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

2023-01-02 23:27:04 字數 4990 閱讀 2413

趙文娟匯入 :

評價 =考試嗎 ?

評價≠考試

考試多為紙筆測驗,一般用於水平性評估和選拔,且由於紙筆測驗形式的限制,其內容多集中在知識、技能和抽象的思維和推理方面。評價包括多種形式和方法,考試只是評價的一種形式。

評價涉及的內容和領域非常廣泛,考試的內容只能涉及其中的一部分。

評價涉及發展過程與發展結果,考試通常只涉及發展結果,且只為發展結果的一部分 .

總體而言,評價非常重視反饋及其促進功能,而考試較少涉及該環節,考試重視的是甄別和選拔。

然而,大家的認識是一回事,多年的習慣以及現行的考核機制,致使我們評價學生的學習仍然只是一張試卷,至多改頭換面,美其名曰 「素質考核 」。 我們談論的是評價 ,但到了實際的教學中 ,課堂教學卻依然圍繞考試 「濤聲依舊 」,你考故我教,評價已成為制約課程改革成敗的瓶頸。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評價改革成為教育工作者公認的重點和難點,與課程改革以來課堂教學的巨大變化相比,評價似乎始終是壓在人們心頭的一塊堅冰,讓人望而卻步。

中學語文教學評價現狀:

1. 評價功能失調 , 過分強調甄別和選拔的功能,忽視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本質功能。

2. 評價內容片面 , 強調知識和技能,忽視綜合素養 ;注重結果,忽視過程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

3. 評價方法單一:過分注重量化評價,忽視質性評價 ;過分注重測試,忽視了訪談、觀察、成長記錄袋等評價手段的運用。

4. 評價的主體錯位 , 教師是評價的唯一主體 , 教師與學生是主宰與服從的關係等等。

在評價的主體上 , 教師是單一的主體 , 教師是評價的權威。師生之間的關係是評價和被評價的關係。在評價過程中 , 教師的主要任務是「 糾錯」 「 挑毛病」 , 教師的「批改」「評分」都是一錘定音,教師是至高無上的主宰者 , 學生始終處於「被考」「被查」「被評」的地位,凡涉及評價,尤其是終結性評價、評等級,學生基本上是無權參與的。

學生是接受評價的被判者。這種單一主體的教師評價 , 其弊端在於 :一是評價的結果容易出現片面、主觀 , 使評價失去全面和客觀 , 被評價者對評價的結果難以認同 , 因而評價的實效性不強。

二是扭曲了正常的師生關係。在評價過程中 , 由於教師總是要千方百計地找學生的「 茬兒」 , 學生因而不得不通過弄虛作假的辦法來應付教師的「 挑戰」 , 久而久之 , 師生之間自然會產生對立的情緒。三是使學生的持續發展失去了原動力。

因為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始終處於被動地位 , 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不到應有的保護 , 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的發揮就會受到很大限制。而且 , 學生對這種評價往往持有一種應付、對抗、懼怕、逃避的態度 , 試想 , 這樣的評價 , 怎能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呢?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改變課程評價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功能,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

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鑑於此,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列舉了若干評價原則,使其在評價的目的、評價的價值取向、評價的具體方式及評價的主體等方面與傳統的評價方式有了明顯的區別。

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察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師的教學,改善課程設計,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不應過分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為什麼評價

突出語文課程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要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幾方面進行評價,以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 ——評價什麼

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還應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 ——誰來評價

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都是必要的,但應加強形成性評價。提倡採用成長記錄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語文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關於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來自家長的資訊等。

語文學習具有重情感體驗和感悟的特點,因而量化和客觀化不能成為語文課程評價的主要手段。應避免語文評價的繁瑣化。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更應重視定性評價。

學校和教師要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檔案資料和考試結果進行分析,客觀描述學生語文學習的進步和不足,並提出建議。用最有代表性的事實來評價學生。

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評價為主,要採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要綜合採用多種評價方式,考試只是評價的方式之一。

—— 怎樣評價

「怎樣評價」包含了幾層含義:

一是評價的功能是多元的,而不能夠像過去那樣,只強調它的甄別和選拔功能。

二是評價的診斷、激勵和發展功能的發揮,主要用於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所以必須充分注重和加強平時的形成性評價。

三是重視和發揮課程評價的不同功能,要區別不同的情況,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進行;只有正確的評價才能促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同時也有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

這些內容集中體現著乙個重要的評價原則:「立足過程,促進發展。」蘊含著本次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成長即學會生存 -----學會獲取資訊,學會實施行動,學會研究和解決問題,學會更新自己,學會體驗感情,學會合作,學會審美。

《課標》提出的形成性評價,對我國中學語文教學已經產生和即將產生重大的影響。但從學習、掌握並得到理解、支援最後能貫徹到教學實踐之中還需要乙個努力過程 , 本專題我們將在對形成性評價進行詳細介紹的基礎上,研討形成性評價的運用形式,以及形成性評價對教學的促進作用。

一、形成性評價的含義

最早從概念分析人手對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加以區別的是美國的斯克瑞文 (教授在其 1967 年所著的《評價方**》(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一書中提出來的。他認為,形成性評價是通過診斷教育方案或計畫、教育過程與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為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提供反饋資訊,以提高實踐中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質量的評價。形成性評價不以區分評價物件的優良程度為目的,不重視對被評價物件進行分等鑑定。

