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數學教改新探索

2022-12-28 07:45:05 字數 1955 閱讀 1818

南豐中學數學組陳燕

最高課堂效益,即充分發揮45分鐘的作用,用最少時間使學生學到最多有用數學知識和方法,用課堂的「滿負荷」來減輕師生課外負擔,通過師生共同參與完成數學過程教學,使學生在「做」中明確概念、學習方法,從而掌握知識,培養能力。

要提高課堂效益,就必須徹底改變「課上教師機械講解,課下學生模仿做題」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學生從課上到課下都必須主動地參與學習全過程,使教師變在不完全了解學生的情況下講解知識為學生的導學、助學和促學。其具體措施是:

1、積極前進,迴圈上公升

不鞏固不能前進,但不前進也可能鞏固。在「前進」與「鞏固」這一矛盾統一體中,「前進」是目的,「鞏固」是為了更好地前進,「前進」是學習的基點,根據學生實際,只要前進就應鞏固。這樣才能保證有較快的進度,省出較多時間。

有了時間,就有了主動,就更能因材施教。傳統教學中往往機械理解「循序漸進」,與「打好基幢的含義,為了「穩妥」,加大保險係數,奉行「前不清,後不接」,「不煮夾生飯」,「層層夯實」的「畢其功於一段」的教學觀,在實際操作中則所內容分成若干知識點,在每個知識點上反覆講,重複練,使教學在同一處,同一水平上重複過多,停留時間較長,勢必效益低下,並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只要理解基本事實,會基本操作,就可以前進。

認識總是接「否定之否定」規律前進的。高效的教學,只能在積極前進的基礎上,用迴圈來完善和加深認識,熟練操作,逐步解決存在的問題。

2、談化形式,注重實質

傳統教學是按知識的邏輯順序、先概念、性質(定理、公式)、操作步驟,再例子,最後是學生模仿解題。這是一種「理論+例子+練習」的模式,著眼點在知識本身,它與人的認識規律恰好朋友。而常規的方法一般是從問題出發,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出相關的概念和結論,力圖讓學生在「做」中領悟知識,著眼點是在通過知識,發展學生智慧型。

所謂「淡化形式」主要是指:(1)「淡化概念」。主要是針對當前中學數學教學中片面理解科學性原則,在名詞、術語上孜孜以求,對概念的文字敘述字斟句酌,正、反例子麼復講,要求學生朗讀、背誦等不恰當的「形式主義」而提出的。

其實,概念往往帶有人為因素,並非百分之百不可變動和神聖不可侵犯。概念應與知識相結合、相適應,不宜單純在概念上下功夫。課堂時間是有限的,要盡快進入實質問題,就需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理解相關概念。

(2)淡化純文字敘述。符號化本身是數學的特點之一,對意義非常明確的公式、法則,沒有必要要求學生的表達與教材上的文字敘述一字不差,只要明白公式,法則的意義,能正確運用就該認可。對文字敘述不宜規範到只有一種,甚至可以允許學生自創表達形式與符號,只要明白無誤都可以允許。

如果表達形式都不允許靈活,要培養學生的靈活性,創造性,豈非「緣術求魚。

(3)摒棄形式理論。追求形式的嚴密、完整,在教學中增加了師生不必要的負擔。時間沒有用在刀刃上,得不償失。

「注重實質」是指要注意適當說理,這不但是發展學生智慧型的需要,也是掌握知識的需要。「理」可以把知識組織聯絡起來,知識能更好地為學生所掌握。

3、開門見山,適當集中

課堂教學要直接了當地揭示主題,突出主要矛盾,這樣才能保證有較快的進度,實現積極「前進」。如有理數教學可直接由例項引入正負數,使學生領悟有理數的加法就是「正負相消」,第一節課就可從正負數的概念進入加減運算,以後再從與學生共同運算中總結出法則。這樣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既提高課堂效益,又克服學生不觀察不動腦,按例題畫葫蘆做題的不良習慣。

盡可能多的採用「整體出現,分層推進」和「集中講,對比練」的方式,這是由「小苗到大樹」的發展方式,使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知識的全貌,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有利於學生智慧型的發展。

4、先做後說,師生共做

要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培養其能力,必須通過自身的實踐。即教學中,使學生從「做」中去體會,去鞏固、掌握知識,儘量減少說教式,結論式教學。

「先做後說,師生共做」是實現課堂最優化思想的具體方法和手段,它把學生和教師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上,主要功夫用在「導學、助學,促學」上。

總之,「積極前進,迴圈上公升」從巨集觀上提高時間效率;「淡化形式,注重實際」為積極前進提供理論依據;「開門見山,適當集中」從技術上把時間用在刀刃上;「先做後說,師生共做」從微觀上提高時間效益。

中學數學研究

試卷代號 1098 廣播電視大學2009 2010學年度第二學期 開放本科 期末考試 中學數學教學研究試題 一 填空題 本題共20分,每個空2分 1 確定中學數學教學目的的依據是 2 說課的內容包括 3 評價教育實驗樣本的要點為 二 簡述題 本題共60分,每小題12分 1 簡述數學形象思維的功能。2...

中學數學 作業

校本實踐研修成果 課堂設計 13.4 課題學習最短路徑問題 學習目標 能利用軸對稱解決簡單的最短路徑問題,體會圖形的變化在解決最值問題中的作用,感悟轉化思想。學習重點 利用軸對稱將最短路徑問題轉化為 兩點之間,線段最短 問題。教學過程 一 複習回顧 如圖所示,從a地到b地有三條路可供選擇,從節省時間...

中學數學教學感悟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強調數學來自於生活,又回歸於生活。生活中的數學教學本質是培養學生的應用與創新能力。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談談自己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不足之處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1聯絡生活現實,創設情境,理論聯絡實際進行教學,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在七年級下期,學生都將轉入二元一次方程組的...