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記譯文

2022-11-20 17:06:04 字數 2031 閱讀 7489

《醉翁亭記》複習材料

【課文內容】

環繞著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的各個山峰,樹林、山谷特別秀麗,遠遠望去,那草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地方,是琅琊山。沿著山路走六七裡,漸漸聽到潺潺的水聲,從兩峰之間飛瀉而出的,是釀泉。

山勢回環,路也跟著拐彎,有一座四角翹起,像鳥張開翅膀飛翔似的亭子坐落在泉水上邊的,這就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誰?是山中的和尚智仙。

給它命名的人是誰?是太守用自己的別號(醉翁)來命名的。太守和客人來到這裡來喝酒,稍微喝一點就醉了,而且年紀又最大,所以給自己取個別號叫醉翁。

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麗的山水之間。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裡,寄託在喝酒上。

又如太陽出來,樹林中的霧氣散了,雲氣聚攏來,山谷昏暗了。或明或暗,變化不定之時,(這就是)山間的早晨和傍晚。野花開放,散發出清幽的香氣,美好的樹木枝葉繁茂,形成一片濃郁的綠蔭,天高氣爽,霜露潔白,水位低落,石頭顯露,這是山中春夏秋冬四季。

早晨進山,傍晚回來,四季的景物不同,樂趣也是無窮無盡。

至於背東西的人,在路上唱著歌,行人在樹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喚,後面的人答應,老老少少,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這是滁州的人們遊覽。在溪邊釣魚,溪水深,魚兒肥,用泉水釀酒,泉水香,酒清而醇,山中野味野菜,各種各樣地在前面擺著,這是太守舉行酒宴。宴飲酣暢的樂趣,不在於**,射的射中了目標,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互動錯雜,(人們)從座位上站起來,大聲喧嘩,這是賓客們盡情歡樂。

乙個臉色蒼老,滿頭白髮,醉醺醺地坐在眾人中間的,是太守醉了。

不久夕陽落到了山頂,人影疏疏落落,太守下山回家,賓客跟在後面。這時樹林裡漸漸昏暗了,鳥雀到處鳴叫,遊人離去,鳥雀就歡樂起來。但是鳥雀只知道山林的樂趣,卻不懂得人們的樂趣,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樂趣。

喝醉了能同大家一起歡樂,酒醒後又能夠用文章來記述這種樂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誰呢?就是廬陵人歐陽修。

【全文總結歸納】

1、本文通過對醉翁亭秀麗風光的描寫和對遊人之樂的敘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和與民同樂的情懷,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懷的複雜感情。

2、語言特色:本文語句散中有整,錯落有致。文中使用了不少對偶句,如「日出而林霏開」對「雲歸而岩穴暝」;「野芳發而幽香」對「佳木秀而繁陰」;「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對「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等。

【相關考點】

1、本文與桃花源記中都描寫了人們的日常生活,請說說它們所表現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處。

答:共同之處:人民生活安逸、民風淳樸、人與人和樂相處。

2、文中不僅寫了太守與眾賓的遊樂,還寫了滁人的遊樂。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 為了下文寫太守樂作鋪墊,反映了歐陽修治理有方,這裡政通人和,人民安居樂業。

3、讀了本文,你認為太守歐陽修"醉"的原因有哪些?

答:太守醉的原因有:不勝酒力、與民同樂、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4、「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描寫出了滁人出遊的場面。通過這個場面,你能感受到什麼?

答:滁州百姓生活安樂,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

5、歐陽修儘管被貶滁州,仍能有所作為。請結合自已的生活實際,談談你從中得到的啟示。

答:圍繞「在逆境中仍保持曠達的胸襟,不計較得失,積極樂觀」回答。

6、「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樂其樂也。」是歐陽修《醉翁亭記》中的名句。請你根據這幾句中「樂」字的各自含義,說說加點「樂」字所指的具體內容。

答:太守樂其樂:能超然物外,不以貶官遭謫的政治處境而悲,還能娛情山水,與民同樂。

鳥樂:自然條件優越而鳥不自知。 人樂:不僅知道自然條件優越,而且還能娛情山水。

從太守樂:既有娛情山水之樂,同時還享受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之樂。

7、「人知從太守遊而樂,而不知太守樂其樂也」有人認為「其」指太守自已,也有人認為「其」指的是遊人,你是如何理解的談談你的看法。

答:理解為「太守自已」句子應理解為「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自有他的樂趣。」太守所樂的事是什麼呢?

是在他的治理下人民生活安樂。這種解釋符合作者心理。如理解為「遊人」句子的意思是「人們只知道跟隨太守遊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把他們的樂趣當作自已的樂趣。

」太守為人民的快樂而感到高興,體現了與民同樂的思想,也說得通。

醉翁亭記考點

醉翁亭記 考點 1 一 2008大連市 一 若夫日出而林霏開,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頹然乎其間者,太守醉也。8.解釋文中加點的詞。2分 1 臨溪而漁,溪深而魚肥臨2 宴酣之樂,非絲非竹之 9 分別寫出 窮 字的意思。2分 1 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窮 2 為宮室...

《醉翁亭記》複習

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裡,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太守與客來飲於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

醉翁亭記講課

醉翁亭記 公開課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 熟讀課文,疏通文意,了解課文內容,掌握寫作思路。2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3 培養學生再造想象,創新思維的能力,激發學習積極性。過程與方法 1 採用旅遊賞景 依圖配文 看圖糾錯等形式創設情境,引導學生疏通文意,進而掌握作者的寫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