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的藝術色彩

2022-12-29 02:03:04 字數 1777 閱讀 9584

中國文字,向來以博大精深,內涵深厚著稱,而回文,更是這種特色和文化的一種延續和流傳。回文,就是指把相同的詞彙或句子,在下文中調換位置或顛倒過來,產生首尾回環的情趣,也叫回環。是漢語特有的一種使用詞序回環往復的修辭方法,文體上稱之為「回文體」。

說到回文,又不得不提到回文詩。回文詩是一種按一定法則將字詞排列成文,回環往復都能誦讀的詩。這種詩的形式變化無窮,非常活潑。

能上下顛倒讀,能順讀倒讀,能斜讀,能互動讀。只要循著規律讀,都能讀成優美的詩篇。正如清人朱存孝說的:

「詩體不一,而回文優異。」可以說回文詩是我國古典詩歌中一種較為獨特的體裁,在創作手法上,突出地繼承了詩歌反覆詠歎的藝術特色,來達到其「言志述事」的目的,產生強烈的回環疊詠的藝術效果。

回文詩體現的是該詩人的功底,要求對語言搭配和創詞絕妙結合,他的妙處在於吸引更多的人去學習和探索詩集,愛上詩文 。因此,他也具有其自身絕妙的特點:回文詩有很多種形式如」通體回文」、」就句回文」、」雙句回文」、」本篇回文」、」環復回文」等。

「通體回文」是指一首詩從末尾一字讀至開頭一字另成一首新詩。

「就句回文」是指一句內完成回覆的過程,每句的前半句與後半句互為回文。

「雙句回文」是指下一句為上一句的回讀。

「本篇回文」是指一首詩詞本身完成乙個回覆,即後半篇是前半篇的回覆。

「環復回文」是指先連續至尾,再從尾連續至開頭。

其一:  酡顏玉碗捧纖纖,亂點余花吐碧衫。

歌咽水雲凝靜院,夢驚松雪落空巖。

其二:空花落盡酒傾缸,日上山融雪漲江。

紅培淺甌新火活,龍團小碾鬥晴窗。

這是兩首通體回文詩。又可倒讀出下面兩首,極為別緻。

其三:  巖空落雪松驚夢,院靜凝雲水咽歌。

衫碧吐花餘點亂,纖纖捧碗五顏鴕。

其四:  窗晴斗碾小團龍,活火新甌淺焙紅。

江漲雪融山上日,缸傾酒盡落花空。

而這些形式和特點,都為回文詩披上了一層美麗的外套,顯得美麗而絕妙。

自古以來。所有的經典都能經得起時間的沉澱,回文詩也不例外,他的創作由來以久。現在可見到的回文詩,以蘇伯玉妻《盤中詩》為最早.。

自西晉以來,歷代詩家爭相仿效,在回文詩的創作上各擅勝場,名領**。如庚信、白居易、王安石、蘇軾、黃庭堅、秦觀、高啟、湯顯祖等,均有回文詩傳世。經過歷代詩人的開發與創新,回文詩出現了千姿百態的形式。

而本人比較喜歡蘇東坡,所以在這裡,特別舉出蘇東坡的《賞花》,

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入飛酒力微。

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

這首回文詩,在書寫上是以圓的形式來表現的,情感飽滿,豐富,感慨無限。以「賞花歸」開始,又以「賞花歸」結束,寫來靈活機巧。想其執酒賞花之時,忽作這樣的一首遊戲詩出來,可見醉眼看花是怎樣的愜意。

除了回文詩,回問對也是回文裡比較出彩的一種形式。顧名思義,是對聯的一種形式,要求對聯的上下兩句,首尾迴圈,或單聯的首尾迴圈。簡單點說就是正反著說都說得通。

下面舉一些例子。

情親由得意;得意由情親。

畫上荷花和尚畫;書臨漢帖翰林書。

中國藏寶玉,玉寶藏國中;龍潭蘊活水,水活蘊潭龍。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黃山落葉松葉落山黃。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天連碧樹春滋雨,地滿紅花落送風。

響水潭中潭水響,**谷裡谷金黃。

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

畫上荷花和尚畫,書臨漢帖翰林書。

對作回文回作對,聯成倒句倒成聯。

以上都是回文對比較經典和典型的句子,首尾相連,句句精彩。

由此可見,回文,不僅僅是文人墨客麼用來遊戲生活,玩樂調節氣氛的工具,更是是中華文化獨有的一朵奇葩,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

感受陶瓷藝術中的色彩美感

維普資訊 科技資訊 高校講台年第 期 感受陶瓷藝術中的色彩美感 田丹孫迎春 南平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藝術系福建武夷山 色彩足人們的視覺傳達資訊的個重要途徑,不同的色彩既能表 達同的感情。也能紿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有時還能夠喚起人 心底深處的記憶。產牛不同的情感聯想。在藝術創作中他是藝術家嫋達情感 展示個...

引導學生感受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

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觀課報告 通過6堂課的觀評,我受益良多,就民間藝術的色彩搭配做如下報告 展示中讓學生感受到民間藝術形式的表達,包括三個方面,既背景色的襯托,圖案色的主色調,色彩的點綴。為了達到艷麗和強對比的表現效果,常選取純色和重彩作底襯托,這也就是中國民間色彩表現的基本特徵。其純色,主要是紅 黃...

北京的色彩

六 8 焦雪嬌 教材分析 北京,在每一位炎黃子孫心目中都占有重要位置,歌頌北京的文章數不勝數。本文獨闢蹊徑,從北京的色彩這個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們內心深處的感動。課文先用 壯麗而輝煌 五個字寫總體感受,然後從秋林和建築兩方面,展現了北京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的和諧統一。作者觀察細緻,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