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地理複習

2022-12-30 08:24:06 字數 4556 閱讀 6349

一、地理環境與區域發展

區域特徵: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可變性

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異同

同:都是平原地區,並都位於我國的東部季風區

異:①地理位置差異:長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國東北地區的中部

②氣候條件差異:長在**帶季風氣候區,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在溫帶季風氣候區,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

③土地條件差異:長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④礦產資源條件差異:長礦產資源貧乏,松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地理環境對農業和商業的影響

對農業:長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展水田耕作業,主要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兩熟至三熟;松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展旱地耕作業,主要種植玉公尺、春小麥、大豆等,一年一熟。長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較為發達;松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布較廣,適宜發展畜牧業。

對商業:長位於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戶,對內外聯絡方便,商業**發達;依託當地發達的農業基礎發展輕工業,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展重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松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周圍地區的煤、鐵等資源發展重化工業,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基地。

區域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的影響

早期:長河流、湖泊和沼澤分布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受地理環境的限制,耕作農業發展緩慢。

農業社會:

①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長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絡提供了天然水道。

②隨著農業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改良,長多水而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為耕作業的限制條件,農業生產得到較快的發展。

③隨著我國歷史上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幾次大規模的遷移,長人口越來越稠密。

④優越的氣候條件還使得長成為我國主要的桑蠶和棉花生產基地。

農業社會後期:①工商業的發展使長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積減小。

②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於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低。

③今天長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於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在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華北平原。

遙感 rs,主要是獲取,對地表物體進行遠距離的感知。

物體輻射和反射電磁波→收集→傳輸→資訊處理資訊分析→專業圖件統計數字

目標物 →感測器(最重要)→ 遙感地面系統 → 成果

特點和優點:可以首先從面上的區域分析研究入手,然後有重點地選擇若干點、線進行野外驗證和檢查。不僅可以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質量,而且節省人力、財力,提高效率。

全球定位系統

gps,主要是定位,在全球範圍內實時進行導航、定位的系統。

三大部分:空間部分—gps衛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監控系統;使用者裝置部分—gps訊號接收機

特點:全能性(陸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連續性、實時性

地理資訊系統

gis,專門處理地理空間資料的計算機系統,用於所有用到地圖或需要處理地理空間資料的領域。在區域地理環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應用。

優點:①資訊量大,使用方便;②功能強大;③動態監測(gis與rs相結合)

地理資訊科技與數字地球

數字地球是指數位化的地球,即把整個地球資訊進行數位化後,由計算機網路來管理的技術系統。

二、區域生態環境建設

我國西北地區

我國西北地區大致位於大興安嶺以西,崑崙山—阿爾金山—古長城一線以北;

在行政區劃上大致包括新疆、寧夏、甘肅北部和內蒙古大部;

東部是遼闊坦蕩的高原,西部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

荒漠化的因素

自然因素:①乾旱的氣候條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本區生態環境的脆弱性②氣候異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態環境失衡,是導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人為因素:在荒漠化的發生、發展過程中,人類活動常常起決定性作用。①過度樵採 ②過度放牧 ③過度開墾

不同歷史時期的荒漠化

古代:唐宋——明塔里木盆地南緣,由戰爭、瘟疫、過度墾耕導致。

近代:清 ——內蒙古東南部,因為移民增多,農業對土壤的破壞力強於牧業

現代:20世紀50年代人口激增,管理失誤

荒漠化防治的對策和措施

內容:①預防潛在荒漠化的威脅②扭轉正在發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③恢復荒漠化土地的生產力

原則:維護生態平衡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治山、治水、治鹼、治沙相結合

重點: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風沙危害嚴重的地段

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資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構築防護林體系③調節農、林、牧用地之間的關係

④採取綜合措施,多途徑解決農牧區的能源問題 ⑤控制人口增長

森林分布

現存的原始森林集中分布在亞寒帶針葉林和熱帶雨林地區。

它們或因地廣人稀、自然條件嚴酷,或因難以通行、開發較晚,才免遭大規模破壞。

亞馬孫熱帶雨林是地球上現存面積最大、儲存比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

熱帶雨林的分布

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南北兩側,但在大陸相逢地帶可以伸展道南北緯15-25度。

東南亞地區、非洲剛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亞馬孫河流域是熱帶雨林的三大集中分布區。

