一。登上此樓,可以觀賞洞庭湖的壯美景象。

歷代文人墨客登臨抒懷,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宋代文學家范仲淹曾寫下千古絕唱《岳陽樓記》,岳陽樓因此聞名天下。

⑴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⑵登斯樓也,則有滿目瀟然,感極而悲者也。

⑶登斯樓也,則有其喜洋洋者也。

⑷敘寫滕子京政績的句子

⑸描寫岳陽樓大觀句子:銜遠山

⑹通過描寫動物來表現洞庭湖春景之美的句子

⑺用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

《岳陽樓記》《醉翁亭記》《捕蛇者說》字詞練習

一 通假字 1 謹食之通2 政通人和,百廢具興通 3 屬予作文以記之通 二 古今異義 1 汪然出涕古今 鼻涕,鼻子裡分泌的液體.2 則久已病矣古今 疾病.3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古今 常常 4雖雞狗不得寧焉古今 雖然,連詞.5以盡吾齒古今 牙齒.6謫守巴陵郡古今 看護,把守 7增其舊制古今 多指制度 8...

醉翁亭記考點

醉翁亭記 考點 1 一 2008大連市 一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8.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1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臨2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之 9 分別寫出 窮 字的意思。2分 1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窮 2 為宮室...

《醉翁亭記》複習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