」由此我們看出 ,這一概念首先被應用於開發課程的評價,就是在乙個新的教育方案、計畫、課程等的編制過程中和試驗期間,為了獲得修改、完善教育方案、計畫、課程等所需的反饋資訊而進行的系統性評價,即為了促進教育方案、計畫、課程等的形成所進行的評價。並且最先區分了評價具有「 形成性」與「 終結性」 兩種不同的作用。

1971 年 , 布魯姆( b. s. bloom)等學者進一步將這一區分擴充套件到課堂評價研究中 , 「形成性評價就是在課程編制、教學和學習過程中使用系統性評價,以便對這三個過程中的任何乙個過程加以改進。

」 「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不是給學習者評定成績或作證明,而是既幫助學習者也幫助教師把注意力集中在達到掌握程度所必須具備的特定知識上。」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形成性評價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出現了許多種定義。

從國外的研究文獻中,形成性評價是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和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評價時所進行的活動,這些活動為教學活動的改進提供資訊。當評價確實被用來調整教學、滿足教學要求時就稱為「形成性評價」( black & william, 1998);在教學過程中,它是為了促進學習,教師和學生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判斷、評價的過程( cowie & bell, 1999 )。

國內的研究人員認為:形成性評價又稱過程評價,它是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的評價,是為指導教學過程順利進行、面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的評價(吳冠恩, 2003);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院長陳玉琨教授認為,形成性評價指在教與學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去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態,對教學目標的達成程度。

西南大學心理學院院長、教授張慶林、楊東認為形成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進展的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改進教與學而進行的評價……形成性評價注重對學習過程的指導和改進,強調評價資訊的及時反饋,旨在通過經常性的測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並改進教師的教學。

形成性評價是通過多種評價手段和方法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的評價,旨在確認學生的潛力,改進和發展學生的學習。其任務是「對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態度、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學習,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使學生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培養合作精神」 (周偉,謝昌蓮 ) 。

儘管不同的研究者對形成性評價所給出的定義不完全一樣,但卻表現出相同的含義和功能,即:形成性評價能使教師及時向學生反饋資訊,使他們能更好地學習或進行自我反思。評估的目的是提高學習質量。

二、形成性評價的功能

形成性評價以自我評價為主,學生互評和老師、家長評價為輔。其功能如下:

1 .診斷反思的功能

學生通過學習活動,明確自己在學習中的收穫,不斷深化自己對知識的理解,發現自己在學習中的問題,找出自己的不足。研究表明:課堂上成功的、有效的學習發生於學生對其學習具有自主感之時,發生於學生理解他們努力的目標之時,發生於他們的內在的學習動機被激發起來的時候還發生於他們懂得如何學習並且具備學習能力和方法的時候。

2 .校正的功能

通過自我診斷,針對存在的問題改進學習活動,並不斷對學習的預期做出調整,以求學習效益的最優化。形成性測評能使學生明確是否已達到了階段目標、存在的問題及今後的努力方向,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強其自信心,以起到強化學習活動的作用。

3 .展示激勵的功能

形成性評價的目的不是對於學生學習結果給予乙個評說,而是在學習過程中給予乙個 「路標 」,指明前進的方向。這個 「路標 」 應該要起到激勵學生繼續努力的作用。無論是肯定還是否定,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是要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形成發展、形成結果。

要形成,激勵是不可缺少的。形成性評價的優勢在於 「激勵 」 兩字,終結性評價難以完全發揮這個作用。學生在形成性評價中享受獲取知識,發現並解決問題的愉悅,在互評及家長、教師的評價過程中得到鼓勵,明確了下一步自己的學習行為,並主動去調整,監控自己學習過程。

4 .教學反饋調節的功能

形成性評價是一種雙向活動,一方面可為學生個人提供有益的反饋,另一方面可為教師教學提供有用的資料,有利於學校、教師和家長的合作,幫助學生進步。評價之所以具有教育意義,乙個原因就是學生是在多種強化中發展的。怎樣強化、引導和反饋,是評價的藝術所在,也是教育的藝術所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備課、上課、課後批改作業)通過形成性評價幫助自己調整教學計畫,有針對性地去指導每乙個學生,落實促進自己更好、更有效地教學的目標 , 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 提高其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水平和能力,更好、更有效地學習的目標。

中學語文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

趙文娟匯入 評價 考試嗎 評價 考試 考試多為紙筆測驗,一般用於水平性評估和選拔,且由於紙筆測驗形式的限制,其內容多集中在知識 技能和抽象的思維和推理方面。評價包括多種形式和方法,考試只是評價的一種形式。評價涉及的內容和領域非常廣泛,考試的內容只能涉及其中的一部分。評價涉及發展過程與發展結果,考試通...

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

1 主體性原則。形成性評價的任務,是對學生的學習表現 學習成績以及學習情感 學習態度 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發展做出評價,其目的是激勵學生,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改進學習策略,從而獲得成就感,增強自信心。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主體參與教學活動。因此,教師要樹立 以生為本 的意識,充分尊重學生。要...

形成性評價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作者 吳旭東 中國校外教育 基教 中旬 2012年第06期 形成性評價在促進學生學和教師教中有著明顯的優勢,其實施的方法和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本文對形成性評價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做了相應的 並總結了其應用過程中的相關注意點。職業高中語文教學形成性評價教學實踐注意事項 一 當前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