雨林的全球環境效應

① 地球之肺:深刻的影響著地球上大氣中的碳氧平衡。

② 地球的儲水庫:促進全球水迴圈、調節全球水平衡

③ 世界生物基因寶庫:在生物進化史中,雨林成為地球上繁衍物種最多、儲存時間最長的場所。

雨林生態的脆弱性

雨林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幾乎全部儲存在地上的植物體內。

亞馬孫開發計畫

① 20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生活方式落後,未開發,沒有產生太大的影響

② 人口急劇增長,雨林遭到空前的破壞

③ 2023年,巴西**又正式公布了著名的亞馬孫流域大規模開發計畫:

修建亞馬孫橫貫公路移民亞馬孫平原鼓勵跨國企業投資開發

雨林的保護

在當前的背景下,面對雨林正在遭受毀滅性破壞的嚴峻形勢,應該把保護放在第一位。

三、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

兩類能源

可再生能源: 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

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條件

① 煤炭資源豐富,開採條件好: 儲量豐富、分布範圍廣、煤種齊全、煤質優良]

② 市場廣闊③ 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

能源基地建設

① 擴大煤炭開採量 ② 提高晉煤外運能力

③ 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 建設坑口電站;發展煉焦業

三條產業鏈

煤—電—鋁煤—焦—化煤—鐵—鋼

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

山西省產業結構由以煤炭開採業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原料工業逐步超過採掘工業而佔到主體地位,實現了產業結構的公升級。

環境的保護與治理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術;② 調整產業結構;③「三廢」的治理

人類文明的發源地

尼羅河文明兩河文明黃河——長江文明印度河——恆河文明

田納西河

位於美國東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條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分支;

發源於阿巴拉契亞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不同地段的保護

山地:河流的發源地,保護好植被生態

河谷平原: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

河流:流域中開發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

田納西河流域開發的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陸路交通不便,河流航運作用十分突出。

氣候:**帶地區,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大部分可通航,並通過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國大部分地區;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氣候影響,水量很不穩定。

礦產資源:非常豐富。

流域的早期開發及其後果

① 18世紀下半葉:農業發達,人口較少,對自然環境影響不大。

② 19世紀後期 :人口急增,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帶來一系列生態環境與社會問題:

土地退化;植被破壞;環境汙染。

③ 20世紀30年代初:田納西河流域成為美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

流域的綜合開發

tva將河流的梯級開發作為流域開發的核心。

防洪、航運、發電、提高水質、旅遊、土地利用

田納西河兩岸形成「工業走廊」的原因

大規模的火電和核電使田納西河流域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基地;

流域內煉鋁、化學等高耗能工業的發展

四、區域經濟發展

東北地區地理條件

① 氣候條件:氣候是區域農業生產中最難以改造的自然條件。

② 地形、土壤條件:為農業多種經營提供了條件;

黑土、黑鈣土廣泛分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有利於農業生產。

③ 社會、經濟條件:工業: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農牧興工、共促農牧

交通:交通發達,對外聯絡方便,發展外向型農業。

開發時間較晚,人口密度較低,有利於綠色農業和大農業的發展。

三山脈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小興安嶺、大興安嶺、長白山

農業布局特點

耕作農業區 :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區。

林業和特產區: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

長白山區是我國主要的鹿茸、人參等珍貴藥材產區,延邊生產蘋果梨。遼東低山丘陵和半島丘陵區是我國最大的柞蠶繭產區。遼南是重要的蘋果產區。

必修三地理知識總結

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知識歸納整理 東莞市石龍中學 葉文達 1 1區域與區域差異 區域 劃分依據,空間尺度,特徵 區域差異 自然差異和人文差異 表一 中國三大自然區自然環境差異 表二 中國三大自然區人類活動的差異 1 2區域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1 3人類活動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重要知識點歸納 一 ...

高三地理複習方案

瀋陽市第十一中學高三地理複習方案 一 認真研究歷年 考試大綱 準確把握複習方向 1 研究考試能力要求 文科綜合能力測試強調對歷史 地理 政治各學科知識的整體 綜合把握。測試既反映學科和學科間的聯絡,又注重多層次 多角度分析 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針對地理學科而言還具有以下要求 1 獲取和解讀地理資訊 ...

高三地理複習之我見

作者 張海鵬 新課程 中旬 2012年第07期 每個高三任課教師都非常清楚,高三地理基礎複習的重要性,同時也非常清楚 新課標高考文綜試卷 中地理試題的綜合程度。在學生的成績面前,我們常用的總結性評語為 基礎知識不紮實,知識點掌握不系統,應用靈活性差等。殊不知,高三地理複習的過程恰是為攻克這幾方面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